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孩子则说,“我的梦想就是发财”
昨天(28日),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规格很高,四位常委出席,领路人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新闻联播用18分钟的篇幅予以报道。
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感慨,要感谢未出席大会的推手特朗普先生。这是把高规格召开院士大会、布局科技工作跟美国的贸易战、科技战联系起来了。我认为这种评论是有道理的,要想赢得国际竞争,不重视科技创新是不行的。
媒体总结了讲话的十大金句。我看了一下,最后一句引起了我的兴趣:
科技振兴靠人才,科技工作者队伍要后继有人,就得从娃娃抓起。这没毛病,是延续前面的论述自然得出的论断。
不过,这句话让我联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新闻这东西啊,得连起来看才有意思。
16日,杭州一所小学举办“我有一个梦想”主题演讲比赛,一个小学生在台上把梦想表达得简单粗暴:“梦想,顾名思义,做梦都想。人各有志,人人都有梦想,我也是。我的梦想,就是发财。”
一开始,听他演讲的学生和家长都笑,后来,孩子在笑,大人笑不出来了。有大人在感慨,“完了完了,活得太明白了。”
这段演讲的视频是被传上了网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咱们就假装不知道为什么吧),视频从网上消失了,据说要看只能去油管找了。不过,带字幕的视频截图还没有清理干净,现在也还找得到。
也不怪大人感慨这孩子“活得明白”,孩子说的确实有些道理。比如他说,每天感觉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和昨天前天大前天没什么两样,进入社会后每天上班的话,每天做的事情就更一样了,早出晚归不一定得到多少回报,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有了钱自然就不一样,生活中有空闲时间了,自己有闲钱了,自然就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循环地度过和自由地度过,绝对是两种感觉。所以发财了不管如何总比没钱好。
这位小朋友还说:我不像前几个人说的那么伟大,真的变有钱了,就要跑去捐款啊、帮助别人什么的,好不容易发了一笔财,给别人,不太实际吧?
被这位小朋友直接怼的前几个人,在演讲中说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下,说不定有一个半个会如领路人所期待的那样,说,我的梦想是当一个科学家,长大后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这位“活得明白”的小朋友的观点为什么会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的感觉呢?
原因不在于“活得明白”本身,我们一般管思想早熟的孩子叫“小大人”,其年龄和思想的错位往往产生的是令人愉悦的新鲜感。这个孩子说的话,之所以让人觉得别扭,是因为其中散发着的腐朽的气味。
我们仔细咂摸一下味道,就能反应过来,他所说的发财梦想,只是当个食利者的梦想,与奋斗没有任何关系,只与享受生活有关。
我们常说,社会堕落啦,崇拜真正的英雄的年轻人少了,都去崇拜富豪了。这是一种批判的视角。不过,跟这位小学生的观念比起来,崇拜马云那样的富豪,都可以算得上正能量了。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马云聚敛财富的过程,也是奋斗的过程。我个人还挺喜欢怼马云的,这是因为我不喜欢与马云相联系的经济制度,但我不否认马云对社会是有贡献的,他创办了阿里巴巴,个人挣了很多钱,但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少改变。而且,我相信马云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忙,他是在工作的,所以他自己常说没时间花钱。
领路人还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话是对的,它对不是因为出自谁的口,而是因为其本身的真理性。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
如果有的孩子能把挣钱发财和个人奋斗结合起来,当做自己的梦想,比如想当乔布斯那样的人,当马云那样的人,那么也是挺好的。乔布斯、马云等首先是在商业方面有想法的人,顺带发了财,而不是因为想发财,才憋出了那些点子。
君不见,连“精日”分子罗锤子永浩君都自我标榜说:我创业是为了改变世界,不是为了挣那几个臭钱。
以此反观那位小学生的梦想,就自然会承认其中的腐朽味道了。他不想奋斗,不想付出,只想有钱了能够想玩就玩,想吃就吃。
但我们不能因此责怪孩子。孩子无辜,有罪的是给孩子灌输了这种理念的社会环境。
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让孩子沾染了这种腐朽的习气?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让一个孩子认为不用付出、专事享受的生活是可能的?答案是明摆着的,是畸形的房地产市场培育的食利型社会。
在过去的20年里,只要在房市上捷足先登(无论是大城市原住民、城郊拆迁户还是下手较早的炒房者),便可以通过吸食后来者的血汗躺着挣钱。这种发财方式无关任何意义上的价值创造,故而只能催生最腐朽的社会文化,致使全社会仁义礼智信全面崩溃。
我亲身经历过比这更夸张的事情。一个更小的孩子,幼儿园的年纪,说她不希望父母再给她生弟弟或妹妹,因为会跟她分房产。(参见《救救孩子…》)
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就会熏陶出这样的孩子。在不改变社会环境的前提下,责怪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孩子醒悟得晚,长大了会活得很苦,到那时候该怪谁呢?
说到理想,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呢?如果一个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想当科学家,一个想多挣点钱一辈子醉生梦死,做父母的肯定喜欢前一个。
然而,让孩子们树立正常的、健康的、高远的人生理想,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整个社会是健康的、正常的。人不役于物,人的理想和情怀才能正常生长。换句话说,如果只要认真劳动,人就不需要为基本的生活而犯愁,那么年轻人就可以让兴趣自由生长了。
现在我们具备这样的环境吗?不具备。网上有人在讨论一个问题:家长花大力气买学区房,是希望孩子能学习好,最好考上北大清华;但北大清华的学生毕业了出来工作,根本买不起房;那tmd还买学区房干啥?
这个逻辑,最厉害的逻辑大师恐怕都倒腾不明白,这是新时代的“天问”。那个写下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发出的天问,都没有这个难。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立志当科技工作者,一路努力学习,博士毕业后,到了中科院这样的机构工作,成了科学家,却发现住不起房子、成不了家、养不起孩子,他是不是会后悔选择了这样的人生?——这不是假设,网上有大量的这种自述经历的帖子。
社会病了,一定要医治。否则,“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孩子尊崇向往的职业”就是一句空话。
治病的房子也给出来了,“房住不炒”。然而,在其他领域落实中央精神雷厉风行的时候,房地产行业仍然延续着“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情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房价还在变相地涨着,房地产还在腐蚀着中国社会…
您可能还喜欢: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