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引导大学生读“看不懂”的书

2017-10-17 李克勤 济学

李克勤(jixuie)题记:上大学,与上中学的一个关键不同在于要挑战未知世界,要向不懂的书挑战。如果大学老师仅仅讲授已经懂了的书,学生仅仅读可以完全看懂的书,那能叫大学吗?

      1980年9月考上大学——华中工学院提倡广泛阅读,我在图书馆借来很多与我的专业无关的书籍,其中有一本讲植物的书读起来,我的一位室友十分欣赏。可是,我真的读起来,却发现看不懂,至少有很多看不懂。

  多年后,随着社会经历的丰富,我发现慢慢的对植物的很多东西,逐渐有了新的认识。

  因此,我认为当初读的那本"看不懂"的书,不是白看的。

  另外,更早的时候,大约在上初中时,偶然看到一本康德的书,那完全就是看不懂,并且在我印象里,康德的书,是"最看不懂"的,一直到我做教学工作,我才通过读一些介绍康德哲学的参考书,如今也只能稍微懂一点而已。

  我的这些读书经历,促成我下决心让我的学生读一点"读不懂"的书,比如我选择马奇和西蒙著的《组织》,作为学习《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课程的参考书。我选择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家素质》课程的参考书。这样的书,大学生能够看懂一些,但肯定不能全部看懂。我也不可能有足够时间全部讲解。

       可我依然要这么选择。

  我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尝试去读一下。

  如果发现看不懂,不妨问一问自己:

  为什么看不懂?

  多花点时间是否有可能看懂?

  进而再了解到底怎样才算看懂?

  其实,一个大学生需要搞清楚何为懂?何为不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学会鉴别哪些自己知道,哪些自己不知道——这也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才干。

(参考要知“道”,不容易

  人贵有自知之明。

  所谓"不知为不知",就是确认自己在这里是无知的,这也是知的表现。知,与不知,必然是同时出现的。如果大学学习没有挑战未知、不知、无知,那就无所谓大学了。因此,大学生读一点看不懂的书,大有必要。我们上完一门课,不是结束对这门课的了解,而是对一门新知识开始了新的探索,这是开始。所以,存在看不懂的地方,恰恰是正常的,正是我们进一步探求所必需的。

      在挑战未知世界里,经常会面对不确定性,我们需要锻炼这种素质,处惊不变。听听这首《红日》,可以提高我们的勇气。


      注意:我们读的书,当然要首先争取读懂基本要求的那些书籍,这里说的那些“读不懂”的部分,指的是通过努力可以去挑战未知世界的那部分。说穿了,这是问题意识的一种表现。只有经常从看不懂,到看懂一点,大学生才能逐渐具备自学能力。如今网络发达,大学生其实自学能力是很容易得到提升的。我们何不多给他们机会呢?


参考红色企业家的道器变通(发表在《中国集体经济》的文章):

周家庄“老坚决”的实践勇气

江阴长江村集体经济与村落现代化

大寨大气:合作文化的传与新

从巴纳德组织理论看红旗渠建设的协作管理

南街村王宏斌的道器变通

天下第一村的老道:逆势之思,顺势而为


链接

极其必要:引导不贪的心态

大学生不妨大胆三书:读书、书写、写书

探索:引导大学生悟道与爱国

人间正道是沧桑:道器变通之变的定位

靠老子,悟道

要知“道”,不容易

我的一张大名片:道器变通

我的研究成果:《企业家成就事业的道器变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