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九上历史《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学习重点:种姓制度、佛教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课前准备:
《西游记》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印度
课本解读: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所在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3、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佐 达罗文明
4、文明产生时间:前23世纪
5、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
6、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是华氏城
7、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等
8、对中国的影响:佛像艺术
知识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9、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10、四个等级:
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1、特点:等级森严、种姓职业世袭、等级内通婚等
12、影响:
(1)种姓制度严格限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反对婆罗门特权情绪高涨。
(2)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这种形势下诞生。
(3)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3、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尊称为“释迦牟尼”;经典:《大藏经》
14、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针对社会矛盾激化)。
b、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针对百姓生活苦难)
15、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成为教徒后,为自己在战争中的罪过而后悔。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大力弘扬佛法,修建佛塔,召开佛会,整理佛经。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带着佛骨舍利,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播佛教。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阿育王要大力弘扬佛教,是为了麻痹广大群众从事积极斗争,维护其统治。佛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16、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7、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
18、佛教经典用语: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空即色、色是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切罪中,杀生第一,偷盗第二,淫欲第三;
知识小结:
自我检测:
1、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3、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4、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5、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6、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DCADC
往期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