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园冶杯一等奖作品展!好厉害!
关于园冶杯
园冶杯国际竞赛始创于2010年,历时14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行业内参与面、参赛量、规模均处于顶尖水平的国际赛事品牌之一。园冶杯面向国内外建筑、规划、景观、环艺等设计专业高校和企业展开,汇聚了国内外顶尖跨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具有城市建设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的顶级团队,为地方政府或企业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旨在打造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行业平台,提升全球设计师的创造性与影响力,促进行业国际交流与发展。
01.
作品名称:《林间“唤”碳—基于碳循环理念下内蒙古根河市森林“碳”空间修复设计》
参赛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简介:设计场地位于内蒙古根河市,作为纯林业城市,全市森林面积1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1.75%,是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市,也是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核心区,更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改善当地因火灾及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恶化,我们践行“双碳”理念,以“低碳、生态、智慧”的总体特色为设计宗旨,在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生态、自然及人工管理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融入先进技术和理念,致力提升当地人居生活环境品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专家评语:
图面表达清晰、逻辑性强、可读性高。主题紧扣双碳意识,并对基地的整体环境保护、生态保障与人居福祉均有所着墨。
林间两个装置的立意很好,实验性强,唯设计概念与森林的连续性不高,且显得有些突兀。如果可以对两个装置的概念设计从内蒙地区的人民与森林的情感联系、生活面的联系或是生产面的联系出发,甚至历史的、神话的、传奇的故事,都会让这两个装置在森林之中的存在有更好的故事性与立意。
02.
作品名称:《“EBCP”联盟——基于多元协同的鸟类城市栖息地营造计划》
参赛院校: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作品简介:设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占地44公顷。采用多元协同的理论,将环境要素、生物要素、结构要素与参与要素四元协同规划,建立系统的自组织状态。从自然方面构建“森林-基塘”的复合生态系统,重建水文系统,完善水陆植物配置,形成“水上-水下”一体化复合植物群落,结合鸟类行为需求营造多种多功能鸟类生境。从人文方面建设低干扰的管理与科普体系,深入规划自然教育实施策略,协同构建城市鸟类栖息地的自然教育基地。
专家评语:
这个作品思考立意和选题贴合“生态共生”的目标。探索动植物多选共生的途径,轻干预的设计手法、较为清晰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植物群落分区以及竖向设计,尝试营造不同鸟类的栖居环境。不足之处在于对不同类型鸟类生活习性的深入探寻和了解,以及植物品类与生物多样性的适配,使得鸟类是否真正能再设计条件下舒适共生有待考证。同时对于公园基础结构来说,人为参与的空间比例还可减少。
03.
作品名称:《多意新舟,水绿融城——多维融合视角下的秦淮新河河心岛空间规划设计》
参赛院校: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作品简介: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秦淮新河下游河心岛,全岛面积约22.9公顷,该岛现主体功能为航道引流,北侧河道内设有秦淮新河船闸,南侧河道内设有秦淮新河水利纽组。
本设计旨在加强水利设施的科普与景观功能、河心岛的可达性、游览性、生态性,以及城市景观与文化地标作用,从空间、交通、文化、生态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提出以自然生态为核、复合功能为锚、秦淮新景为舵、水利文化为帆的规划策略,实现秦淮新河与长江、河心岛与周边绿地、河心岛与两侧河岸、岛内池塘与秦淮新河以及场地各个空间之间的融合,并将场地打造成空间延伸渗透、功能多元复合、交通联系通畅、水绿生态交织、文化转译延续的水绿交融的湿地秘境、活力互动的生活剧场、水利文化的展示窗口、自然科普的教育基地,从而实现秦淮新河生态融合以及水绿共生的愿景。
专家评语:
该方案以生态环保为设计理念,对场地内部空间与功能进行综合考虑,结合交通体系、水体绿化、文化转译,整体打造复合型城市滨水公园。通过植物现状分析、水位现状分析、场地调研设定设计目标,提出生态、功能、科普、文化方面的设计策略。整体设计思路明确、内容详实、分析准确、表现突出。如能对方案的边界的处理考虑更多水位变化带来的影响会更好。
04.
作品名称:《冬日保护计划—寒潮极端气候下美国布法罗适应性景观策略设计》
参赛院校: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作品简介:基地位于美国布法罗,布法罗(Buffalo) ,又称水牛城,是美国纽约州西部伊利湖东岸的港口城市,纽约州第二大城市(纽约市第一大),布法罗在尼亚拉河南口,西与加拿大伊利堡隔尼亚加拉河相望。全球气候变暖一—温暖气团强势,挤压北极涡旋分裂南下,加拿大北部涡旋一路畅通,席卷美国一—寒潮出现,为解决寒潮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策略研究。
专家评语:
随着异常气候的日趋严重,极端寒潮是近些年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北半球尤为常见,作品在分析布法罗市爆发寒潮危害的基础上,给出了微气候场地适应性策略、公共空间构建策略和建筑布局策略,并创造性的提出一种适应寒潮发生的装置结构,以应对灾前、灾害中和灾后的应对方式。整个作品案例典型、创意新颖、逻辑清楚、排板清晰,图纸质量较高。
05.
作品名称:《自然会有答案——基于自然教育视角下的城市儿童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参赛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简介:本次公园的主要设计思想以简洁、大方,满足儿童使用功能为主,建筑与绿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同时引入三大设计策略:五感课堂、知识科普、四季叙事性景观,将三大策略融入场地之中,且各自具有一定的设计特点。在体现场地设计的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的前提下与儿童自然教育相结合,通过对儿童自然缺失症针对性设计,打造都市生活中的儿童乐园。
专家评语:
这位作者成功地关注到城市中儿童活动空间的缺失以及儿童与自然环境互动的不足。作者的背景分析和人群定位引出了三个关键的设计策略:五感课堂、知识科普和四季领事性景观。这些策略不仅为儿童提供了多样的活动空间,还丰富了儿童景观的层次和深度,体现了设计的注重儿童行为需求,强调绿色低碳的原则。此外,这个设计注重可持续性和自然教育,体现了多学科合作的精神。它为城市儿童提供了有趣和教育性的场所,也为未来的儿童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打开了思路,是具有创造性且成熟的作品。
06.
作品名称:《唤回一晌繁华梦——基于弹性网络策略点亮李村光影河道计划》
参赛院校: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
作品简介:“换回一晌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本次设计拟提取清明上河图的诃道集市元素用光影手法当造李村大集,分别营造“生息逐河上”“市井续繁”“千灯照碧云”三个区城。重点打造河道沿岸的文化特色商业空间,破壁传统商业法则,在设计上遵循宋朝建筑清谈高雅的风格,在空间上增加具有文化底蕴、历史记忆的建筑。提升街区的文化内涵、唤醒李村大集的记忆。古今结合,采取镜之影、映之影、澜之影、光之影等特色光影手段再现李村大集,多维度增添顾客的体验感。
面对大集复兴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生态防洪、自我修复、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弹性网络构架,汇集了生态、经济、历史人文等功能,将传统清明上河文化要素与时下李村大集复兴“唤回”相结合。
专家评语:
在陆路运输不发到古代,沿河形成集市是最常见的市场交易场所。作品针对李村河曾经承载数百年市场交易的历史背景,通过借鉴和提取清明上河图的河道集市元素,并结合现代光影技术,试图唤回该河道的繁华梦。通过生态防洪、自我修复、社会文化等策略,并辅之于镜、映、澜、光等手法增强李村大集的体验感。作品主题清晰,策略合理、排板清楚,作品富有感染力。
07.
作品名称:《拯救“天使”计划——基于4R理念下的中华白海豚生境修复与探索》
参赛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简介: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大多数中华白海豚生活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河口区与周边浅海,受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极大,主要威胁主要包括:海岸开发带来的栖息地退化、渔业误捕、船只冲撞、有机物污染等。除此之外,其他海洋污染(例如重金属和海漂垃圾)、水产养殖活动和不规范的观豚活动,也会给中华白海豚带来负面影响。
本设计场地位于广东省江门水域,三面环海,西至下川岛,东至荷包岛,南至上川岛,北至赤溪镇。
通过分析江门水域中华白海豚个体特征属性、活动规律以及潜在威胁,本次设计在保留并延续场地原有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生境修复、人工鱼礁、保护区规划、人豚共生四种策略保护并改善白海豚生存环境。
专家评语:
这个作品展示了设计团队对于环保意识和生态修复的高度重视,并在设计逻辑中融入了这些理念。他们深入研究了中华白海豚海洋生物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生态修复、人工鱼礁、保护区规划和人豚共生的设计策略,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绿色生态的滨海景观,为海洋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个设计作品以人文关怀和科学技术的巧妙融合为海洋生态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
推荐阅读
国内外花园展、花园节作品一览
第七届花园杯 | 二等奖 自然实验室
LA先锋奖
园冶杯、ASLA、WLA
2022ASLA | 学生奖和专业奖
紫金奖、艾景奖、中联杯、人居环境学年奖
CHSLA
本科组三等奖 | 鸟类科普园设计逻辑
研究生组佳作奖 | 生态修复如何促进产业升级?
2022年CHSLA本科组二等奖!湿地公园的生物栖息问题如何解决?chsla参赛全流程大公开,原来竞赛应该这样做!向上滑动查看所有精彩内容(点击文字可进入文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