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4—6课时知识背诵手册

初中历史 2023-02-13

第4课 洋务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

二、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三、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四、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五、内容:创办近代企业。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

(2)口号:“自强”。 

(3)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创办民用企业

(1)时间:19世纪70年代起。

(2)口号:求富”。 

(3)代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兴办新式学校: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 

4.建立新式海陆军

(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清军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3)1875年,左宗棠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六、评价

1.积极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局限: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程标准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一、背景

1.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实现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2.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二、过程

1.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宣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战争”。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3.黄海海战

(1)交战双方: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

(2)英雄事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3)最终结果: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夺取制海权。

4.辽东陆战: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议和,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内容

(1)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3)开埠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影响

(1)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①以三国(沙俄、德国、法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②美国于1899年向英国等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并得到同意,“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事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一、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领导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三、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2)概况: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1)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如强学会等),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

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2)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3.高潮——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2)标志: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4)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4.失败——戊戌政变

(1)时间:1898年9月。

(2)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3)经过: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四、评价: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 

-END--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时知识背诵手册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预习提纲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预习提纲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4课  洋务运动》预习提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