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员群专题研讨(第四期)|现代汉语语流音变考点合集

文小研 文研青年 2022-12-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研青年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






文研青年会员群暑期现代汉语专题研讨研讨活动(第四期)于8月9日在会员群进行,第四次研讨活动的主题为《语流音变》,主要针对现代汉语语流音变的基础知识重难点进行梳理和讨论。

(点击转到活动介绍)


在本次研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及时解决了复习中的一些疑问和未理解的知识点。随着同学们的复习的深入,本次研讨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原定一个小时的讨论时间延长至接近两小时。



(会员群中研讨活动的答疑环节)


01




引言




语流音变是兼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的一部分,对于了解普通话的语音规则和讲好普通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流音变的具体知识内容十分有体系,有逻辑,需要记忆也方便记忆。在考研试题中,语流音变也是经常被考察的部分




02




考情分析






历年真题

1.举例说明语流音变的类型(武汉大学 2015 简答题)

2.语音连读,一些音素会产生变化。如:申[shen55]明[ming35]—申明[shem55ming35];笑[xiao51]话[hua51]—笑话[xuai51hua];领[ling214]导[dao214]—领导[ling35dao214],这些变化分别是语流音变的(  )化、弱化和(  )化现象。(武汉大学 2006 填空题)

3.语流音变(武汉大学2009 名词解释)

4.语流音变(华中师范大2016 名词解释)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中的童话现象(华中师范大学 2016 简述题)

6.简述语流音变(华中师范大学2014 简答题)

7.轻声标音注意音变(北京语言大学 2005 现代汉语)

8.写出“啊”的音变(北京语言大学2005 简答题)

9.给下列词语注音,如有音变情况,请按音变规律进行注音(北京语言大学2004 分析题)

10.什么是轻声?轻声对韵母的发音有什么影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类复试 2004 分析题)


更多真题整理见会员群分享








考点分析

语流音变部分在考研中,主要以名词解释和分析题的方式出现。名词解释主要涉及到音变的定义、类型以及对儿化和儿化韵的考察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各个变调规则的实际运用。从现有的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分内容在北方的考研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但这部分的知识并不容忽视,汉教考题中频繁出现的注音题目也有可能暗含这部分的考点。


【延伸考点】

语言学概论中音变的类型汉硕考题中的注音部分也有可能相关。








复习建议

1.对音变规则进行准确记忆,把握规律并结合例子进行分析

2.在日常复习中注重正确的读音

3.结合相关词表进行备考



03




主要内容


(1)





语流音变

在言语活动过程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语流音变。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互相影响,使某个音节本来的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儿化:er除了自成音节之外,还可以和前一个音节结合,使这个音节的韵母发生变化,成为卷舌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叫做儿化。因儿化发生音变的韵母叫“儿化韵”。


考点提示内容见会员群分享




(2)





轻声

语流中普通话的四声都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声调而念成又短又轻的调子,这种声调就是轻声。轻声的“轻”主要是针对音强和音长,较原来四个声调弱和短,不是一个有固定调值的声调。


常见的轻声规律:

(1)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吧”、“呢”、“啊”、“啦”、“嘛”等一般读轻声。

(2)名词、代词的后缀“子”、“头”、“巴”、“们”、“么”一般读轻声。

(3)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或语素,如“上”、“下”、“里”、“边”等一般读轻声。

(4)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去”、“来”、“开”等一般读轻声。如“起来”、“出去”、“过来”等

(5)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以及重叠动词中的“一”和“下”一般读轻声,如“看看”,“看一看等”;双音动词重叠式ABAB的第二、四音节读轻声,如“打扫打扫”、“考虑考虑”等。

(6)某些量词“个”、“些”一般读轻声。

(7)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一般读轻声。

(8)动词后的介词“在”、“到”一般读轻声。

(9)动词的某些结果补语一般读轻声,如“站住”、“关上”等。

(10)部分四音节词语的衬字一般读轻声,如“黑不溜秋”的“不”。

(11)有一批常用的双音词,后面的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三音节词的中间字音也有读轻声的。如:

伙计、喷嚏、簸箕、蚂蚱、咳嗽、云彩

蘑菇、护士、事情、脑壳、胳膊、窗户

算盘、消息、牡丹、体面、动静、应付

招呼、清楚、稀罕、石榴、力量、吩咐

客气、扫帚、喜鹊、风筝、亮堂、先生

关系、行李、包袱、葡萄糖、狮子狗


等。参见邢福义本《现代汉语》第二版 P93


(12)还有一些字的读音可以读轻声也可以不读轻声,如“因为”等。


轻声的作用:

(1)一部分双音节轻声词具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如,东西、眉目、是非、孙子等。

(2)有的双音节词改变了语素组合后的性质,语言单位大小有别,同时一些轻声词和非轻声词的词形各异。

(3)轻声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形成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的节奏,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轻声考点内容提示见会员群分享




(3)





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在单念或者位于预留的末尾时调值不变,念214,但在下列情况中,上声需要变调为35或21:


(1)在非上声面前(阴平、阳平、去声)前面,上声调值由214变为21

(2)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这种语音变化属于逆行异化

(3)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而定。一般情况下是前两个上声变成阳平(35),如展览馆等;如果间歇在第一个音节,则第一个音节念半上,第二个音节念阳平,第三个音节不变,即21+35+214,如纸老虎等。

(4)如果连着念的声音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由此确定出语义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




(4)





其他几个字的变调

“一”的变调:

(1)“一”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55,如第一等。

(2)在去声前,一律变35,如一定,一切等。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如一天、一般等

(4)“一”嵌在相同的动作中间,读轻声,如想一想等。


“不”的变调:

(1)“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念本调,即去声(51)

(2)“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如不用等。

(3)“不”嵌在相同的动作中间,读轻声,如做不做等。

(4)“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如做不好,来不了等。


“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成35,也可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




(5)





儿化

儿化的基本规则: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不便于卷舌的加er


(1)若韵母的发音开口大,末尾音素是设为较低或较后的元音,卷舌时舌尖不受阻碍。

(2)加er或丢掉主要元音(-i前和-i后)之后再加er,

如金鱼儿jingyuer  事儿sh(i)er

(3)带韵味的恶韵母不便于卷舌的,韵尾脱落后加-r,如墨水儿moshu(i)er

(4)有后鼻韵尾-ng的韵母,除-ng脱落,按上述规则变化外,主要原因还要读成鼻化音,如电影儿dianyi(ng)er等。


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性和词义

(2)儿化词含有“小”、“少”、“轻微”的意思

(3)儿化常常带有某种特殊的感情色彩




(6)





“啊”的音变

在元音后:

(1)在a o e ê i ü后念ia,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呀”

(2)在u(或ao 、iao)后念ua,其汉字字形可以写作“哇”

(3)在-i(后)(即zhi chi shi ri)和er后念ra,在-i(前)(即zi ci si)的后面念za

在两个辅音韵尾后的音变

(1)在-n后念na其汉字字形也可以写作“哪”

(2)在-ng后念nga




(7)





语流音变的类型

(1)同化

同化是指一个音影响临近的一个不同的音,使它变成和自己相同或相近的音。

(2)异化

异化是值相同或相近的音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音变成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

(3)弱化

弱化是指连续发音时,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的现象。在弱化音节中,元音和辅音都可能发生弱化。

(4)脱落

脱落就是指连续发音时音位减少的现象。

(5)增音 

为了发音方便,在语流中增加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被称为增音,如普通话的语气词“啊”的音变。


考点提示见会员群分享




04




思考练习


01

下面四个词,哪一个词中的“不”读音与其他三个不一样:

A.不错

C.不幸

 B.不够

 D.不凡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D


02

根据变调规律,“一成不变”中的“一”和“不”分别应该读什么调?

 A.[35][51]  

C.[35][35]  

B.[51][35]  

D.[55][35]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03

分析题:轻声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调位么?为什么?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在汉语普通话中,轻声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声调的特殊变体,不能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调位。一部分读轻声的词语和不读轻声的词语之间具有意义的区别,但同读轻声的词语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意义的作用。

(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04

举例说明“啊”的音变规律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见前文知识说明

文研青年2021年语言类名校菁英班详情



策划|文研青年

编辑|小     嘉

审核|青     竹



文研青年简介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专注于全国中文专业考研咨询,已经帮助数百人考入中文重点名校。


新的一年,文研青年进一步扩大咨询范围,为大家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辅导服务。2021级会员席位、全程班各系列课程已经开始预定后台回复“会员”、“全程班”即可查阅相关详情,欢迎大家关注。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