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榜样 |语言学家陆俭明先生的为学之路

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 2022-12-22



学者简介



陆俭明,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等职。曾主持和参与多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在学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


选择研究汉语:国家需要


陆俭明先生进入中文系和选择研究汉语,都是因为“国家需要”1955年,本致力于清华电机系的陆俭明服从调剂,考入了北大中文系,大三又服从安排进入了语言专业。


“那时候,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陆先生回忆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年9月,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制五年。1960年7月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2010年9月退休,从教50年。陆先生完全退休以后,也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夫人一同前往各大高校进行讲学。




发现语言学的乐趣


进入中文系学习后,陆俭明先生很快在语言研究上展露出了过人的才华。


1959年,陆俭明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现代汉语中一个新的语助词“看”》一文。这篇文章由于论证充分,分析得当,其观点和意见为汉语语法学界普遍接受。这篇处女作也成为陆先生日后科研的奠基之作。


在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语言学,陆俭明先生却能乐在其中。他说:研究的乐趣就在于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以后细心地去研究、分析,最后解决了。这个过程会给人一种成就感。


陆先生将影响自己坚定不移地研究现代汉语的原因归结为三点:北大的学术环境、朱德熙先生的影响以及学生时代科研经历的影响。

 

一、北大的学术环境

 

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有良好的学术场所、深厚的学术传统、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当时,王力、魏建功、高名凯、岑麒祥、袁家骅、周祖谟、朱德熙、杨伯俊等先生都承担了语言学方面的本科生课程。在诸多大师的引领下,陆先生很快对语言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展露出过人的才华。老先生们都有渊博的学识、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和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二、朱德熙先生的影响

 

朱德熙先生对陆俭明先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朱德熙先生严谨细致的研究作风。朱德熙先生写文章从构思到文字总是反复思考、反复修改;稿子写就后也常常给挚友和学生看,广泛收集意见,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朱德熙先生


另一方面,朱德熙先生平等待人、提携后学的精神也十分令人敬佩。作为公认的汉语语法学界权威,朱德熙先生从不以权威自居,总是学生平等对话。1983年《语法讲义》重印,朱德熙先生在《重印题记》里特意提到有一处观点“是陆俭明同志告诉我的”。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2003


朱德熙先生严格对待学术、平等对待学生。伴随这样的教育和影响,陆俭明先生逐渐在汉语研究的方向上深深扎根。

 

三、学生时代科研经历的影响

 

1958年,陆俭明和同学一起编纂出版了《汉语成语小词典》,成为那个年代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工具书,后经多次修订,至今发行上亿册。


《汉语成语小词典》收录成语近3000 条。从开始准备到最后交付出版,一共只用六周。期间,参与编写的同学连同指导老师,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大家生活在彼此理解、信任、融洽的友情之中,形成了难能可贵的集体协作精神、直率的学术风格和人人珍视的凝聚力,保证了词典编写的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陆俭明先生受到了一次扎实而又严格的科研训练。




治学与研究之法:勤奋


无论在学习还是研究,陆俭明先生的心得是“勤奋。”

 

陆俭明先生十分懂得充分利用时间。陆先生总是能很快集中精神,即使一刻钟都能利用起来。这是陆先生当教员养成的习惯,外面即使敲锣打鼓也不会受任何影响。另外,陆先生还十分擅长多任务处理。可以几件事同时进行,写文章、备课写讲稿,或给他人写序,所有的任务轮换着来,不会死盯在一件事上。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陆先生认为学术研究一定要扎扎实实做两个工作,一是继承,“对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要好好继承;二是借鉴,所谓借鉴不(只)是某一个学科的,别的学科也要去吸收,要借鉴。”。陆先生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也注重理论的学习,他广泛吸收国内外的语言学理论,视野开阔,并积极关注汉语的应用。





教学之法


陆俭明先生曾就教学诀窍地问题请教过朱德熙先生朱德熙先生说了一句使陆先生一辈子都忘不了话:“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考虑。”


这句话陆俭明铭记在了心里。70年代末,北大迎来“文革”后第一批经高考录取的大学生。为了让学生多做练习,陆俭明学会了刻蜡板。至今,很多学生仍保留着当年他亲手刻的练习和标注的批语。


蜡板文书


陆俭明先生的课,在中文系荣登最受欢迎之一。1996年,他牵头申请的《现代汉语》教材荣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2003年,由他主持的基础课程“现代汉语”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9月,陆俭明荣获中国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尽管如此,他仍是习惯把自己称作“北大教员”。


陆俭明先生画像


陆先生最让学生们钦佩的是,在知识面前从来不耻下问,经常向学生求教。他曾经说到“在学术上我们是平等关系,不要以为我是老师,学生都得听我的,不能那样。我们这个课要经常讨论,讨论就要发表不同的意见,有不同想法都要来谈。脸皮要厚,所谓"脸皮要厚"就是不要怕露怯。学术的前进,就是不同观点的碰撞,发出火花。”




陆俭明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知名学者,发表过300余篇学术论文,撰写、编著、主编了15部专著和教材等,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宝藏。陆俭明先生的治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学者为榜样,获得前行的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台对陆俭明先生的采访


陆俭明先生的重要论文(部分):

[1]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03):103-107.

[2]陆俭明.隐喻、转喻散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32(01):44-50.

[3]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01):142-151.

[4]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01):60-63.

[5]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05):412-416+479.

[6]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02):15-20.

[7]陆俭明.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01):5-17+114.

[8]陆俭明!10087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03):1-8.

[9]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汉语学习,1997(01):3-7.

[10]陆俭明.关于词的兼类问题[J].中国语文,1994(01):28-34.

[11]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01):1-6.

[12]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02):27-41+49.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15.9元拼团入群享全年40+超值直播课程

2020年4月18日晚,该系列课程主讲内容为: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专业考研信息指导课

准时直播,请火速入群!


 


 往期精彩回顾: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所考研经验谈

武汉大学语言类考研400+经验分享

康康,中文考研人的朋友圈竟是酱紫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情分析与报考指南

零基础跨考中文,这份逐梦指南不能错过

武大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内含复试经验)

黄廖本《现代汉语》与邢本《现代汉语》对比

还不会用真题?复旦大学中文学姐手把手教你!


策划 / 文研青年

编辑 /小     嘉

审核 / 青    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