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星成:人生大美是读书


尊敬的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美好日子总是太匆匆。为期两月的进修班眨眼就要结业了,在这一刻千金的宝贵时光里有机会代表第三组发言,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下面,我结合读书思考,汇报三点认识和体会:


1

读书无关美与丑



读书很重要。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一本书的厚度。


丑人读书如雪中送炭。我所讲丑人,不只指貌丑之人,泛指所有先天条件比较差、发展基础不太好的人。人无贵贱之分,但有出身之别,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改变自己的先天,但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是谁,知识都不能从妈妈肚子里与生俱来。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育丘壑多读书。丑人读书,蓄后天之长补先天之短,化被动之局为主动之势,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莫大焉。


美人读书似锦上添花。这里的美人,也不单指美女,泛指一切先天条件比较好、发展基础不太差的人。单就女人之美来讲,读书与不读书、多读书与少读书,其美之别大相径庭。如名垂史册的千古女性中,“第一才女”李清照,其婉约清新的过人才情珠圆玉润、悦目赏心,典雅别致的知性之美挥之不去、历久弥新。相较之下,纯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之美,历经岁月剥蚀后,给人的观感总会大打折扣。读书人之美,美得深刻、美得持久、美得动人。 


伟人读书将如虎添翼。书入常人之手,丑人增色、美人添香。书入伟人手上,光风霁月,气象万千。毛泽东一辈子嗜书如命,当属读书之楷模。新中国成立后,老人家回到母校湖南一师,饱含深情地讲:“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建立的基础。”我与一师的小娇校长探讨过,湖南一师是主席读书最久的地方,但同时代同学校的同学那么多,为什么唯有毛泽东脱颖而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看,答案在读书。前段时间,我们班赴韶山开展党性锻炼,我听到一个石破天惊的数字,主席老人家一生读了21000册书!21000册是什么概念?约合每日一书,读书之多远非常人所及。刚才,我的同桌在其副校长谈到他家图书馆有藏书2000册,我想这已经很多了,哪怕是未曾全读。而毛主席这两万多册书,不仅全读,很多还是反复研读,一部《资治通鉴》就读了17遍,真正地生命不息、读书不止。青年时,他读《共产党宣言》,坚定报国之志,探寻救国之道,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抗战时,他读《战争论》,如沐春风,融会贯通。中科院张首晟院士《向败将学习——两部兵书的启示》一文,对此作了生动的历史回放。法德战争后,双方将官分别就拿破仑的制胜法宝进行了总结,战胜方法国的结论是拿破仑的大炮用得好,战败方德国的结论是拿破仑的军、政、外交统筹好。德国这部书《On War》,就是《战争论》,通过斯洛传到主席手中,他看完后,挥笔写下了不朽名著《论持久战》,英文叫《On Protracted War》,战略思想醍醐灌顶。伟人读书如虎添翼,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才是真正巨人。所以说,人与人的差距不怕天远地远,就怕与书无缘。



2

多将流年付经典


好花不常开,好书不常在。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读到更多的书、更好的书,方法不一而足,管用无非两条:


一是选择性地读。特别要多读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是深入人心、世代流传的原创典籍。读经典,不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不会混淆你的价值视听。读经典,也应有所选择,不是所有的经典都值得你读。你应重点阅读与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经典,关注什么就读什么,追求什么就读什么,缺少什么就读什么,精挑细选地读,有的放矢地读,不要捡到篮子里就当菜,读到哪里算哪里。


二是比较性地读。这是“死书读活”的关键一招。读经典,不能咬文嚼字掉书袋。我比较主张读原著的同时,辅读一些必要的注疏或者解读,有助加深理解。比如,四大名著、四书五经等等,那都是前人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写的,读这些书,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理解,这些理解究竟是不是作者的本意?你也不可能去问他。读书重在增知长智、重在立德长技,这些理解是不是作者的本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有没有让你耳目一新的“理解”,如果有,一字即可为师;没有,再多也是徒劳。


比如读《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长期困惑于传统理解:有朋友从远方来,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就算是高兴,也没有必要大写特写呀?后来,读完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句中之“远”,并非空间之远,而指时间之远。孔夫子当年率弟子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虽四处碰壁、不被待见,但依然乐此不疲、屡挫屡奋。究竟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巨大的力量?是人生的信念!“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对此,毛泽东也以诗词形式进行过生动表达。数百年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接受,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这些表明他的所有坚持都是有意义的。读《论语别裁》,我对《论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如读《水浒传》:以前三翻五次看,大都在江湖豪客的恩怨情仇中悲喜纠结,极少关注作者的创作动机。最近,读了一篇关于水浒传书名由来的文章,收获不小。水浒一词源自《诗经》:“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原指西周故郡周原,周人发家之地,借指人生的出路所在、梦想开始的地方。用典“水浒”,寄寓了作者对“在野”梁山好汉们人生出路的深深思考和淡淡忧虑。他们找到出路没有?没有。他们替天行道,为什么找不到出路?因为其“道”不足以引领当时、号令天下,注定了“被招安”的悲剧性结局。


没有坚定的信念很难有顽强的意志,没有先进的思想不会有光明的前景。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高终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两部书的比较性阅读,进一步坚定了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

读书明理贵知行



教书育人,根本在人,关键在书。大学立德树人,关键要让大学生回归读书。去年,我从发改委调任学校后,会同党委一班人,主推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凝心砍好“三板斧”、聚力读好一本书:


第一斧:悉心践行理工校训精神。立德首在明理。我校有个很好的校训,叫“明理知行,精工致远”,将明理作为学校育人的第一要义。为落实这一精神,本届班子结合新时代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色,开门见山地明确了三大方面九大道理,引导学生读书明理、知行合一:一是明勤学、俭朴、乐观的修身之理。勤学是一个人成长、成熟、成功的动力之源,非学无以广才;简朴太重要了,艰苦朴素、艰苦奋斗,什么时候都不过时,一个不懂得俭朴、经常入不敷出的人,很难有可持续的廉政;乐观是攻坚克难的基石、是幸福生活的先决,一个郁郁寡欢的人很难有大的作为。跳江而死的屈原,抑郁早逝的贾谊等,乐观如能再多点,生命或许更精彩。二是明诚信、合作、自律的做人之理。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自律是社会和谐的安全阀,安身立命缺一不可。三是明敬业、专长、创新的处事之理。一个团队最怕三种人:一是敷衍塞责的人,二是身无所长的人,三是抱残守缺的人。立德树人须防微杜渐、引以为戒。


第二斧:量身打造理工经典书单。明理重在读书。校党委按照“三年学制、每周一书”的规模,围绕以上道理按图索骥,从浩如烟海的馆藏图书中撷珠取玉,推荐图书156种,辑目成单,简称《理工书单》,这是目前可查的我国第一个由校党委审定推出的高校育人书单,引导学生读以修身、读以做人、读以处事,以课外之书辅课内之学,以生活之理长生存之技。这一规模高出全国人均阅读量水平,相当于世界人均阅读量中上水平。打造书香理工,引领书香湖南,给力书香中国,我们在行动。



第三斧:着力组织理工读书活动。主要有四大内容,简称“四个一”育人活动:一是“每周一书”,要求师生一个星期至少读一本书,不一定要本本精读,但至少要说得出子丑寅卯。二是“每课一讲”,不管是什么专业的课,都要坚持“课前一分钟”演讲,学生轮流讲,老师指导讲,谈个人得失,悟历史兴替。三是“每日一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要求学生勤学勤思、学有所悟、日有所记。四是“每人一语”,从师生所思所悟所记中,去粗取精,编目成册,打造《理工论语》,激励教学相长、师生共进。“四个一”育人活动深入开展,引起了上下广泛关注,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全校读书蔚然成风。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书记书记,你是每周一书、每日一记,简称书记!”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叶星成 : 跟习总书记学治理

叶星成:让老师更像老师,让学生更像学生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校党委书记叶星成谈党风廉政建设

正风肃纪 凝心聚力|校党委书记叶星成谈《理工九条》

读书明理 知书达礼|校党委书记叶星成谈《理工书单》

明理知行 精工致远|校党委书记叶星成在2017级新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出品|宣传统战部

编辑|朱菁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