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国的“圣诞老人秘书处”......到底是怎么回事?

法兰西360 法兰西360 2023-07-03

 

 


作者 |卡罗琳娜/Caroline GM |© 法兰西360

 

 

“圣诞老人”的来龙去脉



在法国,“圣诞老人”是这圣诞节期间最惹人注目﹑甚至人们都难以躲避的形象。

 

然而,“圣诞老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来龙去脉究竟是什么?

 

我们在这儿试图对此作一个尽可能完整的解答。

 

现在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圣诞老人”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凭空捏造的一个人物;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对。可口可乐公司对“圣诞老人”目前外表模样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圣诞老人”这一人物本身却不是可口可乐公司所创造,而是有更加悠久的历史渊源。

 

“圣诞老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270年。在那个时代,有一位名叫尼古拉德米尔(Nicolas de Myre)的人出生在小亚西亚(Asie mineure)的巴塔拉城(Patala)(相当于现在的土耳其)。尼古拉德米尔很早就皈依基督教,被当时还年轻的教会任命为米尔(Myre)的主教,但于公元350年前后作为殉道者去世。

 

据传说,古罗马人在126日这一天杀死了尼古拉德米尔。尼古拉当时被砍头后,从他的脖子里喷射出来的是一池子食油。

 

不久后,教会决定把尼古拉封为圣人,并选择每年126日为“圣尼古拉(Saint Nicolas)节”。

 

后来,当土耳其人占领米尔时,城里的修道士们把圣尼古拉的墓地告诉了来自巴里(Bari)的意大利士兵。根据传说,士兵们打开棺木,发现尼古拉的尸骨浸渍在油里。士兵们把尸骨装到一个箱子里带回了老家巴里。正因为这一原因,圣尼古拉有时又被称为“尼古拉德巴里(Nicolas de Bari,即“巴里的尼古拉”之意)

 

根据这一传说,在中世纪时,便有很多专门卖“圣油(Huile sainte)”的骗子,以那油可以医治病人为由行骗。

 

到了公元十二世纪时,有一位从十字军东征归来的洛林籍的骑士经过存放着圣尼古拉圣骨(reliques)的意大利巴里,他带走了一部分圣物,并把崇拜圣尼古拉的传统传到了法国北部地区。

 




然后,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圣尼古拉崇拜逐渐演变为目前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居民的民间习俗那样,也即在每年125日至6日夜晚,圣尼古拉逐家走访茅舍,问小孩子们这一年中是否听话(obéissants);小孩子们都把他们的鞋子放在壁炉前或家门前,并放上一些糖﹑牛奶和一根为驮载圣尼古拉的母骡(mule)准备的胡萝卜。在过去的一年中听话的孩子便能得到礼物,而坏孩子们则不仅没有礼物,而且还会受到一位全身着黑﹑疯癫恐怖的“鞭子老爹(Père Fouettard)”的鞭打......

 

十六世纪的新教改革(Réforme protestante)结束了北欧国家许多地区盛行的“圣尼古拉崇拜(Culte de Saint Nicolas)”,以便终止这类源自天主教的虔信行为。然而,荷兰人虽然信新教(protestants),但还是决定保留了“圣尼古拉节”的传统。

 

在十七世纪时,“圣尼古拉节”也随着荷兰移民被输出到了一个当时叫做“New Amsterdam(新阿姆斯特丹)”的美国城市; 1664年,“New Amsterdam(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攻克占领,遂改名为“New York(纽约)”。

 

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荷兰人庆祝“圣尼古拉节”的传统很快便在纽约的英国侨民(colons anglais)家庭中流行;荷兰语的“Sinter Klaas(圣尼古拉)”也渐渐演变成了英语“Santa Claus......

 

随着时间流逝,许多基督教家庭觉得把“圣尼古拉节”这一“儿童的节日”与耶稣圣婴诞生结合在一起更好,于是,“Santa Claus(圣尼古拉)”“巡视”的时间不再在125日至6日,而改到了1224日。

 

当然,“圣尼古拉节”最大的转变是发生在十九世纪。1821年,一位名叫克莱芒克拉克莫尔(Clement Clarke Moore)的美国牧师写了一个圣诞童话故事,把“Santa Claus(圣尼古拉)”也放到了里边,不仅人物的体态变得肥胖,权杖(crosse)变成了麦芽糖(sucre d'orge),主教冠(mitre)变成了无边软帽(bonnet),他的坐骑母骡也变成了一驾驯鹿套车。同时作者还使“鞭子老爹”在童话中销声匿迹......

 




圣尼古拉的形象从原先清瘦的主教渐渐地变成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胖乎乎的老大爷。到了1863年,圣尼古拉的主教袍也被换成了一件配白皮毛和宽皮带的红色袍子。圣尼古拉的这一肖像最初由一位名叫托马纳斯特(Thomas Nast)的漫画和插画家创作,刊登在美国纽约的《Harper's Weekly/哈泼周刊》上。

 

至此,圣尼古拉已正式演化为迄今人人皆知的“圣诞老人”。

 

此后的几十年中,纳斯特又画了几百幅“圣诞老人”的形象画,从而成功地把这一人物形象“统一定格(uniformiser)”,并融入了集体潜意识(inconscient collectif)之中。

 

 1886年,美国作家乔治韦伯斯特(George Webster)沿用了纳斯特的思路,并补充说明“圣诞老人”全年其它时候居住和制作玩具的地点在北极的雪地里。

 




而可口可乐公司则于1931年通过哈东圣德布隆(Haddon Sundblom)的画笔赋予“圣诞老人”一种新变化:圣尼古拉的神态变得更加欢快,更加温厚可亲,原先的长袍打扮也变成了一条长裤和一件红色宽袍。可口可乐公司当时的意图是鼓励消费者在冬季也喝可口可乐......

 

由此可见,“圣诞老人”并不是一个现代发明,恰恰相反,它出自一个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三世纪的古老传统,尤其与天主教有密切的联系。

 

它在当今社会中也起着某种“教育”职能:在现代版“圣诞老人”传奇中,尽管“鞭子老爹”消失了,但它还是一种对孩子施加压力的手段,可以说,它也是黑色教学法(pédagogie noire)雪橇里所装载的教育武器之一......

 

关于这一点,我们希望能另文作专门讨论。

 






法国的“圣诞老人秘书处”......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信“圣诞老人”的法国家庭一般都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即每年快到圣诞节时,会让孩子开列一份希望得到的礼物的清单,并把这一清单真的写信寄送给“圣诞老人”,请“圣诞老人”趁着圣诞平安夜及时把礼物送到家,放进孩子们准备好的靴子内或圣诞树底下,以便使孩子们圣诞节当天清早醒来后,即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并打开“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儿童们在给“圣诞老人”寄信要求礼物时,发送的信不仅不用贴邮票,而且还不需要写详细地址,只要在信封上写上“圣诞老人收”就行。

 

而“圣诞老人”居然还真能收到这些天真的孩子们写的信。

 

那是因为法国邮局真的为“圣诞老人”设有一个专用邮箱,并配备相应机构与人员,接收与处理这些来自全世界的特殊邮件。

 

法国的这一“圣诞老人”信箱由当时法国邮政部长雅克马莱特(Jacques Marette)决定,设立于1962年。与此同时,还若有其事地设立了一个叫做“圣诞老人秘书处(Secrétariat du Père Noël)的机构,它的具体运作地点在吉隆德省(Gironde)里布尔纳市(Libourne)的邮件分拣中心,全法国和世界各地的儿童写给“圣诞老人”的信都会被统一送到那儿。

 

“圣诞老人”邮箱每年11月初正式开始运作,一直到1218日圣诞节前结束。


 



“圣诞老人秘书处”则是一个临时机构,它每年需要雇用60名“精灵(lutin)”作为“圣诞老人”的“秘书”,负责一一回复孩子们的信件。

 

依照习惯,凡在每年1218日之前寄出的给“圣诞老人”的信,都会在1224日前收到一张以“圣诞老人”名义寄送的名信片,作为“圣诞老人”的“答复”。

 

据法国邮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圣诞老人秘书处”共收到来自140个国家的120万封给“圣诞老人”的信;

 

而且,有意思的是,除了传统信件之外,“圣诞老人”也已“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今后儿童们也可以通过这一网站(https://pere-noel.laposte.fr) 给“圣诞老人”写信了!

 

“圣诞老人”2017年收到的电子邮件已达129000封。 




 

谈到法国的“圣诞老人”专用邮箱,不仅令人想起这样一件不无意义的“趣事”:

 

法国著名儿科学家﹑心理分析师弗朗丝瓦兹铎尔多(Françoise Dolto)1962年创设“圣诞老人”信箱的法国邮政部长雅克马莱特(Jacques Marette)的姐姐,所以,她曾经是60年代第一位“圣诞老人秘书”。

 

“圣诞老人”给孩子们的回信的最早版本便出自铎尔多之笔:“......我不知道是否能够给你带来你跟我要的一切。我将会尽力,但是,我已经很老了,有时我会弄错。应该原谅我。希望你乖,努力学习。我拥抱你。”( « … Je ne sais pas si je pourrai t'apporter ce que tu m'as demandé. J'essaierai, mais je suis très vieux et quelquefois je me trompe. Il faut me pardonner. Sois sage,travaille bien. Je t'embrasse fort. »)

 

铎尔多与其弟弟﹑法国邮政部长雅克马莱特的这一特殊关系,也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铎尔多主张让孩子信“圣诞老人”的立场以及为什么她曾参与法国邮政局“圣诞老人”秘书处的工作......

 




另外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法国邮政局为孩子们设想的“圣诞老人”的地址。

 

“圣诞老人”专用邮箱实际上是法国邮政局向全世界儿童提供的一项免费服务。孩子们寄的信不用贴邮票,都可以寄到“圣诞老人秘书处”。

 

但是,孩子们在寄信时,信封上到底该写什么地址呢?

 

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理性的答复是不需要地址。

 

因为,凡是标上“圣诞老人收”的信,无论写什么地址事实上都会一概被分拣中心自动送往同一指定地点。

 

但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真切”的“圣诞老人”来自“遥远的地方”的感觉,法国邮政局专门为“圣诞老人”设计了几个虚拟“官方”地址,并建议家长们把这些地址告诉孩子,写在他们给“圣诞老人”的信的信封上。

 

这几个地址分别是:

 

Père Noël

1 Rue du Ciel étoilé

Pôle Nord

北极星空路(布满星星的天空路)1号“圣诞老人”收

 

Papa Noël

Route des nuages

Dans le grand Nord

大北方云逸路“圣诞老爸”收

 

Monsieur le Père Noël

Avenue des Rennes

Laponie

拉普兰驯鹿大道“圣诞老人”先生收

 

看得出来,为了让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法国人曾经真是“挖空心思”,精心地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虚拟”场景和故事......

 

然而,这究竟是一种“善意说谎”,还是一种最终可能对至少是部分儿童造成心理创伤的成人们的“过失”?

 

这是一个在法国愈来愈引起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法国人说的“ 年终休止期(Trêve des confiseurs )”是什么意思?


法国年轻人为什么在节日烧车?


“圣诞节”后的遐想/瞎想......


圣诞新年到了,法国人是怎么发“红包”的?


为什么设立“法式幼儿教育频道”?


法国的“圣母升天节”是怎么回事?


法国的“基尔酒”为什么这么有名?


如何象法国人那样显得“很内行地”评说各种档次的葡萄酒?


葡萄酒是人的镜子:您能说出哪些关于葡萄酒的名言?




公益善心广告: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在关爱自己孩子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世界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父母亲正在为拯救他们心爱的孩子的生命而奔走呼号......

 

在此转发几个法国父母亲们发出的请求链接,他们需要得到经济上帮助与支持,以拯救他们孩子的生命,希望大家给予关心,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帮助:

 

拯救一位叫“诺埃(Noé)”的小朋友:https://lamarchedenoe.wordpress.com

 

一对患同样疾病的雨果(Hugo)和艾玛(Emma)两兄妹的求救呼吁:https://www.helloasso.com/associations/vaincre-les-maladies-lysosomales/collectes/hugo-et-emma-un-combat-pour-la-vie

 

一位名叫艾米(Emy)的小姑娘的求救 : https://www.leetchi.com/c/solidarite-de-emy-son-combat-pour-une-vi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