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班主任 | 杜震洪:君子端方,温良如玉

随时更新的 浙大微学工 2021-04-21

人物名片

杜震洪,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地科学院院长助理。任理科试验班类(生环化地)1809班班主任,荣获2018-2019学年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长期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海洋公益专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项等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专著2部,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国家海洋科技进步奖、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等4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10),入选浙江省“151人才计划”第二层次,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




虽然疫情使人远隔万里,但屏幕也隔不住杜老师那让人感到安定、信任的力量,他和善的面容总是在向他人传递着亲切友好。简短的交流中,他细致耐心地接受我们的访谈,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君子端方,温良如玉”。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责任


杜老师用“责任”一词来概括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区别于以前的专业班级,他担任的是新生班级的班主任,面对完全不同的学生群体,他说:“作为大一大类班级的班主任,有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杜老师充分认识到大一新生的特殊性,他说:“学生都是从高中过来,对于大学有着许多不确定性理解。”从校园环境到学习方式,从对生活的期待到面对更优秀的朋辈群体,大一新生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中,也必然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他认为,这一切都对大一新生的心态造成影响,而作为班主任则必须要引导同学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使其能够“平稳”地度过新生阶段,为他们将来的专业选择提供引导,让同学们能够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状态。



杜老师充分认识到大学素质教育的本质,因此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主张因材施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同学”根据每一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特长,在保证学习的情况下,积极地参与课程之外的社团和娱乐活动。他说:“每一位同学都很优秀,我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要使同学们在不确定性中发生大偏差。”这是杜老师面对一个个独特而生动的新同学时所肩负的责任。


“熔火之心”,是良苦用心


对于大类班级对学生而言,身份的重新定位、学习模式的重构、地域差异的凸显,这都给大类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杜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难题,并积极有效地作出反应。他非常重视发挥班团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而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必须要从充分发挥班团的作用开始。他说:“要让一个班集体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有一个共识性的班团文化主题。”在他的引导下,班干部带头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思索,最终以“熔火之心”作为班级的核心理念,这“熔火之心”熔铸了理科试验班类(生环化地)1809班每一位同学的真诚、热情和正能量。从班干部开始,班级文化逐渐地传递给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最后形成一个“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使得理科试验班类(生环化地)的每一分子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凝聚力是班集体的灵魂,而班主任的引领应当成为旗帜。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把每一个同学都当成好朋友,以此来消弭与同学之间的代沟,同学们和他交流的时候,能明显感到老师的亲切,“聚餐的时候杜老师会和我们一起玩微信接力小游戏”,“他会在氛围融洽的时候提一些问题,帮助同学们解决困惑”,学生们如是说。尽管如今每一位同学都进入了自己的专业班级进行学习,但理科(生环化地)1809班却从未因此解散,日常活跃的班级群是恒久凝集力的见证,也是杜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良苦用心的见证。



“分阶段,多视角”


对于班级的思想建设工作,杜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他将其总结为“分阶段,多视角”。在刚开学的那一段时间内,选择以分享经验的方式进行班级的思想建设工作。他所带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们成为了重要的“过来人”,在班团会议上给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在思想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学生们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之后,杜老师则采取先“听同学们说,听他们分享”的形式,让同学们能够及时反思总结,吸取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反映出一些同学们做的不足的地方,他鼓励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共同改进。


针对个别同学的一些问题,杜老师非常关心,他不断地跟进思想工作,“在了解其情况之后,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反馈”,加强和学生家长、辅导员的沟通互动,联合多方力量对该学生的思想心理等问题进行引导和疏通。他对思想工作的积极投入也产生了良好效果,班级团支部获评校级优秀团支部,多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班干部、校级优秀团员等称号,班级很多同学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杜老师在思想建设中的独特经验,无疑成为了班级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南。



谈及科研工作,杜老师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球系统的科研人员,身上肩负着国家和学校赋予的荣耀和使命。他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开展科研工作,在推进军民融合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的发展,浙大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冲刺,都对我们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时刻保持着长远意识,不断寻找差距。杜老师说:“要实现真正的卓越和突破,那就要有远见,就是要对十年、二十年的科研工作谋划布局。”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之心,不断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他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攻关工作,诠释了什么叫做使命感和责任感。谈到此处,我不禁对杜老师崇高的使命精神肃然起敬,眼前仿佛出现了他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工作的画面。


文 | 曾维权

图 | 杜震洪

美编 | 求是潮推广策划中心 咔叽


推荐阅读

关于申请2020年第二批浙江大学爱心基金学生专项基金补助的通知

快看快看!| 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班第十期开班啦!

素说心语|拒绝拖延——时间管理达人养成手册

优秀班主任 | 吴世华:科研指引,思想鸣笛

微言新语 | 沈晓华:自我悦纳,遇见更好的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