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材解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版差异对比及备考策略,文研青年独家出品

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 2022-12-22


鉴于众多研友询问教材版本的问题,文研青年小编特整理了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第二、三版差异对比及备考策略的教材解析,供研友们参考,其他版本的中文教材对比解析也将陆续上线,研友们有想对比的教材欢迎在推文底端留言。


总绪论


P5页(两版位置相同)三版较二版加上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内容并无变化。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第二版: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文史哲不分   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由巫到史   贵族文学的兴起   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化发展的轨迹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三版: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由巫到史   贵族文学的兴起   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文献的综合性特征  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化发展的轨迹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文学的目的和功用  尚质的文学倾向  “兴观群怨” 的文学主张  自然朴素的文学追求


其中,二版第四节与三版第三节内容一致,其他地方均有变化,需要注意。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二版: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多种文化的交融  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第三版: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多种文化的交融  楚文化的美学特点 楚国的政治形势

第四节   九歌》《九章》及其作品

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影响


内容无变化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二版

第三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及分期

经学与汉代文学思潮


第三版经学典故、章句与文学创作   经学著述的文学性(三版)


两版提要里有不同,相对应的二版p139和三版p143页,本节内容的最后一段不一样。



第一章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版:西汉散文的演变


第三版:西汉的专题叙事散文集


增加了对《孔丛子》、《烈女传》、《列仙传》的分析解释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章  第五节


第二版: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   酒与菊


第三版:

陶渊明的符号意义

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   酒与菊

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在二版书“杜甫的这两句诗用在陶渊明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之后,加上了两段新的内容。将陶渊明视为士大夫抒发人生理想,寄托生命情怀的一个载体。不仅肯定了陶渊明在中国古代的文化意义,也高度赞叹了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的价值。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十二章


第二版: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花间集》   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


第三版: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花间集》   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  情深语秀的韦庄词


将二版中“韦庄的抒情,同时又有深婉低回之致”这一段加以拓展,内容变动不大,只不过在“深婉低回之致”之外,另外强调了其情深语秀的特点。


第五编 


第一章 宋初文学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第二版:

《西昆酬唱集》的成书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的盛行  西昆体衰微的原因


第三版:

《西昆酬唱集》的成书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的盛行  西昆体的衰微


只是题目变了,内容没有变化



第三章

第二版: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第三版:第三节  王安石等人的古文


行文中,将所有的散文换成了古文。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二版:

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

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   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


第三版:

第一节  受苏词影响的黄庭坚和晁补之

黄庭坚雅词学苏俗词学柳   晁补之自舒胸臆吟咏隐逸


只是题目变了,内容相同。同时,在这一章的后几节当中,题目都发生了改编,晏几道变为以小令写恋情的晏几道,秦观变为当行本色的秦观等等,但是篇章内容是没有变化的。



第五节

第二版:

第五节   周邦彦

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  回环往复额度章法结构  对前人诗句的融化  音律的规范化


第三版:

第五节  法度井然的周邦彦

漂零不偶的主题  开启门径的咏物词  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  融化诗句的语言技巧  和谐严密的音律


同样内容没有变化



第七章

第二版: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李清照

“别是一家”的词论   女性情怀的全面展开  清丽自然的语言与优美淡雅的意境  生不幸死亦不幸的朱淑真

第二节:朱敦儒

第三节:张元干等词人

时代感和现实感的加强  英雄的苦闷  流落异乡的忧伤和怀旧情结

第四节:李刚、岳飞等词人

李刚的咏史词和“南宋四名臣”词  岳飞的英雄之词


第三版:

第七章  李清照和南渡词风的新变

第一节:李清照词的别开生面

“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   轻盈妙丽的望夫词与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  清新素雅的语言与清婉秀逸的意境  生不幸死亦不幸的朱淑真

第二节:朱敦儒词的自传性质

第三节:张元干等词人的现实情怀

张元干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叶梦得词的压抑感  陈与义词的漂泊感与怀旧情结

第四节:李刚和岳飞等英雄词人的呐喊

李刚的咏史词和“南宋四名臣”词  岳飞的英雄之词


内容没有变化。除此之外,像第九章总标题,第二节,三,四节标题都有变化,小节下的提要也有变化,但是内容是一致的,不影响考生的复习和阅读。第十章总标题,小节标题也都有变化,但是内容也是一致的。



第十一章


第二版: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三版: 南宋的古文和四六


将散文改为古文,以下的分节中亦是这样


第六编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第二版:

第二节  小说话本

现存的小说话本  小说话本的体制  爱情故事  公案故事  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


第三版:

第二节  小说话本

现存的小说话本  小说话本的体制  爱情故事  公案故事 

虽然提要中删除了一部分内容,但是内容没有变化



第四章 


第二版:

第三节  马致远与《汉宫秋》

“曲状元” 汉元帝“不自由” 对历史与现实的体悟


第三版:

第三节  马致远与《汉宫秋》

“曲状元” 汉元帝“不自由” 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内容无变化





第九章  元代诗文


第二版:

第二节  元代前期的诗歌

方回、戴表元等由宋入元的诗人  契丹族诗人耶律楚材  理学家刘因的诗歌

第三节  元代中期的诗歌

“雅正”的文学思潮   “元诗四大家”


第三版:

第二节:元代前期的诗歌

“月泉吟社”为代表的诗社集咏  方回、戴表元等由宋入元的诗人  契丹族诗人耶律楚材  理学家刘因的诗歌

第三节  元代中期的诗歌

“雅正”的文学思潮    始倡“元音”的赵孟頫、袁桷      “元诗四大家”

增加了元代中期诗坛上,较早的体现“元音”的赵孟頫、袁桷,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著作,贡献与成就。


第七编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第二版:

第二节  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一曲“忠义”的悲歌   “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  丰富的思想内涵  《水浒传》与农民起义


第三版:

第二节  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一曲“忠义”的悲歌   “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  丰富的思想内涵  《水浒传》与所谓的“暴力崇拜”


与第二版的农民起义不同,第三版开辟了新的角度对《水浒传》的思想内涵进行阐发。不仅看到了《水浒传》是天下之至文,又从历史的观点,结合众家议论,对《水浒传》中的暴力描写进行了中肯的评析。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第二版:

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玄奘取经题材的神化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作者问题  吴承恩  《西游记》的版本


第三版:

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玄奘取经题材的神化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西游记》的版本   作者问题  吴承恩 


调整了一下布局和段落安排。但是内容没变。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第二节  明代民歌


第二版:明代民歌创作的繁荣   《山歌》与《挂枝儿》


第三版:明代民歌创作的兴盛    民歌流行的原因       《山歌》与《挂枝儿》


大致内容没有变,只是最后一段添加了《挂枝儿·想部·痴想》的例子。


第九编


第二章


第三版较第二版增加了一节的内容,如下:

第三节 近代小说变革的征兆

带有前瞻性的小说嬗变     《蜃楼志》  《兰花梦奇装传》 《何典》


总 结



文研青年课程部经过仔细对比发现,《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第二版于2009年出版,经过了6年的修改,于2014年正式推出第三版。通过以上的汇总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更定都是对标题和提要的重新推敲与变动,使其文质之间更加贴合,但是具体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调整,对于考生的复习来说影响不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版教材中确实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反复斟酌了一些文句的表达和观点的论述。比如:增加了陶渊明的文化符号意义;增加了最早体现元音”的赵孟頫、袁桷等人的分析;增加了近代小说变革的征兆等等;在论及《水浒传》的主题时,不仅看到了《水浒传》是天下之至文,又从历史的观点,结合众家议论,对《水浒传》中的暴力描写进行了中肯的评析,类似这样的更改还是需要考生关注的。


总之,第三版资料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的补充,所以,对于考研应试的复习来说,选择第三版教材能够收获更多,其内容丰富,观点更加贴合时下的分析,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修订者的良苦用心的。


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

 

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已经帮助数百位同学圆梦中文重点名校。2020年,文研青年将扩大全国中文专业咨询范围,2021年会员席位也已经开始预定(回复“会员”查看会员制度,回复“全程班”查看课程),欢迎大家关注。


有关中文考研问题,欢迎咨询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客服号)

   (文研青年2021中文考研信息交流1群)

(文研青年2021中文考研信息交流2群)策划:文研青年排版:冷     素 审核:青    竹
 往期精彩推荐  

现当代文学必读作品

中国古代文论必读作品

武大文学院中文考研考书目

国内中文类重点高校的江湖地位

2021全年中文考研40+指导公开课

复旦大学中文考研400+经验分享

二本院校跨考学子的985高校逆袭之旅

华中师范文学院中文考研参考书目推荐

黄廖本《现代汉语》与邢本《现代汉语》对比

中文考研之中国当代文学教材导读与复习思路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CCtalk课程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