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妆品中的“伪科学”,你有信过吗?

2017-08-23 化学加

来源 | 美丽修行      编辑 | 化学加

导读

化妆品中的“伪科学”,你有信过吗?今天来说一说化妆品的那些事~

跳转阅读→40位中国制药产业最活跃的企业家,集体南下学习考察4天将成为行业标志性事件


本文作者:配方师十九

勾搭她——新浪微博:配方师十九


经常会有人来问我,用某某方法试验化妆品好坏可信吗?这些方法一般来自美容杂志、网络达人、某些商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看起来头头是道,却完全经不起推敲,又常常在短时间内迅速风靡起来。所以,直肠子的我觉得有必要来说一说这些“伪科学”啦!



火烧洗面奶,试好坏


把洗面奶放入勺内,用火烧,如果溅油,烧后有杂质,就不是好的洗面奶,如果越烧越像牛奶一样,说明是好的洗面奶。



十九说SAID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在一勺清水里加入一滴食用油,用火烧,你会发现水沸腾后不久也有油溅出来,但这里明显没有什么不好的成分。


其实洗面奶主要成分是水,如果洗面奶中含有轻质的油脂,那么在加热到一定程度出现油水分层后,油滴聚集在水面上持续吸热,达到沸点之后就会蹦出。而轻质的油脂可以是矿物油也可以是植物油,所以并不能以此说明好坏。


另外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菜炒焦了会有黑糊,几块钱一大罐的白汤火锅底料加到水里怎么烧都像牛奶一样。


其实火烧洗面奶如果出现黑色杂质,只不过是物质碳化反应产生了碳而已,比如有机物在高温情况下脱水产生的碳。而糖、蛋白质都属于有机物,另外植物提取物成分复杂也常常含有有机物,所以烧后有黑色物质未必是坏事。


然,越烧越像牛奶不过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在高温下仍然在水中均匀分散而已。



用力摇化妆水,摇完之后看泡泡的形态


a.泡泡很少,说明营养成分少。

b.泡泡多但是大,说明含有水杨酸。水杨酸洁肤的效果较好,但刺激性大易过敏。

c.泡泡很多很细,而且很快就消失了,说明含酒精。

d.泡泡细腻丰富,有厚厚的一层,而且经久不消,那就是好的水。



十九说SAID




首先我们想一想,把洗洁精加一点到水里摇一摇会不会有泡泡呢?


所以,化妆水摇晃之后是否有泡泡,取决于化妆水中有没有起泡成分。而营养成分和起泡成分是2个概念没有必然联系。实际上,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界面活性剂还挺容易起泡的。


你可以动手试一试,维生素C的水溶液就不易起泡,加一点洗面奶或者乳液到水里摇一摇泡泡就挺多的。同理泡泡的大小、形态,稳定性只是起泡成分的结构不同不能说明好或坏。


另外泡沫消失的快与慢除起泡剂本身的特性之外,还有可能受到消泡成分的影响,消泡成分通过破坏气泡膜弹性等方式导致气泡破灭,从而加速气泡消失。


乙醇也就是酒精,用在化妆品中确实有消泡作用,但她并不是唯一的消泡剂,其实很多醇类物质都有消泡功能,天然油脂也有消泡功能。



火烧乳液面霜,看残留和烟雾辨好坏

用火烧,烧完清澈无烟就是好的化妆品,烧时有黑烟,烧完残留变黑就是加了铅汞等不好的成分。


十九说SAID




又是一个火烧试验。关于烧完残留的问题,在第一节中已经说过,是碳化反应的表现,在此不再赘述。


那黑烟又是什么鬼?你见过烧桔梗吗?那浓浓的黑烟明明是分外刺眼的。如果没见过,各位小伙伴现在可以剪下一根自己的头发或指甲烧一烧看看,也会有黑烟的,难道咱们的头发指甲也中了铅汞的毒么?


其实燃烧时的黑烟是燃料未充分燃烧的表现。实际上很多有机物、植物提取物在燃烧时都会有燃烧不完全产生黑烟的情况,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加了铅汞了。


另外十九在此温馨提示大家,化妆品是用来涂抹的不是用来烧的,各位好奇宝宝在燃烧各种大牌小牌时请一定远离儿童,玩火有风险,好奇需谨慎。



银戒指分辨彩妆中的重金属


在购买彩妆时,将彩妆样品抹在自己的手背上,然后用银戒指在上面磨擦,边磨边观察颜色变化,变黑说明彩妆中含铅,黑色越深,含铅量越大。



十九说SAID




我猜想这个测试方法,一定是一个爱看古装剧的大妈或大叔想出来的,因为“银针试毒”是古装剧中常见的情节。


不过,大家有兴趣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把纯银的戒指啊筷子啊插在鸡蛋黄里,你会发现银居然也变黑了。难道这是毒鸡蛋?其实这是银和鸡蛋中的硫元素发生了反应产生了黑色的硫化银。


那么“银针试毒”又是怎么回事呢?古代的毒药大多为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古代生产技术落后,在合成砒霜时,难免会有硫化物存在,银实际上是和砒霜中的硫化物发生了反应,换成足够纯的砒霜,银是不会变黑的。而铅和银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反应。



用验钞机或紫外线灯识别荧光剂


用验钞机或者紫外线灯照射化妆品,如果出现荧光则是加了荧光剂,会致癌,会产生依赖。



十九说SAID





上一条是爱看古装剧的大妈大叔想出来的,这一条我猜是不爱看美剧的愤青脑补出来的。美剧经常会有的情节,探员拿着紫外线灯照射床单,看看上面是否有精斑。


没错!精液会有荧光反应。实际上自然界中有很多物质都有荧光反应,比如植物的黄酮类物质,大部分维生素等等。


紫外线下的荧光反应,实际上是某物质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产生能量跃迁,从而产生一种比紫外线波长更长的光,被我们看到了而已。产生这种现象并不一定就是加了令人闻风丧胆的荧光剂。况且依赖和荧光剂也没有半毛钱关系,会产生依赖的是糖皮质激素(详见我在美丽修行上发的历史分享)。


到底荧光剂的危害有多大?目前科学界尚无定论,但鉴于荧光剂在造纸、纺织、洗涤产品中已有悠久历史,目前中并未发现致癌或致畸。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她只算是潜在的致癌物。虽然能避就避绝对没错,但危害确实只算轻量级选手。



水分散试验,看沉淀,看分散状态识别粉底乳液

把你平时所用的粉底或者乳液取适量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其反应。一般都三种情况会发生:粘在杯边,飘在水面上,沉在杯底。这三种情况即说明了其所含的成分。粘在杯边的是动物油。飘在水面上的是矿物油。沉在杯底的是重金属,铅,汞等。




十九说SAID





用一杯水试验乳液面霜的说法,在我从事化妆品配方的十年间已经变换了无数个版本,现在的最新版本如上,但依旧万变不离其宗,统统不靠谱。


我们先来分解一下乳霜的基本结构:油相+水相+乳化剂。一个乳液滴到水里搅拌搅拌有2种状态,一种是散开(水在外层,水包油结构),一种是不散开(油在外层,油包水结构)。这两种结构没有好坏之分,而粘边上,飘上来,沉下去全部指的是不散开的情况,也就是油包水的结构。


这时油脂在外层,任何油脂在浮力的作用下都会趋于粘在杯壁,这可不是动物油的专利。另外飘在水面或者沉在水底,只能说明物质本身是比水重(比水的密度大),或者比水轻(比水的密度小)。


这是乳化剂和油脂的综合结果,既有比水轻的各类油脂,也有比水重的乳化剂。所以飘起来的有可能含植物油,沉下去的或许是二氧化钛。



纸张试保湿产品,试出矿物油


保湿的产品,很多都是矿物油制成的,你把他们涂到纸上,过一会把多余的擦掉,如果保湿的话纸就会起皱的,如果是矿物油所制的话你就会发现那是透明的!



十九说SAID





上一条说了油包水和水包油的结构问题。其实就是水在外层还是油在外层的区别,无所谓好坏。


拿一张白纸,分别往纸上滴一滴水,滴一滴植物油,你会发现,滴了水的那边纸张会起皱,滴了植物油的那边是透明的。


所以到底是起皱还是透明,只是在试到底是水包油还是油包水而已,并且油包水的结构也未必全部是矿物油,任何油脂都可以做到这点。



面膜怎么撕的问题


面膜不能从上往下撕,否则会让皮肤松弛衰老。



十九说SAID





需要撕掉的面膜有2种,一种是成膜后需要撕拉的面膜,一种是片状的带精华液的面膜。


先说前者,可谓是伤害毛孔的典范,目前已经逐渐淡出了化妆品界的舞台,偶见余党。对于这种面膜,因为有强烈的粘附性,所以在撕掉的时候无论从上下左右开始撕都一定会伤到毛孔的,相反,因为人面部的汗毛是从上往下长的,所以从上往下顺着毛发方向撕对毛孔的伤害还小一些。


再说片状面膜,说必须从下往上撕的人认为,要逆着毛发来撕可以减少精华液残留,从而减少毛孔堵塞的概率。那么,如果精华液本身是容易堵塞毛孔的,其实不洗掉的话,怎么撕都差不多,因为残留在脸上是会小范围扩散流动的。


所以关键不在于怎么撕,而在于精华液的配方是不是易于堵塞,需要不需要及时清洗。



看包装,看证号,可以分辨药妆或效果更好的化妆品


化妆品包装上有十字架图形,说明受到了医学认可,功效更好,是药妆。“卫妆准字”是指普通化妆品,“食药妆准字”是指药妆产品,所以“食药妆准字”的产品比“卫妆准字”的效果好。



十九说SAID




这条在微商中貌似很普遍。不可否认,某些国家确实有药妆一说。


但是在中国,只要是在中国生产的化妆品,是没有药妆的说法的,不论你的效果多好,食药监也是命令禁止化妆品宣称医疗用途,既包含语音的明示也包含图形的暗示,所以十字架的标志不表示是药妆,反而涉嫌虚假宣传。


另外“卫妆准字”和“食药妆准字”都是指化妆品加工工厂的文号,和产品效果没有联系。而且原先的“卫妆准字”现在都在陆续更换为“食药妆准字”。


这是因为化妆品监管部门由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更改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药监),从而引起了产品监督责任的转移和文号形式的变更。“卫妆准字”是老文号,“食药妆准字”是新文号。目前正值换证期,全国各地换证速度不一,所以才会有2种文号并存的局面。


总之,化妆品的成分复杂,并不能通过一些简单的试验就能鉴别优劣。另外也可以多关注一些新闻法规,用科学武装自己,用常识丰富自己,这样就不容易被“伪科学”误导啦。

美丽修行(ID: mlxxapp),专注于科学护肤。查询 50 万化妆品成分,提供 16 种肤质测评和匹配产品,聚集配方师、科学护肤达人的精彩内容分享。懂化学成分才是高级的护肤。

* 本文由「 美丽修行 」(微信公众号 ID:mlxxapp)授权转载, 转载需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拓展阅读 ☟

我们是谁?  学化学的、搬砖的、科研民工

十万+热文《我们需要化学》科普片1-6集视频

涨姿势 | 如何把实验服/白大褂穿地比较好看?

史上最全化学表情包集锦!

他是“一统化学界”的男人,却终被诺奖亏待

那些得了诺奖的科学家后来咋样了?

光吃水果不吃肉就能瘦?想得美!


更多精彩,后台回复相应代码查看

回复 c001:漫画化学    回复 d001:化学趣史

回复 f001:视频动画    回复 g001:趣味实验
回复 h001:军事化学    回复 i001:缤纷化学
回复 j001:化学趣闻   回复 m001:创意化学
回复 k001:趣味化学   回复 L001:涨—知识

回复 w009化学前沿   回复 z001科研名人


投稿合作、加入群组 请加微信 huaxuejia1059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化学加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