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研专稿 |从华师到中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保研经验谈

文小研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本文为文研青年(ID:ddxsmax)独家保研约稿,感谢作者汤圆圆授权发布。

  

写在前面的话

大家好,我叫汤圆圆。


作为一名研究生老学姐,不能不感慨这过得飞快的小日子,去年还是一个“兵荒马乱”保研月的游兵,今年却成了保研面试的记录员。


整整一年,从保研者、参与者到旁观者、局外人,“出”“内”间,对保研、对学习,或者说对生活本身的“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之感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明白与透彻后的笃定与踏实。


part one

老学姐强行打鸡血阶段

保研,最重要是心态


如果你都已经在读这篇文章,那么你一定是有“保研”资格(或者最起码你也在“保研”资格的边缘频频试探)中的一员,所以你一定在目前阶段就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思考上比很多同学都要好很多,所以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你一定可以的!


相信吗,所有的结局都将完美。如果现在还不太完美,说明它还不是结局。文学的路,踏踏实实地走,即使走的慢点,但也总会走好的。


part two

老学姐“干货”分享阶段

必要的鸡血打完之后,我想重点谈谈“保研”的准备工作,其实还是主要谈我自己觉得怎么看“文学”和学“文学”的问题。

 

1、学分绩——如何学“文学”?


学分绩可谓是保研的“敲门砖”,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保研名额不太一样,但基本都以学分绩作为重要参评标准。所以即使我也和大家一样吐槽“学分绩高的人不一定学的好鸭!”“学的好的人不一定学分绩高鸭!”但对于“保研”这个类似于“考研”、“高考”的考试筛选机制来说,我还是想强调学分绩的重要性。


没有这个底子,你是没有办法保研的,那你也就没有办法在你心仪的院校老师面前证明学分绩所不能代表的你的能力。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我觉得一个比较漂亮的学分绩,正是我们保研路上可以飞扬的底子。









2、“论文/本科科研立项”——如何思考“文学”?


如果说学分绩是保研的“敲门砖”,那么“论文/科研立项”就可以说是保研的“加分项”了。我们知道越往上读,可能就会涉及更多研究的层面,所以有没有“问题意识”,会不会写文章,这就很重要了。

 

那么,“问题意识”从哪里来

 

我觉得”问题意识“还是要从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中来。


”文学“其实是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的十分紧密的领域,所以阅读文学作品总很容易勾连起我们对生活的的思考与启发。


当我们在阅读时有所感想、有所启发,想要说点什么时,我们不妨稍作停留,抓住这一点火花,做一些理论性的思考与辨析。等我们念的书慢慢变多,我们会发现可能我们对一本书有很多不同的感想、解读方法,但我们的的确又在阅读很多书,又在经历很多事情的时候,头脑中在反反复复思考着同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或许就是我们现阶段学习和生活最想要去了解、关心的问题。它可能不仅仅是我们在文学中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想要追问的关于我们自身的人生难题。这个时候,我们阅读的动力,可能就不仅仅是因为外在的作业、报告、考试,而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困惑与焦虑;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文学,就变成了认识我们自己。


或者从另一个方面、接“保研”地气的角度来说,读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体系”。


千万不要你说你读了那本书,老师说,好呀,你怎么看XX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观点?你一脸懵逼地说:老师,我忘记了(………… QAQ~!!)读过的书最怕忘记,所以及时温习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说,我看了余华的《活着》,我发现自己很喜欢余华的文字和他看待世界的方式。那我可以尝试着去读一读余华其他的作品(如果时间允许,不妨浏览一下他的全集),或者一些关于余华及其作品的有代表性的评论文集,帮助我们了解他的整个创作过程


然后,我们都知道余华其实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所以如果我们要真正地去理解余华的独特性,可能只读余华个人的作品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去读一读其它“先锋文学”作家的作品,因为只有在比较中,我们才能比较清楚地知道余华与其他“先锋文学”作家相比,他承担了哪些“先锋”思潮给予他的历史共同点,而余华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有着独特生活经验的主体,又给予“先锋”、给予历史哪些独特的思考?


我想,如果我们都读了那么多“先锋”文学的作品,对于何为“现代性”、文学与“媚俗”(大众)的关系,甚至对于80、90年代的中国文化与社会,我想我们也会有所涉及,有所思考,那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就可以辅之以相关的书目进行阅读。


我们的阅读体系、文学“史”的框架就是这样从作品——作家——思潮——时代——问题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我们自己的视野也随着我们阅读体系的增加而渐渐开阔起来。


其实把阅读体系建立起来了,我们就会发现保研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


因为这样读下来,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文本已经不算少;另一方面,无论是抽题式还是引导式,其实老师也可能多从作品、作家、思潮、理论等问题方面来说,而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本科阅读期间有所涉及的。而且即使我们被问到不太会的问题,其实也没关系了。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放轻松,要保持头脑的清醒


我们要知道,考研和保研最大的不同,或许是,考研是考老师关心的话题,而保研是老师要让老师了解我们想继续学习、了解的问题。所以即使当我们抽到或者被问到我们不太熟悉的题目,我们也可以先尽我们所能多想一些观点,跟老师聊一下,然后跟老师抱歉说,我们真的不太熟悉这个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遇到不会就很坦诚地跟老师说我们不会,没关系的,孔子都说这也是一种智慧。最怕的是不懂装懂),不过你比较关心XX问题,所以在XX问题上花的时间精力比较多。


这样你既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也在尝试着把老师带入你熟悉的领域,让老师了解你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保研面试里比较好的一种状态。


当然,如果能把我们对“文学”的思考落实到文字上就更好了。因为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想”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把“想”的东西写成论文过程中要经历的“逻辑”推理、文字表述又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


所以“写”的能力也很重要。而且我们也可以把写好的论文在保研面试的时候带给老师们看看。这一方面可以让老师们知道我们有思考问题、写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跟老师谈谈我们的论文,谈谈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不愁面试时没话说(嘤嘤嘤,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3、英语


文学院不同专业对英语的要求不太一样。比文对英语的有求比较高,有些高校甚至会采用全英面试。而其他专业,对英语的要求就相对要低一些,可能就是用英语做自我介绍,或者对一本英语原著进行翻译,再或者用英语谈一谈你对心仪校园的看法,谈一谈你的爱好、你的家乡、再或者,用英文谈谈我们写过的一篇论文……(大家可以在保研贴上搜一搜,那里的经验一定比我全)。


这些都是可以准备起来的,而且英语在保研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所以关键还是要把复习的重点落实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上。


part three

“保研流程”:暑假夏令营——预推免——九月推免

很多学弟学妹们不太知道夏令营、预推免和九月底的正式推免三者之间的区别


其实说简单一点,夏令营、预推免就是九月底正式推免的提前版。因为九月份的推免是国家教育部开放的系统,这个时候,全国所有高校都在进行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也就是说推免生可以选择所有学校。所以对高校招生来说,优秀的招生资源是比较分散的。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些学校为了提前锁定自己心仪的学员,会开展夏令营或预推免活动。而如果你能在夏令营或预推免中脱颖而出,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获得了这所大学的入场券。


下面简单区分一下三者的区别:


1、夏令营:

(1)时间:7月中上旬


(2)活动形式:较为多样(除笔试面试外,还有学术讲座、交流会、户外活动、晚会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该校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3)信息收集:各高校一般在每年3-4月开始陆续发布夏令营招生简章,可关注目标院校官网、官方微信、保研论坛,以及一些保研公众号。


(4)资料准备:夏令营申请表,前五学期有教务处印章的成绩单、年级排名,荣誉证书复印件及扫描件,个人陈述(1000-1500字左右,内容包含大学生活、关心的本专业话题、研 究生学习和生活规划等),推荐信,外语考试成绩单(CET4/CET6/IELTS/TOEFL),参营论文。


(5)收到offer:在把自己感兴趣的本专业话题准备好之后,可联系学长学姐咨询心仪院系夏令营的考核方式以及他们所知道的曾被问到的一些问题,无论是中文面试还是英文面试的问题;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读一读院系老师们近期发表的论文,了解老师们关心的文学话题,如果可以,能够feedback一些你自己的思考。


2、预推免(延后版的迷你夏令营、提前版的九月推免):

(1)时间:8月下旬—9月中下旬(大四上开学之后,国家系统开放之前)。


(2)活动:形式较为简单,只有笔试面试。


(3)信息采集、资料准备与收到offer之后的相关事宜,与夏令营同。

 

3、九月推免:

(1)时间:9月28日左右,国家推免系统开放后。


(2)流程:获得保研资格——推免系统网上填报志愿——收到目标院校录取通知——前往高校参加复试(可能只面试,也可能面试笔试都需要)——等待录取结果。基本所有高校都会在这时进行研究生招生工作,所以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这段时间都比较“兵荒马乱”。


(3)信息采集、资料准备与收到offer之后的相关事宜,与夏令营同。


part four

书目分享

由于种种原因,各高校的老师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看法、研究方法都不太一样。


所以不妨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读几所高校的当代文学史,多涉猎一些研究著作找到自己目前暂且比较认同的看待它的“眼光”(当然任何“眼光”也是有其问题和历史限度的),然后去跟着老师学习。和老师“情投意合”,或者说,跟着自己喜欢的、敬仰的老师学习,很重要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可配合使用:温儒敏编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可配合使用: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增订版),北京:三联书店,2015年版。)


(4)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可配合使用: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5)董健、丁帆、王彬彬《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张钟等编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程光炜:《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最后的话

去年举国同庆的第一天,我就挫败在两个人口大省的迁移之间,索性来了个"一个人也要浪得风生水起"的假人生哲学。不料下午在花城大道玩耍时又遇上广州说来就来的夏雨,又只好在花城大道旁边的省图翻翻小说。


我想,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是一个不断调整自己身心状态的过程。而如何在日复一日的阅读过程本身中寻找到乐趣,才是我们永远需要修炼的基本功。


作者简介:汤圆圆,本科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试验班),目前是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




本文为文研青年保研专稿,文研青年还将持续更新各院校保研经验。了解更多考研、保研信息与经验,请关注文研青年。已考上的研友如有考研、保研、读研等相关故事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欢迎将稿件发至2275828991@qq.com邮箱,一经录用,文研青年将会给予丰厚稿酬哦。


往期精彩回顾:

国内中文类重点高校的江湖地位

华东师范大古代文学保研经验

武汉大学比较文学文学保研经验

二本院校跨考学子的985逆袭之旅

中国当代文学教材导读与复习思路

2021全年中文考研40+指导公开课

华师文学院中文考研参考书目推荐

华师文学院考研考情分析与报考指南

《华中师范文学类考研真题解析》样题

华师文院夏令营优秀营员保研经验分享

你的考研故事,将成为照亮他人的火光。

黄廖本《现代汉语》与邢本《现代汉语》对比



文字|汤圆圆

图片|网络

 编辑|拾月

 审核|青竹

策划|文研青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