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马长山:《法治国家的公民文化基础》

数字法治 数字法治 2022-12-0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新书速递

法治国家的公民文化基础

马长山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年版

作者简介

马长山

男,1964年生,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出版《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公共领域兴起与法治变革》《迈向数字社会的法律》等著作8部。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兼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contents

导 言


第一章 新时代的公民文化建设与法治秩序

       一、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文化重塑

       二、中国公民精神的理性成长与法治进步

       三、公民文化重塑与“法治中国”建设


第二章 公民文化: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层支撑

       一、当下中国公民文化的“自发性生态”及其问题

       二、公民文化的核心要素与内在结构

       三、公民文化的多维法治功能

       四、从主人意识走向公民意识 

       五、公民文化、合法性认同与法治秩序构建


第三章 “民间治理”中的公民性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与当代法治秩序 

       二、信任危机、社会失范与社会资本的异型发展

       三、“民间治理”对社会资本的重建 

       四、“民间治理”中的公民性塑造

       五、公民性社会资本重建的策略选择 


第四章 社会组织中的公民参与 

       一、当代西方公民参与的困境与转向 

       二、社会组织中公民参与的“中国” 意义与取向 

       三、社会组织中公民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的公民立法参与

      一、新媒体时代:公民立法参与的机遇与挑战

      二、公民立法参与的时代价值 

      三、推进公民立法参与的机制化、法治化 


第六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文化建设

       一、粗放的城市化与“跛足”的发展模式 

       二、身体、权利与精神: 农业转移人口 “进城 “的分列式 

       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问题

       四、农业转移人口“公民化”的实现维度

       五、公民角色建构与多元治理秩序 

       六、农业转移人口的公民化与法治秩序构建 


第七章 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公民精神培养 

      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公民法治教育与法治启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法治教育模式与机制


附 录 法律职业伦理重建与法治底线支撑

       一、法律职业“软约束”的“硬支撑”

       二、司法职业伦理的“中国问题”

       三、重建法律职业伦理,构筑法治底线


参考文献 

后 记


丛书总序

法之界,思无疆

修身养性、吟诗作赋、四海远游、把酒临风,常常是对古代文人的生动写照。时至今日,这依然是诸多学者的一种生活理想。在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代社会,学者日渐脱离了文人生活的浪漫传统,变成了一个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职业。也即学者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一种教书育人的职业选择;但这又是一份高尚的职业,难免代表着一种家国情怀,一份社会良心。因此,虽然不会有高官厚禄,也不能带来万贯家财,但还能够吸引很多人踏上学术之路,去闯荡“学术江湖”。

“学术江湖”自有它的“行规”。就其理想状态而言,一是自由性,学者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判断来决定研究什么、发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样的理论观点。二是独立性,学术研究并不受前见影响、不受立场约束,而是秉持客观、中立的独立风格。三是创新性,学术研究的成果不能是既有研究的重述或者阐释,而必须是创新的。也即要么是前人从未涉及的拓荒性研究,要么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向前推进的超越性研究。四是反思性,学术研究既有证成性的,也有反思性的,但其底色还是反思性的,是通过批判反思来构建更加理想的生活图景。五是责任性,纯粹的为研究而研究并不是没有,但带着一种情怀的研究才是主流,其实是通过知识生产和理论学说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过程,这也是社会分工赋予学者的一份职责。有了这份情怀,才能去寻真知讲实话,表达社会良心,促进社会进步。事实表明,从古到今,也正是学术自由才为人类创造并汇聚了一片璀璨的思想星海,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变革发展。可以说,学术自由和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本性,也是“学术江湖”的底线。

然而,学术研究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则是大不相同的。每遇兴盛繁荣或者社会变革时期,都会引发巨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创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如此,信息革命也如此。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眼中,人类历史在公元前 500年前后,经历了一次理性的觉醒,从此之后,每经历一次这样的理性洗礼,都会形成一次文明的飞越,并且影响至今,从而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轴心期”,中国、印度和西方等地区的文化突破也正是在这个“轴心时代”同时出现,“普世价值”便寓于其中。如今,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飞跃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迈进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时代,这似乎形成了一种可以与人类理性觉醒相类似的“历史界限”——从“物理时代”转向“数字时代”,人类文明实现了新的突破。这个数字化的新“轴心”,并不一定会孕育出更多的“普世价值”,但却能够实现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和颠覆性重塑,进而生成了空前的巨大创新空间。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中国、数字法治……这些无疑为学术自由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飞地”,“法之界,思无疆”也便成为法学繁荣的时代号角。

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术期待,“黑骏马法律学术文丛”面世了。她作为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开放性法学随笔“黑骏马法学漫丛”的姊妹系列,是在庞从容编辑的组织策划下,以扶植新秀、鼓励创新、繁荣学术为宗旨:在选题上,侧重具有基石性的重大问题、新兴领域的重点问题;在作者上,关注中青年骨干学者和优秀博士、博士后;在学科上,鼓励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力图让本丛书成为法学天地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期为新时代的法学研究做出些许贡献。

购买链接

Purchase link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4457575044

相关阅读

1.马长山|数字法治:从“问题”到“命题”

2.马长山:《迈向数字社会的法律》导言

3.重磅| 马长山: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

4.数字法治|马长山:数字社会的治理逻辑及其法治化展开

商品书目



微信号 : DigitalLaw_ECUPL

探寻数字法治逻辑

展望数字正义图景

数字法治战略合作伙伴:理财魔方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