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初中历史 2023-02-13

【课标要求】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含义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重点难点】

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

2.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名词解释】:民族区域自治

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歌曲欣赏】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原因: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性质: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确立过程: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施情况: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时间:1947年

指导方针: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

地位:我国建立的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现状:目前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五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

6、意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点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

如: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2、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采取优惠政策,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4)各民族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3、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4、西部大开发

时间:20世纪末

覆盖地区: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影响:

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拓展延伸】

1、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1)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通过技术资金等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少数民族的大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有利于从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能够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促进民族繁荣。

(4)有利于激发各民族热爱祖国和本民族的感情。

3、当代中学生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要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2)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3)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等。

【知识小结】


【练一练】

1、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享有独立主权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④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B.少数民族自治区不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C.党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  

D.西藏是我国重要牧区

3、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  )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如果我们要为下列一组图片确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西藏的百年变迁  

B.各民族共同发展

C.重工业成就显著  

D.新兴工业的崛起

CBDB

往期精彩分享:

新人教版:八下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二)》

部编版:八下历史《期中考试真题卷(一)》

部编版:八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1—11课)》

部编版:八下历史《期中专题: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