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史哲》2022年第5期目录 / 摘要

文史哲编辑部 文史哲杂志 2022-10-31

文明互鉴与中国道路

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设置

任剑涛 / 5

中国语境的社会主义启蒙叙事

张城 / 17


周代尸祭礼与中国祖先崇拜观念的转型

胡新生   白杨 / 33


中国社会形态研究

中国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

赵逸才 / 44

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形态

——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刘自稳 / 59


文史新考

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篇笺释衍说

侯乃峰 / 75

重理谶纬文献刍议

张学谦 / 86

全真道南宗在山东的发现

——关于薛祖师宗派的几处石刻及初步探讨

白如祥 / 101

毛郑异同与《诗经》经学意趣考论

——以庄存与的视角为中心辛智慧 / 110


中国哲学研究浊气是否有理?——论朱熹理学中善与恶的宇宙论来源

卢盈华 / 121

李卓吾的女性观与明代社会

——以“出世丈夫”为线索

陈晓杰 / 134


古印度符号文字与佛教语言理念及判教

普慧   梁枥天 / 142


道德、理念与制度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相辅相成——对梁启超公德论的一个考察

黄启祥155

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设置

摘   要:一直以来,现代知识体系之“中国议题”,与中国学术界的关联程度相对有限。无论是从关于“中国”的基本概念、主要命题与大致结论来看,还是从对于中国研究作出的基本贡献、杰出学者层级以及研究范式观察,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设置,都与西方国家和西方学者存在紧密的联系。这是在中国国家处境发生结构性改变的情境下,中国学者亟欲改变的状况。此种改变之尝试,既需要中国学者坦然面对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主要由西方学者设定的既成事实,也需要对于现代知识建构共识之前提条件的依循,更需要在可公度性的知识准则规训下之国际学术共同体的检验。之于中国学界,有贡献于现代知识体系的中国议题设置是一个既定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路,实非坦途。

关键词:现代知识体系;知识准则;国际学术共同体;中国议题

作   者: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中国语境的社会主义启蒙叙事

摘   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已逾百年之际,讨论一个与其紧密相关的主题——启蒙,甚为重要。即使在西方,整个启蒙运动过程本身也极为复杂,内涵亦相当丰富。如何在中国独特的语境下认识启蒙的中国叙事,这本身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迫切的现实任务。要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产生的独特的启蒙运动及其内在价值,就必须对冒以普世价值之名的西方中心主义保持清醒认知,摒弃在启蒙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抽离了具体历史环境的,视自由民主为一种绝对价值的启蒙观影响,进而厘清深受此影响的“救亡压倒启蒙”论断的理论偏见与潜在风险。同时,需进一步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的具体问题与实践条件,在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肩负着反帝反封建双重历史任务的背景下,正确认识中国启蒙运动的社会主义叙事,及其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联,以此为当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主题、时代新任务,提供价值支撑,贡献精神力量。

关键词:启蒙;救亡;社会主义;中国语境;中国梦

作   者:张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副教授


周代尸祭礼与中国祖先崇拜观念的转型

摘   要:西周早期诗歌《我将》《执竞》两诗和相关记载,隐约述及以活人扮成祖先接受祭祀的场景,说明西周初年王室祭祖已流行立尸像神之礼,尸祭很可能原本是周邦特有的礼俗。尸祭礼俗在周人的精神世界上烙有很深的印记,周人较多梦见远世祖先以及儒家礼书强调的“祭祀不祈”“主人自致其敬”等观点,都与尸祭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尸祭拉近了祭者与祖先的距离,将商代观念中那种经常作祟、阴鸷可怕的祖先形象改变为温和可亲的形象,赋予祖先神灵以道德属性和宗法意义并将其真正视为宗族的保护神。由尸祭促成的祖先崇拜观念的转型,对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体系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立尸像神;尸祭;周代礼制;梦境信仰;祖先崇拜

作   者:胡新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白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

摘   要:在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体系中,附郭县长期是连接高层政区、统县政区与县级政区的纽带。不论历代的县等标准如何变化,附郭县都处于较突出的地位,南宋以后,“附郭县”这一政区通名常见于各类文献中。历代附郭县的数量变迁直观反映了统县政区层级、数量与管理幅度的演变过程。双附郭县、三附郭县甚至四附郭县的多县共治形态可统称为“多附郭县”,始于隋唐、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分布呈现出从北密南稀变迁到南密北稀的特点,反映了历代经济和人口重心的移动过程。此外,历史上曾存在统县政区下不设附郭县(无附郭县)的五类情形,其中多种情况在清代均有典型案例。“多附郭县”与“无附郭县”可谓中国古代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多附郭县”的置废与“无附郭县”的解决,都体现出附郭县制度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中的调适作用。

关键词:附郭县;统县政区;双附郭县;多附郭县;无附郭县

作   者:赵逸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


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形态

——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摘   要:“单独简”是里耶秦简中典型的文书形态,即一枚内容已经写完而不需编缀成册的木牍。依据文书格式的复杂程度,单独简牍所载文书又可分为单一公文和组合公文两类,单一公文在呈送、转发和追文等场合下可形成组合公文。里耶秦简中还大量存在由多枚简牍组合而成的文书,依据文书所用简牍形制又可分为单行简册文书、两行简册文书和组合简牍文书。其中,将单独简牍文书中组合公文的不同构件分书于单枚木牍上时,所形成的文书形态就是组合简牍文书。根据里耶秦简中多简牍文书的存档方式以及汉初告地策文书的组合方式,秦代基层组合简牍文书可能使用编联或捆扎的方式形成完整文书。

关键词:里耶秦简;文书形态;文书格式;简册编联

作   者:刘自稳,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


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篇笺释衍说

摘   要: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篇,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文本。《赤鸠》篇简文中,“孰洀吾羹”的“洀”字,当根据战国文字的相关研究成果释读为“偷”;“汤乃”后之字当释读为“祟”,作祟之义;所谓“心疾”的合文,当根据甲骨文例释读为“疾心”的合文。《赤鸠》篇提供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经典文本实例,是一篇脱胎于神话与古史传说的小说;文本记载可以反映出当时民众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篇章内容所体现的道德教化意义,似乎已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古代小说;商汤与伊尹传说

作   者:侯乃峰,山东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实验中心教授


重理谶纬文献刍议

摘   要: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的《纬书集成》是谶纬文献辑佚的重要成果,当今学界使用谶纬文献多以此书为据。但《集成》是以前人辑本为主,加入新辑佚文整合而成,其主体是二手文献,并未复核原始出处,因而沿袭了前人辑本的种种缺陷,有大量误立篇目和误辑文句的情况存在,难以信据。对谶纬文献仍有重新整理之必要。新辑本应遵循如下原则:(一)佚文据原始出处辑出;(二)注重辑佚来源文献的时代性;(三)明悉来源文献的引书体例,并采用最优版本;(四)明悉所辑之书的内容与体例;(五)充分利用前人考订成果。同时,新辑本应在体例上努力区分东汉图谶与魏晋南北朝谶书,各篇并加解题,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关键词:谶纬;纬书;辑佚;《纬书集成》

作   者:张学谦,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全真道南宗在山东的发现

——关于薛祖师宗派的几处石刻及初步探讨

摘   要:全真道有南宗和北宗的分派,北宗在南方广为传播,但在北方一直没有发现南宗的踪迹,不过近年来在山东发现的几处石刻可能会改变这一状况。这几处石刻散布在山东的三个地方,在每个地方的石刻中都发现有一首道教宗派的派字诗,文字虽有差异但是大体相同,由此可以断定在这些地方曾经存在同一个道教宗派,这就是来自全真道南宗的“薛祖师宗派”。这些石刻出现于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年间,是这一时期全真道复兴的历史反映。从石刻的内容来看,“薛祖师宗派”认同自己的全真身份,也得到了当地的全真道北宗尤其是自认为全真道正统的“七真宗派”的认可。“薛祖师宗派”的发现,对全真道研究尤其是对全真道南北宗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薛祖师宗派;全真道南宗;全真道复兴;七真宗派;石刻

作   者:白如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毛郑异同与《诗经》经学意趣考论

——以庄存与的视角为中心

摘   要:毛郑异同,历来是《诗经》学史上的根本问题,受到广泛争论。这些争论集中出现在两个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此一问题初次被王肃挑出,引发讨论,可惜这些讨论著作均已亡佚,自现存的零章断句仅能看到其在名物训诂上的辨别,而无法确知这些辨别背后是否认为毛郑更有所以异同的宏旨大端存在;下逮清代,随着乾嘉学者复兴汉学,原本被宋学漠视的毛郑异同问题随之再现,但由于汉学家自身学术视野的限制,他们均从名物训诂上辨别毛郑异同,而不关心毛郑所以异同的更大关怀。只有庄存与可谓例外。他从王道政治、家国政教的角度崇毛黜郑,显示出毛郑在经学关怀上有着为汉学家所忽视的重要差别。庄存与对《诗经》意趣的这一掘发,对当下的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毛郑异同;毛《传》;郑《笺》;乾嘉汉学;庄存与

作   者:辛智慧,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


浊气是否有理?

——论朱熹理学中善与恶的宇宙论来源

摘   要:在朱子思想中,天理(理一)与自然之理(分殊之理)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浊气是否以及如何有理的相关问题,需要得到厘清。如果浊气无理,则与朱子宇宙论中万物皆有其理的思想相悖;如果浊气有理,则理失去对气的规范作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区分和解释不同类型的气与不同类型的理。如此,难题依然会出现:不同的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既然天理和自然之理是连续一致的关系,为何作为秩序本身的天理是纯善的,而作为各种事物之秩序的自然之理不是纯善的?而如果自然之理不来自于天理,那么二者之间又出现断裂,与朱子思想相悖。天理既然纯善,又何以出现自然之恶?自然之善恶与人之善恶的来源分别是什么?首重认知心的横摄系统能否开出道德?天理的道德规范之内容是什么?文章的论述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并提出朱子理学开出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可能性。

关键词:朱熹;浊气;理学;秩序;宇宙论;善恶

作   者:卢盈华,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


李卓吾的女性观与明代社会

——以“出世丈夫”为线索

摘   要:在近代学术研究中,李卓吾因其思想“离经叛道”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形成了迄今仍然占主流的李卓吾解读研究的“解放史”观路径。细致地考察其女性观,可以对上述主流观点提出质疑与批判。李卓吾大加称颂学佛女性为“出世丈夫”,他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依然是传统社会所设想的“理想男性气质=自立、志向远大”,他又将“无法自立”“优柔寡断”等负面特质赋予“妇人女子”,这虽然超越了单纯以生理性别划分高下的看法,但并未改变他对“男性气质”的推崇。李卓吾所描绘的孔子形象显示,其“出世”概念指人要学道就当出游四方以求道友,然而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出游的只可能是衣食无忧的士大夫男性而已。李卓吾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主张看似超脱流俗,但其实与传统社会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的理想图式不谋而合。

关键词:李卓吾;女性观;出世丈夫;明代社会

作   者:陈晓杰,武汉大学国学院讲师


古印度符号文字与佛教语言理念及判教

摘   要:在古代印度,字母符号的使用往往与宗教思想联结于一起。古代印度文字的使用情况相较于其他文明更为特殊。在哈拉巴摩亨朱·达罗文明的符号文字湮灭近2000年后,佉卢文和婆罗谜文才开始出现在南亚次大陆。这两种文字可能都源于闪米特文字,属于辅音文字系统。佉卢文大约3世纪在古印度消失,但在古代新疆地区还继续存活了约200余年。而婆罗谜字母一直流行于南亚次大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衍化出多种字体,对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古代印度,解说文字、音韵、语法的“声明”为“五明”之一。为说明字母的发音和拼合规则、记忆方法,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语言理论和文法的著作。这些文字符号和语言理论随着佛教广泛的传播而进入多个地区。在扩散的过程中,它逐渐结合佛教理念,衍化出了新的解读。“十四音”“四十二字门”和“二字教”即为其语言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也为佛教的判教,提供了语言学的支持。

关键词:佉卢文;婆罗谜文;悉昙;十二音;四十二字门;二字教

作   者:普慧,本名张弘,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梁枥天,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相辅相成

——对梁启超公德论的一个考察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为救亡图存而倡公德以铸新民。陈来认为梁启超所推崇的公德重点在于爱国利群的政治道德,它由此所造成的最大问题是政治公德压抑乃至取消个人道德,他由此呼吁恢复个人道德的独立性和重要性。陈来与梁启超的主张差异源于他们对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之关系的理解不同。陈来对梁启超的批评表明,他认为群体道德排挤个人道德,至少认为梁启超所倡导的群体道德压抑个人道德。综观梁启超的公德学说,一方面他认为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都有其独立价值,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另一方面他认为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可以相辅相成,群体道德对个人道德具有塑造作用,而个人道德在群体道德形成中具有基础地位。梁启超关于群体道德与个人道德的论述代表了近代中国学者在国家观和道德观方面的重要进展,对当今的道德建设仍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公德;群体道德;个人道德

作   者:黄启祥,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为什么中国缺少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郑永年  杨丽君


为什么“重建人伦”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起点?| 方朝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