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诞辰110年 |可笑可悲与冷面滑稽:杨绛谈堂吉诃德的五种面貌
文以会友• 研途相伴
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
杨绛
诞辰110周年纪念
本篇内容概览
Part 1 作家简介
Part 2 堂吉诃德的五种面貌
可笑可爱可悲又最理性与最严肃
01
简介
杨绛
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父母籍贯江苏无锡。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2021年7月17日,杨绛诞辰110周年。
今日我们将一起赏读杨绛先生《堂吉诃德》的译者序言,读完此文你会发现堂吉诃德真是有许多面貌~~~~多到会让我们忘了今日主角——杨绛先生。译者“隐身”了。
文学史有着诸多的轶事、现象,我们热烈探讨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回归他们本身的专业成就。阅读他们自己的文字,才是真正的“靠近”与“看见”。
02
《堂吉诃德》译者序(节选)
这位奇情异想的西班牙绅士自命为骑士,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一个侍从,自十七世纪以来几乎走遍了世界。
堂吉诃德已经成为典型人物,他是西洋文学创作里和哈姆雷特、浮士德等并称的杰出典型。堂吉诃德究竟是怎样的人,并不是大家都熟悉,更不是大家都了解……历代读者对他认识渐深,对他的性格愈有新的发现,愈觉得过去的认识不充分,不完全……堂吉诃德累积了历代读者对他的见解,性格愈加复杂了。我们要认识他的全貌,得认识他的各种面貌。
读者最初看到的堂吉诃德,是一个疯癫可笑的骑士。《堂吉诃德》一出版风靡了西班牙,最欣赏这部小说的是少年和青年人。据记载,西班牙斐利普三世在王宫阳台上看见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在看《堂吉诃德》,不然一定是个疯子。果然那学生是在读《堂吉诃德》。但当时文坛上只把这部小说看作一个逗人发笑的滑稽故事,小贩叫卖的通俗读物……
《堂吉诃德》最早受到重视是在英国,英国早期的读者也把堂吉诃德看作可笑的疯子。艾狄生把《堂吉诃德》和勃特勒(Samuel Butler)的《胡迪布拉斯(Hudibras)》并称为夸张滑稽的作品,谭坡尔(William Temple)甚至责备塞万提斯的讽刺用力过猛,不仅消灭了西班牙的骑士小说,连西班牙崇尚武侠的精神都消灭了。散文家斯蒂尔(Richard Steele)、小说家笛福、诗人拜伦等对塞万提斯都有同样的指责。
英国小说家斐尔丁强调了堂吉诃德的正面品质。堂吉诃德是疯子么?斐尔丁在《咖啡店里的政治家(The Coffee-House Politician)》那个剧本里说,世人多半是疯子,他们和堂吉诃德不同之处只在疯的种类而已。斐尔丁在《堂吉诃德在英国》那个剧本里,表示世人比堂吉诃德还疯得利害。戏里的堂吉诃德对桑丘说:“桑丘,让他们管我叫疯子吧,我还疯得不够,所以得不到他们的赞许。”这里,堂吉诃德不是讽刺的对象,却成了一个讽刺者。
英国文学作品里以后又出现许多亚当斯牧师一类的“堂吉诃德型”人物,如斯特恩创造的托贝叔叔,狄更斯创造的匹克威克先生,萨克雷创造的牛肯上校等。这类“堂吉诃德型”的人物虽然可笑,同时又叫人同情敬爱。他们体现了英国人对堂吉诃德的理解。约翰生说:“堂吉诃德的失望招得我们又笑他,又怜他。我们可怜他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的失望;我们笑他的时候,自己心上明白,他并不比我们更可笑。”
可笑而又可爱的傻子是堂吉诃德的另一种面貌。
法国作家没有象英国作家那样把堂吉诃德融化在自己的文学里,只是翻译者把这位西班牙骑士改装成法国绅士,引进了法国社会。
……弗洛利安(Jean-PierreClarisdeFlorian)的译本更是只求迎合法国人的喜好,不惜牺牲原文。他嫌《堂吉诃德》的西班牙气味太重,因此把他认为生硬的地方化为软熟,不合法国人口味的都改掉,简略了重复的片段,删削了枝蔓的情节……他以为《堂吉诃德》虽然逗笑,仍然有他的哲学;作者一方面取笑无益的偏见,对有益的道德却非常尊重;堂吉诃德的言论只要不牵涉到骑士道,都从理性出发,教人爱好道德,堂吉诃德的疯狂只是爱好道德而带上偏执……可以设想,弗洛利安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一位有理性、讲道德的法国绅士。
英国诗人蒲柏也注意到堂吉诃德有理性、讲道德的方面。他首先看到堂吉诃德那副严肃的神情,并且说他是“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我们虽然笑他,也敬他爱他,因为我们可以笑自己敬爱的人,不带一点恶意或轻鄙之心”。
我们又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另一个面貌:他是严肃的道德家,他有很强的理性和想象,他是一个深可敬佩的人。
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堂吉诃德又变成一个悲剧性的角色。
据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者看来,堂吉诃德情愿牺牲自己,一心要求实现一个现实世界所不容实现的理想,所以他又可笑又可悲。
……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他在《唐璜(Don Juan)》里论到堂吉诃德,大致意思说:他也愿意去锄除强暴──或者阻止罪恶,可是塞万提斯这部真实的故事叫人知道这是徒劳无功的;堂吉诃德一心追求正义,他的美德使他成了疯子,落得狼狈不堪,这个故事之可笑正显示了世事之可悲可叹,所以《堂吉诃德》是一切故事里最伤心的故事;要去伸雪冤屈,救助苦难的人,独力反抗强权的阵营,要从外国统治下解放无告的人民──唉,这些崇高的志愿不过是可笑的梦想罢了。
法国夏都布里昂说,他只能用伤感的情绪去解释塞万提斯的作品和他那种残忍的笑。法国小说家福楼拜塑造的包法利夫人,一心追求恋爱的美梦,她和堂吉诃德一样,要教书本里的理想成为现实,有些评论家就把她称为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德国批评家弗利德利许·希雷格尔(Friedrich Schlegel)把堂吉诃德所表现的精神称为“悲剧性的荒谬”(Tollheit)或“悲剧性的傻气”(Dummheit)。
……但是堂吉诃德宁可舍掉性命,决不放弃理想。他使得海涅为他伤心流泪,对他震惊倾倒。俄罗斯小说家屠格涅夫也有同样的看法。堂吉诃德有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决相信,超越了他自身的存在,还有永恒的、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在他,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性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锄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只为他坚信一个主义,一片热情地愿意为这个主义尽忠,人家就把他当作疯子,觉得他可笑。
十九世纪读者心目中那个可笑可悲的堂吉诃德,是他的又一种面貌。
塞万提斯当初只打算写一个短短的讽刺故事。他延长了故事,加添了一个侍从桑丘,人物的性格愈写愈充实,愈生动。塞万提斯创造堂吉诃德并不像宙斯孕育智慧的女神那样。智慧的女神出世就是个完全长成的女神;她浑身披挂,从宙斯裂开的脑袋里一跃而出。
堂吉诃德出世时虽然也浑身披挂,他却像我国旧小说里久死还魂的人,沾得活人生气,骨骼上渐渐生出肉来,虚影渐渐成为实体。塞万提斯的故事是随写随编的,人物也随笔点染。譬如桑丘这个侍从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桑丘是何形象,作者当初还未有确切的观念。又如故事里有许多疏漏脱节的地方,最显著的是灰驴被窃一事。我大胆猜测,这是作者写到堂吉诃德在黑山苦修,临时想到的,借此可以解决驽骍难得没人照料的问题。
……堂吉诃德虽然惹人发笑,他自己却非常严肃。小丑可以装出严肃的面貌来博笑,所谓冷面滑稽。因为本人不知自己可笑,就越发可笑。堂吉诃德不止面貌严肃,他严肃入骨,严肃到灵魂深处。他要做游侠骑士不是做着玩儿,却是死心塌地、拚生舍命地做。他表面的夸张滑稽直贯彻他的思想感情。他哭丧着脸,披一身杂凑破旧的盔甲,待人接物总按照古礼,说话常学着骑士小说里的腔吻;这是他外表的滑稽。
他的思想感情和他的外表很一致。他认为最幸福的黄金时代,人类只像森林里的素食动物,饿了吃橡实,渴了饮溪水,冷了还不如动物身上有毛羽,现成可以御寒。他所要保卫的童女,作者常说是“像她生身妈妈那样童贞”。他死抱住自己的一套理想,满腔热忱,尽管在现实里不断地栽筋斗,始终没有学到一点乖。堂吉诃德的严肃增加了他的可笑,同时也为他赢得了更深的同情和尊敬。
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也是逐渐充实的。我们最初只看到他傻,渐渐看出他痴中有黠。可是他受到主人的恩惠感激不忘,明知跟着个疯子不免吃亏倒霉,还是一片忠心,不肯背离主人。
我们通常把桑丘说成堂吉诃德的陪衬,其实桑丘不仅陪,不仅衬,他是堂吉诃德的对照,好比两镜相对,彼此交映出无限深度。堂吉诃德抱着伟大的理想,一心想济世救人,一眼只望着遥远的过去和未来,竟看不见现实世界,也忘掉了自己是血肉之躯。
桑丘念念只在一身一家的温饱,一切从经验出发,压根儿不懂什么理想。这样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只为贪图做官发财,会给眼望云天的幻想者所煽动,跟出去一同冒险。他们尽管日常相处而互相影响,性格还是迥不相同。堂吉诃德从理想方面,桑丘从现实方面,两两相照,他们的言行,都增添了意义,平凡的事物就此变得新颖有趣。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固然滑稽,却不如他和桑丘主仆俩的对话奇妙逗趣而耐人寻味。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究竟是可笑的疯子,还是可悲的英雄呢?从他主观出发,可说他是个悲剧的主角。但主观上的悲剧主角,客观上仍然可以是滑稽的闹剧角色。塞万提斯能设身处地,写出他的可悲;同时又客观地批判他,写出他的可笑。堂吉诃德能逗人放怀大笑,但我们笑后回味,会尝到眼泪的酸辛。作者嘲笑堂吉诃德,也仿佛在嘲笑自己。
作者已把堂吉诃德写成有血有肉的活人。堂吉诃德确是个古怪的疯子,可是我们会看到许多人和他同样的疯,或自己觉得和他有相像之处;正如桑丘是个少见的傻子,而我们会看到许多人和他同样的傻,或自己承认和他有相象之处。堂吉诃德不是怪物,却是典型人物;他的古怪只增进了他性格的鲜明生动。我们看一个具体的活人,不易看得全,也不能看得死,更不能用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对堂吉诃德正也如此。这也许说明为什么《堂吉诃德》出版近四百年了,还不断地有人在捉摸这部小说里人物的性格……
杨绛
一九九五年七月
文研编辑
二〇二一年七月
以上内容节选出自
《塞万提斯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版
如需引用请阅读全文
*小标题为小研所拟非原文所有
03
读完杨绛先生《堂吉诃德》译本序,小研不仅感慨,原来考题皆出自名家,答案早由名家论及。比如该译者序言几千字篇幅论及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可笑、可爱、可悲,充满理性道德,又是“冷面滑稽”,简直可直接上考场了。。
又如上文提及“堂吉诃德型”、“堂吉诃德式”人物,是否可整理系列人物专题了??再如杨绛先生提及堂吉诃德与包法利夫人,这又是一大热门考点。今天,小研和大家一起赏读了杨绛先生的文字,也附带回顾了《堂吉诃德》的相关考点,下文为此前文研青年整理的专题,供大家参考:[堂吉诃德]外国文学专题
读完本篇,我们感慨呀
堂吉诃德真是有许多面貌呢
~~~
多到忘了今日主角——杨绛先生
。
文学史确有着诸多的轶事、现象
我们热烈探讨的同时
更不能忘记回归他们本身的专业成就
阅读他们自己的文字
才是真正的“靠近”与“看见”
(这段话说了两遍,小研自己知道)
——纪念 杨绛——
纪念专栏• 文研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