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风华 数说南理丨再走一遍吧,你我记忆里的三号路
编者按
峥嵘七十载,砥砺再出发。从哈军工到南理工,无数热血自此挥洒,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谱写报国华章。穿二道门踏三号路,多少岁月在此荏苒,往事如烟,回忆不散,故事代代流传。
人以史为鉴,校以史明志。岁逢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官微特推出《七秩风华 数说南理》专栏,抚今追昔,找寻带有独特烙印的共同记忆;知古鉴今,感受前辈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
发端于哈军工,扎根于孝陵卫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年风雨兼程
南理工的发展壮大
根植于不变的坚定信仰
无论是彼时的
哈军工人、炮工人、华工人
还是如今的南理工人
都肩负着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使命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发展新篇章
且让我们一起溯源历史长河
透过泛黄的老照片
与镌刻时光印记的珍贵史料
追寻共同的南理工发展记忆
今天
让我们再走一遍三号路
南京理工大学三号路
长约1.43千米
是校园中长度最长的一条路
从学校北侧三号门
一直延伸至学校南侧的四号门
途经紫霞湖,穿过友谊河
经过止戈园,临近艺文馆
道路两旁种满了
南理工人念念不忘的梧桐树
长长的三号路
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
三号路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至建国初期即“总高”时期。1952年为了开辟营区与宁杭公路新通道,开始了二号路的初次建设,而一号路与三号路则是解放后由孝陵卫沿用的东、西两条进出营房的路逐渐形成的。
三号路连接地铁站、夜市、快递点、校医院和多个宿舍小区,或许是学校中来往行人最多的一条路。
在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间
埋藏着诸多南理工人的时代记忆
六十多年前的三号路
“路是大点的鹅卵石路,根本没有人通行,路两边都是大树,从石缝里长出很多刺槐,有一人多高,会打到人的脸和头......”
——教授罗必凯、张继红回忆
四十多年前的三号路
“三号门内是一条两米宽的水泥路,路旁杂草半人多高,杂草丛中坚强的屹立着手臂粗的法桐树。”
——校友李建良回忆
十五年前的三号路
“那时候的三号路俗称‘南理工新街口’。到了晚上,三号路上好多小吃摊,我们成群结队地过去边走边吃......”
——学长回忆
十年前的三号路
“在印象里是学校最长的一条路,长到仿佛走不到尽头。夏日时光,看着路边高大的梧桐投下的阴影,和三五好友一起漫步,仿佛是大学几年里最美好的记忆。”
——学姐回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学校不断去营房化
着力开展校园文化营造
1991年11月,学校开展首批建筑景点征名。对冶园边的池塘、水榭、小区等,征集、评选、授之与大学相适应的名字;对路、桥、建筑等,改约定俗成的叫法,冠以文化之新称。
学校将四条纵向的道路以“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八字校风命名,一号路因两边多为学校实验室而被命名为“创新路”;二号路为“求是路”,是学校中轴线;三号路因师生走的最多而命名为“团结路”;艺文馆经致知楼西侧至明苑的路称为“渐宽路”(因“献身”二字不宜入名,而取“衣带渐宽终不悔”之意)。
1980年代孝陵卫院区中心概况照片 (方向为“上南下北”)
现在南理工南京校区中心概况照片(方向为“上北下南”)
要讲三号路
就不能只讲三号路
还要讲那映入眼帘的悠悠潭水
"紫霞湖"
步兵学校营区时期的紫霞湖(1951-1959)
军工大学校园时期的紫霞湖(1966-2007)
紫霞湖原为一片沟塘,解放军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时期(1951年)组织干部学员进行疏浚,将之扩大并连成一片。因湖中常常会倒映出浪漫的朝霞与晚霞,于是被命名为“紫霞湖”。
紫霞湖的碧波映着
三孔石桥“三迎桥”的倒影
水光潋滟,风景独好
三迎桥是校庆30周年时所建,“三迎”意为“迎国庆、迎校庆、迎亚运”,也是迎接南理工人在校园里的每一天。
要讲三号路
就不能只讲三号路
还要讲那象征团结的潺潺流水
"友谊河"
上世纪七十年代,若有降雨造成积水,学校和紫金山公社便会依照以前有的路沟疏浚,而友谊河则是紫金山的泄洪渠之一。1976年,根据华东工程学院党委的决定,2月9日起开始大规模投入开挖友谊河的院区水利工程,全院师生员工齐上阵。
“学院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打响了千军万马会战友谊河的‘战斗’。平均每天1700多人参加劳动,不到3周的时间共挖25600多个土方,于3月3日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节选自《华东工程学院革命委员会开挖友谊河工作总结》
全校上下共同疏浚的友谊河
为体现校地友谊,学院将这条共同开挖的河命名为“友谊河”。如今友谊河流过校园,作为南理工和地方友谊的体现,也是一代南理工人团结合作的象征。
2013年的友谊河
友谊河上的四座桥分别命名为军工桥、武高桥、炮工桥、华工桥,以此纪念学校各个发展阶段。十年前,学校还打造了南岸历史人文风景带,将各类军工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原有自然生态,精心打造的“止戈园”、“积·蕴”、“立·功”、“应·进”、“融·合”五大景观分别代表人民军工、军工代表人物、理工大历程、新军事变革、新工业化道路五个不同时间段。
要讲三号路
就不能只讲三号路
还要讲那彰显军工文化情怀的
“止戈门”
2013年的止戈门
一块木石、一面铜镜,组成了止戈门。一止一戈组成“武”字,取“止戈为武”之意,展现出发展军工,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门上的铜镜提醒人们以史为鉴,代表“武有七德,和有三意”。纵使早已脱下军装,但军工之魂却永远炽热。
现在的止戈门
以前的三号路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
梧桐生兮,于彼朝阳
年少时的你我走在三号路上,想着青春不散、时光不老。然韶光漫漫,岁月悠悠,故事的主角一直改变,记忆里的你我也已逐步成长。
摄于2010年夏的三号路
从“开学见”“明天见”
到“周末见”“来年见”
再到那句“珍重,再见”
梧桐懂得你我相识的欣喜
和离别的不舍
我们
或许习惯了它的陪伴、它的守护
不再惊异于它的伟岸、它的高耸
但你我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你我的青春就在它们之间
再走一次三号路吧
余光间不断倒退的层层枝桠
带着你我
回到记忆里的美好时光
一位南理工学子在日记本中
写下了关于三号路新的记忆:
“那是少时凉风还没有吹起来的秋天,阳光是金粉金粉的亮色,雀跃的暖色擦过云层,打在三号路一棵又一棵的法桐上。星点暖意从梧桐叶间隙处漏下来,洒落在你的肩膀上。你走在树下,周围满是大爷大妈陌生又亲切的南京方言,可他们没能把句子说清,也或许是当年的你并未听懂,那些言语竟还没抵达你的耳朵,便模模糊糊地吹散到风里,再也听不真切了。”
你听说了吗?
在南理工,如果我们
从三号路的一头走到另一头
就会一直走下去
南京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面向全体在校生招新啦!
想成为推送的制作者?
想运营校官微官博?
想get各种新媒体技能?
想把自己的摄影作品
绘画作品展现给更多人?
快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在新媒体中心
让更多人看见你的才华!
往期推荐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策划丨新媒体中心
参考丨档案馆文件 往期推送
《孝陵卫营房漫话》,作者王虹铈
图片丨朱志飞 张泽普 李陈宇
《孝陵卫营房漫话》 官微图片库
文字丨惠昕阳
编辑丨孙樱芝 惠昕阳
初审丨杨钰婷 褚易凡
审核丨卢晓云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