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

初中历史 2023-02-13
课标要求: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俄国社会的改革。
学习目标:
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掌握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的发展历程:

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时间:18世纪初
领导:彼得一世

内容:

性质:
材料一:“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影响:
材料二:课本P7“俄国疆域扩张图”和P8“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三:现代化骑兵、海军、炮兵与科学院

材料四:农奴生活环境恶劣

积极的:
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知识点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

可见,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可见,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封建农奴制度(俄)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英、法、土)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可见: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2、目的:

材料一:“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1)直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

(2)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3)其他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能力。

3、开始标志: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自由)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高价)赎买。(份地)

5、性质: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6、影响:
材料一: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社会经济史》  

①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诸位请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列宁:“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③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知识小结:

异同比较: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方式相同:都是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
②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
1861年改革内容主要是废除农奴制度。
③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影响不同:
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度,增强了国力,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的道路;
1861年改革虽然很不彻底,但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补充视频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2课 俄国的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知识点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复习提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