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立秋是序,秋是过程
夏天的节气还没品够,就立秋了。在居庸关长城,我们曾经看到过冬与春交替,眼下又看到了夏与秋的交替。虽然时间上已经入秋了,但是在体感上我们还是感受着这种暑热,因为现在毕竟还处于“七下八上”,还是在“三伏天”,“秋老虎”正“虎视眈眈”。在日历上看到“立秋”这两个字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是一种心理上已经进入秋天的感觉!所以,体感上的暑热感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熬了。毕竟,立秋这个节气,让我们有了很多的盼头……
立秋一候“凉风至”,进入秋天一候,虽然余热未消,但是一早一晚的凉风,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古人认为:东风吹来了春,南风送来了夏,而西风送来了秋天。于是,天子会在立秋的这一天率领众臣一起到西郊迎接秋天的到来。皇家迎接秋天是举行盛大的仪式;而民间的习俗,则是在立秋的这一天祭祀土地神,迎接丰收。
秋天的消息,往往是落叶告诉我们的。“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树对温度最敏感。在古时候,皇宫里的梧桐叶一落下,就会传来声声呼喊:“秋来了!秋来了!”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秋天的落叶是在哪儿呢?是在长城上?还是在黄河边?是在老家?还是在异乡?这样的落叶,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感受着秋的诗意。
我很喜欢把叶子夹在书里,这样做着的时候,就像完成了一个走进秋天的仪式。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翻开书又见这叶子,会想到这个秋天吧?在这里,我们品味“一叶知秋”,这既是一种生动的符号,也是一种深刻的哲思。
“秋”,意味着什么?这世界那么多人,不同的人对秋有着不同的认知。当秋风吹进校园,新生就要入学了,同学们在这里可以遇到终生难忘的同窗;当秋风吹到文人的案头,引发了诗人的灵感,这是个诗兴勃发的时节,在有关四季的诗词中,描写 “秋”的诗词的数量恐怕是最多的。
当秋风吹到田园,正是乡村最忙碌的时候。秋收、秋种、秋管……一系列繁忙的农事,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景象。有农谚是这样说的,“一入秋,庄稼一起揪”、“棉花一入秋, 高低一齐揪”......这个“揪”字的字形,是“扌”加一个“秋”,就是秋天时节乡村典型的图景。我们想想:在秋天的田野上,一双双手在忙碌着、揪着。秋天,让人最容易想到的词就是“成熟”和“收获”……
立秋前后,很多地方都有“晒秋”的习俗。张家大哥搬出了木架,李家大姐拿出了竹匾,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上的平台,都成了晒台。红辣椒、绿豆角、黄玉米、紫茄子,还有白萝卜......只看见:大姐切丝、二姐切片、大姑穿串儿、三姨剁块儿……大家伙儿欢欢喜喜地,把秋天的收获,全都晒在了太阳底下,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
太阳晒啊晒啊,就把那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变成了果干、菜干、腌菜、酸菜,就晒出了一种特殊的味道……这是什么味道呢?这是太阳的味道,这是秋风的味道,这是时间的味道,这是家的味道……
立秋,好像是秋天的序。那么,真正意义上在地理空间上大范围入秋大概是什么时候呢?气象专家告诉我们,得到白露和秋分。到那时候,我们会在哪儿迎接这个新的节气呢?我们有没有机会去山海关和嘉峪关呢?
秋,是一个过程,秋意渐渐浓。我们得慢慢地、细细地,感受秋天。这样,才不辜负它……
诗意·立秋
朗读者:姚喜双
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教育部语用司原司长,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原院长。
鹊桥仙·纤云弄巧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视频来源|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