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守在银杏化学世界的开拓者——记中国药科大学楼凤昌教授

化学加 2021-06-12

来源 | 中国药科大学新闻网            编辑 | 化学加

导读


他,是中药化学研究领域的一员老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留校走进实验室,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从青年到老者,从风华正茂到白发丛生,他把数十载的春秋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中药化学科研事业。他,身兼国家新药评审委员、江苏省新药评审委员、国家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多个专家头衔,研究成果丰硕,著作等身,获奖无数,却一生淡薄名利,为人谦和。他,就是国内中药化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楼凤昌教授。

跳转阅读→Angew. 东华大学胥波课题组首例18F对不饱和碳-碳键的亲核加成反应

楼凤昌教授科研工作照

2012年底,喜讯传来,楼凤昌教授主持研发的新药银杏内酯与银杏内酯注射液一举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两项新药证书,这是近年来国内乃至全世界在银杏研究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银杏的世界真美”

       说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银杏化学活性成分这个研究方向,楼教授解释道,上世纪七十年代欧洲银杏叶研发产品如金纳多(Ginaton)等异军突起、风行一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畅销,然而想到当时国内制作工艺粗糙且科学含量很低的同类银杏药物,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触动极大。

       “银杏叶的主产地就在咱们中国,其资源占到全世界总量的70%,并且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将银杏叶用于疾病治疗,我们怎么能将这个领域拱手相让呢,我着急啊!”时至今日,说起当年走上银杏叶研究之路的缘由,楼教授仍激动不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该领域的研究几乎空白,相关仪器设备及科研资料也极度匮乏。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楼凤昌教授“白手起家”,靠着顽强的毅力,一一克服实验场地、经费、技术等诸多难关,渐渐地研究有了起色。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关研究走出困境、脱颖而出,已在国内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两项鉴定成果、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并被列入江苏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攻关项目。至今,该课题的研究已成果斐然,累计获得新药证书4个,分离、确认、命名新化合物银杏内酯K、银杏内酯L等5个,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1件,其中6件已获得授权,并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

       了解中药化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中药的科学化研究一直都是个艰难的研究领域,特别是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在结构确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中药注射剂的开发更是难上加难。2007年以来,全国中药注射剂重启审批后,获批新药证书的项目屈指可数,楼凤昌教授的银杏内酯注射剂就位列其中,这对于银杏叶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虽然早在2000年和2004年,楼教授带领的团队就已经研究出了颇为令人瞩目的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胶囊,然而希望能够率先研究出药物最高级形态的静脉注射针剂一直是萦绕在楼教授心头的科研梦想,多年来,他也从未停止过探求。“银杏的世界真美,我每天对着它,从来没有疲倦过!”一谈到自己钟爱的银杏,楼教授的脸上就洋溢着喜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十多年漫漫长路走来,汗水浇灌的梦想终于开花结果,楼凤昌教授的爱人马琴玉老师还清晰地记得,去年十月知道自己的研究获批两项新药证书的那一刻,平时素来内向的楼老激动的振臂高呼:“我成功了!”那一刻,老人开心得就像个孩子!

 “科研事业就是他的生命”

       回忆起这三十多年来的陪伴和相濡以沫,马老师笑着表示,“科研事业就是他的生命!”为了自己钟爱的银杏叶研究,楼教授常常废寝忘食,有时候几天不出实验室,在担任中药学院院长期间,为了不耽误自己的科研,他在办公室旁边设了一小间实验室,一得空就钻进实验室做研究。退休后,楼老仍老当益壮,继续活跃在中医药研发的第一线上,目前已有一项治疗糖尿病的新药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当被问到自己成功经验时,楼老谦虚地表示,科学研究永无止境,自己还在不断学习和探索,同时,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应多点“三心”,少点浮躁。所谓“三心”,指的是“专心、恒心、事业心”,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一个新药从研发到获批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年甚至二十年,所以科研工作者要经受得了寂寞、挫折和金钱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就尤为重要,否则,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财富与金钱的诱惑之下,易产生急功近利和浮躁的想法,这对于药物研发这项事关百姓健康的科学事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回首三十年的银杏研究之路,楼老表示,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够体会,挫折和困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常常很长时间里毫无进展,研究陷入停滞不前的状况。有一次开会时遇到一个同样是该领域专家的同行,在得知楼凤昌教授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银杏叶的化学成分时,这位专家语重心长地劝诫,这个研究领域是个“难啃的骨头”,自己已经换了另一个研究方向,他同时劝楼教授应该趁早放弃,不要继续浪费精力。楼教授当场就表示,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再困难也会坚持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是这份对科研事业的执著和认真,楼凤昌教授的研究坚持走到了今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南京中医药大学天然药物化学博士生导师唐于平是楼凤昌教授最钟爱的弟子之一,本科及硕博士阶段均在楼老门下求学,在谈到老师时,唐于平教授表示,楼老对自己的科研和人生道路影响巨大,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是自己一生的楷模和榜样。他回想当年求学时,老师甚至连实验仪器的使用这种极细微的琐事都手把手地教自己,坚决不允许有任何不规范的操作,老师对待科研事业这种极为认真和执着的态度也使自己受到耳濡目染,时至今日在科研的过程中也会同样去要求自己的学生。

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文体活动同样在行”

       科研工作之外,楼凤昌教授对于教学工作也同样格外得细致认真。他常说,给学生上好课是教师的本份,无论你官做的有多大,无论你科研有多忙,课是一定要认真上好的。由于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楼教授多年来总是坚持在上课前将授课讲稿内容烂熟于心,对照每个字的正确发音一遍遍纠正自己的口音,这样一遍课备下来常常已是深夜。

       几十年的教师生涯,楼凤昌教授一直这样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指导的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孜孜以求地贡献着力量,学生中有多人目前已是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生活中,楼凤昌教授是个朴素简单的人,用马琴玉老师的话说就是“没有任何要求”。他性格温和,为人友善,常常对马老师说,我们看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不要总盯着他人的缺点,要活得“阳光一点”。

       说起楼教授的业余爱好,熟悉他的人无不夸赞:“他文体活动同样在行!”楼教授的排球打得好在中国药科大学是出了名的,他认为运动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可以调节缓和平日里紧张的科研工作节奏。除了打排球,拉二胡也是楼教授的“拿手绝活”。“我拉二胡的指法、曲目全是从小自学的。”楼教授说,“没想到竟慢慢迷上了这项乐器,这一拉,就是半个多世纪。”如今楼老已是学校的退休职工乐团中的“首席二胡演奏家”,悠扬动人的曲子,常常引来不少邻居驻足欣赏。

       不过,马琴玉老师还是觉得,排球和二胡再怎么也比不上他对银杏的爱,就连两个人晚饭后出去散步,楼教授都要随身带着一个袋子,为的是随时可以捡拾银杏叶。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虽已是花甲之年,楼凤昌教授常常自嘲自己是老马伏枥、壮心不已,仍希望能再为中药化学的科研事业多贡献一份心力。近期,楼凤昌教授已经被返聘到我校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他将继续孜孜不倦地投身于“银杏世界”的科研事业中,继续为自己毕生执着的梦想毅然前行。



▼ 免费注册入驻化学加网快速通道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注册)

欢迎广大读者分享赐稿或者有偿投稿

编辑手机/微信/QQ :18676881059 

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

拓展阅读

更多精彩,关注本号后,后台回复相应代码查看

回复 c001:漫画化学    回复 d001:化学趣史

回复 f001:视频动画    回复 g001:趣味实验
回复 a002:餐桌化学    回复 i001:缤纷化学
回复 j002:化学趣闻   回复 m002:创意化学
回复 k001:趣味化学   回复 L004:涨—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