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学与技术奖颁奖,赵宇亮院士获化学奖,张锁江院士获化学工程技术奖

化学加 2021-06-12

点击上小程序查看更多VIP企业

导读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11月3日在京举行。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评选出52名获奖人,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青年成为获奖科技工作者主体。其中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院士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院士获化学工程技术奖。跳转阅读→有了这个APP,在手机上就可以查化学品分子式、结构式……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于1994年3月30日捐资创立的、以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宗旨的科技奖励基金。依据《评选章程》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评选原则,经过提名推荐、专业评审、考察听证、终评审定的既定程序, 2020年8月28日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评选决定,2位为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科技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奖牌、奖金100万港元;30位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奖牌、奖金各20万港元;20位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授予奖牌、奖金各20万港元。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2020年度获奖人名单

一、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名)
序号
姓名
奖项
工作单位
1
钟南山
成就奖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
樊锦诗(女)
成就奖
敦煌研究院
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0名)
序号
姓名
奖项
工作单位
3
叶向东
数学力学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汪卫华
物理学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5
颜学庆
物理学奖
北京大学
6
赵宇亮
化学奖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7
胡非
气象学奖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
郭华东
地球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9
程和平
生命科学奖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
10
陈志
农学奖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11
范国强
农学奖
河南农业大学
12
沈建忠
农学奖
中国农业大学
13
季加孚
医学药学奖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14
卢光明
医学药学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15
沈锋
医学药学奖
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16
吴德沛
医学药学奖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7
徐兵河
医学药学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8
朱兰(女)
医学药学奖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19
何湘宁
机械电力技术奖
浙江大学
20
宋永华
机械电力技术奖
澳门大学
21
王国庆
机械电力技术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2
樊邦奎
电子信息技术奖
北京市信息技术研究所
23
刘泽金
电子信息技术奖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
24
吴枫
电子信息技术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5
杨德仁
电子信息技术奖
浙江大学
26
冯吉才
冶金材料技术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7
朱荣
冶金材料技术奖
北京科技大学
28
张锁江
化学工程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9
刘清友
资源能源技术奖
成都理工大学
30
罗琦
工程建设技术奖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31
谭家华
工程建设技术奖
上海交通大学
32
周绪红
工程建设技术奖
重庆大学
三、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名)
序号
姓名
奖项
工作单位
33
常超
青年创新奖
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34院
34
陈小前
青年创新奖
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35
鲁军勇
青年创新奖
海军工程大学
36
麦立强
青年创新奖
武汉理工大学
37
张澄
青年创新奖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38
赵永生
青年创新奖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9
程博闻
产业创新奖
天津科技大学
40
贾振华
产业创新奖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41
李晋闽
产业创新奖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42
凌祥
产业创新奖
南京工业大学
43
路建美(女)
产业创新奖
苏州大学
44
王琪(女)
产业创新奖
四川大学
45
魏世忠
产业创新奖
河南科技大学
46
曾毅
产业创新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47
赵元富
产业创新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8
朱衍波
产业创新奖
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49
何黎(女)
区域创新奖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0
刘国道
区域创新奖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51
王爱勤
区域创新奖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52
张宗亮
区域创新奖
中国电建集团

获奖人简介:
赵宇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1999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和RIKEN从事研究工作,与同事们一起发现113号新元素(Nh),成为元素周期表中亚洲国家发现的唯一新元素。2001年通过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回国,提出并开展纳米安全性研究,是国际上最早开展纳米毒理学研究的几位学者之一。从学术思想的提出到创建中科院纳米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开辟了我国纳米毒理学与纳米安全性研究领域。率先建立并突破了该领域定量分析方法学瓶颈、部分方法被ISO/IEC颁布为国际标准分析方法,被160多个国家采用;揭示了大规模生产的碳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等毒理学性质及其规律性;率先揭示了纳米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化学机制;提出反向应用纳米毒理学性质的新思路,提出了设计纳米颗粒表面去调控肿瘤微环境,实现“监禁肿瘤”(非杀死肿瘤细胞)的肿瘤低毒性治疗新方法,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500余篇,被引用约3.5万次,H-因子96。获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的授权发明专利26项。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TWAS化学奖,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等。
张锁江,男,1964年11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94年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做博士后,1995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与小岛和夫教授合作开展研究,1997年受聘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2001年到过程所工作,2008年起先后任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常务副所长、所长,2017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离子液体、绿色过程、系统集成等方向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JACS、Angew Chem、Chem Rev、Chem Soc Rev、AIChE J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350余篇, SCI他引12000余次,H-Index 60;编写中英文书籍8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20余件。担任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GEE)、《过程工程学报》主编,IEC Res、Green Chem等国际期刊编委。创办全国离子液体会议及亚太离子液体大会,并多次组织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副主席,多次应邀作大会或主题邀请报告。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等多项奖励。


来源:化学加综合自锐科技、新华社、网络。


· 微信订阅号消息列表改版,公众号消息不再以时间顺序展示,大家想及时看到化学加推送内容,多多点击文末“在看”,按照下图将“化学加”设为星标。

· 看更多化学相关资讯,查找化工医药企业产品,欢迎下载化学加APP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