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件事,关乎民族复兴大业的成败,必须要重视了

李北方 行走与歌唱 2021-06-18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在春晚的历史上,小品《超声游击队》是一个标志性的“经典”作品。这个作品顺应了当年严格推行的“一对夫妻一个孩”的计划生育政策,把多生孩子的行为刻画为愚昧而不可救药的,黄宏和宋丹丹把超生者的“丑陋”面目演绎得栩栩如生。

时过境迁,计划生育政策还在,但“一对夫妻一个孩”已经变为“一对夫妻两个孩”了。再过些年,我们终究会承认,当年那些愚昧的“超生游击队”其实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谈到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管是左还是右,每个人都成了马克思主义者了,至少都承认劳动价值论了。例如,茅于轼曾经说过,劳动不创造财富,还可能毁灭财富,但他也承认“人口红利”。

何谓人口红利?在一定的时期内,劳动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便宜,这有利于财富创造,推动经济蓬勃发展。而人口红利消失,进入老龄化社会,意思就是劳动人口比例减少,创造力萎缩,纯粹的消费性人口比例上升,经济必然会遇到麻烦。

说到底,没有人,没有人的劳动,财富是无从创造出来的。

毛主席讲,人多力量大,讲“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这是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着眼做出的论断。改革开放的中国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增长上的奇迹,主要有赖于毛泽东时代的人口增长,尤其是1960年代大量出生的婴儿,在改开后长大成人,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

而“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则从人的消费性着眼,认为人口太多了,资源无法支撑,故而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这样的着眼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忽略了财富创造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要保证人口正常的世代更替,平均下来一个家庭要养育2.2个孩子才够。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也是如此,只有人口更替率保持正常,全社会才会有足够的劳动人口负责创造财富,否则社会就要失衡,整个国家就要遭遇到麻烦。

经过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中国的生育率被压得过低,总的人口结构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6至59周岁)在总数上开始逐年减少,“人口红利”消失。

决策层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已经对计划生育政策做了重大调整。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放“单独二孩”到两年后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步子不可谓不快。但结果怎么样呢?

全面二孩政策从2015年开始实施。2015年当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为1655万人;到2016年,即全面二孩政策初见效果的头一年,新出生人口达1786万,较前一年有增长,但不算明显。

到了2017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竟然比2016年又下降了63万。此前,国家卫计委对2017年新出生人口数的最保守预计是2023万。这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竟然没起到什么效果。

根据统计数字,2016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4亿人,占比17%,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另据推算,到2050年,中国的总人口将为13.85亿,而劳动人口占比将进一步下降,降到仅为总人口的半数多一点。

这是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比较好理解的是,假如一对夫妇同为独生子女,终有一天他们要面对双方父母的赡养问题,两个成年人养四个老人,还要养育孩子,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老龄化社会的难题,说到底就是“421”家庭的放大版。

当老龄化问题真正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中国真正遇到麻烦的时候。

根据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中国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然需要一系列方针、政策、计划的出台和落实,但人口结构是一切的基础,如果2050年的中国是一个严重老龄化的中国,只有一半人处于劳动年龄,养活另外一半人,那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能否实现就要打一个问号。

我推测,中央提出这样的目标,应该是把放开全面二孩的这一政策因素考虑进去了,认为这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的人口结构,为“2050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但人口砖家的预测落空了,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并没有导致足够多的新生儿如期降生,那么“2050目标”还能如期完成吗?

已经有人在呼吁,要彻底废止计划生育政策,让人们随便生了。但全面二孩政策没能导致有资格生二胎的人都选择生二胎,全面放开生育难道会让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家庭选择生三胎、四胎吗?

全面二孩政策施行两年多以来,已经证明政策因素对人们的生育选择的影响有限。如今,人们的生育选择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第一是观念层面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倾向于少生孩子,这是世界范围内被证明有效的一条规律,热衷于生育的“超生游击队队员”越来越少了。

第二是经济层面的因素,这是比观念更重要的原因,很多处于育龄阶段的家庭连二胎都不想要,主要的原因就是“养不起”。

网上流传这张各个城市养孩子的成本表,在一线城市养大一个孩子要花费200多万,在二线城市也要花100多万。这个表的制作时间是2013年,最近几年随着房价进一步上涨,成本可能又有所上升。

养孩子为什么这么贵,贵到人们失去了生二胎的意愿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打算另外撰文加以分析。这里只讨论国家应该如何从政策层面紧急地应对这个问题。

简单梳理一下前面的讨论的逻辑:

劳动创造财富,人是一切的基础,健康的人口结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如果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继续延续过去一二十年的水平,那么老龄化的问题将日益严重,经济很可能陷入停滞,影响相关政策目标的如期实现。

如果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能如预期的那样见效果,那么中国的人口结构将在2040年左右(第一批二孩成年)开始好转,为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因为生养孩子的成本过高,抑制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导致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的预期落空;人口结构不能如愿改善,社会主义强国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将受影响。

如果上述逻辑有道理的话,那么当务之急就是紧急降低生养孩子的成本,保护人们的生育意愿。中央提出,要用三年的时间,把宏观经济的杠杆降下来,这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是,要用更短的时间,紧急地为老百姓生养孩子的问题“去杠杆”,把养孩子的成本降下来——这是事关民族复兴大业成败的大事。

已经有砖家呼吁出台生育补贴,对生育家庭给予财力支持。长久地看,这可能是不可避免。既如此,不如尽快落实,因为人口结构的改善是个见效慢的事情,要20年左右,故而鼓励生育的政策宜急不宜缓。如果抱着得过且过的念头,无异于给未来埋雷。


您可能还喜欢:

心中的魔鬼、钱宝网与金融创新

整顿金融,期待打虎

看《神秘巨星》,叹中国社会的退步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

行走与歌唱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李北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