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北京大学陈鹏教授:当化学遇上生物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探索奖 Author ltx
化学加网VIP企业特别推广
导读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中复杂问题的理性探索。然而问题本身并不区分学科,问题的解决则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协作。在学科交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科学界虽不困惑于是否应该交叉,却困扰于如何促进交叉。
由于学科交叉通常需要“跨界”,与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交流合作,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实现途径,这些都会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很多的障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教授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学科交叉研究中来。以化学家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一段历史,展示当下科学前沿的自然交叉与融合,以及走向未来,我们将解锁哪些可能性。
跳转阅读→常说SCI论文有多少篇,那你知道SCI是什么吗?生物正交化学
Bioorthogonal chemistry
指能在生物体系中发生而且不干扰内源生命过程的化学反应,生物正交反应使得对活体内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脂等)的原位研究成为可能。
点击查看大图
01
Q:如果有50%可能性出重要成果,和100%可能性有进展,你会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向?
A:科学研究没有能够这样量化的概念,如果有的话就好了。我们会设置好长线目标和短线目标,把长线目标拆分成短线来逐一实现,但方向肯定是明确的。
我给学生的课题也是长短结合,这样既能保证他们不断能够取得阶段性进展,又能让他们意识到有一个更基本和重要的科学问题在前面等着他们。
02
Q:会面临某个方向或者阶段做不下去的情况吗?
A:经常有啊。短线上失败的几率是很大的,尤其是我们做交叉性研究的领域,很多时候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走下去,因为太前沿了,都是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还有一种挫败感是,我们在规划的时候估计这个成果会很有意义,但做出来发现我们估计错了。
所以挫败是家常便饭,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要对研究有兴趣,有平常心,我必须是一个乐观的人,否则坚持不了这么多年。此外我还得去鼓励学生,因为他们经验少,碰到挫折可能更容易悲观。
03
Q:去年8月份你参加了科学探索奖的终审答辩,体验上和过去参加的活动有区别吗?
A: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们(评委)更注重「探索」这个词,一个是你关注的问题是否足够前沿和重要;另一个是你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会是由你来解决?具体你要讲清楚你之前的基础,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角度、以及独特的想法。评委会很看重你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角度,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思路。
当时他们问我:研究方向(开发出新一代的蛋白质扩增和检测技术)可行性有多少?我说我并不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研究方向,我也坦言我所理解的奖项初衷,是希望能够有机会深入去做以前不敢做的方向,尝试一把。
04
Q:答辩完之后,有没有觉得获奖的把握很大?
A:这个还真没有。因为化学这样一个大的传统学科有非常多的优秀科学家,包括在答辩过程中,我知道在我前后都是很优秀的选手。
当时我心里是没底。
05
Q:北大化学生物系这十年来成长很快,除了师资、设备等硬件提升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
A:有一点我觉得应该强调,就是我们同事之间的合作精神。这几年我们有好几位很年轻的教授回国后都成长起来,除了各自都有顶尖的训练背景之外,我们之间还会有PI(学术带头人)午餐会来自由讨论研究内容,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无缝对接合作起来。
比如我们经常一起来指导研究生,去年我和同事在《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个想法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在接受我和同事共同指导和讨论的时候萌发的。
现阶段(尤其是交叉领域)的科研问题,往往需要多角度、多手段来研究,一个人很难做到。所以我想合作是为什么我们进展比较快的原因。
06
Q:十几年如一日去做研究,如何保持这种热情?
A:首先你得热爱它,科研已经融入我的血液,变成一种兴趣爱好,就和有些人喜欢打游戏,有些人喜欢看电影,我并不会觉得累,这是一生的追求。
外人眼中我们一天一天都是在读文献做研究,很枯燥无聊,其实不是这样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要求你不断有新的点子和应对方法,这并不是一个重复性的工作。
07
Q:这个问题可能有点远,你会希望过自己以什么形式被人们记住吗?
A:这个倒没有。和历史比起来,每个人的精力和创新能力的黄金期是有限的,也就是在40岁前后达到峰值吧。
所以我很珍惜现在的阶段,也会期待自己能够做出更多“from bench(实验台) to bedside(临床)”的研究,不管是药物还是检测方式,让更多人受益。
08
Q:你觉得化学生物学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它的尽头是在哪里?
A:尽头?没有尽头。我觉得化学生物学现在处于快速上升时期,人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更多人愿意从事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了。
判断一门学科有没有生命力,我觉得要看它能否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太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了。举个例子啊,就连最基本的过敏问题,人类目前对其原理都不太了解。人类面临的问题一直都存在,甚至增加了,比如这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来免疫方面的诸多问题,所以这个学科并没有一个终极的尽头。
(向左滑动可看更多Q&A)
“科学探索奖”是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公益性奖项。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启动资金由腾讯基金会资助。
目前2020年度申报工作已经启动,有意申报者可登陆“科学探索奖”官方网站
https://www.xplorerprize.org/ 进行报名。
入驻化学加网快速通道,将与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万多家化工医药企业已入驻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注册入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