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长下辖部长”到底是怎么回事?

儒思忧 法兰西360 2023-07-03



法国终于又有了新政府!

 

2017517日下午,经埃德华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总理提名,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了他治下的第一届政府。

 

我们暂且对这一新政府的政治势力构成﹑阁员特点及其治理与执政方式等问题不作评述,而只从内阁职衔名称角度,来看一看这首届“马克龙/菲利普政府”的特点。

 

从内阁成员的正式“官衔”/“职衔”角度看,可以说马克龙任命的是一个“五层楼”的政府。这五个层级分别是:

 

第一层:总理(premier ministre)1

第二层:国务部长(ministre d’Etat)3

第三层:(全职)部长(ministre de plein exercice)13

第四层:“部长下辖/下属部长”(ministre auprès du ministre) 2

第五层:国务秘书:4

 



而在这五个“楼层”中,有一个奇怪的职衔,大概都会引起懂法语,尤其是有从事翻译或“咬文嚼字”习惯的人的注意,那就是法语的“XXX Ministre auprèsdu Ministre XXX”,如若直译过来,应该是:“设在XXX部长身边的XXX部长”﹑“受XXX部长管辖(指挥﹑支配﹑领导)XXX部长”或“XXX部长下辖XXX部长”。

 

说这一职衔奇怪,那是因为:

 

依照语义逻辑,凡拥有“ministre/部长”职衔的,应都属“平等”或“同级”;可“部长下辖部长”这一说法给人的印象却不然;其中尤其让人费解之处,在于它在两个“部长”之间用了一个几近表达隶属关系的“auprès de/靠近﹑邻近”,顿时使得前后两“部长”间形成了一种显然的即便不是上下级,至少也是不等同的层次关系。

 

于是,它便让人感到“糊涂”或困惑,甚至不禁要问:这“部长下辖部长”到底是不是“部长”呢?

 

“部长”理应是政府的“基本职衔”。根据法国第五共和国以往历届政府的组织惯例,政府职衔不设副职,即既无“副总理”,也没有“副部长”一说;政府成员(membres du gouvernement)大致可包括以下六个不同“层次(或级别)”的人:

 

首先是总理;“总理”按法文原意是“第一部长”或“首席部长”(premier ministre);依照宪法规定,总理是政府的首脑,由总统任命;总理一接受任命后,即向总统提出组阁方案及阁员名单,总统接受后即发布政府成员任命令;

 

其次是“国务部长(ministre d’Etat) ;国务部长地位仅次于总理,但实际上只是一种礼宾头衔,表明某一部长的个人影响力与地位,有时也同时说明部长职掌的重要性;

 

例如这届新政府所设的3名国务部长中,内政部长杰拉尔柯隆(Gérard COLLOMB)和掌玺﹑司法部长弗朗索瓦·贝鲁(François BAYROU)分别是最早支持马克龙和在关键时刻和马克龙结盟的“功臣”,而团结与生态转换部长尼古拉于罗(Nicolas HULOT)则是因为他在法国生态环保界的巨大影响力;

 

国务部长可以主持通常只有总理才有资格主持的跨部会议(réunion interministérielle);此外,依照传统,国务部长也被允许在部长会议(Conseil des ministres,又称“内阁会议”)上发言,就其执掌事务以外的主题发表意见;每一届政府的国务部长人数有限,通常只有一两名,这届政府设三名国务部长,算是比较特殊;

 

第三是部长(ministre);部长领导一个部级行政部门,相当于政府的“台柱”;

 

第四为“部长级代表(ministre délégué)”:“部长级代表”受部长或总理领导,获授权主管某一事权领域;

 

第五是“国务秘书(secrétaire d’Etat)”;一般情况下,“国务秘书”是政府阁员的最低级别,通常依附于某一部长,有时也直属总理领导;

 

在一个特定政府中,往往会在“部长级代表”和“国务秘书”这两者中选择其一,一般不会两个都设。例如,这一届马克龙新政府就没有“部长级代表”,而只设了4名直接隶属总理的“国务秘书”;

 

“部长级代表”和“国务秘书”的最根本差别是:前者有资格参加每星期三上午在总统府举行的﹑由总统亲自主持的“部长会议(内阁会议)”,而“国务秘书”则只能参加与其职权事务相关主题的“部长会议(内阁会议)”。

 

第六,有时政府也可设“高级专员(Haut commissaire)”一职,例如,2007年至2010年,菲雍政府中曾设“反贫困就业团结与青年事务高级专员”一职,直属总理领导,由马丁伊尔什(Martin Hirsch)担任;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法国政府架构中,各类不同的政府成员无论从职衔名称﹑还是从职权分配和礼宾顺序角度,都“规格齐整”,含义明确,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部长下辖部长(ministre auprès du ministre)”则不属于这一传统的阁员职衔序列。

 

但它并不是马克龙的首创。最早别出心裁地在政府中设立“部长下辖部长”这一“奇怪”的职衔的,是前右派总统尼古拉萨尔柯齐(Nicolas Sarkozy)

 

那是2011年的事。

 

当时担任政府经济财政工业部长的克丽丝蒂娜·拉嘎尔德(Christine Lagarde )因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MI)总干事而离开政府;为了弥补人事空缺,萨尔柯齐于2011629日对政府进行了一次改组。在改组后的34名内阁成员中,除16名部长和9名国务秘书外,还首次任命了8名“部长下辖部长”。

 

萨尔柯齐当时为什么要用这一有点不伦不类的“发明”来取代传统的“部长级代表”呢?

 

简单地说,设这一“头衔”对总统的好处,大概是可以更有效地达到对亲信和追随者既“笼络”又“控制”的目的。

 

说它有利于“笼络”,是因为所给予的职衔不是“部长级代表”或“国务秘书”,而是“部长”,容易使当事人的虚荣心得到更大满足;而说它易于“控制”,则是因为这类“部长”毕竟属于“戴帽子”部长,也即只是必须受另一名(通常更获重用的)部长领导的“部长下辖部长” !

 

20125月萨尔柯齐下台后,奥朗德在几届政府中均没有采用“部长下辖部长”这一职衔。

 

看来,在对“部长下辖部长”这一职衔效用的认识上,声称“不左不右”的马克龙和公认为右派的萨尔柯齐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也许,“部长下辖部长”从此将被完全接受,成为未来法国政府成员的惯常职衔之一。

 

尽管“部长下辖部长”使得法国政府阁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因为它在“部长”领导或管辖的“部长级代表”和“国务秘书”之外,又引入了“受部长领导的部长”这样一层更为复杂和微妙的关系,但对于总统来说,则又多了一种奖惩亲信﹑平衡各派系势力的政治权术工具。

 

当然,从行政组织体制,或从“技术职能”角度而言,所谓“部长下辖部长”,名为“部长”,而实际上与政府传统建制中的“部长级代表”没有任何区别。

 

只不过,“部长”的名声远高于“部长级代表”,听起来也更加舒心悦耳;因而,在这物价﹑语义﹑虚荣心及一切都在“膨胀”的年代里,政客希冀“官名”“膨胀”大概也属于一种难以避免的“时尚”吧?

 


延伸阅读:


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的第一届新政府完整名单(中法对照)

法国新总理埃德华•菲利普是什么样的人?

马克龙为什么一上任就按“国事访问”规格拜访巴黎市政府?

马克龙为什么去“La Rotonde/圆顶屋”咖啡馆?

资料:法兰西共和国26任总统名单

法国总统大选:我为什么投马克龙?

“毛装”与法国总统大选(2) :马克龙是“毛派”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