查看原文
其他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浅论清代自况式章回体小说

文研青年 2022-12-22

不知提起武大文学院的考研真题,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在小研看来,真题的指导原则大概就是”文院,每年不一样“吧。


继”四大名著里的哭“和”吃的后现代“,本期小研将继续和大家分享武大文学院考研中那些特别”不一样“的真题。


本期小研要和大家分享的是2016年文学类初试中的一道古代文学试题:


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你对清代自况式章回体小说的理解。


相信不少考生在考场上乍一看见此题,内心定是万马奔腾。其实,本题的全部重难点即在于自况式章回体小说的概念,明确了何谓自况式章回体小说,再结合具体文本加以阐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清朝章回小说的“自况”现象,主要体现在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百川的《绿野仙踪》等小说中,意指小说创作的内容、方法均带有作者自比、自譬、自寓等特点。


其实,早在唐传奇中就有明显的自况之作,如元稹《莺莺传》中的张生,学界大多以为作者本人。


到了清中叶的乾隆年间,以小说中人物比况作者自己的现象非常普遍,似乎形成一种风气。



对《儒林外史》而言,这部小说在现代读者的印象中似乎只是一部描画儒林丑态的讽刺小说,其实书中正面性的形象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而且在结构安排上也被置于重要的位置。


从创作特征看,作品所写以杜少卿为中心的正面士人群,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吴敬梓及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交游圈中一批重要人物为原型而构设出来的,这些人物活动组成的情节,在结构上比之前面的内容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并且在三十七回以祭泰伯祠形成了正面性士人活动的高潮。吴敬梓跌宕起伏的坎坷经历,与《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有着相似的地方。

同样,曹雪芹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见识转化到了《红楼梦》中,并以贾宝玉自况,表达自己对于家国大事、人生和艺术的诉求。在“红学”研究中,学者们认为《红楼梦》为“自传”的影响最大,就连鲁迅也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的自叙。


“自譬”的创作特征与“把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是一致的,“真事”与“假语村言”是一种依凭和相似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和同一的关系。


正因为这种关系,作品一方面根植于作者经历和体验的生活从而具有高度的似真性和生活实感,而另一方面所写的内容又可以超越于作者实际经历的生活,如主人公及一些青年女子形象具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

清代自况式章回体小说主要出现在清朝中期的乾隆年间,这是文学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


这时,独立文人的长篇章回小说创作已经比较普遍,“自况”的创作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一特征所包含和指向的不是一般宽泛意义上的社会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而是中国长篇小说发展进程中创作主体的人生特殊性对小说创作的决定性意义的问题。


“自譬”、“自况”、“自寓”既是创作思维的特征,同时又是最直接的创作动机和目的。作为前者,作品人物情事创设要按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具有的某种相似性原则去进行。作为后者,是要通过与作者本人生活经历有相似性的人物故事去映照自我之人生,表现情感思想,寄托怀抱欲望,达到自我慰藉、自我补偿、自我排解的目的。可以说,正是曹雪芹、吴敬梓他们独特的生存困境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引起了他们的自我映现、自我抒解的深切心理需要,从而驱使他们投入长篇小说的创作。


同时,自况式小说还是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延续和转化,体现了日益增强的创作个性和主体性。

在此前的小说创作中,一般的通俗小说都以传奇性和志怪性为主,即其所写的人物事象都不是以源自作者切身塊通和亲身体验的亲历性材料为基础,而是以各种外在于创作者的非经历性、非体验性的材料为基础,多有一些作者旁观性材料。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在再现历史人物事件,描写奇幻世界,展现世态风情,反映群体性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方面,其功能和效果比较突出,但在表现作家本人的自我意识、个体的情感理想方面相对就要薄弱得多了。


总的趋势是越到后面,小说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抒解性越呈现出增强的倾向。


以《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为代表的具有自况特点的章回小说所体现的日益增强的主体性特点,也预示着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看完解析大家是不是清晰很多了呢?


本题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袁行霈、陈文新等主流参考书中,我们并不能找到十分吻合的答案甚至提示。


这又一次警示我们,像武汉大学这样的学校考研考察的是基础之上的综合能力和批判能力,而并不是要我们一位地背诵死知识。


基础和能力并重,已经成为武大文学考研一个明显的特点。


本题我们可以从吴光正老师研究明清小说的专著中得到一些启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翻吴光正老师《神道设教:明清章回小说叙事的民族传统》这本书。

同时,小研也鼓励大家联系其他院校的真题作进一步思考:


1、结合作品,谈明清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演进轨迹。(南开大学1998)


2、从成书方式的演变谈谈,明清小说自身的进步。(南开大学2000)


3、明清小说的发展线索。(华东师大2000)



以上内容均出自文研青年《2019年武汉大学中文专业真题解析》。如有需要,请进入淘宝“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店铺”购买。


该资料为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独家策划和编写,版权归文研青年所有,严禁盗印盗售。如有发现,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凡是未从直营渠道淘宝/微店“文研青年”购买的产品均属于盗版,不享受文研青年会员答疑、会员课程打折、会员直播课、会员复试指导等超值售后服务,错失群内重要信息。


请考生自觉抵制盗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现在全程班正在火热报名,会员报名享受会员特惠价格,请会员们不要错过哦!详情请咨询文研青年客服,QQ/Wechat:2275828991。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颁奖大会”|文研青年考研求学经验合辑

“散步法”邂逅真题:如何理解“吃的后现代”?

为什么四大名著中的主人公均爱哭?


总策划:文研青年

内容;编辑部

编辑:Sound

审核:青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