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荐读 |2021年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漫谈
Editor's Note
又过一年考研时。回首那些不可追忆的时光,总有一些人能够奋不顾身,突破重围,勇敢地追逐光亮。因其深度研讨方法与理念的合拍,今天,文研青年郑重推荐陈陈相因2021年上岸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考研经验贴,以飨众研友。本文已获作者授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ORNER广莫之野 Author 陈也野
(万字长文预警,下文将分为七个部分展开:考研情况;评估个人能力和依题择校;专业课学习;专业课答题技巧;复试准备;公共课经验;考研心态)
一、考研情况
二、评估个人能力和依题择校
这里我想要提一个学习方法就是先读文本再去看文学史,我认为如果顺序倒置会导致思考和批评上的懒惰,感受和判断会完全让位于话语体系建构。我更喜欢先读书目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再和文学史里的“正确答案”进行“切磋”。我认为阅读应该是两种精神的博弈,而不是作者对读者师生般的说教,所以我更多是解构式的,喜欢总结论述者的立场和弱点,喜欢反驳而不是接受灌输。尽量用批评家的心态去读书,而不是用专家的心态去读书,专家心态很容易被宏观知识体系PUA。写论文和回答问题道理一样,基本是产生疑问和回答问题,如果总是浸泡在答案里,自然而然就没有问题了。读书时拿出一种“对手”心态,自己的观点会成长得越来越快。我不喜欢大学揠苗助长和学完即弃的氛围,始终认为研究生各个方向的延伸还是建立在博学和贯通的基础上的,过度强调方向反而会丢失视野。同样,过早放弃“博学意识”,很快就会丢失驾驭文学的能力。从文学理论角度来看,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这种文学中心专业方向都要求最基本的文学能力,区别在于论述的主要对象和侧重不同。古代文学侧重典籍的阅读能力、史学的积累;外国文学侧重理论转化和语言能力;现当代侧重阅读量和文学敏锐度,这些能力的内驱动都是驾驭文学的能力,最终都面向当代文学现场。中文专业培养的应该是驾驭文学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终是一种语境下的判断力、感受力、分辨和思辨能力,是指向文明建构漏洞的,为人在现代社会的精神绝对独立和自由服务的。阅读和记诵只是驾驭文学最基本的能力,驾驭文学需要复述故事和观点的能力,以及将其消化为常识并在论述中运用的能力。文学真正成为内在知识需要的是阅读和批评的平衡,如果不会运用所学,读书越多,自我反而被文本淹没得越快。语文教育里说的“听-说-读-写”实际上就是驾驭文学能力的简化,它代表了吸收、欣赏、感受、表达四个环节。如果没有培养自身驾驭文学能力的意识,那么往后读研读博就会过早丧失突破自身和原有研究的维度,出现疲软的瓶颈。驾驭文学的能力并不仅仅依靠阅读的积累,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批评在论述上的自圆其说,二是写作在叙述上的以假乱真。文学是一种“创造诗性真实”的能力,通过想象把“不可能”变为“看似可能”的能力,在批评上是勾连各种材料来总结甚至创造逻辑来建构新的知识(学术的本质),在创作上是吸纳所见所思所想所感,虚构类真实世界的作品(写作的本质)。优秀的批评家一定是写作统治批评,任何妄图用批评校正写作的批评家都欠缺一定天资。
转折点在大三,我开始对学术产生兴趣,有了读研的打算。开始重新听本科的基础课和文艺学研究生的汇报课并加强英语,进行选校。当时是希望自己能在本科学校的基础上勇进一步,去到有文学现场(讲座、译介等最优先的)的京津和江浙985,除了语言学学硕的诸专业(包括创意写作、汉语国际教育)都考虑在内。
当时选校,我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报录比,竞争情况和录取名额,搜搜经验贴看看录取同学的学历成分。先确认这个专业确实下放了考研名额,再看看本校/地域保护严不严重。整理多了发现,越好的学校越公平透明且保护第一志愿。加上调剂有学科评估等级的要求,越好的学校往下调剂的空间越大。二是测评题目难度。上网搜集一些真题,可通过公众号“文学考研”、“文研青年”、“守望考研”等找到,自己简单在脑海里过一遍,然后真诚一点,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因为现在只是简单测评,你还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可以学),看自己哪个会的更多,思路更清晰,出题的路子比较能接受。
这里我排掉了主观性较强的给材料文学评论,也因此排掉了创写。然后看了这些985文学综合/基础的涵盖面(我是除了句读以外没有弱项,语言学较文学能力差)和论述题型(重点),我个人偏发挥型,喜欢贴近考博题的,可以让我自定义论述层次的,喜欢“论余华”胜过“论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艺术特色”一类,出现填空题、默写题,问偏门名词解释刁难学生的学校一律排掉。加上我自己对研究有一定的审美,不喜欢为考试读烂书,更偏向于比较有经典审美的题目。三是找了一些相关的学长学姐询问(从硕到博,大家其实可以找一些博士,这样很容易看出目标学校的学科近期方向,尤其现当代,大部分博士押自己导师的题很准)。此外,老师的研究方向基本是每年考研的出题重点,学校官网多有研究方向,也可以去知网搜索作者看文献分布,知网会非常贴心把关键词也给你列出来,这些可以做考试重点的参考。
下以知网作者“郜元宝”为例,张爱玲、周作人、王安忆考过多次,贾平凹也考过《山本》,21这次考了胡适之和张炜(《九月寓言》作者):
互联网时代大学没有校门系列
复旦中文考研几个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网站: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809&705专业课考试大纲)鸿知考研网-复旦界面(历年报名人数及分数线、复试名单、复试细则、录取名单)复旦大学中文系官网(研究生培养方案必读书目、教师方向、学术活动)考研论坛、豆瓣、微博、考研帮APP(经验贴)公众号: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各类通知时间)复旦考研联盟(每年考完就会更新回忆版真题)复旦大学中文专业动向:
复旦中文、惠风钟文、复旦大学批评史、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复旦现当代文学、植芳讲座、复旦新学术、复旦通识教育(个别讲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动向: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复旦西方古典学、复旦巴黎高师人文合作项目、复旦谈译录、奇境译坊、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
线上课程:
喜马拉雅APP(陈思和、王宏图、张新颖、郜元宝),bilibili(杨乃乔、骆玉明、陈引驰、郜元宝、黄霖),中国大学MOOC慕课(金理、段怀清)
三、专业课学习
1、时间阶段
2、复习内容重要性排序:
3、考试内容
①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
②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
③今年的题目
进入“文学考研”公众号直接搜索“复旦大学2021真题”即可。下文中提到的初试题目均是此公众号整理出的,并非我的回忆版。
4、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现代汉语》胡裕树《欧美语言学简史》徐志民《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大辞海·语言学卷》
精简版:《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周勋初完全版:《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作品选:《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
之所以分为精简版和完全版、拓展版,是因为我喜欢把书读厚再读薄,我会先把完全版的仔细读一遍,整理名词解释,按照时间顺序和分体顺序各做一遍笔记,再去看精简版不断复述文学史,这里的拓展版多是专著一类(下同)。袁行霈版主要看文学史的脉络和叙述层次,它每个部分都有标关键短句来助记,我当时是看了一遍后照着总绪论自己复述了几遍。章培恒版主要是上古、中世、近世的分段,以及作品的鉴赏(论述方式)。因为我会背大量的唐诗宋词,在网上找了一份中文专业必背古诗词、古文拿出来温习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再看朱东润的作品选,复旦的评分非常注重和作品结合分析,像21年考的“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有什么意义”,我在作答陶渊明影响“山水田园诗派”开创的部分,默写了大量的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句。复旦非常强调古代文学的分体史,这个大家看考研报考的方向划分就能看出来。朱刚《中国文学传统》就是按照宏观的分体脉络写的,这本书含金量高且非常深入浅出,可以拿着《中国分体文学史》一起顺一遍,以前常考的骈文发展脉络、七略到四部等书里全都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于小说的分类(如神魔小说、世情小说)一定要记住,这个复旦本科和考研都考过多次。另外平时可以看看《古代文学三百题》里的问法,有些问题扫几眼就能学会论述的层次。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搜搜陈引驰的古代文学课看看,复旦曾出版过“原典精读”系列图书,涉及《庄子》《史记》《红楼梦》《世说新语》等。当时除了看这些书,我也有整理复旦的讲义和期中期末题,其中变文、《唐人选唐诗》、《云谣集杂曲子》、《唐宋变革论》、三元说等出现较为频繁,大家需要留意一下。然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个人感觉看周勋初一本,重点整理《文心雕龙》和王国维就够了,王运熙那本简单过一遍即可,bilibili上有黄霖老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大家可以抓重点复习。中国文学批评史也是,大家最好把孔孟老庄的诗论以及《文赋》《文心雕龙》《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重要文章、著作的观点提炼出来背一下,复旦以前考过“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然后涉及到文体变迁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等也需要背。吉林大学出版社出过一本张羽、王汝梅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里面很多都是提炼重要观点进行讲解。古典文献学知识我当时没时间准备,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踪凡的《中国古文献概论》。
③中国现当代文学
精简版: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蔡元培《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完全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中国现当代名篇十五讲》陈思和
拓展版: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陈思和(广东人民出版社那本,包括续编)《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陈思和卷)》陈思和《脚步集》陈思和《中国文学课》陈思和 郜元宝 张新颖等《鲁迅精读》郜元宝《遗珠偶拾》郜元宝《沈从文九讲》张新颖《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百年文学十二谈》刘志荣《现代文学新论》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王德威《上海摩登》李欧梵《李欧梵论中国现代文学》李欧梵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朱栋霖 工具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南帆
现当代的复习围绕陈思和、郜元宝(鲁迅)、张新颖(沈从文)、张业松(路翎)即可,最近中国慕课MOOC段怀清(段怀清的学术成果必须要多了解,今年的《申报》和传教士等很多题目都是他曾经研究过的内容)和金理的课程也上线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复旦考过两次,一次是问各部分主编,另一次直接问名词解释,这本书是还原现代文学语境讲文学,相比三十年更简单真实。《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先整理三个十年各部分的作家作品和理论思潮,再按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自己过一遍,专门整理文学社团、文学论争、文学期刊基本学完,配《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论文节选方便消化。我当时看完这本书,找了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进行了解构,拓宽了思路。现代文学史这部分我个人认为三十年一本备考足矣,有时间可以穿插看看丁帆的《中国新文学史》和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当代文学这部分,围绕陈思和老师的学术成果复习即可,陈老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开篇都罗列了自己学术主张的关键词,像“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等等作为名词解释这些都是必须要了解的。然后《新文学整体观》这本书也是必读,因为这本书基本是复旦现当代和比较文学的核心思想,而且像书中提到的“文学的启蒙”和“启蒙的文学”中的诸环节等等也都是复旦每年的必考点。在读《新文学整体观》前可以先读曾小逸《走向世界文学》,了解其中的观点。文本细读部分,以《中国现当代名篇十五讲》《百年文学十二谈》《中国文学课》(喜马拉雅有音频)为主轴即可,我当时是提炼了里面提到的主要作家,结合郜元宝、张新颖、王宏图、王德威、李欧梵等人的专著整理专题(王德威的《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当代小说二十家》也可看看,我当时没看,但在这里推荐下)。我当时看专著的方法就是每天读完一本,提炼里面的主要观点并进行复述,有些我个人认为不太会考的作家(比如陈思和老师对“无名氏”小说的研究)我就没有看他们的专论。另外就是像复旦经常提到的作家一定要做专题,比如鲁迅,最好把他涉及到论争的杂文和《野草》里的篇目都整理一下(郜元宝很喜欢考这个,以前考过《墓碣文》)而且像这种研究成果很充分的作家,论述题可以随时拉出来用。其他的专著,像复旦喜欢考的《“灰阑”中的叙事》《潜在写作:1949-1976》等自己斟酌。因为本科读过很多现当代小说,所以当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文本上,不过我有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来筛查自己,把没看过的又看了一下。另外,我在备考的时候重新整理了以前现当代和古代808出过的真题,整合背诵了一下。
④比较文学、外国文学
精简版:《世界文学简史》李明滨
完全版: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人类真的是耶胡吗?》戴从容《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
拓展版: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卡尔维诺《西方正典》哈罗德·布鲁姆《文学讲稿》纳博科夫《莎士比亚十讲》陆谷孙《异乡人的国度:文学评论集》J·M·库切《东西跨界和都市书写》王宏图《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戴从容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郑克鲁(复旦大学出版社)
精简版:《比较文学研究入门》张隆溪完全版:
《比较文学概论》杨乃乔《比较文学原理》乐黛云拓展版:
《七缀集》钱锺书《诗论》朱光潜《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译介学》谢天振《复旦谈译录》作品选:《比较诗学读本》杨乃乔
外国文学里作家作品和思潮(可以翻翻曾艳兵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是最重要的,其实复旦大学每年考到的外国文学名词解释很少,我个人感觉是还没有文艺学多。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通读即可。李明滨那本一般,但作为精简版助记。学有余力,我建议多翻翻李赋宁的《欧洲文学史》,另可以配合朱维之、徐葆耕、蒋承勇等人的教材。王向远的《东方文学史通论》没时间看可以不看,看邵毅平老师的论文可能更精准打击一点。现代主义之前以戴从容《人类真的是耶胡吗?》为主,现代主义及其后以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为主。这里写的拓展版其实除了王宏图老师那本其他备考作用不大,但我个人觉得是讲外国文学比较好的书。像莎士比亚,可以拿陆谷孙老师的书自己做专题,莎士比亚也是各种理论都好用的作家。外国文学文本我本科也看过很多,所以也是拿着作品选筛了一下,其实像列夫托尔斯这种大部头大家备考期间消化不了,看名著电影就完全可以。外国文学部分的拓展版我建议大家少看,性价比不如看现当代专著高。比较文学,其实一本张隆溪,一本杨乃乔足矣。张隆溪是我除了钱钟书之外最崇拜的一个学者,《比较文学研究入门》比其他教材都要好,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没有红皮书的怪味。比较文学概论部分我建议就杨乃乔和乐黛云看完就行,bilibili也有相关课程,看其他学者容易弄混本体论。杨乃乔老师非常贴心地出过一本《比较诗学读本》,里面是中外比较文学论文,这本书编的很好,但当时备考买来没时间全看。《七缀集》每年都是重点,我建议里面的观点全部背下来,以前考过的“诗画关系”,今年考的“兴观群怨”、“通感”钱老均有论述。朱光潜《诗论》照理来说应该放在美学一栏,但今年考了评述王国维思想,还是单独拿出来学一下吧。最后就是复旦这两年非常强调翻译研究,所以谢天振的著作一定要看,有时间也把《复旦谈译录》那本书里老师的论文摘出来看看吧,像今年考到的来华传教士,我只知道理雅各和利玛窦,但我把他们放在翻译理论里评述,论述就没有那么难了。
(学完文学史在出租屋墙头写的世界文学地图)
⑤文艺学
精简版:
《文学理论导引》周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张隆溪完全版: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
《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杨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拓展版:
《文学理论今解》刘阳《文学理论》韦勒克《文学理论》保罗·H.弗莱《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入门》卡勒工具书:
《文学术语辞典》艾伯拉姆斯《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安德鲁·本尼特作品选:《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
文学理论部分,多读对论述是非常有好处的,读理论书的时候时刻想着艾布拉姆斯的几个基本点,按照“作家,文本,读者,世界”多总结提升会非常快。文学理论这部分的学习,最基本就是周宪那本书,每章小结可以多看方便复习。刘阳的《文学理论今解》后理论那部分复旦考过可以看看。之后就是文学理论诸原典,像韦勒克,复旦以前出过“透视主义”、“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虚构性”等都是他那本《文学理论》里的,全书精华在刘向愚的序。像伊格尔顿,出过大题,主要看他书中的译后记了解理论脉络。这些都看完之后,可以按照柏拉图(理式论)、亚里士多德(模仿论)、康德(审美非功利-唯美主义,天才-浪漫主义,物自体-阐释学)整理问题史潜在的理论模式传统,还可以按照理论、反理论、后理论整理……另外,复旦文学理论课提到的吴中杰的《文艺学导论》和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也可以看看。西方文论部分,马新国版本方便打基础,相对来讲他这本还算比较入门,导言和结语都适合助记。马版深入理解之后,德里达之前杨冬一本足矣,这本书适合本硕细读辅助,之后的当代部分朱立元那本即可,学有余力可以翻翻王岳川。西方文论重点按照两大转向整理诸种流派、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和术语(“神话素”、“认识价”一类)。精简版我个人喜欢用张隆溪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这本书喜欢到能背下来的程度,他的立场更多是以文学本身为基点。工具书部分,《文学术语辞典》除了文本细读部分的修辞术语,其他全部都是重点。《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很多地方启发性比较强,但是备考不太适用。当时也有人推荐我彼得·巴里的《理论入门》和安托万·孔帕尼翁的《理论的幽灵》,大家自己抉择。除了看完这些书以外,我当时有把809这门专业课从95年-20年的答案自己开卷做出来,然后每道大题看两篇论文。这里要提一个小技巧,考场上如果文学理论部分的名词解释不熟悉,可以尝试着还原问题语境,用英文翻译一下,很多会迎刃而解。
(当时按照艾布拉姆斯诗学坐标整理的中西文论)
⑥美学、民俗学、人类学
美学部分我个人认为朱立元《美学》为主,了解审美关系、审美想象、审美意象最基本的术语即可。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蒋孔阳的美学观点,有《蒋孔阳自选集》和《美学新论》可以参考,再就是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学有余力可看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和鲍桑葵的《美学史》。民俗学我当时看的是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但是说实在话启发不大,大家可以重点准备和文学重合的部分,主要就是神话原型批评(09年809的《金枝》)、民间文学研究(21年809的“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围绕《荷马史诗》的口头诗学研究(09年809的《故事的歌手》),文化人类学也是如此。
四、专业课答题技巧
1、思维方法:“用文学的方式破解文学题目”
①宏观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建制思维:
②微观的诗学坐标思维:
作品(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内容、人物、艺术特色;题材、体裁、母题-主题读者(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文学评论;作家作为传统的读者、作家与作家间影响的焦虑世界/“语境”(意识形态理论与解构主义启发):世界文学坐标(国别、民族文学)、思潮;时代背景,外部对作品的修正(市场、审查)作家(实证主义,传记研究):地域、群体(社团、流派、期刊、主张)
Eg.比如我们想要做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综述。可以先看一下对他的作品内容的分析,然后去看他的读者,比如巴赫金,比如鲁迅对他作品的论述。之后就是对他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传统进行了解……这个诗学坐标决定了你扫描的全部方向,几个环节下来你总能找到思考的衍生点。
Eg.【郁达夫(14年809)】【现代作家】【散文化/《迟桂花》】【感伤美/《春风沉醉的晚上》】【同性/《茫茫夜》】【《沉沦》(02年809)】(【零余者】【自叙传(08年808)】)【创造社/《创造》】【与浪漫主义之关系】【与日本文学之关系】
这两个坐标体系对论述题影响也很大,因为它决定了你论述的“潜能”。705论述选题很关键,按照这个诗学坐标很快就能找出论述层次最多的题目。这两年705文学题目选择空间不大,我当时是古代、现当代和外国文学都准备了大量的内容。复旦偏爱文本分析细致、论述层次多、输出知识密度大的答案,所以除了答对题之外,必须要多展示自己的积累(先狐狸型再刺猬型)。
像“陶渊明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意义”这道题,我试图通过论述展示我古代文学的积累(下面是我在现场写的答案,因为我比较珍惜自己的观点写过基本记得,有些说法来不及订正,大家简单看论述层次就好)既然是“意义”,我就围绕陶渊明的作品、时代、传统、读者:(一)东晋——作为退隐的可能
分析了东晋的社会背景,然后用陈思和老师的“知识分子立场选择”,以《归去来兮辞》的思想为例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内容和意义,默写了几首归园田居做章培恒式的浅析,又放在整个五言诗发展说了一下。
(二)盛唐——山水田园的余音
重点以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运用老庄美学思想分析陶渊明诗歌与王维诗歌的相似之处,又对比了与孟浩然的不同,简单写了一下自谢灵运以来的山水传统,说明陶渊明诗歌对中国诗歌史题材的影响。(三)北宋——豁达心境的复刻
分析苏轼词作与陶渊明诗歌中相契的豁达精神,苏轼写过“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云云(另有《和陶诗》等)。又简单写了《读山海经》《咏荆轲》,联想到宋诗“以学问为诗”。(其实还可以和《闲情赋》互观一下,陶渊明于宋人是美学观念的转变期)(四)中国——陶渊明世界意义的可能
站在世界文学的角度总结了一下陶渊明的意义,探讨了一下生态批评和海德格尔哲学对陶渊明作品解释是否有效(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带了几句“桃花源”对现代小说(如《边城》)的影响。
“论述性别研究理论背景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结合作品回答”,这道题我可能比较幸运,因为我考前看了很多复旦张岩冰老师的东西,她有一门《女性文学研究》,没想到拿到卷子可以直接用她的角度回答。
我答论述非常喜欢起小标题,论述大家就当论文大纲来答吧,这样清晰而且输出非常有效。我其实推荐大家多选理论类的问题,回答和理论有关的论述,完全可以在例子上天马行空。答理论最好是文本结合理论(注意,最好是分析文本带出理论,而不是理论先行)。
首先是“阴性风格”与“阳性风格”,对应着阴柔细腻的南方想象和刚健粗犷的北方叙事。借用“弃妇与逐臣”说明现当代文学中存在的异性“隐含作者”传统,分析了毕飞宇和苏童的小说及朱朱的诗歌,对比了萧红和迟子建的小说及王小妮的诗。借用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对“繁复”和“简约”两种风格的论述,从历史的重塑角度,评析了严歌苓作品的细节描写和影视改编关系,余华追求简约的写作策略,尤其突出他对于历史记忆个体性的处理。其次站在女权主义批评角度,评价现当代诸多女作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上海形象的变迁一脉络(都市民间的“妇女性” 陈思和x张爱玲),比较了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和王安忆笔下的王琦瑶兼有的“妓女性”(刘志荣 语,郜元宝曾用“女结婚员”分析张爱玲小说人物),联想到《傲慢与偏见》中的口是心非。评述严歌苓小说中的“地母”形象,阐发女性"被剥夺"的无意识。(张派套盒,如果大家喜欢还可以加上李碧华、黎书紫和黄锦树……)最后本土化了一下《阁楼上的疯女人》,以“菩萨和荡妇”,对比了贾平凹和陈忠实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最后评价了一下路遥的佳偶意淫式写作。提到卡勒对卢梭作品的试解读,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母亲的“在场”与“不在场”,通过“恋母情结”分析《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到《雷雨》中的繁漪,又简单对比了一下女作家作品中丑化、矮化男性家长。其实这里大家也可以答一些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这种世界名著中的女主角,但我当时为了答第三部分没时间了。女性和革命叙事近两年都是比较热门的研究内容,像林道静、翠翠,今年复旦也考了,建议大家做专题整理。
(三)受难者的光亮——性别研究评述对比哈罗德·布鲁姆对“憎恨学派”的观点和伊格尔顿的文学观,评述性别研究本质和效果以及西方文论中应该被归纳的“意识形态转向”,简单列举了东亚的性别研究者,如李银河、上野千鹤子等,评述了北师大张莉教授以前在《收获》上所作的女性写作专题。
谈到顾城研究对“谢烨之死”的重提,指出性别研究优点是聚焦受难者、文学与世界关系,缺点是对于经典分析提出了鲜明的公共道德要求,对文本本身的审美价值判断造成干扰。实质是文学审美论和文学道德论的矛盾。
我自己也很喜欢用“结构-解构”的方式来组织论述,努力让自己想到的观点“吵起来”。比如809最后一道大题,“结合中外文学作品(如曹雪芹《红楼梦》、鲁迅《药》、托马斯·曼《魔山》、加缪《鼠疫》等)论述疾病在文学中的再现”。(一)“病人”:文学中的建构从福柯有关病人话语建构的理论开始谈起,分析了《堂吉诃德》和《狂人日记》的反讽结构。然后论述对“病美人”的审美,谈到西施与林黛玉。以“肺结核崇拜”为脉络,谈济慈到郁达夫的零余者,从“消极能力”对写作的影响引申到文学中主体性脆弱的角色。(二)痼疾与沉疴:疾病作为隐喻对比了鲁迅的《药》、托马斯曼《魔山》、加缪的《鼠疫》——病入膏肓的国民性,精神阵痛和生存的“癌症感”。顺便一提文学史中代表恐怖和疯狂的疾病意象,如爱伦坡《红死魔的面具》中的红死病、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麻风病……
从叙事空间角度,用张爱玲《封锁》的结构来解读《十日谈》,并结合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患病”场所对应“自我”的活动空间(车外),而“健康”场所对应“本我”敞开场域(车内),说明人文精神和情欲作为健康的一部分。
其实大家可以谈谈性无能(《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残疾(《金锁记》曹七巧的骨痨丈夫)的男性形象塑造对女性角色心理变化的作用。或者谈谈衰老,纳博科夫《洛丽塔》、加西亚·马尔克斯《苦妓追忆录》、川端康成《睡美人》、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牵出美丑关系,写写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波德莱尔《恶之花》……但我当时为了论述层次更多这部分没展开。(三)切肤之痛:记录疾病的文学“疾病”作为时代记录和想象,分析笛福《瘟疫年纪事》、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毕淑敏《花冠病毒》、迟子建《白雪乌鸦》(《方方日记》作为现象可以谈一下);个人病痛与精神坚持,分析史铁生《病隙碎笔》、多米尼克·鲍比《潜水钟与蝴蝶》。(四)思想的药方:何为理想的健康站在疾病的对立面,论述精神健康与自我塑造息息相关,启蒙观点最早也是以疾病的姿态进入社会环境,最后内涵逐渐变为健康。分析了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郜元宝 语),指出药方在不断介入生存本身和“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又衔接到尼采的“强力意志”说,分析了海明威小说中的精神。
五、复试准备
因为中文专业的复试完全因人而异(老师会围绕你提到的东西一直问),加上大家所选方向不同,谨慎起见,下面我只谈如何准备和注意事项,不谈复试内容。今年复试的方式是线上。以往比较文学都是2进2或者3进2(除了扩招和调剂以外比较文学每年只收2个人),上线人不多的时候基本等额,结果今年5进2修罗场,复试后排名变动很大。复旦考研基本进入复试后,不再过多参考初试分数,面试全部以专业表现为主,如果专业表现不过硬,高分也面临被调剂的危险,差额复试可参考历年现当代的招生情况,非常残酷。今年最后收的是初试第二和第五。
我有提前准备复试,主要就是回顾初试看过的基础书目内容,分国别扫了一下文学史(王佐良、郑克鲁等)和西方文论史,复习毕业论文(因为当时花了近一年时间考虑毕业论文,硕论体量且写得非常用心,是本科学校中文专业唯一的校级毕论),看杨乃乔老师的视频课。写了一下自我介绍、毕业论文摘要、喜欢的书(两本,我专门挑了研究很少的,一个是还没公开发售的李金发诗全编,一个是佩索阿的诗集)、自己有观点的一些作家(莎士比亚、弥尔顿、艾略特等)、喜欢的文论家(因为我老师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以我选了伊格尔顿)、对比较文学的认识(这部分要认真准备,不能把比较文学完全理解为国别文学,我当时又复习了陈思和老师的“世界性文学因素”和杨乃乔老师的“汇通视域”,把钱钟书先生的学术作品当材料分析了一下,比较文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世界文学的互文性,研究内容主要是总体文学,思潮的同步态和错位态,相比钱老,现在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对传统的理解不扎实……)、硕士想要研究的内容。以上问题我找了英语很棒的朋友按照雅思口语答案简单写了一下,视频会议练了练。然后中文的内容,自己对着快速会议又录屏练了四次,说满三十分钟。
当时我非常认真地准备了复试的布置(像一个搞直播的),拉了白色的背景帘,然后支了自拍三脚架的二机位。如果未来仍是网络复试,硬件就极为重要,网速代表你复试的态度。当时出了初试排名,我的两门专业课均是比文上线学生中的第一,所以比较自信。复试大家就保证自己多说,既然想考研这个学校一定有很多对学科的认识,可以不自信,但不能不热情。而且不要用学生思维思考问题,老师更在乎你的心态、读书的看法和论文写作能力。我当时被问到的题目都非常难,但不会就大方承认不会,会的就结合自己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感兴趣的研究等,文本分析带出理论讲解,专业术语用双语解释,英语口语即使没头没尾也坚持说完。最后复试成绩竟然出奇得高,直接成为总成绩专业第一,所以戒骄戒躁,好好准备,好好表达,让老师觉得你是既热爱又了解这个专业,并且有相应学术能力的学生比较关键。
六、公共课经验
1、政治:
9月开始,跟着辅导书和练习题出版的速度来,我是不给自己放假的时候每天坚持学一个半小时。因为主观题给分差距不大,加上我自己很讨厌背政治。目标就是提升选择题,保证至少40分。先是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马原看得比较慢(这部分不懂的地方有找徐涛网课),其他地方很快,每天跟做看完部分的一千题。改错题的时候经常回去查精讲精练(我一直看知识点会困,所以只好多刷题去重复自己不会的地方)。差的地方我会分科强化,自己整理一下马原原理,然后整合史纲和毛概总结时间轴、会议、著作(肖秀荣教授公众号有专门讲时间轴的网课)。思修一般错题很少,整理易错点即可。时政的话最后多看押题卷上解析的知识点总结。之后做了两遍腿姐的《30天70分刷题计划》(不太推荐,做完感觉和肖秀荣思路不太一样,大家如果有时间我觉得做两遍一千题比多做其他教辅有效),每天背整理出的一千题错题,然后会查阅腿姐的背诵手册(腿姐的公众号带背还有背诵手册,个人感觉比刷题计划好)。等押题卷的时候,我是在考研公众号里下载了一个按照科目分类历年考研政治真题的题集,做了一遍,整理了错题来背。我个人感觉近3年的考研政治真题,除了时政部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总是做模拟容易抓不住真题感觉,而且真题有很多明显的固定陷阱,一般要么是限定词有问题,要么“A是B”这种固定的下定义模式前者或者后者对应错误。押题卷出来后,我把蒋中挺5套卷、米鹏6套、徐涛8套卷、腿姐4套卷、肖秀荣8套卷的选择全部做完。其中肖秀荣、腿姐和蒋中挺我是为了助记做了两遍。做完这些开始自己整理肖八,划分答案层次来背答案。也有不少学姐给我推荐了相对基础的任燕翔,我当时时间不够就没看,大家可以找来看看。肖八没全背完的时候,肖四下来了,我把肖四选择做了两遍,然后一直在背肖四的政治大题。花两天背完一套,再花一天拿网上买的考研政治答题卡默写(我建议买,因为政治的答题卡题号标得很死,养成习惯能防止考场答串,而且背肖四大题的时候可以位置助记)。不过12月的时候,我更多火力都放在专业课上,加上还需要核酸检测和坐高铁回家,时政就专门看错题和一些考研老师押的重点(腿姐的“keywords”、冲刺班笔记等等)。肖四只背完了三套,上场考试的时候主观题答得很糟糕,希望大家还是把肖四背得滚瓜烂熟再上场吧。我主要是觉得政治性价比太低,最后没学下去。2、英语
一战英语考了71分,所以二战就没有怎么管英语,我学英语的方法非常粗暴。①单词:背了三遍红宝书(两遍自己做表格自测中文意义,一遍用扇贝单词打卡),但我属于没有语篇记单词很累,所以我后来就不背单词书了,直接背真题里不会的单词还有张剑解析里的词组,其实大家时间充裕也可以拿唐迟整理的真题高频词汇还有分类词汇来背。②阅读:收集10年至今的英一真题的阅读电子版,每天做一篇,听唐迟的网课,然后自己自译全文对照张剑的翻译。这个方法很慢,但是翻译一阵后,提升就会特别明显,对单词语法、甚至完型和翻译都有帮助。因为10年开始考研英语题型、内容、难度有所调整,所以我只是把10年之前的简单做了一遍,重点做10年后的真题。大家可以把真题当成英语课本来学,就是多熟悉里面的叙述方式,那样提升非常快,考试时即使读不懂全部内容,你也能下意识扫出长难句的出题区间。然后题目的话可以按照不同类型多总结,像态度题、主旨题还是有一定技巧。这里要说一句,我没有做过任何模拟题,首先真题想要吃透并不容易,其次英语考试需要呼应出题人思路和手感,所以始终只是变着方法在学真题。一战做了三遍真题,第一遍一天一篇,听课然后翻译;第二遍一天两篇,记诵不会的真题单词,还有就是没有吸收的长难句。推荐唐迟和田静的长难句讲解,长难句语法学会了之后一劳永逸,可以反用在作文里;第三遍我是每周抽出三小时模拟近五年的真题。一定坚持模拟,上网买考研英语的答题卡模拟,对速度和作文都有帮助。二战的时候因为记答案实在太清楚了,就全部模拟了两遍。③完型、翻译、新题型:阅读做到第二遍的时候我把张剑的真题分成了不同的专项来学。完型熟悉各单词的趋势、转折、情感色彩后开始练速度。翻译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把难词和基本逻辑翻译出来(我做阅读很慢,所以经常不看翻译文章直接翻译句子,因为分差不会拉太大)。新题型(反复做,多思考每段的首尾句还有关键词,尤其排序题。可以参考有道楠楠老师的公众号精讲。)④作文:小作文直接跟王江涛和张剑范文背模板,多积累句型短语。大作文自己按照社会哲理和人生品质整理两个万能模板。第一段描图可看有道楠楠老师公众号的教学,一定要自己练一下往年描图的第一段,第一段坚持自己写,作文才不会有默模板的生硬感。然后首段往后王江涛句型配张剑、朱伟的短语搭配。练字也很关键,我当时是抽出一段时间做作文专项,写了最近十年的大小真题作文,找了一个南京大学英文专业的学姐批改。⑤答题技巧:沪区批作文和翻译比较严格,大家尽量训练的时候就保证客观题准确率。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也很重要,我是先拿出时间写完作文,因为正好中午背了半小时模板,下午发了卷子直接默非常从容。之后阅读-新题型-完型-翻译,因为我比较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我没像其他经验贴那样放弃了新题型和完型,反而是放养了翻译,我个人觉得完型多练是能全对的。但我考试的时候还是翻车了,因为我在我家零下十几度的一楼教室考试,没暖气,答到最后冻僵到手张不开,翻译基本是写了个草稿交上去的。 另外一个小技巧就是,学文学过程中可以试着看一些外文文献,考研英语每年都会出一道和人文艺术相关的,遇到自己方向很多时候不用太认真看题。比如以前考过的狄更斯生平新题型排序,还有伊丽莎白时代戏剧和文艺复兴思想的翻译……引用过华兹华斯、萧伯纳、玛丽·雪莱、乔姆斯基……很多东西学好了都是互通可以闭眼答的。当然,类比一下,你也可以上午复习史纲,下午背现代文学,有奇效。
七、考研心态
学习文学的方式不仅限于书本,像今年705考的“苏曼殊”,我没有专门准备过他的名词解释,但大三去北京现代文学馆有一面墙提过他不少东西,看过之后我记住了多半,考试就答上了。再如809最后一道大题“文学与疾病”,2020年上海翻译家协会举办的第17届"上译"杯翻译竞赛,翻译的内容就是哈佛教授关于“文学与瘟疫”的文章,我对翻译感兴趣就参加了,虽然没获得什么,但拿到卷子却发现似乎命运冥冥之中为勤奋又热爱的人写好了一切。很多事踏踏实实去做,不自己骗自己,一定会有收获的,尝试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考研并不是为你赋值的过程,而真正学好文学的人会为自己赋义。 写这篇文章,一是因为有朋友来问经验、书目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想要考研中文专业的人。二觉得考研就是一个不断自问的过程,想纪念一下这段时光。三是鞭策自己,希望未来不辜负自己,算是研究生学习日益精进的一个起点吧。最后有需要705、807、808、809学习资料,对中文学习仍有其他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或公众号后台(豆瓣:陈也野。微博:_陈陈相因)留言与我联系。另外,希望备考的大家能够多搜集信息和经验,只听一家之言未必适合自己全部的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因文中有一些独家观点,仅供交流,无意从事考研辅导
陈陈相因,1998年生于黑龙江,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复旦大学21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发表诗歌小说作品若干。
文小研编后记:文学考研,考查什么,如何才能上岸?陈陈相因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明晰的方向。在一个浮躁的时代,越是向下深深扎根的人,其树干枝叶才能愈加繁茂。文小研曾评价说,这是中文考研史上最为深度、宏阔的经验贴,值得被推荐为上岸的方向和标杆。
文学考研因其科目众多,与文学史、文论史,甚至哲学史的结合而变得极其艰难。如需冲刺中文名校,那些简单的死记硬背和模板套路,已完全无法应付今日名校考试之难度,就像三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所面对的“新的抒情”的困境一样。对于新的生成与融汇,我们一直向往,也与大家一道,一直在路上。
本篇文章已获作者陈陈相因授权,欢迎关注其个人公众号“CORNER广莫之野”。
文研往期精彩
文研往期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