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华研发新领航人James Bradner:一个更开放的研发体系|第一现场

2016-06-17 壹玖捌期 研发客

诺华上海园区

来源|诺华

撰文|戴佳凌

责编|姚嘉


诺华(Novartis)上海研发新园区在两周前正式揭开神秘的面纱,来自学界、业界和政界的几百名嘉宾齐聚上海张江参加“张江-诺华创新论坛”。我也有幸参加这一盛典。当天,微信朋友圈已然被诺华新园区的美图刷屏,一位朋友还写道“经过了八年的建设,这个中国最漂亮的(没有之一)研发中心终于启用了……几个月前参观了新的园区,很亲切,至少都能看到诺华的影子、理念和价值观。”


不过,我的关注点并不在这个即使不做研发中心也能担纲观赏功能的园区建筑,而是当天也在场的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总裁包瑞杰博士(James E. Bradner),以及他提出的“资源开放式研发模式”(Open Source Research)。



James (Jay) E. Bradner

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总裁


在美国的制药业和生物科技圈里,可能很少人不知道包瑞杰博士。在2016年元旦正式加入诺华之前,包瑞杰博士任教于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同时担任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治疗科学中心副主任;除此之外,他还是5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作为联合作者发表了超过 130篇科学论文,并参与了30项美国专利申请。


这些成就在强人林立的医药研发圈,其实不算华丽,而真正让包瑞杰博士家喻户晓的是他提出的“开源研发模式”。通常情况下,药物研发者出于专利、竞争等原因,并不愿意公开其研发药物的信息。但包瑞杰博士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其研发的BET蛋白抑制剂中一个分子结构作为探针分子(Probe Molecule)分享给了全球500多个实验室进行研究,大大加快了该类药物开发的进程。


就在他加入诺华一周后,另一家来自瑞士巴塞尔的制药巨头罗氏(Roche)宣布以1.15亿美元首付加上4.2亿美元里程碑奖金的价格收购了由包瑞杰博士于2011年创立的公司Tensha Therapeutics——就是这家公司研发了BET抑制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6ryw4lz&width=500&height=375&auto=0Jay Brander 2011 TED Talk

来源|TED


诺华以强大内部研发产品线著称,因此其在去年9月宣布由包瑞杰博士接替为诺华效力13年的Mark C. Fishman的工作的时候,可谓是轰动一时。不仅因为包瑞杰博士的名气和他倡导的开源研发模式,更因为任命40岁出头的包瑞杰博士这就很大程度上意味在未来15年,瑞士制药巨头的研发脉搏将由这位来自哈佛和芝加哥大学的医师来拿捏。


从诺华的现状来看,代文(Diovan)和格列卫(Glivec)到达专利悬崖之后,仿制药上市将迅速对这两个重磅炸弹级产品的销售产生巨大冲击。诺华急需新产品来挽回代文和格列卫的失势,去年上市的Cosentyx和Entresto也确实给诺华带来了新希望。


但是,上市后这两个产品表现不一。牛皮癣治疗药物Cosentyx上市之后十分成功,最近一个季度销售达到1.7亿美元,有望成为年销售超过40亿美金产品。但心衰治疗药物Entresto上市之后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今年第一季度销售仅为1700万美元,原因主要在于美国医保问题和其大约每年4500美元的高定价,使得很多医生并不愿意为已经稳定使用一些老药比如依那普利的病人转开Entresto的处方。Entresto曾被期望成为年销售额超5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


目前看来,在Cosentyx和Entresto之后,寻找下一代重磅炸弹药物的任务就落在包瑞杰博士和他同事的肩上。此时,我心里的疑问是:什么原因让诺华请这位年轻少帅来管理其每年将近100亿美元研发预算?包瑞杰博士是否会将开源研发模式带到诺华?

诺华中国研发中心背景资料

(感谢诺华中国提供资料)

位于上海张江的诺华中国研发中心是继瑞士巴塞尔、美国麻省剑桥之后的诺华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


从2006年宣布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2009年增加10亿美元投资扩大在华研发活动并建设上海研发园区,到近期正式亮相,这10年间,诺华在中国已经拥有几百名研发人员。


从2007 年至 2016 年,中国的科研人员为诺华全球研发产品线提供了许多新药靶点,包括将多个针对癌症、肝病和听力损失的新型候选药物推进至临床前试验阶段。


上海研发中心的肿瘤转化医学部分别针对肺癌和肝癌的 c-Met 激酶抑制剂(INC280),已于 2013 年及 2016 年两次成功通过了“概念验证”,并有多个候选药物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2013 年以来,中国的新药开发团队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 14 项新药申请。目前,诺华在中国有 15 个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新药研究项目。

在诺华新园区里,我见到了包瑞杰博士和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CNIBR)总经理李恩博士。


面对我的问题,包瑞杰博士并没有急着回答,转而先介绍了从诺华1996年成立以来的整个药物研发领域的变革。


“在诺华,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开放的研究框架。在13年前,在NIBR(Novarti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创立之前,包括在诺华20年前创立之前,那个时候的科学研究界和现在是非常不一样的。那时候生物医学公司非常少,同时很多的学术中心想为制药研究做出贡献,但只是有这样的想法,能够真正做的确实不多见。”包瑞杰博士说。


“20年之后,我们发现市场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这个市场有非常分散的结构,很多小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为这个市场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同时很多的科学家现在也是非常关注转化医学,希望通过转化医学可以把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更快地带到病人的手中。”

“20年之后,我们发现市场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这个市场有非常分散的结构,很多小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为这个市场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诺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总裁 James (Jay) E. Bradner  


传统的大型制药公司的研发系统,是十分闭合的体系,而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表明这样的体系似乎很难适应研发领域的快速发展。包瑞杰博士说:“我觉得,诺华邀请我加入的理由,有一部分就是希望通过我能够为诺华带来一种开放的精神和理念,并将此植入这个组织当中,挑战传统。”


对于开放式的创新,包瑞杰博士表示会“敞开大门”,“年轻的科学家可以使用我们这里的研发资源,同时也可以共享我们的先进技术,和我们一起进行研发工作。同时我们非常有兴趣吸引一些科学家、学者与我们自己的科学家联手来进行创新和研发。”


“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说,我对开放式创新有着深入的体会,开放式的创新曾经大大地加速了我自己研发工作的进度,所以我也非常激动能够把这种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带到诺华。年轻人进入诺华、进入NIBR之后,我们一直在影响着他们,他们现在也深信这种开放式的理念能够带来潜在的益处。”包瑞杰博士说。


李恩博士也很赞同合作创新理念。据李恩博士介绍,诺华在中国与四十多家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和CRO合作推进药物研发项目,也和国内顶尖研发机构如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一些资源和技术是可以共享的,我们也希望把一些技术带入中国,推动国内的研究所或者生物技术公司在这方面的发展。”李恩博士说。

李恩博士总经理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诺华对中国及上海在其研发布局中未来地位的设计,早在10年前即已敲定;而彼时,创新的种子才刚开始在张江萌发。在这十年里,诺华也确确实实在为中国患者开发新药。


最后分享一条信息:在今年8月,诺华有一个在中国开发、优化、转化的肺癌候选药物将进入人体研究阶段。无论这个候选药物是否成功,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研发会为世界的患者带去更多的新希望。


第一现场《研发客》公众号专栏
点击题目扩展阅读更多第一现场报道

揭秘默沙东北京研发中心

从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十年看跨国公司中国布局演进

从销售驱动到科学驱动:BMS中国区总裁谈创新

CFDA:共同迈过积压,构建与创新发展契合的监管体系

取道台湾借力药明,北海康成探索新药研发模式

审评新政催生药明礼来全球首创新药研发合作


第一现场 LiveThe Truth is Out There


更多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成为研发客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