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又因镐京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春秋战国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特制的锋刃。古书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铁器时代。②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春秋时期的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考古发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上网查找。③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周平王东迁都城后,统治范围大减,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国库亏空。这样慢慢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周王室,逐渐不再听从周王室的管理。Ⅰ.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Ⅱ.诸侯崛起,竞相称霸。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 但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的都是《史记》或《荀子》的版:《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而《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但首位霸主齐桓公,各版本都有涉及,我们看看齐桓公为什么会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经济上: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政治上: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军事上: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这一切奠定他成为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春秋时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1)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了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1、《孟子·尽心下》云:“春秋无义战”,认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没有道义的战争。你认为春秋争霸有何影响?“春秋无义战”,这种观点没有摆脱以周天子为正统的立场,是不全面的。争霸者打着周天子的旗号,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混战。春秋时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但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⑤他们的争霸战争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又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
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2.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4.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5.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部编版:七上历史《开学第一课》
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送给即将踏入初中的孩子
中国历史朝代歌,送给即将踏入初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