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高分子界老一辈的宗师级人物有哪些?

化学加 2021-06-12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编辑|化学加



徐僖(1921-2013)

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徐僖,1921年1月16日生于江苏南京。1940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44年在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1948年获美国里亥大学(LehighUniversity)科学硕士学位。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曾任四川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高分子力化学和高分子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在高分子超声降解和共聚、高分子氢键复合、高分子复合共混体系相容性等方面做出多项成果。采用超声波、振荡磨、气流粉碎等多种手段制得了一系列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合成、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发明了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提出通过氢键复合可以有效降低导电材料的结晶度,提高材料导电率,这一见解对推动快离子导体研究有很大意义;抑制了聚烯烃材料在电子束、γ-射线、紫外线和微波辐照过程中交联反应,在聚烯烃分子链上引入含氧极性基团,改善了聚烯烃/工程塑料、聚烯烃/无机材料体系相容性,制得高强高韧聚烯烃共混材料,为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的增容提供了一项新途径。


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4本,申请专利2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20余项国家、部委、省级奖励,以及高分子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高分子化学育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是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钱保功(1916-1992)

我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

钱保功,曾用名钱乐华,1916年3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35年至1940年,钱保功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此后,分别任重庆动力油料厂研究生、助理工程师,重庆兴华油脂公司涪陵炼油厂工程师。1947年在美国纽约布鲁科林多科理工学院高分子研究生院学习,获化学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曾任上海化工厂、沈阳化工局研究室工程师。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担任合成橡胶研究室、高分子辐射化学研究室、高分子物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61年任该所副所长。1981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院长,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兼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深圳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博士生导师,美国《应用高聚物》杂志编辑顾问,《高分子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杂志的编委。

在国内开创了合成橡胶、高分子辐射化学、高聚物粘弹性能和高分子固态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在合成橡胶的力学性能、粘弹性能、分子运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领导组织稀土顺丁、镍顺丁橡胶的表征研究。还对天然橡胶的结晶过程、聚乙烯的紫外光敏交联、高聚物体系固态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黄葆同(1921-2005)

我国著名高分子化学家

黄葆同,上海市人,化学家。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进行过生漆结构和干燥机理研究,新高分子合成,乙丙橡胶新催化活化体系研究等。1979年以来研究以聚烯烃为组份的多相聚合物,包括共混和嵌段、接枝合成及其用于共混增容。共混型热塑弹性体和聚乙烯接枝PDMS增进耐磨性获得专利;利用共晶和极性/极性相互作用原理,设计增容剂,使聚烯烃/极性聚合物共混为新材料;并深入研究体系的界面和结晶行为。进行乙烯(丙烯)/α—烯烃共聚和丙烯序贯聚合规律和聚合物结构研究。用非稳态扩散动力学概念研究了齐格勒-纳塔非均相催化剂共聚机理。开展了可溶性锆茂和钛茂催化剂下的烯烃(共)聚合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新德1915-2005

中国高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

冯新德教授原籍江苏吴江,1941年就读浙江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学系研究生,师从我国化工界泰斗李寿恒教授,之后改教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学直到1945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美研究生,1948年在美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教,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新德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教学与基础研究,于1949年在国内率先开设高分子化学——聚合反应课,研究领域涉及烯类自由基聚合,环化聚合,嵌段与接枝共聚合,电荷转移光聚合,开环聚合,功能高分子,高分子生物材料等,特别是在抗凝血材料与药物缓释材料,以及高分子老化与生物老化的初始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冯先生在其近60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发表论文200余篇,荣获多项奖励,为我国高分子科学事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级人才,被誉为我国高分子化学的先驱和奠基者之一。


王葆仁(1907-1986)

我国高分子合成和有机合成化学家

江苏扬州人。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 

193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中国最早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化学家之一。50年代开始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已内酰胺。对有机硅高分子、特别是硅碳硅氧链高分子的合成做了深入研究。对耐高温杂环高分子的合成及性能进行了较广泛研究,并在应用方面作了许多开拓工作。70年代提出加强高分子大品种如聚丙烯等的研究。在烃类化学方面也做过许多研究。著有《有机合成化学》上下册。


沈家骢

我国超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

浙江绍兴市人。高分子化学家。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同年被分配来吉林大学化学系任教,1983年晋升教授,曾任化学系系主任、副校长;现任国家教委超分子结构与谱学开放实验室主任。在从事聚合反应动力学与特种高聚物分子工程研究中,运用模型与概率函数积木式地一步列出各种加聚反应机理的分子量分布公式,建立了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定量关系;链段模型结构按分子模型处理,建立了较完整的共聚反应统计理论;用顺磁共振法首次跟踪本体聚合中自由基变化全过程,揭示了自由基的微环境,提出了扩散图象;开发了高折射指数的光学树脂。研究了微凝胶为核的星型聚物,首次用这类两性分子制成纳米级高分子微粒和超薄“浮萍”与“倒浮萍”膜,成功地把高分子LB膜的有序性与稳定性结合起来。近十年来致力于化学材料与化学反应的微结构、微环境及微反应器的探索,很自然地发展为超分子体系的组装、识别及信息功能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合著专著2部。



沈之荃

人工合成橡胶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

沈之荃,高分子化学家。1931年5月27日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52~1962年苏州大学任教,1962~1979年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副研究员,室主任。1980年至今在浙江大学任教,1984年晋升为教授。历任化学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及浙江省科协副主席等职。现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化学部常委;兼任《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等10余杂志编委会委员。“高分子料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之荃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攻过渡金属和稀土络合催化聚合。20世纪60年代,首先研究三元镍系顺丁橡胶,并为成功地建立我国万吨级顺丁橡胶工厂作出突出贡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在创建中国特色的稀土络合催化聚合学科中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60~70年代,开展并组织领导了稀土络合催化聚合学科及其橡胶的研究工作,1982年获国家自然学科二等奖;20世纪80~90年代将稀土络合催化聚合研究推进到炔烃、环氧烷烃、环硫烷烃、内酯、环碳酸酯等聚合及固定CO2制备聚碳酸酯等新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已发表 200余篇论文和专著于国内外学术书刊。1988年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先进女科技工作者,1993年获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1994年获光华科技一等奖,1995年获浙江省“十大杰出女性”和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1998年被选为第二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1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钱人元(1917-2003)

开拓了中国的高分子物理与有机固体电导和光导的应用基础研究,并结合实际在丙纶纤维的开发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苏常熟人。193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起在聚合物溶液性质、链结构、物理及力学性能、流变学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深入研究了高聚物加工过程与结构性能的关系,开创了修饰分子量分布的方法以适应聚丙烯的加工性能要求,为中国聚丙烯纤维工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70年代后开创了有机固体电导研究,对激基缔合物和复合物及有机固体载流子迁移过程、新型有机导体、导电高聚物等进行探索。80年代以来开展高分子凝聚态基本物理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物理图象来全面理解高分子凝聚态。



何炳林(1918~2007)

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何炳林,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8年8月24日生于广东番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7年赴美,1952年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芝加哥纳尔科化学公司高级研究员。1956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农药研究和大学教学工作。深入研究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与制造,用于链霉素的精制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吸附树脂的研究开辟了功能性树脂的开发与应用,为此于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58年创建南开大学化工厂生产苯乙烯型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使南开大学成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研制的重要机构之一,先后研制出几十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1978年后研究工作扩展到与生物学有关的方面,特别是离子交换树脂在医学及医疗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效果,后来又在高分子负载金属催化方面开展了研究,制成了多种聚合物多相催化剂,成功地用于催化氢化、氢甲酰化等反应。

1999年“生物医学高分子”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0年“若干生物医学高分子的研究” 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0年《高选择性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获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



于同隐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之一

于同隐先生是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工作涉及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高聚物的共识、生物大分子、高分子形态学以及加工工艺。于同隐先生191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46年公费去美国留学,1949年在密西根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他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担任浙江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1958年他负责高分子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的筹备工作并任副所长和教研室主任,1982年任复旦大学材料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后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的名誉所长。于同隐先生知识渊博、学术思想活跃。他和他的学生们的研究工作涉及高分子合成反应理论、高分子光化学、高分子粘弹性、高分子结晶、高分子合成金、生物高分子等诸多领域,且都获得了重要成果。


程镕时

我国高分子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程镕时,192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著名的高分子科学专家,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分子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显著,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为了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分子表征研究和高分子溶液性质研究,为顺丁橡胶的选型和聚合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励;

1960年,程镕时提出了一点法计算特性粘数的公式,被教科书称为“程镕时公式”,得到广泛的应用;


凝胶色谱是程镕时的另一项重要研究领域,他阐明了多孔填料的成孔机理,给出了控制孔度的理论关系,还创立了凝胶色谱绝对定量化的基本原则。他提出的分离与扩展效应统一理论,是当时该领域最简单的对加宽效应作改正的方法,论文1983年提交美国化学会年会时,被当作当年的重要成果发布新闻,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1990年之后,程镕时又提出了高分子溶液粘度的团蔟理论,此理论预计了钱人元提出的动态接触的存在,并进而证明聚电解质溶液粘度的特异性完全是测量粘度时的界面效应所造成,纠正了前人对此问题的误导。



相关延伸阅读,关注化学加后可:


回复an01查看《【兼职好机会】化学+网选聘108位各地区兼职技术经纪人》

回复w24,查看《2015年高分子学界的那些逆天“神作”,只有0.1%的化学精英注意到了!》

回复w43,查看《《Nature Chemistry》:高效催化剂助力环状共轭高分子合成》

回复ai86,查看《【名家名企】化学生物学科“筑梦人”——记北大化学生物系教授陈鹏》

回复ai80,查看《著名有机化学家胡宏纹院士逝世,主编的《有机化学》为经典教材》

回复ai47,查看《【名家名企】徐光宪:门下已出三位院士的金庸迷化学家》

q34,查看《揭秘食物保质期真相:保质期竟是骗局,被我们抛弃的过期食品竟然还能用!!》

回复y25,查看《【更正更新发布】1977年恢复高考后各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院士校友人数(书记必看!)》

回复ai39,查看《清华化学系事故遇难博士后:一个农家子弟的落泪青春》

回复g14,查看《15个动图告诉你:学化学的惊险与刺激》

回复q44,查看《剩菜能不能吃?浙江大学实验室给你权威答案!》

回复i10,查看《有机化学僧的一首打油诗,深刻!太有才了!》

回复ae0001,查看化学加关于科技成果的精彩专题

回复p001,查看工业应用系列专题



声明:尊重原创、保护原创是化学加一贯坚持的原则。化学加基于分享目的的转载,都会在开头位置清楚注明出处。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涉及到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删除。谢绝其他帐号直接复制化学加编辑过的文章。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化学+网2.0版

化学加主编微信号:huaxuejia20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