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即便接受自私,也不能接受小岗式的自私

李北方 行走与歌唱 2018-10-23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就“即便接受自私,也不能接受小岗式的自私”这个命题,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自私还有区别么?换句话说,还有不同类型的自私吗?

如果我们去辨析的话,区别无疑是有的。在《讲好中国故事,请从理顺小岗叙事开始》一文的后面,有一位读者留言说,“小岗村人到是符合西方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设的条件,自私。”我们暂且忽略这条评论中的错别字和语病,只谈看法本身,我想这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少人把“小岗精神”和西方经济学的前提假设联系起来看待。

其实,这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比较而言,小岗式的自私还要等而下之。

西方能发展起来,称霸世界数百年,西方经济学能在人类思想中有一席之地,产生巨大影响,肯定不能只讲自私。那样的话,西方社会是无法组织起来的。其实,西方经济学关于人性的论证中有辩证的一面,讲自利,但也用利他的结果来论证自私自利作为出发点的合理性。

这典型地体现在亚当•斯密的那段著名的论述中: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每个使用资本和劳动的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在这里,斯密要表达的意思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的自利行为将会产生对社会有益的结果,就如同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导人们这样做的一样。

他的逻辑是很简单清楚的:人人的行为都出于自私自利的动机,但总体上的社会后果是好的,整个社会的利益从每个人的自私中受益,这等同于说,每个自私的人都会从其他的人的自私中获益。反过来讲,虽然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但实际上人们的自私自利却起到了利他的后果

这样的论证,给作为“人性”的自私披上了道德的外衣,而不是将自私当做一种天然的东西无条件地接受了下来。这就要比小岗人挂在嘴边上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斯密对自私自利的合理性论证,是以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为背景的。也正是在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自利导致利他的逻辑才讲得通。因为,有了分工,就要有协作,社会生产不再是零和游戏,双赢/多赢的局面成为可能,当经济总量随着因分工协作而导致的效率提升而增长时,每个参与方都可以从中获益。

真正把生意做大的商人,都懂得让合作伙伴也挣钱,甚至是主动帮助伙伴挣钱的道理,因为只有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每一方分得的份额才会增大。相反,如果把生意伙伴都搞死了,自己也就离死不远了。

看看那些商业取得了较大成功赚了大钱的大佬们,他们挂在嘴边讲的,真的不是挣钱,而是客户第一,是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回应社会的痛点等等,挣钱只是顺带的结果。一门心思只想挣钱的人,很少有挣到大钱的。

他们是活雷锋吗?不是的,他们的终结出发点是为了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为了成功,就得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利和利他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是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为什么马克思说工人阶级是先进的、是大公无私的?因为工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参与者,习惯于协作,并在与其他人的合作中产生了更先进的阶级意识。

马克思这么说,并不是客观描述,而是带有倾向性的,毋宁说他期待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能够做到大公无私。

相反,马克思有点“歧视”农民。其理由也与生产方式上有关,农民的生产方式一般称为“小农经济”,在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等同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农民缺乏与他人进行合作的经验和意识。

附着于小农经济基础的自私自利意识,就缺乏斯密所论述的那种“自利与利他相统一”的境界。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几乎没有分工,人与人之间就缺乏合作,就难以理解何谓双赢/多赢,往往你丢了的就是我捡到的,这是典型的零和游戏。故而,与小农经济联系着的自私更具有破坏性。

三农专家贺雪峰在文章中谈过一个事例,他曾经在外面为家乡争取到一笔资金,用于打机井灌溉农田,井打好了,一户农民因为井离自家的地比较远,他用不上,就把井给填了,数万的打井费用化为乌有。这是小农意识的自私的典型表现,特点是损人不利己。

所以说,小岗式的自私是小农经济条件下才会产生的自私,不是斯密式的自私。在小岗这么多年的历史上,互相拆台的事情多了去了,小岗人抱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念头,打定我不好你也别想好的主意,大家谁也好不了。

以上,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从生产方式的不同来区分作为意识的“自私自利”的不同类型。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它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得就不够。同样是农村,有小岗这种的,可是也有大寨、华西、南街那种的。为什么呢?估计马克思他老人家是整不明白的。

故而,我们要再强调的一点就是,小岗式的自私虽然与其孕育其中的生产方式有关,但也具有特殊性。

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诞生这个俗语的生产方式也是小农经济或曰自然经济,但千百年,血缘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足以克服小农经济条件下的自私意识,把一家人聚拢在一起。然而,这句话在小岗是失效的,换个方式说,小岗人的自私意识具有足以摧毁血缘关系的力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小岗搞什么按手印大包干之前,曾经试验过分田到组,既然用集体的方式大家不好好干活,就试试缩小合作单位看看。分田到组,毕竟还有一丝集体的意思在,无论组多小,都跟分田到户有本质的区别。

20来户的小岗,从分两组到分四组一直到分八组,最后差不多就是两户一组了。两户一组怎么组合呢?基本就是亲父子亲兄弟合伙为一组。结果呢,还是不行,还是不好好干,父子兄弟一起干活,都宁可吃不上饭也等靠要。“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一条,在小岗是无效的。奇葩吧?

有一些朋友比较激进,什么样的自私自利的意识都不喜欢,只喜欢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这种观点我也能理解,但我觉得不能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现实,那就没办法跟时代对话了。这是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人的自私意识在当前毕竟是有“合法性”的。基于这个前提,我们才来讨论哪种自私好一点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讨论,我想可以得出结论,小岗式的自私是无论如何要不得的,实在太烂了。小岗成为典型,是大悲哀,这个坎早晚得迈过去,被小岗弄脏了的地,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洗得干净。


您可能还喜欢:

讲好中国故事,请从理顺小岗叙事开始

大赞,小岗重回集体化方向,这个拜年方式很不错!

谁的乡愁?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

行走与歌唱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李北方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