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之路 |朱德熙先生的为学之路

文研青年 文研青年 2022-12-22


学者简介



朱德熙(1920~1992),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教育家。他由物理专业转入语言研究,曾与吕叔湘等一起为国家语言文字作出卓越的贡献。朱德熙历任清华大学、昆明中法大学、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等知名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他先后担任中文系副主任、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北大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人生轨迹


青年的朱德熙先生


1939年,朱德熙先生考取了西南联大物理系,比杨振宁先生低一届。在西南联大的物理系,朱德熙先生的数学和英语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受到唐兰等教授的影响,朱德熙先生转入了中文系学习。


转入中文系后,朱德熙先生师从唐兰、闻一多等教授学习古文字学和古音韵学。毕业后在昆明中法大学中文系任教,1946年起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52年晋升副教授,同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受国家委派赴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任教,1955年回国。


此后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1979年晋升教授。1992年7月19日病逝于美国,享年72岁。




个人成就




1.语言学成就


朱德熙先生是汉语语法学界伟大的语言学大师,是一位富于开创精神的杰出学者,在中国语法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评为“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研究上以其独特的语法思想、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地研究汉语语法现象,奠定了汉语描写语法的基础。


他的丰富而深邃的语法思想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对汉语语法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学术成就也让他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保加利亚、美国、法国、泰国、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先后邀请他去讲学,做研究,出席会议。


1986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为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朱德熙选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朱德熙先生长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古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汉语语法研究、古文字研究及语文教育方面,并且为祖国的语言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研究方法上,朱德熙先生批判地吸收国外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不断为语言学研究开辟新途径。


他着力运用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原理探讨汉语问题,带来了这个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主要成果已被当今的语言学界普遍采用。


朱德熙先生于1961年首先提出使用变换分析法来进行汉语语法研究,并且在国内最早运用这种理论来描写分析。1979年,朱德熙先生进一步提出和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弥补了分析变换法的局限,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方面前进了一步。


1985年,朱德熙先生针对德· 索绪尔区分共时的和历时的语言研究方法对国内学界的消极影响,以自己的研究突破共时和历时的严格区分,将横向的各种方言之间的比较研究、纵向的古今语法之间的比较研究和对标准语的研究结合起来,使汉语语法研究走上了全方位的研究道路。


在理论上,朱德熙先生注重和提倡对具体语言事实和具体语法规律相结合的描写分析,提出了关于词的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等8个观点,丰富了普通语言学理论。这个不仅适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也适用于其他语言的语法研究。


朱德熙先生与吕叔湘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年6月6日始在《人民日报》上连载,同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一书,对于纠正当时社会上语言使用的混乱状况,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语法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语法讲义》一书,是系统地阐述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观点的一部专著。该书注重实用,分析描写细致深刻,是运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分析汉语语法结构的一部力作。


2.古文字研究领域


在古文字方面,朱德熙对古文字的考释与研究常结合语法来进行,在分析古文字的字形、意义之外,还考察古文字的语法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战国文字的研究方面多有发明。


1950年代发表的《寿县出土楚器铭文初步研究》和《战国记容铜器刻辞考释四篇》,奠定了在战国文字研究领域中的突出地位。不少研究是针对传统误释的。


朱德熙先生论述透彻精辟,为学者们普遍接受,不只把战国文字的研究水平,而且把古文字考释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对后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3.方言研究领域


在方言研究方面,尤为重视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把方言语法研究同普通话语法研究相结合,提高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水平。


4.教学方面


朱德熙无比热爱教学工作,对教学精益求精,教学艺术炉火纯青,以渊博的学识把枯燥的语法课讲得引人入胜。他一生正直纯粹,光明磊落,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爱虚荣,淡于名利,严以律己,严谨治学,为祖国、为语言学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培养了一大批推动中国语言学事业发展的语言学家,如沈家煊等。


5.教育领域


在语文教育方面,他著有《作文指导》(中国青年出版社,1951年)一书。《文章评改》(1979年)一书中收入了他于60年代为中华函授学校举办的“语文学习讲座”讲课时的大部分讲稿。他提出中学语法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等观点,这些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改进高考语文的考试等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术品质




1.开阔的眼界


朱德熙先生以十分开阔的视野来进行语言研究。朱德熙先生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阅读国外的文献,吸收外国语言学的理论成果进行研究。这给了朱德熙先生非常广阔的研究理论,对语言学发展的前沿和理论成果都有很好的把握。


朱德熙先生极具有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学知识,同时又能够够很好的接受外国的而语言学理论,这为朱德熙先生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思路和发展的可能性。


朱德熙先生时时提醒学生需要关注最新的理论动向,时时了解最新的理论成果。另外,朱德熙先生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这使得朱德熙在理解理论和撰写文章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朱德熙先生的文章逻辑清晰论证得力。


2.注重汉语事实


朱德熙先生对于汉语事实的关注丝毫不亚于理论学习。没有汉语事实的支撑,理论也就自然没有立足之地。朱德熙先生对论文中涉及的语言现象几乎做了尽可能多的调查和描写。


同时,在注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朱德熙先生也注重语言规律的揭示。朱德熙先生擅长采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对语言事实进行阐释和说明。朱德熙先生的文章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3.把生命融入学术研究


朱德熙先生的好友汪曾祺先生曾经形容朱德熙先生写作像“难产”一样,汪曾祺先生认为他把辛苦的工作当成了享乐,把辛苦变成了日常,而朱德熙先生扔甘之如饴。因为做研究是朱德熙先生最为热爱的事情,他对学术的热爱是“超功利的”。朱德熙先生的著作加起来并不多,涉及汉语语法研究的有三卷。而这里面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品,是朱德熙先生学术研究成果的精华,丝毫没有多余的文字。


朱德熙先生对自己学生的要求也是如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踏踏实实地进行语言学研究,由此朱德熙先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持续地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建设做出贡献。



朱德熙先生严谨学术,致力于语言学的研究,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其研究精神和研究方法都对后代研究者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朱德熙先生对待学术的热忱和追求的纯粹也是值得后代学者认真学习的。


朱德熙先生的学术著作《语法答问》和《语法讲义》是我们学习汉语言知识和考研准备必须涉猎的书籍。


《语法讲义》是一本类似于借鉴西方语言理论描写现代汉语语法,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的描写而《语法答问》则是以一客一主的问答形式,对汉语语法中的语法规律做了阐述和解释。因此讲义可以在同学们备考过程中时时翻阅,去补充语法考点中朱德熙先生的观点,用于具体的答题;而答问则是用于去吃透朱德熙先生语法思想中的许多贯彻始终的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法,去分析、去思考。


点击图片查看《语法讲义》与《语法答问》专著导读




学术著作



个人著作: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著/朱德熙,著) (开明书店 1951)

《作文指导》(中国青年出版社,1951)(开明书店 1952)

《语法修辞正误练习》(吕叔湘,著/朱德熙,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 形容词的性质范畴和状态范畴》(朱德熙,著)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56)

《现代汉语语法 : 1956-1957学年》(朱德熙,编) (北京大学汉语教研室 1957)

《定语和状语(朱德熙,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7)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著/朱德熙,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文章评改》(1979)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 (商务印书馆 1980)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

《语法修辞讲话》(朱德熙,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

《语法答问》(朱德熙,著) (商务印书馆,1985)

《语法丛稿(朱德熙,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马王堆一号汉墓遗策补释》《朱德熙古文字论集》(朱德熙著,裘锡圭、李家浩整理,中华书局 1995)

《朱德熙文集》(朱德熙,著) (商务印书馆 1999)

《朱德熙选集》(朱德熙,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著/朱德熙,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语法分析讲稿》(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2010)


论文方面

《寿县出土楚器铭文初步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

《洛阳金村出土方壶之校量》(《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6年第4期)

《战国记容铜器刻辞考释四篇》(《语言学论丛》1958年第2辑)

《说“的”》(《中国语文》1961年第十二期)

《战国文字研究六种》(合作,《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信阳楚简考释》(《考古学报》1973年第3期)

《战国铭文中的私官》(合著,《文物》1973年第12期)

《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初步研究》(《文物》1979年第1期)

《望山楚简里的“軗”和“墨”》(《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页194-197,中华书局 1989) 《望山一、二号墓竹简释文与考释》(朱德熙‧裘锡圭‧李家浩合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合编《望山楚简》,页68 - 133, 1995年6月,北京‧中华书局。

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附录三,页237-309,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6年4月,)

 《望山一号墓竹简的性质和内容》(朱德熙‧裘锡圭‧李家浩合著)(《望山楚简》,页134-135。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附录二,页310-312,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6年4月)

《江陵望山楚墓竹简考释》(合著) 《银雀山汉墓竹简》(集体编著)


参考资料:《朱德熙先生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1993



文研青年简介


一、信息咨询与复习指导

凡文研青年会员,可通过文研青年客服,免费享受一对一考研信息咨询服务,包括择校指南、复习规划、报考建议等;并通过文研青年考研会员QQ群,免费享受考研全程知识答疑与日常交流服务。


二、专题研习与考研沙龙

文研青年每年将针对会员同学举办暑期专题研习活动,并不定期举办线下考研沙龙,邀请学长学姐与考研学子面对面交流考研经历与复习经验。所有活动均由专人指导,自愿报名参与。


三、文研青年会员公开课

文研青年每年将开设十次会员公开课,专门针对会员同学提供复习方法与专题知识的指导,所有考研会员均可免费获得听课资格。


四、文研青年产品折扣

文研青年根据考研复习全程规划与各阶段学习特点及要求,分科目、分阶段、分梯度研发了《真题解析》系列、《全真模拟题》系列资料,中文考研网络全程班(基础课+暑期课+冲刺课)课程,复试指导课程,更多产品正在研发当中。文研青年全线产品均针对会员同学提供优惠折扣。


如有任何中文考研疑问,敬请联系文研青年客服。

(客服号:2275828991)
(中文考研信息交流群)

往期精彩回顾:

年度总结公开课

从“985/211”到“双一流”

武大文字学专业405分考研经验分享

华师文学院考研考情分析与报考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保研经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