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敬一丹|当高考作文遇到媒体类体裁

敬一丹 2022-09-23


2020年的高考,太难了。疫情还在,洪水又来,但考场的铃声依然响起。在全民关注的高考中,最引人注目最容易引起议论的,就是作文的题目。今天中午,我一看到高考作文的命题,就暗暗假装考生一个个构思了一下。我还注意到作文的体裁,今年的高考作文有的试卷的体裁要求涉及到:主持词、演讲稿、发言稿 。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一些想法 。

“主持词”这3个字,在传统的文体分类中是不存在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新闻的同学课上学习的是老三样:消息、评论、通讯。当主持人出现以后,主持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串词”,算是什么体裁呢?在这样一种表达形式里,既有叙述,也有议论,有时引入访谈,有时 还有个人情感的表达, 很难说 把它归到哪一类。因此也有人说它什么都不像, “四不像”,然而一说,大家都懂那是什么意思,那是伴随着节目主持人的出现而呈现出的 一种新的体裁。现在,这种体裁上了高考了,嗯,好!

主持词、发言稿、演讲稿,在高考试卷上写起来也许是不一样的,但都有口语表达的特点 。口语表达是一种能力,是社会人的人际沟通能力,更是媒体时代更大范围沟通的一种专业能力。近年来,口语表达培训覆盖到更多的人群,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各种场景中。疫情中需要持续信息发布,专业培训需求更加迫切。

下午,高考还在持续中,我对高考作文试卷中主持词、发言稿、演讲稿的思索也在持续。我很想知道学界专家、年轻的主持人同行、学习传媒的同学是怎么想的。于是我们在微信上交流了一番。在这里把各自的想法汇聚在一起,和朋友们分享。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副院长 俞虹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值得关注的话题。除了说明传统的文章体裁在现实发展中的变化,也从一个角度证实了口语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时代的重要性,而良好的文字基础更是开口成章、言之有物的根本保证。

 技术的发展给媒体带来变革的同时也意味着许多不确定性,那么大学本科传媒人才的培养重心是什么?传媒人是否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常量技能?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合格的北大新闻与传媒本科毕业生,除了必须要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理想情怀等基本素养,和新闻传播、人文社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文化修养外,必须要具备传媒人的看家本领:文字传播能力、口语传播能力、视频传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营销管理能力。其中就用《口语传播》替代了《广电节目主持》课程。

 如此看来,今天的高考作文,恰是与我们有了应和,这些我们在口语传播课上对学生的文体要求已经前置在高中语文写作中,并成为了高考作文试题中写作文体的要求。让更多的年轻人将写得好与说得好并举共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教授 姚喜双

从这次高考作文试卷中,可以看到:

一、更加注重应用,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间接地促进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有利克服重文轻语的顽疾;

三、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和对人才语言方面能力的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副院长 李洪岩

社会重视口语表达,对我们是一种提示和鞭策。我刚仔细阅读了各个题目,感觉题目都在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不是孤岛,交流是社会的本质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教授 高贵武

这一方面应该是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吧,毕竟读书作文的目的(特别是语言学习)还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施事能力吧,而发言稿、演讲稿和主持词都算是应用型文稿,是需要在在具体的情景中来体现施事能力的。再一个,也体现出教育者对于公共表达能力和媒介素养的重视吧。毕竟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进行公开表达的新媒体环境里,能力和素养才是理性公共表达的关键。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副教授 宋晓阳

1、目前演讲类的节目多起来,从《我是演说家》到《奇葩说》,都是类似的题材,特别是今年的B站的《后浪》;

2、社会生活工作中使用场景增多,相关社会话题多;

3、高考语文题目创新的压力;

4、中学语文教育一直忽视个人的语言表达,通过高考题目倒逼一下目前的语文教学内容;



主持人 冯硕

1、“发言稿”“主持词”等媒体类体裁更偏向社会工作实用性;

2、这些媒体类体裁更体现构思的结构和语言的凝炼;

3、现在所有工作单位都有媒体意识,也进入了“媒体+”的时代,所以媒体类的体裁也是一个风向标;

4、自媒体的发展,已经变成全民皆媒体时代。还是一个时代的风向;



主持人 姚轶滨

      我的感觉这是个变化的信号,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与英语教育一样,重“读写”,轻“听说”。只是由于中文日常生活中还有使用,所以“瘸腿”的现象不如英文明显。但是近几年,类似“职业表达培训”、“说话的艺术”、“如何讲好PPT”这类内容非常受到职场人士的追捧,说明“说”好语文,是一种需要培养和关注的能力。而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能把发言讲好、甚至能把自己意思清楚明白表达清楚的孩子,并不非常普遍。我觉得这次的改变是从“写好”作文向“说好”作文的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信号。

      除此以外,表达除了内容还有声音,单纯靠文字稿来考察,可能未必能达到效果。另外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多少受了今年主持人大赛所谓“出口就是满分作文”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18级博士生 王宇

与传统意义上的应用文体不同的是,“主持词”、“演讲稿”、“发言稿”彰显出鲜明的大众传播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考应用文体的媒体化转向首先契合了万物皆媒的语境,更本质上而言,也是呼唤考生具备包括口语表达在内的更多元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包括媒介素养在内的更立体的综合素养。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2015级硕士 王琪

1、主持、发言这种当众讲话的口语表达越来越被重视。口语表达不仅仅是专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一个人的魅力、专业能力、社交能力等都能在一个人的口语表达中淋漓尽致地展现;

2、或许跟疫情也有关系,公众需要从权威渠道获得权威信息,那么这个窗口就需要发言人、媒体人的存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18级博士生 薛翔

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发言稿”“演讲稿”“主持词”等高考作文体裁的出现,凸显了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正在尝试重视应用价值的变化,即由文字传播逐渐过渡到口语传播的适应过程。一方面,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等体裁具有较强的框架限制,经过长期培养容易陷入固定的行文逻辑,而发言稿、演讲稿等体裁更加重视“场景”的意义,突出“因人因事因地”而作,适应当下社会的“不确定”与“流动性”;另一方面,在加速社会的进程中,新媒介技术使得口语传播的重要性得以彰显,以往晦涩难懂的严肃文字叙述转变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有助于提升内容生产的传播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重视口语传播的应用价值,前提是夯实文字传播的内容价值,兼顾两者的优势所在,否则,既写不好又说不好,就顾此失彼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18级博士生 宋梦茜

互联网时代媒体的个人化创造了新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关系,时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随着高考作文的格局越来越大,任何视角都无法脱离专业的知识积累与独立的思维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18级博士生 朱玺

高考语文作文出现演讲稿、主持稿等应用文体裁,个人有以下两方面的解读:首先,这是对以往语文写作只注重考察论述能力的“纠偏”。长期以来,高考语文作文大都以议论文为主,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流于形式、言而无物的新“八股”。增加对发言稿等应用类体裁的考察,有助于全面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回归语言的实用本质;其次,主持稿等体裁的出现说明高考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校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及能力。在这个万物皆媒、人人都可发声的时代,如何利用文字充分、得体地表达自己逐渐被要求为一项基本技能。总的来说,这是高考体现素质教育改革的又一尝试,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18级博士生 李淼

主持词演讲稿这类内容题材要求,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场景的设定;一方面在要求考生跳脱并塑造一种新身份,又破又立;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作文写作的自我传播形式(例如所思所想所感类),这次转变为群体/大众传播,这个过程中的编码、解码与译码,都有了行文撰写上的另一层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18级博士生 刘佳静

高考的作文命题从一定程度来说是社会热点话题的风向标。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中,作文形式的要求出现了“主持稿”、“发言稿”,在命题材料中也映射出一些“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这足以见得传媒知识向高中的渗透和拓展。新时代的青少年,不仅仅要学好基本的作文文体写作,还要能够标新立异、善于表达、逻辑清晰、充满情感、博学多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了传媒行业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学生在通过学习和撰写“主持稿”、“发言稿”,能够初步体验到作为主持人、发言人的职业责任;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角色魅力。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拓展了思路,延伸了领域,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并和当下的社会发展、媒介发展紧密结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7级硕士 景宜

今年高考中出现“发言稿”“演讲稿”等与媒体相关的写作体裁,这是国家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这个时代命题的重点关注,也是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创新讲述方式、增强讲述能力的热切期望。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人人是自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故事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高考考场一定是寂静的,然而“主持词”、“发言稿”、“演讲稿”这样的字样, 似乎能让考生耳边听得见声音。由高考作文试卷引发的各种想法都在告诉我,未来,口耳相传的交流空间更大,耳边的声音会更丰富,这是我喜欢的状态 。

往期精选

● 这个夏天,发现老爸

● 敬一丹丨这个母亲节,我用书和天堂的母亲对话

● 敬一丹|静下来的端午,向屈原致意

● 敬一丹|六一,还记得儿时的阅读困惑吗?

● 敬一丹丨今天,《感动中国》迎来成人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