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看到了微笑——一位社会工作者的“非典”记忆

李真 协作者云社工 2021-10-11


编者按:

本文是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督导李真在参与2003年非典救援服务后,于非典后期写的一篇服务感受。在病毒未知、疫情走向不明的非典特殊时刻,作为投身一线为农民工提供预防非典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李真与当时参与非典救援工作的协作者团队的感受、观察、思考……希望可以为今天的社会工作者在应对类似疫情的救援工作,提供经验借鉴。特在此重发此文。



李真北京协作者研究倡导总监,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师。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她引领协作者构建了富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体系,使协作者成为具有行业引领性的专业团队。李真女士同时是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全国社会工作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北京青联委员,中国十大优秀社会工作者、北京青年榜样称号、北京市社会工作领军人才获得者。



春天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梦想成立一个民间的非营利组织,为城市的外来工服务。我们几个人在媒体或其他NGO组织从事过多年的外来工服务工作,我们相信那些处于城市边缘的外来工本身具有极大的自我发展能力,他们缺少的只是机会。于是,我们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协作者”。


然而,事实远比想象的艰难,由于双重管理的NGO政策,我们只能像其他民间组织一样选择工商注册,而无论我们如何解释,人家都不相信:“不营利?那你们成立个什么劲?”


还是这个春天,那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使北京的空气莫名地紧张,呼吸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成千上万名民工开始逃离城市,一如他们当时进城一样艰难……显然,这是他们最无助也是最需要帮助的非典型时刻。


作为针对流动人口的瘟疫性突发灾难救援工作,不要说国内的NGO,即使国际NGO也缺乏成熟的赈灾经验。我们在对北京外来打工者的整体特征分析基础上,专门编写了一本适合外来工阅读的防非典手册《外来工预防非典健康手册》,并专门针对外来工返乡的农村社区制作了《非典时刻—共同关爱生命》海报。同时,针对非城建制工地民工、流动儿童及家长、低收入小商贩、出租房区低收入打工者这四类在京外来务工的强需求人群,我们制定了免费发放口罩、消毒液、体温表等防护用品的工作计划。


但为所有强需求人群提供非典防范服务并不是NGO所能够完成的工作,且强需求人群的产生也并非仅仅源自自身资源的缺乏,而是该群体在组织、健康和权益上的长期缺失在非典疫期的集中体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摸索民间组织应对瘟疫性灾害的经验,探索针对流动人口抵御疫情灾害的减灾方式。


流动儿童学校校长留守在空荡荡的学校,他说,用不了多久,孩子们就会回来读书。(协作者/李真/摄)


4月27日,我们的救援广告开始在电视台滚动播出,第2天,我们的求助热线响了……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群志愿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防控“非典”工作的年轻人开始了与非典亲密接触的日子。
4月29日,一轮电话打出去,北京市场上体温表、口罩、消毒液严重短缺,平时不到两元一个的棉纱口罩卖到十元。我们把寻找的目光转向北京以外的地方。


4月30日,我在山东的同学——一对热心的志愿者夫妇给我们提供了消毒液的信息,并在当天把货送上发往北京的火车;


5月1日,瀚海沙的杨皓动员了他在江西老家的父亲、弟弟,从江西给我们订到了不到两元一个的口罩;


5月3日,预防非典的宣传海报完成大样进入印厂,6天后,海报出现在1800多个村庄;


5月6日深夜23:00,专门针对外来打工群体的宣传手册进入印厂;


5月9日,3000瓶84消毒液、25000个口罩到位;


5月10日,我们来到北京石景山区的慧远小学、京西市场,发放计划如期开始;


······


我们在京西某菜市场进行了发放,该市场有500多个外来的小商小贩,他们是在北京最恐慌非典的日子里依然坚守北京菜篮子的人。(协作者/李涛/摄)


这是一段紧张忙碌的时间,几乎每一个夜晚我们都要工作到23:00以后,大家没有怨言,但压力还是有的,因为体温表的滞后,崔宇哭过鼻子,因为压力太大,李涛发过脾气,因为心情不好,程建伟骂过娘,因为进展不能如期,我训过不止一个同事,为了保证花好每一分钱,我们差点和瞒报印数的厂商打起来,为了核对一个口罩,我们反复对账到凌晨……有几天办公室里的空气中弥漫着火药,但更多的时候那里是一个家,我们像一家人,大家一块动手做饭,一块收拾卫生,互相提醒出门戴口罩进门洗手,按时喝防非典的中药水……非典时期我和我的同事们靠的更为紧密,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更能臂膀紧挽臂膀!感谢非典,在这一特殊的时期里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体味到团结的力量!


到5月23日,第一阶段物资发放计划已基本结束,13天时间里我们走进了15所打工子弟学校,17个打工者聚居的单位,7316个家庭,受益总人数达19641人。同时,我们还向甘肃、陕西、云南、四川的地方组织提供手册,在当地打工者中发放。该手册还被翻译成蒙文,在内蒙牧区发放……
到7月7日,协作者已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在北京地区我们共发放33个单位工厂工地、31所流动儿童学校、24处个人出租区、受益家庭共12548户,受益人数为31343人。





总结的时候,总是能感觉到收获的喜悦,但回想起戴着口罩发放物资的那些日子,我总是被平时所忽略的一些细节所打动、所震撼。由于救灾的紧迫性,帮我们购买消毒液、口罩的志愿者自己垫付了物资款;我们的医学顾问在我们开始第一轮发放的前一天晚上23:00多,从隔离区打来电话给我们做战前培训;由于每天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去,需要前线组的人员自我隔离,不能回家,有从网上了解到我们的志愿者打来电话,愿意提供他们自已的住房;志愿者马洁云在我们发放完物资回来的每一个傍晚帮我们消毒、洗衣服,让我们在她家里洗澡;物资到位我们却没有库房,兴华打工子弟学校的张雪英校长说放我那儿吧;当我们寻找地图上也没有的一个工地时,另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冒雨走几里地给我们带路;当我们的物资车坏在路上不能前行时,附近一个工厂的十几个打工者在大雨中帮我们推车;当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介绍了我们的活动,那一晚我们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个要求志愿服务的电话,他们说我也想做点这样的事,哪怕在后方帮着接接电话……


我们力求将每一个口罩直接发放到服务对象手中。(协作者/李真/摄)


在SARS肆虐满城恐慌的时候,这些声音使我们感到温暖,使我们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同时,在我们走进流动儿童栖身的废品大院,走进菜农田头的窝棚,走进清一色大男人的建筑工地时,我们看到了边缘的无助,也感受到了弱者的坚强。


菜农说,非典以来,北京的菜越来越不好卖了,只好去打零工。(协作者/李真/摄)
10岁的河南小姑娘谢京京的2003年的六一儿童节这天是这样度过的:在爸爸妈妈早上四点外出卖菜以后,起床,照顾三个小弟妹穿衣、吃饭,洗衣服,到河滩晾衣服,绞尽脑汁地哄不时哭闹的弟弟妹妹……还要抽时间写作业。自从她所在的打工子弟学校因非典放假以后,她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惟一的不同是那天会有鸡排吃,“爸爸说今天儿童节,会给我们带回来。”临别时,她拉着弟妹送我们,说再开学也许妈妈不让她上学了。回来后,我不能直视照片上的这个女孩,她那远远超越一个10岁孩子的成熟的眼神使我心碎——下个学期我能否再在教室里看到她?

学校放假后,10岁的谢京京每天要和妹妹做家务。(协作者/李真/摄)


在京南一条臭水沟旁边,住着五户来自河南的养猪人家,捡来的破木板、旧瓦片搭起栖身的房屋,四面透着阳光。13岁的陈秋芳非典时回了老家,前几天听说北京非典不厉害了学校要开学,没有来北京的车,就搭了一辆农用三轮车走了一天一夜1800里路回到了北京。我们去的时候,她正带着从两岁多到十岁左右大小的五六个自家的邻家的孩子,在连片的猪圈、成堆的垃圾、四溢的的泔水桶之间嬉戏玩耍,混合了猪粪、泔水和臭水沟味道的空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好心情:“有味?我们早习惯了。”   

……  ……


我的镜头锁定了边缘,镜头还原给我的却是一张张笑脸。每次离开这些人的时候,我都无法用语言表述我的心情,因为每次走进这些人,都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憾,得到净化,当初非典刚爆发,我与我的同事们讨论要不要为这些人做点什么的时候,我曾担忧过。今天,我为我经历过的而感动,因为当你快乐地生活着,并使别人因为感觉到你的快乐也快乐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非典、瘟疫与苦难在生活中都不算什么。


我们前行,在青春岁月的非典时刻。


物资车坏了,打工者在雨中帮我们推车前行,那一刻,感动的是我们。(协作者/李真/摄)



加入协作者之友


欢迎您加入协作者月捐计划,成为协作者之友!您稳定的非定向捐赠将会支持到协作者的全部公益服务、场地房租以及人力成本。您的稳定捐赠可以让职业社会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服务中,更独立自主地回应服务对象最紧迫的需求。您的捐助也将帮助协作者更好地将服务经验转化为研究成果,推动不同人群的相互理解,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协作者云社工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说明:“协作者云社工”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使用文中内容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