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秩风华 数说南理丨一工,二工,三工,四工

邀您了解校史的 南京理工大学 2024-03-23



编者按

峥嵘七十载,砥砺再出发。从哈军工到南理工,无数热血自此挥洒,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谱写报国华章。穿二道门踏三号路,多少岁月在此荏苒,往事如烟,回忆不散,故事代代流传。


人以史为鉴,校以史明志。岁逢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官微特推出《七秩风华 数说南理》专栏,抚今追昔,找寻带有独特烙印的共同记忆;知古鉴今,感受前辈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


发端于哈军工,扎根于孝陵卫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年风雨兼程

南理工的发展壮大

根植于不变的坚定信仰

无论是彼时的

哈军工人、炮工人、华工人

还是如今的南理工人

都肩负着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使命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发展新篇章

且让我们一起溯源历史长河

透过泛黄的老照片

与镌刻时光印记的珍贵史料

追寻共同的南理工发展记忆



南理工的校园中

各式建筑星罗棋布

其中,第一到第四教学楼

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课堂

独特的“工字形”构造

让它们的名字一脉相承

成为代代南理工人心中

难以忘怀的“知识殿堂”



它们诞生于何时‍

承担着怎样的任务

留下了怎样的有趣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进

大家最熟悉的四座教学楼

看“平地起高楼”的精彩历史



第一教学楼
首开工字楼先河



第一教学楼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下改建的。1978年底,改革的春风即将吹遍神州大地,学校也开始锐意革新,决定拆掉沿用已久的日式营房教室,建设新教学楼。


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改革开放初期,发展飞快,彼时的基建处处长宋立顺为军人出身,作风果敢,迅速引进建筑公司。施工团队不负期望,夜以继日忙碌在工地上,仅用13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第一教学楼的建设


自1977年高考恢复后,在校学生数量激增,于1979年达到3100余人。好风凭借力,新教学楼的修建恰好弥补了校舍不足的缺陷,推动学校的整体规模更上一个台阶。


1978年华东工程学院建立的“一工”


新修成的第一教学楼,楼体呈火柴盒状,色调灰白,平顶无任何特点或装饰,如棱角分明的积木合并堆彻,从天空俯瞰是一个大大的“工”字



据说设计者寓“军工”与“华工”之意于其中,所以时人多称它为“工字楼”。后来随着“工”字建筑的一发不可收拾,“一工”成为第一教学楼最广为人知的名号并流传至今。




关于一工的记忆

大多是以夜幕为底色的

无论夜色深几许

一工永远会以不灭的温柔灯火

陪伴学子们




通宵自习室和考研教室的大门时刻向我们敞开,墙上的时钟记录着从起点到终点的每分每秒,门口的留言板记录着青春的岁月时光。



往来一工的路

是奔赴理想的路

总有清晨曙光与夜晚星辰相伴

勇敢追梦的人

从不孤单





第二教学楼
承前启后用途广



第二教学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新建的大体量建筑代表之一。这十年间,学校步入大兴大建的阶段,新建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


原来的4幢总高级步校讲堂大教室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校便决定拆除旧楼并分别新建第二教学楼和图书馆(今致知楼),两栋楼以二道门为轴心东西对称。1986年11月,第二教学楼最终落成,面积达14300平方米。


1980年代建的第二教学楼


受当时社会潮流影响,这期间的建筑设计理念重实用,基调仍留有营房特征,第二教学楼仍似“火柴盒”式横平竖直,呈“工”字形。有“一工”珠玉在前,第二教学楼自然而然被称为“二工”或“新工”,继续将“工字楼”传统发扬光大。





关于二工的记忆

是多姿多彩的文化交融

兼容并包是二工的特色

各式各样的语言课程在这里开展




二工承担着作为英语四六级考场的重任:每年的6月和12月,录音机里的听力都会按时响起。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二工的雅思考场也能满足学子们的需求。




第三教学楼
知识传授荟萃地



第三教学楼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建设发展飞速,新建教学科研用房总共约44000平方米。


在建筑风格上,新建的房屋还延续了此前的建筑风格,按顺序建造起的第三教学楼,顺势简称为“三工”


1990年代建的第三教学楼


建造房子最要紧的是钱,经费短缺的学校为了建房子努力拓展科研民用空间,争取到的民品科技经费由“六五”期间的20%上涨到50%左右,实现了极大飞跃。尽管如此,在三工建设的最后,院里仍囊中羞涩,建到了顶层时只留下了框架,随着经费逐渐充裕,后又补加了一层楼。


2001年的第三教学楼


2003年的第三教学楼


关于三工的记忆

是属于研究生的学术浪漫



三工主要承担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专业水平精湛的教师

在这里传授学科前沿的先进知识

无数科研人才在这里茁壮成长

践行“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使命担当





第四教学楼
功能综合展新貌



当时间跨越到新的千年,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与科技水平的政策支持下,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第四教学楼也随之诞生。



校园内的建筑开始有了全新风格,个性化设计是这个阶段建筑的主要特征,由传统的实用性营房转向体积庞大、气势宏伟的现代化建筑。学术交流中心、兵器教学楼及逸夫楼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相较于之前的三幢教学楼,2004年修成的第四教学楼规模庞大。虽然其本身已经并非标准意义上的“工字形”,但出于习惯,它也顺理成章被大家称为“四工”。



四工共分A、B、C三座,三座楼之间相互连通,通行方便。其中A、B座为六层建筑,A座和B座第三、四层楼和都是中型教室。B座一楼设有2017年新建成的模拟法庭,该法庭是数字化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充分适应知识产权专业、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需求。


第四教学楼A座


第四教学楼连廊


第四教学楼B座


第四教学楼模拟法庭教室


C座有五层,一楼是标准的阶梯教室,除正常课时外,这里还经常承办各种大型讲座。二楼为普通教室,三楼是计算机相关课程上机实践的地方,四楼进行英语网络教学。五楼的教室通常用来开展网络教学、英语口语课、普通话测试及口语考试。其中还有表演教室,这里装备着齐全的灯光、音响与表演设备。莎翁戏剧、传统节目等等古今中外不同文化形式在此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第四教学楼C座


第四教学楼C座表演教室


关于四工的记忆

要从那些难忘的日常说起


曾经在寝室还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四工为数不多的几间空调教室简直是自习圣地。那时考试周的清晨,大家早早排队,这时候不知道谁喊了句“门开啦!”,大家便一窝蜂地涌进。

——来自NJUSTer的回忆



现如今,宿舍、教室处处有空调,曾经为了空调教室而“奋勇争先”的日子成为了回忆,在楼宇间为了专业课、思政课穿梭变成了日常。但如果我们把脚步放慢,依旧能够发现历史的印记。


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旧时光里的校园模样:南理工的发源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大楼、彼时还写着“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的二道门、曾经热闹非凡的华东工程学院大礼堂……走过时光的长廊,一代代南理工人向阳生长。



那些无法忘怀的

是楼道中听到的书声琅琅

是教学楼上看到的绝美夕阳

是奋笔疾书的自己在期冀远方




♬..♩~ ♫. ♪..

♬..♩~ ♫. ♪..


七十载披荆斩棘,南理工奋斗不息

徜徉于知识海洋,四教楼巍巍而立



人来人往,时光流转

四座教学楼依然在此静静伫立

值此70周年校庆之际

不妨再回母校看看吧

走进熟悉又陌生的教室

听一堂课,读一本书

让思绪穿越到心潮澎湃的青春时光



南京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面向全体在校生招新啦!


想成为推送的制作者?

想运营校官微官博?

想get各种新媒体技能?

想把自己的摄影作品、

绘画作品展现给更多人?

快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在新媒体中心

让更多人看见你的才华!



往期推荐

七秩风华 数说南理丨再走一遍吧,你我记忆里的三号路


七秩风华 南理记忆丨二道门:风雨沧桑犹如故,二分美景八分情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策划丨新媒体中心

参考丨档案馆文件 往期推送

《孝陵卫营房漫话》,作者王虹铈

图片丨朱志飞 李陈宇 张泽普 孙泽江 章芷萱 陈梓悦

徐琪琪 唐韬 李想 《孝陵卫营房漫话》 官微图片库

文字丨唐韬

编辑丨沈歆怡 孙樱芝

初审丨杨钰婷 褚易凡‍‍

审核丨卢晓云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