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星少年|李子灏: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个出生于江西、自小生活在上海,而小学、初中又远赴浙江诸暨求学的男孩,正在经历人生中颇为奇妙的一段旅程——一个在他眼中,带着些许“欧·亨利式”韵味的初中尾声。
698分!在绍兴地区中考成绩发布的那一刻,所有令人艳羡的掌声、鲜花和荣誉,都自然而然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荣获诸暨市最高分,让这个看起来书卷气息颇为浓郁的名字——李子灏,伴随着一张写满了“全科”、“全才”的成绩单,俨然成为大街小巷“好事者们”热衷刷屏、津津乐道的“学霸”、“学神”代名词。
而此时,远在数百公里外上海家中的李子灏,却是出乎意料的平静,仿佛所有的光环都与他无关;唯有案台前那本散溢着油墨味儿、圈点勾画满是笔迹的《圆圈正义》,以及电脑屏幕上条理清晰的摘录,正诉说着书房主人的优秀与专注。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便众声鼎沸,也能于闹中取静;哪怕万人空巷,也可安之若素。这份远胜同龄人的澹然与谦逊,让华丽的“中考最高分”头衔变得愈发难能可贵,也更让人浮想联翩:
是怎样的家庭生活、成长与求学经历,能够造就这般沉稳的心性?
而置身镁光灯下的李子灏,又会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何种未来目标?
阅读能知兴替,养性善明得失
如果人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计算利害得失,他将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庸俗。
——罗翔
"很难想象,这位“宝藏男孩”几经修改、反复斟酌的“国旗下讲话稿”,竟然能够与中考作文完美“撞车”;更难理解,他竟然独辟蹊径,弃高分佳作于不顾,以一篇散文为语文考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只是希望能够写出自己的心声”,李子灏这样说道。这是一种对文笔的自信,对思考的自信,而它们的背后,是日积月累、不断厚植的阅读储备与知识积淀。
“思考在升华我的思想,而阅读有助于让我的思想显得不那么局限。”走进李子灏的书房,率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整齐排列着各类卷集的书柜。从全套《资治通鉴》到四大名著,从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到鲁迅的杂文、散文集,横跨历史、地理、文学,兼容现实、科幻、浪漫,广泛的阅读兴趣让这个男孩有着足够的底气应对作文,而“以书为友”更让他在与前辈先哲的对话中,体悟人生,时有共鸣,培养情感,磨砺心性。
图:李子灏卧室一角
在李子灏眼中,成长过程最注重的是价值观的塑造,是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的养成。他将这一点归功于父母与师长的重视和引导,而阅读经典,也在这过程中成为他改善、提升自我调节能力的一剂良药。
“其实我不爱回忆一些令我痛苦的事,但他们确实是人生中的经验教训,值得铭记。”或许,正是有了这份从容与阳光,他才能在面对任何风吹雨打、春风得意时,泰然处之,有所劝诫、有所激励,翩翩有君子之风。
当然,与所有人一样,他的成长也伴随着坎坷和起伏。初中时,李子灏参与了“语文报杯”作文比赛,却连优秀奖的影子都没有能看到。“倒也不是一定要拿奖,只是觉得枉费了比赛前两个月的努力”,在他心里,努力比拿奖更重要,而油然而生的,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则是从这一次挫折中收获到的最大珍藏。在高手如林的比赛中,他开拓了眼界,看清了差距,对自己的文风、阅读的选择、思考的方向,也都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李子灏身上,我们看到了阅读经典、对话先贤对思维的提升与知识的积淀,也看到了修身养性、积极阳光对心态的锤炼、对意志的打磨,而这恰恰是当代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都颇为欠缺的关键要素。
幸遇名师作榜样,常怀进取知不足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一所名校能够带给学生的,并不只是墙上红榜所承载的荣光,更是创造这份荣光背后,无数为学生付出心血与汗水的名师。
李子灏的三年海初求学生涯,就幸运地遇到了几位让他印象深刻、无法割舍的恩师。
“英语宋老师是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一位。她总是默默地努力,是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实干家。我敬佩她这一点,也希望学习到这一点。”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我们这个时代比金子还要宝贵的财富。它之所以宝贵,正是因为在喧嚣浮华的社会影响下,学校变得不再纯粹,传道、授业、解惑,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很多家长可望而不可及的念想。为人师表、敬业勤恳的宋老师,无疑在李子灏的求学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引导者角色。而在海初,像她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她们所共同营造的学习的环境、教书育人的氛围,是李子灏心悦诚服、热爱母校的重要原因。
“语文娄老师不断鼓励我博览群书,多见世面;是她带领我研究高考阅读,让我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在李子灏的求学生涯中也颇有地位。她思想先进,善于推陈出新,经常组织班级活动,给孩子们分享时事新闻,让象牙塔中的学生也能触及“世外”的知识与讯息。教育本就是一份爱的事业,而海初“爱生”的传统,在娄老师的身上,亦是有了一种新的诠释。
“还有一位就是我的班主任汪铁军老师;一言以蔽之,他像亲生父亲一样。我学到了努力,还要有大局观,多为他人着想。”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其实,汪老师——这位孜孜不倦的班主任,带给李子灏的,既是一种如父爱般的温暖,也有一种如长兄般的严格。在汪老师的教育理念中,“陪伴式成长”与“短板补足”一直是不容忽视的两个核心。
他是班主任,需要打理好班级的大小事务,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他也是40多个孩子的“减压器”,无论是成长过程中情绪的起起落落,还是求学生涯里成绩的上上下下,他都坚持以“谈心”的方法,陪伴着孩子渡过难关、收获成长。“就在今年年初,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李子灏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我当时特别担心会影响他的复习,所以就对症下药,一点一点为他纾解内心的担忧,总算最后是回归了常态”。
在这群孩子求学的道路上,汪老师还付出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初二开始的每个中午,一张折叠椅会准时出现在教室的后排。他尽可能督促每一位孩子,明确短板、补足弱势学科,引导有特点、有个性的孩子培养好兴趣、发展好特长,真正做到“全科”与“全才”。
正是有像汪老师、娄老师、宋老师这样的老师作为榜样,李子灏才能在求学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品质与学习方法。他说道,“其实我脑中浮现出了很多品质,譬如勤奋、坚持、乐观、谦虚,但如果非要从这么多老生常谈的词语里选择一个,我会选择不满足。”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这是鲁迅的名言,也是李子灏恪守于心的信条。他知道,自己天生好强,骨子里渴望成功、渴望进步,因此,他不会将自己置于“温柔乡”,置于“自留地”,而是主动选择“逃避”安逸的环境,追寻竞争的舞台。
他这样说道,“生活需要朴素,但竞争与向上可以来得更猛烈些”。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我希望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知行合一的。
——李子灏
"和很多初中的孩子一样,李子灏也还没有对未来特别的规划。
在他眼中,自己并不是一个擅长规划的人,父母在这方面也没有给过他太多的要求。但是,这个即将步入海亮高级中学就读的孩子,对未来却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有师兄、老师、朋友、学校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和鲁迅先生的教诲,一定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李子灏从来不希望死读书,“唯一的期待就是,别死读书就行,培养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而海亮高级中学真正打动他的,也正是这与往昔截然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这种改变始于新的管理团队,也始于他口中的师兄们,一批刚刚毕业于清北、远赴海亮工作的优秀毕业生。
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早已放下内心的高傲,“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深耕于海亮教育旗下的各个学校,让“开放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为海亮的价值取向。
“我希望为这些孩子们提供,我在高中时从未能享受过的清北资源,让他们可以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增长见闻,提高格局,与优秀的同龄人一并成长”,来自北京大学的邵嶷这样说道。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他将会携手一批清华、北大的同学,在海亮教育成立“学长学姐工作室”,为孩子们提供心理辅导、职业规划与实践机会;这些原本在高校就颇有才名、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怀揣着教育梦想而来,正努力帮助众多和李子灏一样渴望快乐成长的孩子找到捷径。
图:海亮高级中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辈子都在倡导“生活即教学”、“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等思想。遗憾的是,过往的悠悠岁月,我们丢失了一代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而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可以从海高综合实力的提升、教学模式的转变中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看到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教育理念差异的缩小,看到真正符合孩子天性、符合孩子未来的教育方法的隐隐浮现。
这或许就是,李子灏留在海亮、留在海高,对未来的深切期许。
“我希望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知行合一的。”这是他的心声,也是无数和他一样拼搏在考场上的孩子们的心声。
孩子成功的背后皆是父母
希望他能拥有敬畏之心,慈悲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
——李子灏父亲
"这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父亲,母亲,李子灏,还有一个出生刚满六个月的弟弟。
他们从江西来到上海,已是风风雨雨二十余载春秋。如今,母亲在家专职带弟弟,父亲则外出工作,为一家四口人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即便生活中常有不如意,乐观、坦诚的笑容总是挂在眼角,仿佛一切的不顺心都能在阳光下悄然融化。
图:大厨李子灏爸爸大显身手
他也是一个喜爱烹饪的“厨子”,里里外外,买菜烧饭,虽然简单,却是色香味俱全;每到饭点,那飘散在空气中的香味儿,是大饱口福的序曲,也是幸福温馨的情调。更有趣的是,由于住在最高层,自然收获了房顶的“一亩三分地”。这个爱好花花草草的父亲,把房顶经营成一个偌大的花圃,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绿色、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这般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是李子灏能够走向成功的坚实后盾。
图:李子灏爸爸的空中花园
“我和孩子妈妈有着良好的分工,如果要用扮演什么角色来形容,那应该算是严父慈母吧”,父亲这样笑着说。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母亲会陪着一同游戏,一同做课外功课,一同讨论学习问题;而自六年级开始,父亲便全面接管了孩子的学业。这位“严父”对原则性问题抓得很紧,但对于李子灏“不会影响学习、不会影响身心健康”的诉求,大多还是会选择小小的“纵容”。
“我觉得吧,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自律,养成好的习惯。所以在李子灏的启蒙阶段我们就特别注意这个方面。在陪伴他的成长中,我们做家长的在自律这方面也特别注意,给他做出表率。”
孩子的自律,不是从逼迫中所得,而是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与以身作则中,悄然生长、润物无声。在李子灏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母亲无论多小的问题都要和他好好商量后再做出决定,很多时候,也会以他的需求和意见作为前提。在他们眼中,孩子已经学会自律、学会克制,即便真有什么需求,只要做好“后勤保障”,配合好、帮助好就足够了。
“我们对他的未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希望他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审视好自己真正的需求,保护好自己,学会惜恩,学会感恩”,父亲这样说道。
这正是李子灏的幸运。当整个社会都在忘却感恩、失去敬畏的时候,拥有敬畏之心、慈悲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的他,和他的家庭,或许会走的更幸福、走的更顺畅,走的更久远,更能为这个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李子灏的真实写照。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自我、家庭、学校、师长共同努力的结果;中考已经结束,他的人生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篇章。
祝福他取得更大成就的同时
也期待每一位海亮学子
每一位海亮家长
能够从李子灏的人生旅程中
有所借鉴、有所汲取、有所进益
海亮教育绍兴地区中考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