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笔谈 | 张岱年等:“儒学是否宗教”笔谈(1998年)

编者按:儒学是“学”,还是“教”?如果是“教”,那么,它是“教化”之“教”,还是“宗教”之“教”?如果是宗教,那么,它是汤因比的“是指一种人生态度”的宗教呢,还是蒂利希的“就最基本的意义而论”“是终极的关切”的神学信仰体系呢?此问题自近代以来学术界就有分歧和争论,于今为烈,我国香港和海外更有些学者出于种种考虑,正在致力于将儒学宗教化的工作,也有人认为“儒教”本来就是宗教,无需宗教化。对此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看待? 本刊现发表这组笔谈以期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文史哲》1998年第3期)

张岱年:儒学与儒教

张岱年(1909-2004)

《文史哲》编辑部提出“儒学是否宗教”的讨论,这是有重要意义的。我对于这个问题也曾经有所考虑。目前学术界有人认为儒学是一种宗教,有人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一般的看法认为世界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佛教与伊斯兰教,其中没有儒教。但是也有人认为儒学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这个问题应如何看待呢?

大约十年以前,在一次座谈会上,前辈梁漱溟先生曾说:“儒学不信鬼神、不讲来世,所以不是宗教。”我当时很同意梁先生的意见。近年我又思考这个问题,认为假如对于宗教作广义的理解,虽不信鬼神、不讲来世,而对于人生有一定理解,提供了对于人生的一定信念,能起指导生活的作用,也可称为宗教。则以儒学为宗教,也是可以的。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著《孔学论集》,邀我作序,我在序文中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言生而不言死,在这一意义上,孔子学说与其他宗教不同。然而孔子提出了人生必须遵循的为人之道,使人民有坚定的生活信仰。在这一意义上,孔子学说又具有宗教的功用。可以说孔学是一种以人道为主要内容、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宗教。”这是我近来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说:按照费尔巴哈的看法,宗教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关系、心灵的关系,过去这种关系是在现实的虚幻反映中(借助于一个神或许多神这些人类特性的虚幻反映)寻找自己的真理,现在却直接地而不是间接地在我和你之间的爱中寻找自己的真理了。”儒家所强调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关系”、“我和你之间的爱”。儒学可以说是这一意义的宗教。

儒学确有指导生活的作用,提供了“安身立命”之道。“安身”一语见于《易传》,《系辞下传》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安身即安定生活,没有忧虑。“立命”见于《孟子》,“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立命即主动地掌握自已的命运。这是儒家所追求的生活境界。如果能安身立命,则得到一种快乐,即所谓“仁者不忧”。这种境界与有神论的宗教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超越了有神论的宗教。

对于宗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儒学,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对于儒学是否宗教,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对于宗教的一种理解,可以说儒学不是宗教;根据对于宗教的另一种理解,也可以说儒学也是宗教。对于儒学也可以或褒或贬。有人断言儒学是宗教,含有贬义。有人承认儒学是宗教,含有褒义。我希望学术界同人对于这类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要尊重不同的意见。

1998年1月4日


季羡林:儒学?儒教?

季羡林(1911-2009)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过,也没有思考过。现在,既然《文史哲》编辑部提出了这个问题,我经过思考,姑且答复一下。

“学”,只是一种学说,这容易理解。“教”,则是一种宗教。要想从“教”的方面来回答问题,则首先必须了解什么叫“宗教”。我估计,中外书籍中给宗教下定义的不会很少的。我没有时间去一一检查,姑且偷懒抄一下旧版的《辞源》“宗教”这一条: “以神道设教,而设立戒约,使人崇拜信仰者也。”我认为,语虽简短,然而虽不中,不远矣。仔细分析一下,这里面包括着宗教的四个条件: 一要有神;二要有戒约;三要有机构或组织;四要信徒崇拜信仰。

拿这四个条件来衡量一下孔子和他开创的儒学,则必然会发现,在孔子还活着的时候以及他死后相当长的一段期间,只能称之为“儒学”,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论语》中就说: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自己说: “天何言哉! ”这个“天”也不是有“神格”的“天老爷”。孔子从不以神自居,他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也不以神视之。“儒学”非学说而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孔子被神化了。到了唐代,儒、释、道三家就并称三教。到了建圣庙,举行祭祀,则儒家已完全成为一个宗教。因此,我认为,从“儒学”到“儒教”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无独有偶,印度的佛教几乎完全同中国的儒家一样。原始佛教是无神论的。释迦牟尼从未以神自居,他活着的时候,弟子们也从未以神待之。他只是一个到处游行说教的游方僧,目的在与印度西部的婆罗门教相对抗。一直到了相当晚的时代,特别在佛教大乘由于佛教内部的发展再加上从西方来的外部的影响,释迦牟尼才逐渐被神化,成为今天端坐在佛寺中的如来佛。佛教也经历了一个由佛学到佛教的历史发展过程。

总之,讨论“儒学”或“儒教”,必须有一个发展的观点,不能执著于一端。

1998年1月4日


蔡尚思:儒学非宗教而起了宗教的作用

蔡尚思(1905-2008)

我对这个有争论的问题,只想简要地一谈自己的主要看法而不愿引经据典地写成长文。

原始的儒学,第一,是学而不是教。第二,这种教也是教育、教化而不是宗教、神教。第三,儒学主要是宗法、礼教、礼治,其次才是礼仪,礼仪也是与宗法礼教有密切的关系。第四,儒学本身不是宗教。如果硬要把它宗教化,当然也有些先例可援:这已有学者认为儒学到了董仲舒等汉儒就变成神学化,到了宋明儒学就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佛教化道教化。这是一种看法。

道家本身是哲学而非宗教, 到了东汉末却把它完全变成宗教的道教, 以后存在道教而有道士。这又是一种看法。

此外还有儒教与宗教的道教、佛教所谓“三教合一”,在中国早就风行了。

如果本身不是宗教的道家,可以把它变成宗教的道教,那为什么不可以对儒家也同样把它宗教化呢?

又如孔庙几乎普遍到中国各县。连我出生的小山县德化,也有比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还要大的孔庙,这是我少时亲自看见的。中国各县的孔庙, 多到不在近代外国人来华开办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之下。中国老百姓知道孔子比知道耶稣还要普遍,这也包括点烛、烧香、拜跪等等风俗习惯。

更有康有为、陈焕章等直认孔教与其他世界各大宗教一样。陈焕章既在北京创办孔教大学,又到许多国家去宣传孔教,早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孔教论》一书,由于我不信孔子是大教主,他也特别赠我一本,要引诱我做孔教信徒。我不得不同他争鸣一下!

但这些究竟都是没有道理而不合事实的。宗教最大特点是有他界与未来世等等,孔学却根本没有。

据我数十年来的研究,敢断定儒学不是宗教,却起了比某些宗教还要大的作用。我在民国时代入私塾读《论语》,凡遇到“孔丘”,都必须避讳读为“孔某”,不许读为“孔丘”。如遇写“丘”字,也必须缺一画。直到1987年,我去武夷山为朱熹开纪念会,中途写了一首通俗诗: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某大报还有些受旧时代的影响,为孔圣人避讳,把“孔丘”改为“孔子”。又在上海开会,听见一个颇有名的大学教授大骂鲁迅说: “孔子的礼教怎会吃人?”又说: “有些今人把‘孔夫子’直叫‘孔丘’或‘孔老二’,太不严肃了! ”

1998年1月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