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尖 | 如何正确地结尾?

毛尖 保马 2020-10-01


接下来播放的是


《如何正确地结尾?》




编者按


 一部好看的电影需要漂亮的反转和惊艳的结尾。今天,毛尖老师忍痛割爱,从影史中选出六部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中既有《蚀》这样年代久远的电影,也有新鲜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我们将欣赏它们精彩的结尾:安东尼奥尼的《蚀》以七分钟风景戛然终止,揭示了爱情真相生活本身;《西北偏北》结尾空间大开大阖,从总统山切换到火车卧铺,以公共空间表现爱情关系……此文有大量剧透,观看请小心。

本文载于2017年第6期《收获》毛尖电影专栏《夜短梦长》,原题目为《结尾》。作为《夜短梦长》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它也是一篇精彩的“结尾“。感谢毛尖老师授权保马全文推送!



到了说再见的时候,那就讲一下影视剧的结尾。


欢喜也好,悲伤也好,好剧都有一个好结尾。大师的惊悚片,临终总会猛击一下我们的小心脏,然后一键收音,像《惊魂记》(Psycho,1960)。我们跟着金发美女逃到地下室,看到男主母亲的苍发背影,惊魂稍定我们以为美女将解救地下室里的老女人,老太太转身,骷髅人身扑面而来,我们和美女一起吓晕过去。


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喜欢吓我们,把我们摇醒继续吓,《惊魂记》结尾,看上去真相大白,但是诺曼•贝茨在监狱里用母亲的人格与自己的人格交谈,终于成功地把演员本人也弄得精神出问题。


(小编提醒:图片高能预警!!!)

《惊魂记》(Psycho



成功的结尾常常还会把影像的效应带入现实,《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末了揭示的真相,让“楚门的世界”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大卫戈尔的一生》(The Life of David Gale,2003)用吊诡的牺牲阐释了“最后一秒营救”,也掀起了关于死刑的大讨论。电影诞生至今一百二十多年,一个人即使24小时不眠不休地看,十生十世也还是看不完这个世界上的电影,所以,就电影制作方而言,漂亮的反转和惊艳的结尾就是电影的必要追求,以法庭剧为例,新世纪以来的法庭剧不在最后半小时实现两次反转,简直就不叫法庭剧。不过,看到现在,最漂亮的法庭剧还是六十年前,比利•怀德(Billy Wilder)的《控方证人》(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1957)。


《控方证人》被多次翻拍重拍过,去年BBC还出过新版,电影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小说,结局读者都知道,但是比利•怀德的节奏堪比剪刀手,最后一段,胖胖的活宝大律师被啪啪啪打脸,但剧情剧烈反转后更剧烈地再次反转,功亏一篑的心机女眼看赢了官司失了郎,大律师则似乎故意把镜片光反射到刀上,女主一跃而起,怒捅负心人。


这样大快人心的结尾,可谓结尾观止,导演也因此得意洋洋打出一行字幕:为保证没有看过此片的朋友获得最大的观影乐趣,请不要剧透本片结局的秘密。


我也跟着提示一下,此文剧透,慎入。

 

   E nding



Eclipse是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62年的电影,直译是《蚀》,有翻译成《欲海含羞花》,也有翻译成《情隔万重山》,本片和《奇遇》(The Adventure,1960)与《夜》(The Night,1961)构成安东尼奥尼的“现代爱情三部曲”,其中,《蚀》的结尾既像谜面,又像谜底,是电影史上的谜之结尾。


法国最让人心神不定的男人阿兰•德龙(Alain Delon)和意大利最让人心神不宁的女人莫妮卡•维蒂(Monica Vitti)在银幕中相遇,男是证券所的活跃操盘手,女刚刚结束一段爱情长跑百无聊赖地在城市游荡,她来到罗马证券交易所找母亲,看到母亲的经纪人阿兰•德龙,两人开始华尔兹般的抽象交往,然后戛然终结于一组城市日常风景。不好意思,这个,就是电影的全部情节。用通常的眼光看,这部电影简直莫名其妙,甚至不像一部电影,但是,我们又确乎非常明确地受影片吸引,不光是因为阿兰•德龙月光男神般的妖孽之美,也不光是莫妮卡身上既严肃又孩子气的神秘缪斯气。



安东尼奥尼的影片构成像舞曲连缀,每一个段落都是爱情场景原型,我们熟悉舞步一样熟悉他们,但这些有陈词滥调之嫌的场景经过阿兰和莫妮卡的再演绎,又突然之间面貌一新,如同穿上礼服的孩子,他们不再过着自己的人生,而承担了一种仪式,结果是,这些结构松散的片段,虽然缺乏必要的链接,但是却因为观众的记忆补白而变得自成一体,比如,当阿兰•德龙扯坏了莫妮卡的衣服,影片并没有进入床戏,导演反而暂时分隔了他们,但这些休止符并没有中断观众的情欲,我们把自己被延宕了的的欲望馈赠给银幕上欲说还休的美人,这样当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一次悬念的满足,当然随之也涌起对未来的更大担心。


这是安东尼奥尼的方法论,他的爱情力学以几何学的方式呈现,银幕上总会出现大量的几何构图,而这些图案的受力点在观众这里。这样,当片尾出现整整七分半钟的空镜头时,我们简直被安东尼奥尼压垮。表面上,安东尼奥尼的空镜头和小津的空镜头有相似之处,一样是风穿过树叶,一样是保姆推着婴儿车,是公交车拐过路口,但小津的空镜头是对观众情绪的一次安抚,安东尼奥尼不是,用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话说,作为最典型的现代艺术家,安东尼奥尼的影片暗号是“警惕”、“脆弱”和“洞明”,他暂停了我们对意义的追寻,然后让我们背负着爱的三角力既走不动也爽不了。简言之,当我们试图对阿兰•德龙和莫妮卡的未来发展作出猜测时,安东尼奥尼用七分钟的日常街景转移了叙事,用不确定的风景连环画取代了故事结尾,风穿过树叶,转瞬即逝是人生;公交车开走又回来,也是人生。如何在日常变幻中进行生命的自我鉴定,是盈还是蚀,本来可能是一景一念,但是安东尼奥尼用了整整七分半钟。


七分半的长度毁灭我们,别人我不清楚,我最后的感觉是,阿兰•德龙和莫妮卡的短暂情史已然被这个七分半钟终结,他们各自还会有未来罗曼司,但是这样的风月相遇不会再有,影片中的情动时刻曾经如此迷人,虽然莫妮卡在电影中始终保持了连编导都不知道的神秘感,但是有那么几分钟,我们确切无疑地知道,她爱阿兰•德龙,后者虽然可能是个登徒子,但是他没有勾引她。他们如此自然地拥抱在一起,就像荒郊和野外的一次相遇,春水和秋月的一场缠绵。安东尼奥尼说,“正由于她或他的感触既非纯粹的浪漫,又非纯粹的肉欲,所以他们的选择也就既不是纯粹人定,亦不是纯粹无心。”最后七分半钟的空镜蒙太奇诠释了安东尼奥尼的说法,莫妮卡的确有所选择,但是“她并未觉察到她的选择的意义”,如同结尾七分半的镜头交错拼贴,我们看着阿兰•德龙和莫妮卡被他们往日经历过的时光印痕替换:草坪、水缸、路上的马车,公交车上下来的男人,男人手里的报纸,想起他们曾经彼此允诺,“明天老地方见”“后天见”“后一天也见”“今天晚上也是”,爱的荒凉感掠过心头,但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正是我们自己所置身的世界,以及我们已有和会有的爱情。在这个意义上,“蚀”的结尾就是爱情真相生活本身,既是谜底,也是谜面。


“ e N ding

North by Northwest,希区柯克电影中最有涵义或没有涵义的片名,《西北偏北》(1959)这部电影,按特吕弗的说法,有点像希区柯克“美国时期创作的总结,如同《三十九级台阶》是英国时期创作的总结”,这个说法也得到希区柯克本人的认可。


片名“西北偏北”来自《哈姆雷特》中的台词,比喻难以把握的现实。很难复述影片的情节,男主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在电影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还跑到希区柯克那里抱怨:“这是一部很糟糕的电影剧本,我压根儿没明白发生了什么。”希区柯克拍拍格兰特的肩膀,觉得这个电影对路了。希胖一向喜欢这样虐他的美男,格兰特越苦恼,导演越爽。


电影大意是,美国国家安全部门为了反间谍,捏造了一个不存在的间谍卡普兰。他们给卡普兰订了旅馆房间,给卡普兰制定了行程,还帮卡普兰订做了西装,间谍组织却阴差阳错把格兰特扮演的广告商罗杰误认为卡普兰,卡普兰跟间谍组织解释不清,也跟瞄上他的警察说不清,踏上了逃生之路。路上,和爱娃•玛丽-森特扮演的双面间谍伊芙从相爱相杀到同仇敌忾,如此,迎来影片最后高潮:逃命总统山。


男女主人公命悬总统山的剧照常常被用作影片宣发海报,既风景又政治的总统像在希区柯克的镜头里,呈现强烈的陌生性,山体上的巨大雕像在灰黑的天光里,不再产生崇高感。罗杰在最后关头,把即将被挟持上间谍飞机的伊芙救了下来,两人一路狂奔,穿过树林来到拉什莫尔山边,罗杰说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爬下去。他们沿着杰弗逊的左侧往下爬,来索命的打手莱昂纳多等两人在他们一左一右往下爬,摄影机贴着山体拍摄,我们看到雕像的表面纹理,岩石的条纹,然后镜头拉远,悬崖上的人就像蝼蚁,用弗莱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的说法,这个时刻的总统雕像,“仿佛某种终极的月面景观,人类身体在上面只能爬行,暴露出最大的脆弱性”,不过,这个脆弱性,显然是希区柯克的一次性感馈赠,罗杰和伊芙攀挂在岩石上,男说:“如果我们过了这一关,就一起坐火车回纽约好吗?”山风吹抚着伊芙的头发,她心情轻松:“这是向我求爱吗?”

“是求婚,亲爱的。”

“你上两次婚姻怎么回事?”

“是我太太们要离的。”

“为什么?”

“嫌和我生活太乏味吧。”



当然,希区柯克为他的主人公找到的绝佳的调情地点,总是绝佳的死亡地点,你讽我刺的海誓山盟马上被追来的凶神恶煞打断,而且,情形一度极为紧张,伊芙突然滑下山体,罗杰伸手拉住,一手攀住岩石,但是莱奥纳多也追过来了,罗杰仰望着莱奥纳多,绝望地向他发出“救命”呼吁,但是莱昂纳多冷冷地伸脚踩住罗杰的手,命悬一手之际,莱昂纳多突然倒地。我们知道,希区柯克的枪肯定会打响,但他的快感和他要我们共鸣的快感都是,得把男女主人公折磨够了以后再鸣枪。


莱昂多纳倒下,一个排比镜头直接切换到火车上,上铺的罗杰把金发的伊芙拉上来,配合着音乐,接入一个火车进隧道镜头,一分钟两次高潮,希区柯克做得最漂亮。当然,希区柯克从来不会让他的男女主人公真正床戏,电影的色情来自抑制,水花四溅的镜头不符合他的悬疑法则,也是因此缘故吧,希区柯克的悬疑电影也完全可以被解读成关于婚姻的寓言,罗杰和伊芙从钟情到欺骗到幻灭到真相到生死与共,电影结尾空间的大开大阖,从宇宙般的总统山切入封闭的火车卧铺,而且这个上铺如此狭小,格兰特在之前的一场火车戏中,因为剧情需要被关在收起的上铺里,差点闷死,但无论是大的公共空间,还是小的公共空间,都“不过是托词”“不过是隐喻”,都是表现罗杰和伊芙关系的场域。



从公共空间反转出来的这种私性,在我看来,就是“西北偏北”的寓意所在:最美妙的爱情/悬疑必须在公共空间发生,用梦幻的方式“走私”空间,让“存在的内部大出血”,让“西北”出轨,最终,在“西北”中实现“北”。



“ en D ing



Daibosatsu Pass,中译《大菩萨岭》,是日本通俗文学先驱中里介山的作品,该小说曾在报上连载28年到42卷还未完,号称“史上最长历史小说”。小说被很多次改编成电影,结尾最震撼的是冈本喜八的版本。


很奇怪,冈本喜八的《大菩萨岭》在日本反响平平,我看了三本日本电影史,谈到冈本喜八,最多在他的作品目录中提一下《大菩萨岭》,讨论的都是他的《独立愚连队》《肉弹》这类政治恶搞漫画式作品,相反,既虚无又沉重的《大菩萨岭》却被佐藤忠男归入“商业性时代剧”。插一句,因为佐藤对冈本喜八的这段评价,让我对佐藤忠男好感度大大降低。


冈本喜八多么漂亮地表现了黑暗、凶悍又令人着迷的一代剑魔机龙之助,这版《大菩萨岭》才是日本的剑和酒,冰与火之歌。


机龙之助就像练了辟邪剑法,因为心邪,剑也邪了。他随意杀人,犹如上天闪电,但是冈本喜八给了机龙之助一个《绣春刀》般的时代背景,幕末时代的黑暗,新选组内部的勾心斗角,如此,机龙之助内心的能量狼奔虎突,似乎不过是悲观时代的身体隐喻。仲代达史真是绝顶好演员,又帅又狠又疯又狂地表现了一个失去灵魂剑客的达魔亦达摩之路。


影片开头,机龙之助路经大菩萨岭,随手杀了一个正在参拜地藏菩萨的苦行僧,让苦行僧的孙女阿松变成了孤儿,而机龙之助划破银幕的一剑既划开了他内心的浓雾,也直接破题进入阴郁新选组以及灰色刺客浪人风起云涌的时代。


机龙之助就是幕末时代的幽灵,他的剑术被定义为无声之剑,他的灵魂也没有声响,但是他有撒旦一样俊美的脸庞,来求他在比武中饶过自己丈夫的阿滨最后跟着他浪迹江湖,邪恶的剑术让他秉具邪恶的魅力。电影三幕,到终幕,花开三朵,两两合线。阿松成了艺妓,和投身新选组的机龙之助在艺妓馆中照面;被机龙之助比武杀死的文之丞,他的弟弟木兵马剑术已成,等在艺妓馆门口准备复仇;新选组内部分裂,一个头目找机龙之助去杀另一派的头目,而对方也已在艺妓馆布局要对机龙之助下手。


最后一场戏,机龙之助坐在四壁垂挂竹帘的房间里,同处一室的是特别天真特别美好的艺妓阿松,来暗杀机龙之助的剑客已经环伺左右,而机龙之助也因为阿松提到大菩萨岭而感到过去的冤孽纷至杳来,不过,魔有魔道,深渊般的力量同样会让平庸的我们肃然起敬,机龙之助以神魔的勇气展现了让人血脉偾张的人挡杀人鬼挡杀鬼的顶级剑术。


纷涌而来的剑客,被砍倒的大树似的倒在机龙之助的剑下,他自己也受了伤,而且慢慢失去视力,程小东徐克26年后拍《东方不败》,一定参看过机龙之助这最后的表演吧。一代剑魔,面对杀不光的对手,毫不示弱,杀人动作也几近舞蹈,冈本喜八在封闭空间中使用的通禅镜语对机龙之助的罪孽进行了救赎,因为机龙之助逐渐失明,所以他本人是纯黑色,从他的视角看,围攻他的人灰色带雾,而且雾越来越重,黑色劈开灰雾,灰雾又围上来,最后影片戛然终止在机龙之助挥剑动作上,佐藤胜的音乐响起,六十年代最厉害的配乐大师,六十年代最锋利的银幕剑客,六十年代最出色的导演,六十年代最牛逼的编剧,一起缔造出1966年最精彩也最有争议的结尾,因为这个结尾,编导直接把另外两条线索放弃了,等在艺妓馆门口复仇的木兵马不交代了吗?还有阿松和木兵马会有什么结局?


但是仔细想想,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幽冥结尾更有冲击力?编剧桥本忍设置了女性角色,但是没有一点让儿女情长篡夺江湖走向,相比之下,《绣春刀2》的女主人设多么烂尾,冈本喜八最后一剑清场,说是悬念也不悬,它的寓意也因此更集中到标题“大菩萨岭”,由魔入佛,恰如日本歌舞伎中的杀人。


直木三十五认为,“在世界戏剧中,仅凭杀人情节就能独立形成戏剧的唯独歌舞伎,日本人对杀人、流血所抱有的特殊的兴趣,至少是促使歌舞伎发达的一个原因。”直木的观察非常有意思,日本人对杀人、流血的兴趣我无法判断,但是歌舞伎中的杀人,明明确确显示出,日本文化中,死比生更隆重更优美,而武功高的杀掉武功低的,简直有一种天经地义感,比如《大菩萨岭》中段,木兵马的师傅,三船敏郎扮演的日本剑术第一人,雪夜杀掉围堵他的一帮剑客,雪花飘飘,剑客落叶一样飘零,三船敏郎不是杀他们,是剃度他们。这是歌舞伎中的杀人要义,也是《大菩萨岭》结尾杀伐对题目的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寻找经典结尾的电影时,发现头文字D的电影最多,因为D跟DEATH跟DARK都相关吧,《大菩萨岭》则同时是对死亡和黑暗的一次超度。



“ end I ng




Infernal Affairs即《无间道》,2002年的这部电影开出了香港电影的新天地和新片种,至今十五年过去,还没有警匪片超过这部。麦兆辉、庄文强联手的剧本,后来被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买去重拍成《无间行者》(The Departed,2006),还为老马赢得两个奥斯卡小金人,不过华语电影影迷普遍更喜欢刘伟强麦兆辉版的《无间道》。


1991年,香港黑帮三合会老大韩琛派手下刘健明考入警察学校当卧底,同时,警察学校的优秀学员陈永仁也被黄警司派入黑帮卧底。十年过去,两个优秀的卧底都踏入了核心圈。一次,陈永仁向黄警司透露,韩琛要进行一次毒品交易,可惜刘健明这边发现了警局有卧底,同时通知了黑帮马上终止交易。如此,清除内鬼,就成了警察和黑帮双方的头号大事,命运迥异又格式相同的刘健明和陈永仁如此进入了无间断的痛苦。


《无间道》是对香港黄金时代的一次重温,虽然三部《无间道》也唤不回黄金时代,但是《无间道》开出了警匪片新的表意符号和象征空间,就像胡金铨之后,武侠电影需要一个龙门客栈,《无间道》之后,警界有了“无间地狱”,香港的天台和极速下坠的电梯也成了一个秉具宿命感的所在。


电影结尾,刘健明应陈永仁之约来到码头天台。刘健明请陈永仁放过他,他的确是发自肺腑想洗白自己重新做人,但是陈永仁让他去跟法官讲,然后说了那句特别著名的台词:“对不起,我是警察”。陈永仁掏出手枪对准刘健明的额头,关键时刻,警局的另一个黑帮卧底林警官跑上天台用枪指住陈永仁,如此三人成螳螂捕蝉之势走向电梯,但是等电梯时,陈永仁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背对电梯,眼神压住刘没压住林,电梯门打开,他被林一枪爆头,直接倒地。


此处请左右滑动观看图片


林警官一身轻松收起枪,对刘健明说,现在毒枭死了,希望以后可以跟着刘健明混。说完,他们两个和陈永仁的尸身一起坐电梯下去,电影特别表现了深渊般的井绳把电梯往下送,然后我们再次听到枪响。电梯门打开,刘健明举着警察证一个人出来,他说:“我是警察。”电梯里,两侧各躺了一具尸体,左边林警官,右边陈永仁。电影最后安慰性收拢:六个月后,陈永仁的警察身份被证实,终得以葬到黄警司墓旁。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回到十年前,教官指着被警校开除走出警校忍辱负重的陈永仁吼:“有没有人想和他换,”刘健明心里说:“我想和他换。”


这是《无间道》第一部的结尾,刘健明以为自己已经洗白自己,但第二、三部还会继续让他在无间道里承受痛苦,就像被子弹打中的陈永仁,一半身体倒在电梯里,被电梯门不断地挤压又分开又挤压,这是无间道,死后还有一个炼狱。


无间道系列给香港电影带来新空间。刘健明对陈永仁说:“你们这些卧底有意思,老喜欢在天台上碰面。”宽阔的天台,一半画幅是天空,陈永仁在天台和黄警司见了很多面,黄警司也是在天台被黑帮扔下去的,正、邪、亦正亦邪、不正不邪的都上天台确认身份,他们的身影有时投射在邻座建筑玻璃上,有时叠映在远方的海面上,以镜像的方式,香港电影重新阐释了身份焦虑和身份移动。当刘健明吁请陈永仁给他做好人的机会时,玻璃建筑反射着香港最久长的两大男神,这确实是一个考虑人心的时刻,网上很多人都同情刘健明,他多么想成为一个好人,而且他多么有条件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当他的灵魂全面又急迫地渴望触碰干净的水面时,他被反弹被改写。因而本质上,“无间道”是香港进入新世纪的情感和政治寓言,警察也好,黑帮也好,当他们处于电梯的中间状态时,他们是清晰的安全的,而一旦程序启动验明正身时,他们反而面目模糊。


《无间道》以后,香港电影进入一个全面去二元论的美学时期,无论是麦庄的后续系列,还是银河映像的新千年创作,都笼罩着更强烈的运动感,因为枪声四起的时候,大家还能保留希望,一旦电梯停住,刘健明说着“我是警察”走出来,我们知道,他的内心是完全完全绝望的。


“ endi N g



Nuovo Cinema Paradiso 是1988年的电影,我们译成《天堂电影院》,它是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时光三部曲”中的一部,另外两部可能比这部更有名,《海上钢琴师》(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1998)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èna,2000)几乎是全球小资的青春乡愁圣经,但是《天堂电影院》的结尾最著名。


回看意大利电影史,同样是半自传乡愁散文电影,费里尼的《阿玛柯德》(Amarcord,1973)比《天堂电影院》高明一大截,而且托纳多雷也自认是费里尼的粉丝,尤其在表现小镇孩子上,费里尼简直是握着托纳多雷的手在执导筒。因此,尽管托纳多雷被影迷膜拜为当代的“意大利上帝”,费里尼却是上帝的上帝。不过,上帝的上帝,也会服气《天堂电影院》的最后三分钟,这三分钟拯救了这部电影,让观众愿意原谅它之前的拖沓和节奏不均。


二战后期,西西里,天使小男孩多多总喜欢去广场电影院找放映员艾佛特,他迷恋电影迷恋放映机,没有孩子的艾佛特也自然成了没有父亲的多多的精神父亲和人生导师。电影公映前,艾佛特要先放一遍电影给牧师看,牧师看到接吻镜头,就摇铃示意剪掉,这样,放映间里就挂了一串串剪下来的胶片。多多想跟艾佛特讨这些零零碎碎的胶片,艾佛特说,以后给你,我先帮你收着。


岁月流逝,多多长大,在一次放映室火宅后,他接替失明了的艾佛特成了新天堂影院的放映员,也有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艾莲娜。生活显得容易又甜蜜的时候,艾佛特却督促多多离开:“离开,干出一番大事来!在这个地方呆久了,你会觉得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多多听从了艾佛特的话离开,“离开并且不许回来。”如此三十年。三十年后,他母亲的一个电话把他召回,艾佛特过世了。葬礼结束,艾佛特的妻子给多多留了件礼物。


这件礼物让这部电影留在电影史里。艾佛特留给多多一个胶片盒子,里面是当年被剪掉的四十多场吻戏的连接,多多看得热泪盈眶,我们跟着重返西西里的天堂影院。这三分钟,可以用来做电影学院的入学试题,初级的,可以看出《淘金记》《大饭店》《永别吧武器》《生活多美好》等;中级的,辨认一下《狂怒》《不法之徒》《上流社会》《战国妖姬》《大地在波动》;高级的,可以蒙一下《底层》《艰辛的米》《愚人晚宴》《神秘骑士》等。三分钟,托纳多雷致敬了他的意大利他的电影导师他的光辉岁月,换句话说,这是托纳多雷写给电影的情书。


非导演剪辑版两个多小时,托纳多雷用天堂影院展现了西西里人的一生:小屁孩看着电影学抽烟,年轻人跟着银幕一起高潮,看戏的男女坐到一起去了,女人一边奶孩子一边看电影,中年男在观众席上呼噜甜睡,老头在电影院的枪声里死去,直到天堂影院被一场大火吞噬。这样,结尾三分钟,胶片里的男人不断深情地吻住女人,胶片里的女人不断挑逗地看着男人,虽然这三分钟是时光荷尔蒙,电影舍利子,只是当观众终于跟男主一起可以直面这些浓缩丸时,大家发现,当年叫人痛心扼腕的被剪场面,如今成了叫人百感交集的青春墓志铭,追本溯源,电影就是对生活的模仿,就像观众席上的大叔,他要领先男女主人公三秒钟把台词全部说出来,搞得银幕上的主人公似乎跟着大叔在朗诵。有一场露天放映也是如此,银幕放映《奥德赛》,银幕主人公在倾盆大雨中,观众也在倾盆大雨中,多多在雨中激吻恋人艾莲娜,电影水乳交融生活,又亦步亦趋生活。


而在电影史的意义上,这个结尾,三十部电影四十多个镜头,更是浓缩了一部转折时代的电影简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有西部片歌舞片警匪片,也有喜剧悲剧悲喜剧,有赫赫有名的好莱坞冒险巨片《罗宾汉历险记》,也有名字已经不可考的意大利本土电影,这是电影业黄金时代的剪影,四十多场吻戏则意味深长地揭示了电影的本质:电影就是对内心生活的一场倾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当后现代出场取消我们的内心生活后,电影失去恋人,就剩下动作。



“ endin G

Game of Thrones,《权力的游戏》是这些年霸占了最多人心的G字头剧集,犹豫了很久,我把Godfather(《教父I》,1972),Goddess(《神女》,1934)这些大神都割爱了,因为《权游》展现了史观。以第六季为例。


《权力的游戏》(2011-至今),有人视为外国西游,有人当做现代三国,尤其,在《第六季》结束后,权力的版图上,就是三足鼎立的样貌:雪诺狼家统帅的北境,铁王座上瑟曦狮家足下的君临王国,以及龙妈治下的龙石岛方阵,但是《权游》跟以往的历史剧和仙侠剧玄幻剧都不一样。


《权利的游戏》开季,北境之主奈德一家登场。奈德本人,基本是三好君王的设置,人品好,武功好,家庭好,和当时铁王座上的劳勃相比,他在各方面都显得更配得上铁王座,但是,这么一个秉具刘备潜力的北境王,第一季没完就领了便当。之后,主角领便当成了家常便饭,而且,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权游》发展出了一个第9集定律,一季9集奈德被砍;二季9集黑水河战役;三季9集最血腥,温情脉脉的婚礼突然变色,少狼主一行加母亲凯特琳都在“血色婚礼”归天;四季9集长城保卫战;五季9集魔龙焰舞,这些轰轰烈烈的倒数第二集,让《权游》观众大呼小叫,深深觉得这才是历史应该有的样子,以往电视剧的主角光环都是编导给的苹果光,历史本该这样剧烈震荡,媸妍贤愚拥有一样的生命值,“最高尚的”奈德也躲不开历史的断头台。这是《权游》史观的一面,也是让《权游》粉丝鬼哭狼嚎又如痴如醉的历史铁面,在粉软粉弱的当代影视剧中,《权游》以无比硬朗的剧情重建了屏幕血性和影视史诗。


不过,光有这一面,《权游》可能会沦为暴力游戏,此剧至今不断刷新评分,在我看来,是它在历史变动的每一个瞬间,都重新对人物命运进行了索引,但是又绝不让人觉得人物断裂。比如一季1集结尾,詹姆和瑟曦在高塔上乱伦,不小心被奈德小儿子布兰看到,詹姆起身毫不犹豫把可爱至极的布兰推下高塔。但是,詹姆残酷的形象却在后来无数的战役和宫廷政变中被我们渐渐忽略,而他和瑟曦之间超纲越常的爱,慢慢也成了《权游》中最让人理解的关系。同样的,头衔要念半分钟的龙母,在整个剧集中,她拥有最高的政治和革命理想,既解放了奴隶,还要打碎贵族的轮盘统治,如此伟大光明正确又美甲天下的女王,在第一季剧终,裸身从烧了一夜的大火中毫发无伤地出来时,我们跟原来的叛军一样,立马对她顶礼膜拜五体投地。但是,当她凭着三条龙的神威和烈焰,一路凯歌,直至轻而易举地干掉詹姆的大军时,我们又时不时地心里打鼓:靠道具拿天下,是不是说服力不够?


如此,《权游》出场善恶分明的政治势力,都会在剧集发展过程中以历史真相的姿容不断被重新评估,包括最高尚的奈德也会在布兰的视野里出现污点,而开场就吓光人气的瑟曦,却也可能以一条道走到黑的决绝气概,让观众突然对她又敬又爱。来看第六季的结尾。


看到现在,第六季的结尾最夺取人心。之前几季,结尾也都既澎又湃,比如龙妈带着小龙走出大火,比如小恶魔杀了情人又弑父,再比如雪诺殒命等,都各自精彩。但是第六季的结尾,却是在六季9集的高峰剧集上再创新高,真正是峰峦叠嶂,剧集观止。


六季开场雪诺复活,到第9集,历史拉开疆场供枭雄驰骋,龙吐焰,马踏雪,权力游戏几大玩家的面目和身世都浮出地表,但是,疯狂又冷静的瑟曦根本不屑于用你们的游戏规则,面对她亲手扶植起来又开始反对她审判她的极端原教旨主义“麻雀们”,她的方法更原始。


早晨,贝勒大教堂,大麻雀已把君临城的贵族召集一堂,准备审判并收编君临城的王族。红堡里,瑟曦也衣装完毕,不过她好整以暇不急于走。隔壁,魔山挡住了小国王托曼不让他出门。


贝勒大教堂里,托曼过去的嫂子现在的妻子小玫瑰最先发觉事态不对,她卸下伪装对大麻雀扔出一句“别提你他妈的宗教了”,准备招呼大家撤离,但是来不及了。在这一集里,编导一门心思帮瑟曦复仇帮瑟曦清剿她的政敌,贝勒大教堂地下的野火,已经在前面的剧集里埋了很久,瑟曦对大麻雀,也忍了很久,终于,野火奔流,教堂爆炸,整个君临城的上层建筑,灰飞烟灭。瑟曦站在红堡上,满意又冷静地看着不远方浓烟滚滚,说实在,瑟曦做的所有这一切,都是疯狂之恶,都应该让人义愤填膺,但是,我和无数的观众一样,都觉得被爽到了,这样一锅端,太像瑟曦作为。更重要的是,编导在之前的剧集里,不仅帮她做足公仇私恨,而且,剧集之前之后平行展开的几位女主,都和瑟曦有类似的情感结构。之前,龙妈为复国卧薪尝胆终于千万艘战舰要下海开向维斯特洛;之后,艾莉亚为复血婚之仇也准备了整整三季,她声色不动团灭弗雷家族,最后踏着弗雷家一厅堂的尸身离开。这些,都跟瑟曦熬过大麻雀漫长的羞辱,终于被野火释放一样令人心神激荡。当年“SHAME”过瑟曦的修女,被她原句奉还,三声“SHAME”,吐出瑟曦心头恶气。瑟曦女王恶事做尽,可是却让人越来越喜欢,就像艾莉亚的人性逐渐淡然,但我们对她涌起更多爱慕,这是《权力的游戏》特别之处。看到《第六季》结尾,简直有一种不虚此生的感受。


某种意义上,这个剧集不仅重新想象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而且为这个世界重新制造了度量衡,重新定义了善和恶,或至少,《权游》悄悄修改了我们的史观和伦理,让我们意识到大家都是被历史塑造的人,可以从善,也可以随恶。如此,当瑟曦最后一个儿子托曼因为无法承受母亲之恶选择从红塔跳下去时,很多观众打心眼里觉得这个男孩配不上他的母亲。这是《权游》的邪恶也是《权游》的丰饶,反正,这样的邪恶和丰饶才配得上此剧的核心台词:凛冬将至。


凛冬将至。如此,就跟亲爱的读者告别了。E。N。D。I。N。G。再见。




保马

微信:PourMarx


保卫马克思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