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江源地区神山圣湖的垃圾问题
点击⬆️关注我们
成为雪境月捐人 共同守护雪山圣境
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雪境在做自然圣境调查时,在神山区域的访谈中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提到了令当地头疼的垃圾问题,不论是在玉树杂多的喇嘛诺拉、跨称多县和曲麻莱县的尕朵觉悟,还是在果洛地区的阿尼玛卿、班玛仁拓,都面临着神山垃圾的问题。
这些垃圾除了来自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当地老百姓在宗教习俗活动中使用的食物和宗教用品,例如像转神山的信徒会带很多食品,有一些垃圾会丢弃在转山路上;带像隆达(风马)经幡一类的宗教用品,也会在祭拜圣湖时投入一些“宝瓶”(现代宝瓶多是化纤产品,扔入湖中之后难以降解),这些物品对草场和湖水都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挂经幡的地方,常年遮挡阳光下面的草长不好,出现黑土滩的情况;湖水中投入大量的宝瓶,造成水体污染的情况,导致水里的鱼等生物窒息死亡的情况出现等等。
神山祭祀撒在草地上的隆达(风马)
面对这样的问题,当地神山的主要管理寺院和生活在神山周围的老百姓无一例外的组织起来动手清理去解决这一问题,形成了各地社区处理垃圾这一公共事务的行动方式:有的是以寺院组织为中心,有的是以当地村委(各大队)为主,有的是当地社区中形成了“保护环境”积极分子组成的小组其他村民响应,但同时住在神山周围的老百姓也很困惑如何限制外来人员丢弃垃圾的行为和有节制的散播宗教用品。
在神山周围居住的无论是僧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当看到垃圾对自己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影响,出于对自然圣境的敬畏之心后都会自觉的行动起来,但做为被众人敬仰的神山、圣湖,非本地的朝拜者的教育尤为艰难,杂多县喇嘛诺拉神山色扎寺僧人无奈道:“我们说的话,本地人是非常听的,但是外面来的(非当地村子)管理非常难。”也因此,本地人就自觉的清理起垃圾来。
喇嘛诺拉神山脚下的色杂寺在清理垃圾,色杂寺寺管会主任格松提供照片
“来喇嘛诺拉转山的人,有些会乱丢垃圾,有些人不会丢垃圾。一般丢的垃圾会被本地的村民捡了。因为大队会组织捡垃圾,就是一个月或两个月捡一次,也不是固定的。人多的话就是一个月一次,人没有那么多的话,就是两个月一次。捡垃圾是一件很有用的事情,这样既不污染神山,牛羊也能吃的好。大队组织大家捡垃圾,能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这一点国家也是非常注重的。人们周围的环境是不能污染的,因为人们自己也要依靠环境来生存,佛教里的清洁观念,意思也是要保护环境。”——玉树杂多县喇嘛诺拉神山周围村子的村长。
玉树曲麻莱县巴干乡团结村的村民们,每年会到尕朵觉悟神山上捡三次垃圾。每次捡拾垃圾的行动每家每户出一人大家一起捡。询问到每个组内部是怎么讨论和规定来决定捡垃圾的方法的?团结村的村民说道:
“一个是挖虫草之前的时候,把那垃圾从头捡完之后再返回又捡一次,然后马上要冰冻的时候再捡一次垃圾,因为河流呀什么的开始结冰冻掉了之后,那里头的垃圾到时候是捡不了的嘛,所以就等着春天那个冻融化的时候再捡。村民们也同意,挖完虫草以后的六月下旬,再捡一次垃圾。”
团结村的村民们,不仅在自己居住的尕朵觉悟神山附近捡垃圾,也会自发组织到乡上去捡垃圾,因为巴干乡是一个虫草的贸易市场,很多人把虫草拿到那个市场上去卖掉,外面也有很多老板到这里收购虫草,再加上那边有很多外地人来开的饭馆还有商店,因此就产生了很多垃圾。
“乡上的垃圾特别多,我们就春天去捡一次然后秋天再去捡一次垃圾。团结村所有的人,三个大队的人,都会自愿去乡上捡垃圾,因为山水呀这些都我们来说很重要,包括之前的动物什么鱼啊有的就对我们有好处,所以我们都要去捡垃圾。”
在杂多县公路周围定点堆放垃圾的场地万无一失
“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发现的最主要的垃圾还是撒隆达和使用塑料袋、饮料瓶等。”——阿尼玛卿神山下雪山乡环保小组成员,他们还跟这里经商的人有一定的联系,“我们也讨论过,跟乡领导商量,由乡政府出面,对那些制造垃圾的人比如有饭店、商店、进行罚款。”
来自年保玉则的僧人华泽用记录片《祈福的忧虑》,记录了物质条件变好后,记录了当地人随意投放宝瓶、悬挂大量经幡,因为新的材质不易降解,而且数量过多,造成了环境污染,牦牛误食这样的垃圾后导致死亡。华泽主张清理,而一些老百姓不理解这样的一些圣物被当成垃圾。
在2014年丽江举办的 COART 艺术节上,放映这部纪录片时,华泽也说到,虽然他是僧人,因为说这些祭祀圣湖的宗教用品造成了环境污染,他也受到了当地人的质疑,但他同时也是从小在那里长大的,看到了家乡环境的变化,希望能做一些事情。他说到拍记录片的初衷:“只讲环保道理,老百姓很难接受,拍成片子后,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危害后,开始一起动手清理垃圾。”(下图来自乡村之眼影像计划)
在和江才桑宝交流中他也提到宗教活动产生的物品对环境副作用的改善方式,“未来来转神山的老百姓可以每年要做一些活动——捡垃圾,也组织他们撒龙达和挂经幡,尤其做一些生态羊毛的那种经幡,量不要太大,就是按照那个要求标准,如果大量的人来挂经幡和撒龙达阻止一下,因为有些山被那些包围了,神山周围的草地上草也不长了,对神山影响特别大。在指定的地方让他们撒龙达,挂经幡,量不要太多。”他也说,“之前神山上有个问题是大家会把旧衣服,头发那些扔在那里,来的人多了之后,都是堆积成垃圾山,这些习俗也需要慢慢减少。”
虽然当地人都在想各种处理垃圾的办法,色扎寺僧人表示,“要是有垃圾桶和垃圾站的话,人们就可以在一定的地方扔垃圾。现在唯一的希望是能有个垃圾桶在,各个部分都有垃圾桶和垃圾处理站。即便是没有垃圾厂,有一辆卡车的话也是非常好的,卡车可以直接把垃圾桶里的和大家捡到的垃圾拉到杂多县或者其他地方的垃圾处理站。”
但大家依旧很困扰怎么才能真的解决神山圣湖的垃圾问题,在交流中他们也将更多的希望转向借助外力(无论政府还是外来机构)来支持一些硬件像垃圾桶垃圾车这样的设施方便定点来堆积捡拾的垃圾。
问到什么时候才能将垃圾捡完,僧人期望道,“如果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就好了,学习到环境保护的意识后,人们就会不再扔垃圾,这样也就不用再捡垃圾了。”其实他们捡拾垃圾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教育,不论是与他们转山转湖同行的家人孩子,还是其他外来人,已是一种让环境清洁的净心之旅。
文章选自《三江源自然圣境区域内的社区保护现状报告》
青海省雪境生态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UNDP-GEF-SGP)
文字:尹杭
编辑:糖豆
相关阅读
加入我们
添加⬆️雪境小助手进入雪境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