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类 | 2020LA先锋奖 | 巷弄中的“桥”园:吴山元宝心历史街区景观活化设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Author 叶俊宏
721份参赛作品,
16份终获奖,
是什么样的宝藏毕设最终冲出重围?
关注#2020获奖作品 专栏,
我们邀请了7组LA先锋奖获奖学生,
详解获奖作品背后的设计过程,
欢迎同学们交流讨论!
2020 AWARD
Vol.07
[景观设计类]综合奖
表达与模型奖
2020LA先锋奖
LAF887
获奖作品评审图
左右滑动查看
获奖作品信息
作品题目:巷弄中的“桥”园——吴山元宝心历史街区景观活化设计
参赛作者:叶俊宏 才智
指导教师:曾颖
毕业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师以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剖析场地的现状症结,一阵见血的指出公共空间、自然社区、居旅交流三个层面的割裂问题。之后,又形成了一整套精准,系统,合适的城市更新措施,以最小干预,获得串联、激活、再生的效果。最终方案充分考虑了场地各个节点的特殊性,同时“桥”这一概念又得到纯粹与连贯的发挥——共享生活,编织休闲,延伸自然。各个层次的使用需求都得到了较为周全的考虑和高度的整合,体现了设计者的巧思,最终的方案形态与空间也具有充分的深度和可行性。
——2020LA先锋奖评审人评语 / 陈 忱 ,临界空间建筑设计 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杭州十五奎巷作为历史悠久的老旧社区,空间碎片狭小,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现状问题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全部拆除或大拆大建不同的是,本设计方案在尊重居民自发性营造的前提下,以景观作为媒介,重新桥接社区与吴山,桥接碎片化的低利用率活动空间,桥接游客与社区生活。通过打破常态单一的通行功能的桥,将其转化为充满植物与活动的“桥园”,以期改善提高历史街区的景观环境,提高对人们日常景观的欣赏。
01
项目背景
十五奎巷历史街区位于吴山东麓。南宋时期在临安城外是文娱“瓦子”集中的场所,娱乐生活丰富。元军入侵后原有宫殿改为庙宇,围绕吴山千年以来建立诸多庙宇,明清民国时期整体十五奎巷为杭州最繁华的区域,坊巷内大多庭院建于清朝、民国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存在大量的木构石库门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对历史区域进行一定的破坏,住房性质的改变,80年代大兴楼盘建造,对原始风貌进行破坏。21世纪政策保护对“二十三坊”进行文化的复兴,开始逐渐有机更新,“旧包新”的建筑形式,国家逐渐补齐历史街区中的基础设施。举办文化节庙会等活动,重新唤回对于市井文化的记忆。
▲基地位置
▲历史变迁
以十五奎巷历史街区中的元宝新社区作为设计的实验点,辐射带动整体的历史街区,保留元宝心社区的真实生活以及整体十五奎巷历史街区的生活面貌,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的介入以及更新的策略。以提高对日常景观的欣赏与重新认识为核心价值观。应从场地出发,寻找真实的居民需求,激活场地的使用,在更新解决居民的需求的基础上,带给游客市井生活的互动与体验,达到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状态。
▲十五奎巷现状分析
02
场地现状
▼ 居民自发性智慧
在场地中,街巷空间成为居民自发更新的对象,打破路径的常态单一通行功能,转化为花园、门厅、厨房、晒衣场、棋牌社等休闲场所。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单一路径功能不同,这些自发性的侵街产物实则充满了街区生活的活力。覆盖/构架、打断/延伸、置换/嵌入、放置/依附的四种经典处理方式打破单一的通行功能结合了个体需求解决厨房空间不足、洗衣排水、晾晒、遮雨、停放车辆、种植等具体问题。
▲居民自发性更新智慧
▼ 三个割裂问题
吴山与社区的割裂
因80年代的多层建筑建设,对自然山体的破坏,产生巨大的台地挡墙落差,吴山与社区之间缺少过度空间,水平密集的布局缺少绿植休闲空间,垂直的挡墙划分了社区与吴山的界限,造成的绿化的断层。同时因历史街区中的居住人口以中老年为主出行活动不便利,活动空间受限,与吴山建立的联系逐渐缩小。通往吴山的上山路径虽然辐射了周边的多层建筑,但老旧小区中缺少电梯,仍然有着上下楼不便利耗时的问题,缺少直接上山的便捷路径。
▲自然与社区的割裂
碎片化公共空间土地割裂
历史街区中新旧建筑并存的格局使得活动空间土地碎片化,高差台地畸零空间受人群年龄影响利用率低下。巷弄中的户外活动空间不充足使得道路空间转化为邻里共同生活的场所以及补充性弹性空间,居民自发性的在巷弄中营造活动场所,创造邻里客厅、棋牌室等休闲空间,吸引周边居民。反观新建小区大块景观绿地利用率低下,缺少“人气”与打理。太庙遗址广场的大型空间场所成为辐射整个十五奎巷社区居民活动的场所。在巷弄中存在满足一两户的自发活动空间,但同时缺少中小型的活动场所。
▲ 公共空间的割裂
游客与街区生活的割裂
十五奎巷历史街区作为最具有杭州特色的市井生活的街区,每天都会有游客前往。节假日期间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在狭窄的巷弄中虽然游客可以混入到集市人群中,钻入巷弄中,但仍然缺少针对游客停留的户外休闲场所与基础设施,同时络绎不绝的人群会给原有居民活动的户外空间带来干扰。问题是双向的,既不能干扰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又要发挥场地特征,将场地的历史风貌以及趣味场所展现给游客,将游客融入到充满融洽邻里关系的街区生活中,实现分流与融合,达到共生与平衡。
▲游客与街区生活的割裂
03
概念提出与设计策略
针对场地的割裂分散的现象,设计以“桥”作为切入点,在满足连接解决自然与社区、社区间碎片化低利用率的活动空间、游客与街区生活割裂分散的基础上,打破单一的链接功能,在桥上置入自然、充满活动娱乐的场所,桥成为第二复合的生活界面,便有了“桥园”的概念。
针对三个割裂现象提出延伸自然连桥、编织休闲连桥、共享生活连桥三大连桥系统。
延伸自然连桥:
直接连接山体与社区,代替电梯解决地势落差的基础上提供新的便利交通方式,在解决出行的基础上将种植引入社区,提供邻里间绿色的休闲空间拉近社区与自然的距离,将连桥转化为历史街区的绿色屋顶;
▲延伸自然连桥
编织休闲连桥:
整合碎片化居民自发性的活动空间与单一利用率的空间,将小场所串联,将高差的、割裂的、荒废低利用率的区域串联,组成新的开放空间系统,同时提供绿荫广场以及桥下的空间可成为停车雨季天活动的场所;
▲编织休闲连桥
共享生活连桥:
重新对游客进行分流,并提供游客与居民的共享活动平台与休闲场所,设立新的鸟瞰点对整体历史街区风貌的观赏,保留居民自发性的场所,使得上桥与下桥点为最真实的居民生活空间。
▲共享生活连桥
04
设计推演与使用
延伸自然连桥。利用连桥将中心区域的种植挡墙断层进行延伸,将吴山的种植利用连桥引入社区与巷弄的窗前,直接将吴山连接到多层建筑的二层三层的缓步区域,搭接了吴山快速便道,连桥替代电梯,便利了中老年居民的出行减少了上下楼的不便。同时将场地中碎片化的绿植景观空间进行连接与整合。
编织休闲连桥。将场地中居民自发性营造的活动空间与记忆场所、以及存在高差的低利用率碎片化的空间进行链接,整合成为新的开放空间系统,通过连桥可以将这些空间区域直接串联。同时桥下的空间成为雨季暴晒的活动空间。
共享生活连桥。保留巷弄的尽端的私密性与居民自发性设计的活动区域,提供新的路径与活动带可以利用连桥减少对于原场地的干预,同时新增眺望体验点。同时每一处的下桥连接点为居民最真实的生活场所,居民也可以在连桥上休憩,连桥成为巷弄中的游客与居民跨界共生的载体。
▲形态推演与总平面
▲路径与功能
05
节点场所的营造
在形态产生的基础上,利用居民智慧手法的提炼,在连桥上置入自然、娱乐休闲活动,将单一通行功能的桥转化为“桥园”。转化为连桥剧场、桥舍庭院、邻里花园、悬桥广场、绿色步道等休憩活动空间。同时底层空间仍然成为生活的补充空间,同时也是提供挡雨遮阳的活动空间。
节点一——桥舍庭院
节点位于场地中心区域,将原有高层建筑迁移之后成为场地的核心活动区域,也是作为游客与居民活动共享空间的交汇点,处于中心位置每一个下桥点链接了四周居民最真实的生活空间场所。在连桥上延伸了吴山的绿植,置入桥舍,停留喝茶下棋的休憩空间。桥舍庭院作为连接吴山与社区的绿色要塞。
底层空间保留利用社区中的山石,增加居民记忆与游客体验。同时成为遮阳挡雨的老年活动中心,辐射周边的社区的居民过来休闲娱乐。
利用桥舍的屋顶将吴山上山路口出挑,将山路交汇点扩张,对于游客而言成为鸟瞰历史街区的起点,亦是下山游客的休憩空间。
▲节点一——桥舍庭院
节点二——连桥剧场
节点位于元宝心入口的沿街处,原为元宝心21号多层建筑,将其迁离营造游客与居民的入口的过渡空间,同时辐射周边的居民活动,属于沿街的活动广场空间。同时可以作为节日活动的户 外小剧场空间,缓冲人流量。为游客提供沿街的休憩点。
三层的连桥空间直接连接的元宝心18号建筑的二层与3层的缓步区域,出于采光与私密性考虑,将顶层作为流动空间与快速路,底层作为阳光活动广场与休闲连廊部分为停车空间,二层空间作为延伸自然的种植连桥,同时与顶层连桥和底层广场同时发生关系,形成梯级的户外座椅,向心性的户外剧场,将吴山的种植延续到社区中,提供休闲空间。
既提供了出门便是吴山的山林延续感与便道,减少居民上下楼带来的不便,同时为游客与居民提供一处沿街的休憩空间与节假日的活动聚集空间。
▲节点二——连桥剧场
节点三——悬桥广场
节点位于元宝心社区阮公祠北侧山林中的三层台地,原本的场地不易被发觉,缺少户外的活动设施,入口空间隐蔽同时三层台地互不连接,造成空间缺少活力与人气。
在场地中增设亭与户外石椅,将三层台低空间打通。以一二节点为中线对场地进行空间的暗示,同时利用地势高差,将悬桥冲出山林,俯瞰整体历史社区的风貌增加跨界的观赏体验,提供不同于巷弄间的俯瞰历史街区风貌的整体视角。吸引上下山的游客,同时为游客提供了户外休闲空间。
▲节点三——悬桥广场
总体上看以中心区域为主导,三大连桥系统编织链接,提供以中心辐射四周的面貌,链接周边的碎片化区域,同时将游客引流,整合场地的空地,产生新的交通流线。
▲效果图
▲鸟瞰效果图
06
模型与表达
▲连桥剧场 模型照片
▲桥舍庭院 模型照片
▲悬桥广场 模型照片
07
未来预期
元宝心历史街区更新中以“桥”作为切入点,重新链接自然与社区、碎片化的地域、以及游客与居民,创造复合生活界面的同时满足居民与游客使用的平衡。“连桥”只是一个媒介,作为一种载体,承担并催化居民自发性的设计,同时引导展现给游客。元宝心社区只是设计的一个实验点,更大的谋略是利用“桥园”延伸渗透辐射至整个十五奎巷历史街区,甚至是周边城市,从而带动整体历史街区的发展。
作者
叶俊宏
中国美术学院
2020 LA先锋奖获奖学生
才智
中国美术学院
2020 LA先锋奖获奖学生
END
LA先锋奖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办,针对全国景观设计相关专业院校的学生作品而举办的竞赛和展览活动。自2005年以来,LA先锋奖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每年会奖励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毕业作品团队,是全国颇具含金量的景观设计学生奖项。
LA先锋奖奖项设置分为综合奖及单项奖,综合奖分为四个类别,包括景观设计类,景观规划类,研究创新类和学科交叉类。单项奖从综合奖中产生,分为最佳选题奖,公民意识与过程奖,表达与模型奖以及汇报交流奖。
你给打几分?
欢迎吃瓜群众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并点亮“在看”
制作 | 刘芳
统筹 | 王卿
注:本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文末留言联系授权
2、获奖作品 | 荣誉奖——Leverage Maré with art3、优秀课设可以变为竞赛获奖作品 | 2020园冶杯获奖作品分享4、复愈五峰,活化禅城 | 2020城市活化·人文共生自然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一)5、复愈五峰,活化禅城 | 2020城市活化·人文共生自然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二)
6、2020ASLA华农学生竞赛获奖作品《“看不见的广州”历史环境教育项目》
7、优秀获奖作品 |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
8、2020ASLA公布,一起来看中国获奖作品
9、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 一等奖《“流动”的美术学院》专访 | 邹雨薇
10、优秀获奖作品 |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
11、景观规划类综合奖 | 2020LA先锋奖 | 太阳照常升起:唤醒知青记忆的山村空间重构设计 | 2020获奖作品
12、学科交叉类综合类 | 2020LA先锋奖 | 漂浮圩田社区:海平面上升情境下的居住系统弹性设计
来源: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未经本站或作者允许,禁止以XIN的景观图志公众号编辑模式转载。
XIN学姐微信
/ 景观社群 /
专属景观人的各大社群,入股不亏!(下图点击进入)
“点赞”+“在看”~好运一连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