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纯粹想象到现实趋势:科技大航海启程 | 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迎来第四期参与者
秋天大概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也是修习、认知起航的理想时刻。
10月13日晚,“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2021-2021级第一模块正式启动,这也是耶鲁北京中心迎来的第四期参与者。之后的四天时间,他们把自己交出去,每天被思考、知识、启迪所包围。
这是一场心灵大冒险,也是一次沉浸式蓄电,更是一次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
第四期参与者正处在一个历史交汇期,最明显的特征是创业主题的变化。回归原创和硬核的科技创新,正如互联网早期的开拓,每个创业者都可能是“无人区”的成功冒险家,也是这个时代科技原创的破局者。
技术创新
将迎来巨大突破
红杉中国合伙人 郑庆生:
红杉是一个全领域全生命阶段投资的投资机构,如果从我们的早期阶段投资来看,有超过70%的红杉成员企业是科技和SaaS,或者科技和应用技术相结合的项目。当下,宏观环境对于创新性科技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内硅基、半导体等技术研发都取得很好的进展,我们也相信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下一个十年,它们将会迎来更大的突破。
郑庆生提到,当下市场上的许多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优秀企业,大多数都是过去15年间成长起来的。但是最近几年,创业进入以科技主导的时代,从应用创新到科技创新是正在发生的旋律,当然这对创业者的能力要求自然也有所不同。
比如,陈航和赖才达这两位创业者身上的共性是:他们都是国内AI制药的先行者,而且起点都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回国创业都获得了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投资。
两位都是本期“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的“红杉种子奖学金”的获得者。考虑到硬科技创业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红杉种子基金秉持“半公益”心态,身体力行支持科技探索者。
从他们三人的对谈中也能感知到,未来数字科技、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真正影响科技实力的创新,将日益蓬勃兴盛。
去技术源头
发掘创新动力
星亢原CEO 陈航:
创业最大的挑战是跟人性抗争,与自我抗争。我常常时刻提醒自己,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把公司做那么大,我也不断地反思,没有人能够告诉你对错。
陈航博士期间所在的实验室,是物理、化学、生物的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他的兴趣所在。即将博士毕业,他开始思考去向,最心动的当然是创业。
当时MIT的创新创业气氛也很活跃,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共享经济之类的话题,但他本能地思考这不是自己能有所发挥的空间。虽然他去了华尔街一段时间,但他自认为是科学家思维而不是工程师思维。
国内对生命科学、药物研发的重视,投资机构的支持,交叉学科的化学反应,这些时代机遇促使陈航快速拥抱AI制药,2018年回国创立星亢原,以AI计算设计驱动创新药物研发。
同样感知到技术创新影响力变化的还有赖才达,他意识到,国内创业已经跳出模式应用创新,鼓励大家攻克技术源头。
剂泰医药CEO 赖才达:
我们做科学的人更擅长于解决科研相关的事情,做企业更重要的吸引头部人才,经验丰富的伙伴、天马行空的想象者,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高度的挑战和责任。
在麦肯锡工作的经历,赖才达经常做的事情是帮公司延续发展。但他觉得与其这样,不如将精力和时间花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从MIT走出的创业者,本质也是寻求创造真实的价值。但他也说,这是比较辛苦的一条路,因为科技创业要验证的永远不止是市场。
学科交叉
迎来释放潜能新机遇
赖才达指出一种可能性,也许未来可以把人体细胞以编程的方式进行读写。扫描发现哪个部位有病毒,程序改写之后,变成一个正常的细胞。这样的想象,不是靠单纯的生物手段可以完成。背后就需要学科交叉,大量的数据处理,需要科技工具。
学科交叉目前在生物制药领域比较常见,而且主要发生在他们这代年轻创业群体身上。
往前追溯,老一辈科学家基本锁定在单一学科。比如制药,在既有的流程体系中,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比较困难,学科交叉所能碰撞出的火花,很难在那样的场景下显现。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从学习进程中,便具备了交叉学科的底层逻辑。如赖才达在MIT读书期间,基本不框定专业,形成多学科研究的现状,也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而提到他们期望从“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获得什么的时候,赖才达也提到学科交叉。作为一名理科思维主导的创业者,能获得机会进行人文哲学等不同层面的探索,这是很打动他的一点。
给科技创新
多一点包容
“我们内心是希望做到前所未有,世界第一。但这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大家总体还是希望知道,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哪家公司跟你做的属于一个方向,他们做到什么阶段了。但是你们绝对不能完全一样,一定要做出差异化,这就是差异化创新。” 陈航说。
虽然市场对前沿科技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加深,但探讨中的共识在于:如果要追溯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很重要。这也是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面对早期科技项目,秉持“半公益”理念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能给真正有原创性技术的创业企业更多的支持与陪伴。
毕竟创业早期阶段,只有少数人相信的技术与产品,尤其需要包容和支持。
未来十年技术突破
超乎想象的想象
此外,数字化于我们而言是巨大的机会。在数据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包括生物科技、数据安全、区块链技术研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赖才达则从另外的维度开拓了我们对技术的认知。在他看来,未来碳基和硅基的结合可能会有所突破,例如碳优化物质,修整体内细胞或者 dna、蛋白质等,或许未来十年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另一个层面的创新来自人体生物的模拟,想象一下,未来人可以把自己编程为另外一个生物,甚至延伸出更多种类的应用场,这都仰赖基础科学的研究和突破。
有意思的是,红杉作为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机构,有超过70%是科技和应用结合的项目。郑庆生说,不论是中国品牌占据主流,或者碳基硅基、半导体、医疗等科技研发取得突破。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将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想象,而是现实趋势所在。
互动送好礼
关于未来科技的发展,你有什么独特见解?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我们将从中选出5位读者,送出《沙丘》电影票一张!
注:时间截至10月27日24:00,获奖用户请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
推荐阅读
壹
贰
叁
肆
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