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²科学峰会开幕,八十余位世界顶级科学家出席

化学加 2021-06-12

点击以上小程序非苹果手机可保存到手机桌面

导读


为期两天的2018 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²科学峰会今日(17日)正式开幕,峰会邀请了八十余位世界范围内顶级科学家出席,就细菌研究、未来互联网、免疫科学、摩尔定律、合成化学、区块链、柔性电子器件、生物医学智能系统、天体物理、人工智能、脑科学、科学计算等不同主题展开十二场研讨会。峰会当天可谓精彩纷呈,产生了无数的精彩瞬间。

跳转阅读→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三位化学家获“中国版诺奖” | 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系杰出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董欣年在题为“从研究病菌中得到的突破”的研讨会中指出,植物研究一点都不土,其实是非常先进的。研究水稻等农作物的科学家们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们是无名英雄!董欣年教授是分子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先驱。她的研究团队确定了NPR1为植物免疫调节剂的主要调节蛋白,阐明了NPR1转导免疫信号水杨酸赋予病原体抗性的机制,并为水稻安上了“免疫开关”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授、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戚益军表示,现在国内对转基因误解很深,转基因在大自然中就在进行,大家吃的番薯就是是天然的转基因产品。如果没有转基因技术,我们很可能吃不上木瓜了,或者要花非常大的成本才能吃到。



网络可编程的最主要推动者之一,斯坦福大学Nicholas W. McKeown教授在“未来互联网”研讨会中表示,从科幻角度,理想的互联网可以让人类无视物理限制而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沟通。这其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叫做网络可编程性。Nicholas教授在2007年首次实现了用类似软件开发的方式构建整个互联网。在那之后,Nicholas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Jennifer L. Rexford教授又共同推进了网络的可编程与开放性。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Kleiner Perkins, Mayfield, Sequoia Capital讲席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Jennifer L. Rexford谈到“未来互联网”时称,Internet as a “Network of Networks”,互联网是所有网络的网络。


作为中美两国科学界的泰山北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aul & Marcia Wythes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李凯老师在“未来互联网”研讨会中分享了他年青时的自学经历,在干活的空闲用来自学。


李凯老师强调自学能力很重要,有了自学能力,可以学到很多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李凯老师告诉大家,科研里面创造力最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多了,要提出世界上没提出的问题,要从小培养敢于提问题的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兼副主任、CMOS研究实验室负责人Jason C.S.Woo在“摩尔定律”研讨会中表示,对摩尔定律来讲下一个突破是如何建立更多的性能,尤其是单位成本下的提高功能。他还提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尺寸将会缩小到至少3纳米。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ubramanian Iyer教授指出,现在iPhone的计算处理能力甚至比当年NASA登月计划的主计算机还要高。这一切都得益于计算机领域以“摩尔定律”预言那样的发展。然而,随着尺寸、价格和散热等物理边界的到来,关于摩尔定律的终结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被喻为半导体工艺大师的Subramanian Iyer教授,现在的目标是使用封装技术来实现“More than Moore”。


美国Scripps研究所化学系Frank and Bertha Hupp教授,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余金权老师在题为“发明合成分子的新工具”的研讨会中幽默地说到,每个人都是伟大的化学家,我们与朋友的一个拥抱、与恋人的一个吻都让身体内部发生了成千上万的化学反应。


余金权教授是国际上C-H键活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华人学者之一,研究方向主要为:C-H键活化研究及其在新药研发和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应用。余金权教授曾获2016麦克阿瑟天才奖。麦克阿瑟基金会官网评价其研究成果称:“这种非常规的C-H键活化方法在有机合成方法学中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消除了多种化合物的合成障碍,今后,药物开发、农用化学品制造、香水制造等领域都会从中受益。”


对于余老师的观点,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未来论坛青创联盟成员游书力表示认同,他说合成化学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高效新反应是合成化学的核心。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教授主持研讨会:发明合成分子的新工具。余金权教授和游书力教授等科学家共同参与讨论。


在下一代生物医学智能系统研讨会中,哈佛大学与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刘小乐教授表示,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转向以数据为驱动力的改变正引发着巨大的变革,但海量基因编辑数据的存储、处理、挖掘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刘小乐教授正在与研究团队合作解决这一难题。

会上的出一个论点,许多科研领域已经被打破了边界,不同学科之间必须交叉互助才能完成既定的研究目标。多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正在共同探讨生物医学智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前沿应用。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Dan Boneh在“区块链技术”研讨会中提出,区块链让商业变得”透明”,区块链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同时可以建立更好的信任机制,任何人都可以去验证这样的交易,区块链未来会让我们不再需要任何第三方来认证交易。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Department chair and K.K. Lee教授、化学教授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斯坦福大学可穿戴电子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鲍哲南老师在“柔性电子器件的未来”研讨会上提出,未来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可贴在皮肤上,可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医学等领域的。她在演讲的最后提出了一句话:“Enhance human,make human more human”。


高品质活动:青少年对话获奖人

未来论坛特意设置“青少年对话获奖人”环节,鼓励与会青少年了解世界前沿的科学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科学挑战,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


▲优秀青少年代表怀揣科学梦想,与2018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展开对话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李家洋老师与青少年交流


李家洋老师谈到,有理想、有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做科研要具有追求真知的理想。研究生读书的目标,要高于仅仅找一个工作,也要高于对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追求。


▲青少年对话物质科学奖获奖者环节,药明康德执行副总裁、首席商务官杨青博士代表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士致辞


杨青博士向三位物质科学奖获奖者表示祝贺和致敬,“他们的发明、发现,为合成新化合物、新材料、尤其是创新药提供了可能的新方法,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三位获奖者所培养的人才也正在各个行业,包括药明康德所在的生物医药行业,为创新做出杰出贡献。以此作为激励,药明康德希望早日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梦想。”同时,杨青博士也鼓励在场学子,希望获奖者的分享可以促发青少年学习、探索的力量和试错的精神,将来成长为更多的创新者、创业者和求索者。


▲2018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冯小明、南开大学教授周其林三位科学家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马大为教授和冯小明教授,同时也分别是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07届和2010届获奖者。冯小明教授与在场青少年分享了科研之路,他认为年轻人在科研工作中要坚持四点要求: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敢于创新;三是要实事求是;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


▲青少年对话物质科学奖获奖者环节,现场青少年与分享嘉宾合影


▲林本坚教授被称为“浸润式微影之父”


本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唯一获得者,也是未来科学大奖建立以来获奖的第一位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林本坚教授对在座同学说,通过授课,除了教导专业知识外,他也期盼能激发学生创意,教导他们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没有全球的交流,科学难有巨大成就;没有青年人的后来居上,科学难有辉煌未来。本届未来科学大奖F²科学峰会是一场国际科学盛宴,大咖云集,以科技激发未来想象,让中国和世界科学界形成无缝交流。


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


来源 | 未来论坛(ID:futureforum)

▼ 入驻化学加网快速通道,将与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注册)

投稿分享 | 转载联系  | 广告推广 | 商务合作 

联系化学加编辑部 :18676881059(手机/微信)

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

拓展阅读


更多精彩,关注本号后,点击菜单栏或回复字母查看

回复 V:Nature/Science    回复 W:有机化学

回复 T:科研动态    回复 i:美丽化学

回复 P:化工应用    回复 L:科普知识

回复 C:漫画化学    回复 D:化学趣史

回复 F:化学视频    回复 Z:科技名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