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习难点: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1)原因:西汉在汉武帝之后,国势开始逐步下降,在汉昭帝和汉宣帝之后,西汉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2)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建立“新朝”,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
王莽食古不化,以恢复周礼制度为执政改革的目标。他除了按周礼频繁改动官职、地名等之外,还将奴婢改称“私属”,以“王田”之名将土地国有化,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也收归国有,上述事物私人不得买卖,并计划由国家主导分配人均占有100亩田地。这些政策脱离实际,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遭到了上下一致的抵触。
(3)结果: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
(4)灭亡:公元23年,号称42万的王莽军队主力,在昆阳一战中被刘秀等人率领的1万余人的农民起义军打败。
2、东汉的建立
时间: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措施(以柔术治天下):
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的赋制,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三十税一。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经过整顿,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中兴: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探究:
1、“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及启示?
(1)同:
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国家统_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提倡节俭等 。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
(2)异:
措施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3)启示:
盛世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轻揺薄賦;
都善于用人等 。
2、识图说史:
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段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东汉彩绘击鼓说唱俑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知识点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
2、表现: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
(2)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梁冀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做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危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史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史料解读: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三:黄巾起义
1、背景:
(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朽,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2)、自然灾害频发。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2、原因:
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尖锐;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
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
3、时间:184年
4、领导人:张角
5、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组织发起的起义
张角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他以宗教为形式,以免费行医治病为手段,组织了义军三四十万,编成了36方,各设统帅,在衙门上标记“甲子”,作为将来的攻击目标和进攻时间,并向群众广为宣传黄巾军的预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6、结果:失败
7、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者,使其一蹶不振。
群雄争霸,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事,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知识小结:
往期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