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暑假预习:七上历史《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梳理:
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王室衰微的表现:
(1)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2)周王室势力大减;
(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2、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诸侯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1)周王室衰微;
(2)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诸侯争霸所打的口号:“尊王攘夷”
3、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4、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1)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利: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5、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答:启发: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同时还要勤奋、要勇于创新和改革等。
精神: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
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 )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西周春秋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 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经有人拍卖商朝时的铁犁铧,该铁犁铧已经锈迹斑斑,部分地方甚至剥落,最后竟以20万英镑高价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
A. 真品且价值高
B. 同时代的仿制品
C. 真品但价值不高
D. 后人伪造无价值
4.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D.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5.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书名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6.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 贵族特权的废除
B. 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
C.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被打破了
7.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了十几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C. 历史向统一的趋势发展
D.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8.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尊王攘夷——齐桓公
B. 退避三舍——晋文公
C. 问鼎中原——楚庄王
D. 卧薪尝胆——夫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2)材料中的平王指的是谁?
(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
(4)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
(5)说说他的事迹。
(6)使齐楚秦晋始大的四位诸侯是谁?
(7)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参考答案:
1.B 2.B 3. D 4.A 5.D 6.D 7.C 8.D
9、(1)春秋时期(2)周平王(3)公元前770年(4)洛阳(5)迁都洛邑,建立东周(6)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7)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等。
往期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