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griNeichog雪境

其他

领一份藏汉双语版《猛禽救助手册》,一起为动物救助尽一份力

成为雪境月捐人相关阅读有了这本手册再也不担心自家的庄稼被野猪吃了【送你一份手册】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人兽冲突流浪狗手册第二版
2021年10月31日
其他

中国兽医日领一份《猛禽救助手册》,为动物救助尽一份力

ཁྱི་ལྡོམ་གྱི་ལག་དེབ་དཔར་ཐེངས་གཉིས་པ།添加⬆️雪境小助手进入雪境社群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熊的行为很复杂我们要谨慎对待——《熊的袭击》节选(4)

Park)进行野外巡逻。我认识诺姆,他拥有42年的荒野经验,是一位成熟、细致的国家公园管护员。当他们骑马接近其中的凯恩山径(Cairn
2021年10月3日
其他

一起看看藏区如何解决与日常息息相关的垃圾问题

点击⬆️关注我们成为雪境月捐人
2021年9月26日
其他

了解三江源地区神山圣湖的垃圾问题

点击⬆️关注我们成为雪境月捐人
2021年9月19日
其他

阿尼玛卿神山下的社区水源地保护实践

2019年夏天,社区代表、环保机构的代表和喇嘛们通过商议,确定按照传统习俗,将每年的藏历五月设定为“鲁”神祭祀月。从第二年开始开展以保护黄河源地区水源头和源头湿地为主旨的水源祭祀活动。
2021年9月12日
其他

【人与动物】雪境工作人员在西宁“找熊”

点击⬆️关注我们成为雪境月捐人
2021年9月5日
其他

【野外笔记】雪境在玉树和社区百姓一起防熊(1)

了解更多藏区生态知识成为雪境月捐人
2021年8月22日
其他

不仅可以看到自然风光也希望把本地文化传播出去——讲述年保玉则的民间尝试

༣༽藏区旅游知识(3)༢༽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2021年7月25日
其他

为何藏区生态旅游会带来生态挑战?

༣༽藏区旅游知识(3)༢༽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2021年7月18日
其他

【野外笔记】雪境在迭部与村民们一起“保卫土豆”

了解更多藏区生态知识成为雪境月捐人
2021年7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习惯人类及人类食物的棕熊——《熊的袭击》节选(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成为雪境月捐人⬇️一起守护这片雪山圣境扫描⬆️二维码上期的节选内容,雪境向您介绍了在野外突然遭遇棕熊后可采取的防护行为(在野外突然遭遇熊的防护)。棕熊因感觉受到威胁而袭击人,尤其是带着幼崽的母熊,怕自己的宝贝受到威胁,而更加警惕且容易伤害人类。本期我们将与您分享在野外对人类发起袭击的棕熊,是如何对人类及人类食物形成习惯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类垃圾的味道上瘾。再隆重介绍一下:本文节选的内容,出自——《熊的袭击》,它被国际熊研究与管理协会认为是上世纪70-90年代最受欢迎的有关熊保护与研究的读物,被摆放在成千上万北美“熊国”的百姓家里,郊外野营营地里也争相传诵这本书(一本书告诉你该如何与熊相处)。习惯人类的熊一般一种新的声音、视线或者气味,都会引起动物的注意,并以某种方式做出回应。但是,如果反复地施加刺激,且没有什么不好不坏的影响,那动物就会逐渐习惯这种刺激,它的注意力和反应程度也会因此减弱。如果一头熊经常遇到很多人,但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食物或受到伤害,它很容易会习惯人类,并逐渐尝试比以前更近的人的距离,甚至忽视距离的存在,这就是已经习惯了人类的熊。
2021年6月13日
其他

曾经还有狗的王国?听扎西桑俄堪布讲述藏区狗文化

成为雪境月捐人⬇️一起守护这片雪山圣境扫描⬆️二维码2021年4月16日,由青海省雪境生态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与阿拉善SEE三江源项目中心主办的“青藏高原流浪狗状况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果洛大酒店六楼会议室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青海省林草局科合作处张莉处长、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管理处蔡平处长、阿拉善SEE三江源项目中心杜晓玲主席、来自青海省公安厅、WCS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阿拉善SEE三江源项目中心、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协会、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玉树市甘宁帕卓巴游牧民专业合作社与甘德县班玛仁拓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机构代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囊谦县觉拉乡那索尼青年志愿者、雪境工作人员以及雪人志愿者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现场来自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协会的扎西桑俄会长,通过一些照片,结合阅读过的多部古书,在会议上分享了藏区流浪狗文化和作用,介绍了藏区犬只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来源,一起来回顾老师分享的内容吧!会议现场的扎西桑俄老师“我此前不了解何为狗文化,更不了解什么是流浪狗文化。不过,我有一个朋友叫华科加,他在藏区研究关于狗和人的关系已经有十多年了。另外,我与尹杭一同在果洛做过很多关于流浪狗的项目。因此,在他们所掌握的,还有给我介绍的过程中,我收集到很多关于流浪狗的信息。”扎西桑俄老师与华科加“其次,我阅读的关于狗的书,前一本书比较具有科学性,后一本更像是关于狗的传统文化或者是神话的书。一本是关于苯教的书,全册有十二本,其中,第二和第五本书讲述的是关于狗的。第二本讲述的是关于狗的分类学,第五本阐述的是狗过去的历史,其中有一段我很感兴趣,就是讲述狗的国家的一段,相当于900年前的一段故事,虽然已经过于很长的时间,但也值得参考。从前有狗的国家,那里建制精密,有狗的国王,狗的将军,狗的老百姓,狗的工作人员等。还有一本700多页的书,是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标中是一个地域的名称,是狗,是城堡。我试着翻译过书里的一些话,但很难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不过大致意思是马和狗是一个父亲,人和狗是一个母亲。”图片来源于扎西桑俄老师的PPT图片来源于扎西桑俄老师的PPT“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青海湟源挖掘出来的关于藏獒的古董。前面书本描述的是狗出世于人类前,在西藏阿里,喜马拉雅南部为狗生存的区域。后来在格萨尔当中也阐述了关于喜马拉雅生存的狗。所以,这一切,不仅为神话或者一段故事,我觉得是有依据的科学研究。”图片来源于扎西桑俄老师的PPT“喜马拉雅有狗的聚集区,藏獒一般是金棕色的,大家对藏獒的定义也存在歧义。有一种叫藏狮,这也是体型比较胖的狗种,在藏族人的观念中,这是最凶恶的狗,但这种狗最近很少见,几乎灭绝了。西藏牧羊犬有白色、黄色、红色、蓝色、黑色等五种颜色,品种和颜色与阶级关系有联系,不同颜色的西藏牧羊犬叫声有差异,它们会用生命保护家和家畜。四眼狗更受牧民欢迎,拉萨犬嘴上的毛较多,腿很长,现在很多人因为觉得这种狗比较脏而不养,但是在过去,比如布达拉宫边缘所养的一般是这个品种的狗,是很珍贵的。猎犬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藏狮,图片来源于扎西桑俄老师的PPT“本来藏族人没有宠物这种观念和文化,但是,经过后来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大家觉得狗对藏族人来说,就是所谓的宠物。从1935年人们在藏区拍的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些喇嘛、贵族家庭中有养狗。还有一种很多人喜欢的狗叫哈巴,现在寺院周围的狗一般是这种。它们很聪明,也很喜欢自己的主人,善于守家。不过,过去的牧人很不喜欢这种狗,因为它是与其它狗交配的品种,被认为是最低级的狗,它叫ta
2021年6月6日
其他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三江源地区人熊冲突的增加?关于驱动因素的研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近年来,三江源地区人与藏棕熊之间的冲突事件急剧增加,严重影响到原住民对棕熊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容忍度和保护积极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李迪强研究团队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拟提出了6种导致三江源地区人熊冲突发生率增加的潜在驱动因素,并于2017-19年在三江源地区治多县进行了实地研究。通过半结构访谈、棕熊自然食源评估以及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棕熊食性分析等方法对拟提出的潜在驱动因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熊冲突升级与当地牧民定居方式、生活习性、棕熊觅食行为改变以及棕熊数量恢复有关。尽管有91.4%的受访者不再将食物储存于无人照看的定居点(冬窝子)内,但由于没能妥善处理定居点周边的家畜尸体和生活垃圾,棕熊在夏季仍频繁前往定居点附近觅食。在对棕熊食性和食源分析中发现,旱獭是棕熊的主要自然食物来源,然而旱獭种群密度对棕熊取食人类食物并无显著影响,表明棕熊捕食家畜或入室破坏可能并非是由自然食源短缺造成。人兽冲突的背景当人类活动的范围与野生动物重叠时,双方就可能发生冲突。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缩减、天然食物减少以及种间竞争变大。为了生存,野生动物会本能地寻求所有可用的食物资源,包括与人类相关的食物,从而导致野生动物与人类发生“冲突”。这类冲突对人类及其财产、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人类而言,野生动物伤人、捕食家畜、损害庄稼、传播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生产,而冲突对野生动物也造成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当野生动物受到法律保护时,人兽冲突变得更具争议。由于受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野生动物身体部位的特殊文化和经济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冲突缓解变得极为复杂。在全球范围内,人类与熊科动物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像与猫科和犬科动物之间的冲突那么受到关注。由于近年来人熊冲突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和生物多样性,使得人熊冲突问题逐渐引起全球的关注。由于不同熊科动物地理分布不同,人熊冲突原因也各有所异。经不同学者的研究总结发现,人熊冲突加剧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种群数量增加、栖息地质量下降、自然食源季节性短缺、人类食物来源易获得性以及公众对熊的容忍度下降有关。青藏高原上的棕熊西藏棕熊(U.a.pruinosus)隶属食肉目熊科熊属,是生活在中亚高海拔地区与人类生活区贴近的一种稀有棕熊亚种,种群数量估计在5-6千之间。作为这片区域中的伞护种(Umbrella
2021年5月30日
其他

【送你一份手册】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人兽冲突

点击⬆️文字关注我们雪境一直在人兽冲突方面做了很多的调研与方案,上个月机构的工作人员去了迭部多尔保护区做调研。现在大部分住在城市的人是无法想到人与动物间的共生问题,但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活的牧民,由于人与野生动物在生活范围上有了重叠从而会有相互的影响。经过我们在祁连山区域的调研与采访,雪境推出了祁连山防熊防狼手册。手册里都有哪些内容从野生动物的习性的讲解到发生冲突的原因以及最后在野外或者家里如何避免被野生动物袭击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关于棕熊的科普真的遇到熊时该怎么保护自己如何保证自己的房屋不被熊破坏关于狼的介绍遇到狼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如何得到该手册在雪境的公众号回复“防熊防狼”即可得到藏汉双语电子版手册。欢迎您对我们手册的内容提出建议,如果您生活的地区也面临人兽冲突问题,或者您想给周围的朋友或在小孩子科普这些内容我们也提供部分纸质版的手册,请扫描下面二维码扫⬆️二维码做手册的反馈特别鸣谢感谢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项目服务中心UNDP-GEF加强青海湖-祁连山景观区保护地体系项目资助。设计师郭晓宇,藏文翻译完么草、更太才让、普华西日布。机构的郭郭和旦曾又去往玉树地区做调研了,关于人兽冲突的研究雪境一直在路上。添加⬆️雪境小助手进入雪境社群
2021年5月25日
其他

全球视野下熊攻击人的案例研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这是一篇来自世界多个国家60位学者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共同完成的文章。本文对2000-2015年16年间在全球各大洲(很遗憾,其中没有中国的相关数据)收集到有关棕熊袭击人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时空尺度分析。并对分析结果经讨论得出了全球视野下的建议。雪境关注棕熊对人造成伤害及财产损失这个话题,已经有相当长时间,再看这篇文章可帮助我们建立一定的全球视野。带着幼崽的母熊(图片来自本文,拍摄者Ivan
2021年5月23日
其他

在野外突然遭遇熊的防护——《熊的袭击》节选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上期的节选内容,雪境向您介绍了在北美洲棕熊与人类共处的历史及棕熊伤人的一些统计数据,棕熊与人类在北美共处的历史——《熊的袭击》节选。虽然远隔大西洋,人们在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及地理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在“熊国”中,人类如何与大型食肉类野生动物共处、共存是一样的命题,我们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有些经验也可借鉴。本期我们将与您分享在野外突然遭遇棕熊时的心态调整,以及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再隆重介绍一下本文节选的内容,出自——《熊的袭击》,它被国际熊研究与管理协会认为是上世纪70-90年代最受欢迎的有关熊保护与研究的读物,被摆放在成千上万深处北美“熊国”的百姓家里,郊外营地里也争相传诵。有关本书及作者的详细介绍,请点击此处查看。在野外遭遇熊1977年6月初,正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研究棕熊行为的巴里博士及其助手布鲁斯就遭遇了棕熊。在被袭击的前一天,他们用望远镜观察到了一只成年雄性棕熊,此外他们还观察到了一只雌性棕熊带领的3只幼崽。当时雄棕熊并没有注意到他们,而第二天早上研究者看到了所有的5只棕熊。凌晨6:15,巴里和布鲁斯观察这群熊共同进食了2个小时。大约8:30他们离开大本营,试图沿山脊走到另一座山丘上。他们原以为这群棕熊会留在原地,在10:30时,却观察到了成年的雄性正在前一天曾见到的地方觅食,但并没有见到母熊及其幼崽。母熊带着幼崽(图片来自该书)他们继续沿着山脊行走,直到10:45,布鲁斯放下背包准备休息几分钟,巴里正用望远镜四处观察是否能找到母熊及其幼崽时,听到了低沉地“呜呜”声,并看到一个“毛球贴着地面”冲他过来。“我最初的想法是误判了我们的位置,所以偶遇到了母熊。我知道不能吓唬母熊,唯一的办法是给它足够多的空间。我转身跑向一棵小树,在爬上树之前被熊抓住了,一下子跌落到地上。熊开始咬我的后脑勺,感觉就像镐在我的头骨上剐蹭一样。在防守的过程中,我转过身向熊扑过去,但后来它咬了我的脸,我在被袭击的过程中使劲喊叫,但是熊一直在咬我。我试图抬腿踢它,但没有成功,这时它又开始咬我的腿。”当巴里被袭击时,布鲁斯听到了“不太对劲”的声音,但因为狂风听得并不清楚。布鲁斯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走了一段,看到了那只棕熊,虽然他没有看到巴里,但确信熊正袭击着巴里。布鲁斯走过去,发出低沉地“哈”声,棕熊抬起头一下子飞跑出去了。虽然二人都没有看到熊幼崽,但他们确信是母熊。如果是母熊,那么“她”与另一只公熊在较早前的“互动”,可能已经使她感到不安了,或者至少开始警惕对自己家庭存在的潜在威胁。由于巴里他们在山脊的狂风中安静的行走,这表明棕熊突然发现了巴里,感受到威胁并冲向他,而幼崽可能还在后面。山脊上的风如此大,以至于双方都没有注意到彼此。之后巴里试图逃跑,并在受到攻击后回击可能是错误的选择。棕熊对布鲁斯发出的低沉且响亮地“哈”声的反应,也是很不寻常的。我还不知道有其他的用这种方法击退棕熊袭击的案例。更多的案例事件是,在大声喊叫下,通常会帮助棕熊重新定向到该名喊叫的人。(编者注:作者的言下之意:这种方法并不值得学习)棕熊因感受到威胁而袭击人当在有熊出没的野外行走时,可能会突然遭遇棕熊。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棕熊可能会发起攻击,这主要因为棕熊觉察到了威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您应该尽一切可能向熊发出您没有威胁的信号。在野外行走遭遇到棕熊并受伤的事件中,有83%的事故是直到50米甚至更短的距离时,人类才发现熊。在这种情况下,惊吓是双方共同的,因此可称为突发事件。有证据表明,发出声响(甚至噪音)有助于使棕熊警惕到有人类的存在,从而减少突然偶遇的机会。导致人身伤害的熊袭击都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结束,而54%在2分钟内结束。这说明,袭击的棕熊正在对感知的威胁做出反应,并且当它们处理了威胁后就会离开。还是母熊带着幼崽(图片来自该书)在我掌握的与棕熊突然遭遇且有性别/年龄等数据的案例中,带幼崽的母熊占所有事件的74%。我认为这个比例是最低值,因为有时小熊会躲起来,单只棕熊并未被记录到其中。母熊突然遭遇人类,似乎正在采取某种“防御反应”来保护它们的幼崽。并且当年刚拥有幼崽的母熊,比拥有一岁龄以上幼崽的母熊更加危险。棕熊的行为分析通过靠近及研究棕熊的行为,可以分析出它们的一些意图。棕熊用后腿站立是一种常见的姿势,它正试图感知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这并不是侵略性的姿势。当熊用后腿站立,并嗅、听、看时,说明它正试图研究站在它前面的生物到底是什么。当棕熊四脚站立,可能还会留口水,并从头到尾摇动发出嘶哑的声音时,或不断张开闭合嘴巴,牙齿上下撞击时,这种表现说明了它的躁动。棕熊通常会顺风奔跑,以便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感知(尤其是靠嗅觉)奇怪的物体是什么。北京动物园的“灰灰”,猜猜它现在在想什么?(郭郭摄)当棕熊受到威胁时,可能会逃跑或发起攻击。是否发起攻击,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耳朵的形态判断。就像狼和狗一样,棕熊及黑熊都可通过耳朵的形态作为攻击意图的指示。一般而言,耳朵向后拉的越远,说明棕熊越危险。与此同时,棕熊后颈部的毛发及后脑勺的毛发都会抬起。此外,当棕熊大声地咆哮以及发出低沉的吼叫声,都是遭受伤害袭击的前兆。在没有导致伤害事件发生的正面遭遇中,棕熊很少发出吼叫。遭遇棕熊前后的防护建议很多遭遇棕熊的案例,都发生在有狂风的野外中安静地行走。这样棕熊无法闻到人类的气味,完全没有意识到人类的靠近。如果在野外可以大声喊叫、制造噪音,通过这种方式“事先通知”棕熊,此时棕熊可能选择逃跑而不是发动攻击。当然,这也取决于棕熊个体的性格、家庭状况及遭遇时的具体情况等多种原因。但制造噪音、声响确实可以起到防范棕熊靠近的作用。当您突然遭遇棕熊并被袭击,我建议您通过“装死”来被动抵抗。曾有生物学家在野外遭遇攻击性的带幼崽的母熊,通过装死的方法,从而大幅度减少了伤害,避免了致命死亡。对其中一位受害者的袭击只持续了15秒,而另一位受害者遭受袭击的时间更短。如果受害者主动还击拳打脚踢且大叫的话,可能会遭遇相当长的袭击并造成严重的损伤(如本文开头的案例)。下表是收集到棕熊攻击人类时,人类采取不同应对策略下,棕熊攻击的变化统计数据。通过尽可能保持静止不动和装死进行消极的抵抗,似乎可以减轻伤害的程度。此表仅通过已有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分析,还无法检验不同情况的显著性。(编著注:我们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北部牧区进行调查时同样发现类似经验,当地牧民遭遇棕熊时,多采取装死的方法,从而避免了棕熊对人造成致命性伤害的发生)当受害者采取装死或反击时,棕熊的攻击变化注意!!!除非确定棕熊已经开始对您的身体进行袭击,或者即将开始袭击,装死这招才好使!!!否则在棕熊发起攻击之前,尤其当棕熊站立观察时,您应该主动选择躲避攻击。比如抛掷物品分散棕熊的注意力,获得足够的时间逃跑、爬树等。如何“装死”?当遭遇到棕熊攻击时,人们装死也需要采取一定合理的姿势,以使对身体重要部位的攻击降到最低水平。我建议将头朝下贴于地面,双手放在脖子后面,手指互锁。双腿分开以保持稳定,防止棕熊试图翻滚您的身体。如果熊确实翻动了您的身体,请继续滚动到您的脸再次朝向地面。熊可能会咬伤您的头部,但棕熊的颚骨无法张得足够宽,不会咬碎成年人的头骨。两种“装死”的姿势(图片来自该书)“胎儿姿势”是避免伤害的另一种姿势。用手和手臂抱住膝盖,这样可以保护面部,但这个姿势不能保护脖子。假如有背包的话,也可以通过背包保护您的身体。发生袭击或装死几分钟之后,您应该谨慎地抬头,观察棕熊是否还在附近。通常,棕熊袭击后几分钟就会离开现场,如果棕熊还未离开,就继续保持被动防御的姿势。熊离开后,确认自己及他人的受伤程度,并第一时间寻求救助。如果棕熊再次出现,并发动袭击(这种情况非常少见),那就继续装死。再次强调我不想留下这样的印象,突然遇到棕熊就肯定会受伤。在很多地方,大多数棕熊都能够容忍人类的存在。在棕熊出没的野外及乡村,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往,但很少发生伤亡事件。即使面对面近距离遭遇了棕熊,大多数棕熊也不会采取非常激烈的攻击行动。棕熊在寻找食物,尤其是人类食物时,比如在人类居住的房屋附近、露天堆放的人类垃圾附近,又会是另一种心理状态。假如这时我们突然遭遇棕熊,又需要采取另外不同的防护行动,下一期我们将向您做详细介绍。特别说明:分享的图文内容除特别标明外,均编译并部分节选自Stephen
2021年5月16日
其他

​自然资源管理背后的社会资本——传统与现代的角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在印度洋的旅游胜地巴厘岛西部的一个偏远沿海社区,由于过度开发和栖息地的破坏使该社区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当地传统的社区制度与后殖民地时代的新民主制度相互交融,使这里成为研究社会资本介入环境问题解决集体行动的难得案例。社会资本连结到集体行动中,发挥着复杂的作用。只有更综合且全面的理解当地社区领导者和普通村民之间的纵向(权限)和横向(团结)关系,并且对不断发展的规则,进行更为细致的制度分析和探索性情景分析后,才能增强相关的干预效果。偏远渔村的环境问题位于巴厘岛最西端的偏远渔村Perancak村,政府将其归类为社会经济水平上的中下等。这个村庄位于Perancak河和巴厘岛海峡之间的一条狭窄的海岸带上,距离省会登巴萨(Denpasar)有3小时车程。Perancak村的位置,图片来自googlemaps村庄面临着许多极其严重且相互影响的保护问题,包括过度捕捞、海岸侵蚀、红树林破坏和濒危物种贸易等。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当地的习惯法(adat)和政府行政法规(dinas),外部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或政府部门均采取了干预措施。对于某些复杂的环境退化问题,不同方对其治理效力有所不同。当地社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为了改善自然资源现状,共同参与治理了2个项目:包括努力应对红树林破坏和海龟保护小组。结合当地习惯法以及政府和国际资助的渔业研究中心SEACORM的项目干预,当地有效地控制了因收集薪柴和建造虾塘造成的对红树林的破坏。阶段性成功的共同管理的第二个例子是在Perancak村建立了一个海龟保护小组。巴厘岛一直是非法(但规模庞大)的海龟贸易中心。自1980年代以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推动下,以Perancak一个传统捕猎海龟为生的家庭为首,该村于1990年代建立了WWF支持的“海龟巢穴保护计划”。迄今为止,该社区面临的其他重大环境问题既未采取有效的地方行动,也未得到任何级别的政府或外部保护机构的重视,包括海岸侵蚀,旅游开发不受管制和过度捕捞。Perancak河上的游览渔船,图片来自balitourmagic.comGPS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14年间,Perancak海岸线已经倒退了60公顷。这意味着许多家庭被迫在村庄的其他地方寻找居住地,小型个体渔民的船泊点受到威胁。沿海土地不断流失的另一个社会经济因素——沿海地区的土地被出售给投资者,用于旅游业和房地产开发。将乡村沿海土地所有权转让给外国人,也带来了通往海滩和小渔船停泊的空间问题。地方治理:受到挑战的社区习惯法习惯法是巴厘岛的一种地方治理机制,被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潜在有效方法,特别是在殖民主义后的印度尼西亚民主时期。只要这些制度对巴厘人具有物质、社会和精神影响,习惯法就会成为有力的工具。但是,地方习惯法规的权限并没有超出制定和执行这些法规的巴厘岛社区。因此,对于某些问题,例如对大型围网捕鱼船队的监管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地方直接控制。修订村庄习惯法的过程需要通过漫长的社区审议以达成最终的共识,定期进行习惯法的修订,从理论上讲,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然而Perancak村经过有争议的修订过程(并未进行通常需要的广泛公众征询过程)之后,2011年起草的临时新村庄习惯法规几乎没有涉及到上述大多数严重的资源管理问题。除了回避有关红树林开发的管理之外,还避开了有争议的自然资源管理问题,并将其强制性的导向行政法律。一些村民认为未能回应这些问题主要在于习惯法修订缺乏正当程序,以及习惯法决策过程中的“精英获取权利”。在正常情况下,凝聚力强的社区通常会容忍规则变形,并允许非常规操作,以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尽管并非没有八卦、猜疑、义愤填膺和其他因竞争而产生的争斗形式),对于最“同质”和团结一致的传统村子更加如此。集体行动的失败:沿海的海藻床遭到破坏2012年是巴厘岛海峡沙丁鱼捕捞业崩溃的第二年,一名商人从泗水(印尼第二大城市)来到Perancak,向当地村民提供现金,以收购沿Perancak沿海地带东端的天然海藻。海藻(在当地被称为bulung
2021年5月9日
其他

专栏|案例:骄傲的土壤

和Baluchistan省的半干旱区的Kuh-e-Zendeh地区作为夏季牧场(当地人称之为Yaklak)。图2:春天转场至夏季牧场的一个俾路支人家庭。摄影:Hamed
2021年5月9日
其他

【爱鸟周】雪境邀您一起做鸟类守护者

点击⬆️文字关注我们雪境祝大家五一小长假快乐!五月的第一周也是爱鸟周,欢迎更多的朋友观察周围的鸟儿。གངས་རི་གནས་མཆོག་ཚང་གིས་ལྔ་གཅིག་ངལ་རྩོལ་དུས་ཆེན་ལ་རྟེན་འབྲེལ་ཞུ།ཟླ་ལྔ་པའི་གཟའ་འཁོར་དང་པོ་དེའང་འདབ་ཆགས་ལ་དགའ་བའི་གཟའ་འཁོར་ཞིག་ཡིན་པས་གྲོགས་པོ་མང་པོའི་ཉེ་འཁོར་གྱི་འདབ་ཆགས་ལ་ལྟ་ཞིབ་བྱ་རྒྱུར་དགའ་བསུ་ཞུ།
2021年5月3日
其他

【雪境云讲堂】第6讲:岳福晟老师介绍《如何科学管理保护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4月17日,雪境邀请到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岳福晟老师,就“如何科学管理保护地”这一话题展开介绍,岳福晟老师曾就职于北京新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在智慧保护地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下面,跟随雪境一起回顾岳老师分享的内容吧。岳老师分享视频“今天我想用我以前工作的里边的一些内容来给大家做一些介绍。关于在自然保护地里边,我们如何用信息化,如何用科技去提高管理的能力,去加强我们的管理水平。”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平台成果案例“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些在各个自然保护地里边,我们用监督管理平台的一些成果的案例。比如说可以把这些东西用在野外设施的调查,用在野外动植物的调查,采样监测,野外工作作业,企业的记录,野外会商的记录,然后还可以结合着保护区的遥感监测进行一些现场核查工作。我们在四川省为这边的林业厅做了一套系统,当时是在全省进行一个推广,他们在做遥感监测,做环保督查的时候,把点位提前录入到系统里面去,然后巡护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他就可以打开自己的手机,直接就看到他要去的位置在哪里,然后再去现场去找,到了现场之后,你还可以看到当时他给你发下来的照片,或者圈出来的影像的区域,然后你在这里边去现场核查,然后把你当天看到的结果拍照,拍照之后反馈回去,这样其实是减少了很多的以前复杂的工作流程。”图源岳老师分享PPT“还可以应用于在保护地里边的边界和界碑的这种建设边界勘察。拿着这个终端,首先预计我们要在哪些点位去进行一个布设,在第一次走样线与走边界的时候,可以就先把点位记下来。有了路线的参考和指导的话,对他们做事也是非常方便的。比如在广西有一些地方植物比较茂盛,植物的种类非常的多,在这里边他们需要对野外的植物进行一些取样。可以拍一张照片,然后记录一个点位,把这个位置发现的这些事情都记录下来,然后可以把这些数据提供给相关的专家,由他们遵照你的位置,到指定的地方去找到植物,这也是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工作上的便捷。”自然保护信息化实践之路“在自然保护区里边去推行这种科技,以技术去进行保护,还是要考虑一下保护的这些层级与级别是怎么样的,最基础的一层那就是自然保护地。首先每一个自然保护地它会有自己日常的这种各种各样的工作,然后把这些数据进行一个汇总,之后就到省一层级了。那么省级把数据进行一个汇总之后,再上传到中央,就是说自然保护信息化的一个实践的道路,逐级上传数据会越来越规范。”图源岳老师分享PPT信息化业务的需求“关于保护地里边信息化业务的需求其实会分了这么几种,比如像日常管理、综合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等等,在这里边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像各种的数据,我们如何把它进行一个高度的集成,实现综合应用。然后保护地里边会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像行政、防火、社区、宣教、管护站的日常工作,这些数据我们如何处理?处理完之后,他们互相之间有没有什么样的一些关系,或者我们如何把它进行一个共享?然后在日常巡护当中,我们如何把这些数据进行一个规范化。如何充分的发挥我们历史监测数据的这些价值,能够长期有效地实现这种高效的监测,怎么样能让我们周围社区里边,能让这些老百姓能让公众更多的了解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在做哪些事情,才能让他们去理解我们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这些是我们一直以来在保护地工作里边面临的多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推出不同的这种解决办法,包括日常管理、综合管理、科研监测、自然宣教、日常巡护,我们会对每一个方面去建设一套信息化的系统,结合一些技术手段去帮大家实现这种规范化。比如像我们做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可视化综合管理,我们把当时当地的地形地貌,历史的数据,我们珍贵物种的这些分布,以及哪一块有人为活动,哪些地方有村庄,把它整个集成起来,做到一个系统里面。保护地工作里边,我们可以把它叫日常管理。”图源岳老师分享PPT“总体来说,如果我们想对保护进行一种加以科技力量的辅助,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对这个地方我们要想清楚,未来5年未来10年我们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想要做成一个什么样?先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清楚,然后再进行一个分层级。比如说,第一年我们想加上什么样的东西去做什么,第二年我们可以去做一些新的内容,而且新的内容又如何与我们之前的数据不冲突,并且能充分利用,这是一个按需扩展的步骤。最后,再去结合各种各样的东西,用我们这些保护去加上各种各样的技术,去逐年丰富我们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保护区信息化三个阶段“第一点就是数字化阶段,重点在于建章立制,建立存储档案的资料。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打上标签,电子化数字化以后,操作起来会很简单;第二是智能化阶段,是说咱们要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保护区的智能化监测、管理和“生态审计”等业务,比如像我们去拍摄雪豹等高原上非常重要的保护动物时,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想拍就能拍到的,可能还会有其他物种进入镜头,运用信息化技术后,通过网络传输,照片可以直接回传到你的数据库里边,然后再结合着AI识别技术,它会把你里边拍到的动物进行一个自动的分类。第一轮它会先删除掉没有动物的照片,第二轮把动物分门别类的放到指定的文件夹里边,减轻了很大的工作量。第三点是网络大数据化阶段,这就是一个数据规范化的阶段,通过建立国家级省级平台,我们要有一些规矩,从各个保护地上面获得数据,通过加密传输来进行一个有效的传输,能让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进行一个提高。”野外巡护监测管理云平台“日常巡护工作,是咱们在保护地管理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传统巡护,手工记录工作量大,效率不高,实时性准确性差,管理难度大,然后第三个问题就是说,巡护结果不易保留,不能及时上报,不能为分析处理提供量化依据。所以我们创造了一个野外的智能巡护系统,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它是包括了手机端,还有电脑端两部分,设置了一些云计算的技术,它运用了这种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北斗通讯、GPS等技术,然后能够实现巡护和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监测手段的多样化,监测数据的标准化,能够为咱们日常的巡护和长期的连续监测工作数据的积累和管理分析提供一个有效工具,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送你一份手册】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人兽冲突

点击⬆️文字关注我们雪境一直在人兽冲突方面做了很多的调研与方案,上个月机构的工作人员去了迭部多尔保护区做调研。现在大部分住在城市的人是无法想到人与动物间的共生问题,但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活的牧民,由于人与野生动物在生活范围上有了重叠从而会有相互的影响。经过我们在祁连山区域的调研与采访,雪境推出了祁连山防熊防狼手册。手册里都有哪些内容从野生动物的习性的讲解到发生冲突的原因以及最后在野外或者家里如何避免被野生动物袭击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关于棕熊的科普真的遇到熊时该怎么保护自己如何保证自己的房屋不被熊破坏关于狼的介绍遇到狼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如何得到该手册在雪境的公众号回复“防熊防狼”即可得到藏汉双语电子版手册。欢迎您对我们手册的内容提出建议,如果您生活的地区也面临人兽冲突问题,或者您想给周围的朋友或在小孩子科普这些内容我们也提供部分纸质版的手册,请扫描下面二维码扫⬆️二维码做手册的反馈特别鸣谢感谢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项目服务中心UNDP-GEF加强青海湖-祁连山景观区保护地体系项目资助。设计师郭晓宇,藏文翻译完么草、更太才让、普华西日布。机构的郭郭和旦曾又去往玉树地区做调研了,关于人兽冲突的研究雪境一直在路上。添加⬆️雪境小助手进入雪境社群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地球日送你一份手册】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人兽冲突

点击⬆️文字关注我们今天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雪境一直在人兽冲突方面做了很多的调研与方案,上个月机构的工作人员去了迭部多尔保护区做调研。现在大部分住在城市的人是无法想到人与动物间的共生问题,但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活的牧民,由于人与野生动物在生活范围上有了重叠从而会有相互的影响。经过我们在祁连山区域的调研与采访,雪境推出了祁连山防熊防狼手册。手册里都有哪些内容从野生动物的习性的讲解到发生冲突的原因以及最后在野外或者家里如何避免被野生动物袭击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关于棕熊的科普真的遇到熊时该怎么保护自己如何保证自己的房屋不被熊破坏关于狼的介绍遇到狼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如何得到该手册在雪境的公众号回复“防熊防狼”即可得到藏汉双语电子版手册。欢迎您对我们手册的内容提出建议,如果您生活的地区也面临人兽冲突问题,或者您想给周围的朋友或在小孩子科普这些内容我们也提供部分纸质版的手册,请扫描下面二维码扫⬆️二维码做手册的反馈特别鸣谢感谢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项目服务中心UNDP-GEF加强青海湖-祁连山景观区保护地体系项目资助。设计师郭晓宇,藏文翻译完么草、更太才让、普华西日布。机构的郭郭和旦曾又去往玉树地区做调研了,关于人兽冲突的研究雪境一直在路上。添加⬆️雪境小助手进入雪境社群
2021年4月22日
其他

【野外笔记】迭部多尔保护区的人和野生动物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2021年3月21日,雪境的旦增和郭郭一起到迭部的多儿乡的四个村落做人兽冲突野外调查。这里要讲的是他们这次的所见所闻。多儿乡在藏语名字“རྡོ་ར”意思是石头城堡的意思,这个地域的名字有没有什么出处暂时还不知道,容我以后问个明白告诉大家吧。这次走访的村子分别是洋布(达益)村,后西藏(希桑)村,尼藏村,然子村及四个村落。多儿在迭部县的地理位置迭部这几年因为扎尕那在旅游方面非常的火热,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也非常的多。但是扎尕那属于上迭部,我们这次去的这是下迭部,所以这里并没有带来旅游的受益。从地理位置来讲,属于四川和甘肃的边界线,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迭部的白龙江从郎木寺穿整个迭部沟汇入嘉陵江,南边的若尔盖大草都属于黄河水域,也是草原到森林的过度区,若尔盖是大草原,迭部是属于森林地带。因此多儿乡区域是森林和高山峡谷地区,属于农重牧轻的农区,虽然是重农,但农田属于旱田,相比灌田,旱田的收成就大大减少,这也是地理导致的天然弊端吧。种田和收庄稼都是人力,能够依靠的只有犏牛和骡子,村民养的家畜一半是用来搬运和犁地的劳动力量。后西藏村的冬麦田和农忙季的村民这里的人兽冲突每年四月份开始就进入白热化程度,三月底开始春耕,我们这次去调查的时间刚好赶上了这里的农忙季,看到了这里春耕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这里的另一群土著——野生动物们也在蠢蠢欲动的看着田里的动向。在田野的调查过程中和村民了解到,洋芋(土豆)和大豆是野猪、刺猬、猪獾和黑熊的最爱,也是这里受灾严重的农作物。拿洋芋举例,基本种下去就开始被拱,种两三次都是基本操作。大豆是熊的最爱,但是野猪和猪獾也没有放过。冬麦是梅花鹿和狍子的食物。
2021年4月18日
其他

将传统知识融入管理政策——可持续利用当地鳗鱼资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虽然传统知识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价值与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被西方科学知识体系逐步认知。然而,适恰的收集本土知识并将其纳入政策的机制还有很大发展与实践空间。比如加拿大当前的自然资源管理决策过程,特别是在政府和学术界,仍主要基于西方科学的知识体系。本土知识系统(Indigenous
2021年4月11日
其他

棕熊与人类在北美共处的历史——《熊的袭击》节选

点击上方文字关注我们雪境将从本期开始,正式分享《熊的袭击》一书中的部分精彩节选内容。斯蒂芬·赫雷罗的《熊的袭击:起因与防护》这本书中,不仅记述了很多熊与人相遇案例的细节,分析了熊攻击人可能的原因,还给出了很多经验性的建议,帮助人们在野外防范熊的攻击。节选的内容中,不会出现惊悚血腥的场面。更多的将是人的野外活动及熊行为的细节,帮助您更详细的认识熊,以及它的栖息地。《熊的袭击》被国际熊研究与管理协会认为是上世纪70-90年代最受欢迎的有关熊保护与研究的读物,被摆放在成千上万深处北美“熊国”的百姓家里,郊外营地里也争相传诵。直到2018年已出版到第三版,并被译为德文与日文分别出版。期待有一天本书也能在中国出版,或有中国自己的《熊的袭击》!有关本书及作者的详细介绍,请点击此处查看。《熊的袭击》第3版封面(图片来自该书)棕熊与人类在北美共处的历史除了人类以外,棕熊及北极熊可算是北美最危险的野外哺乳动物了。印第安人与棕熊共处了上千年,但没办法找到相关的历史遗存。现在能够查到的最早记录棕熊的文字,来自一位白人探险家亨利·凯尔西,他于1691年8月在现在的加拿大中南部曼尼托巴省遇到了“一只大熊”。他提到了这只熊具有的强大力量和潜在的危险性,同时凯尔西被认为是第一个杀死棕熊的高加索人。有一次,凯尔西和一位印第安土著人在树林里遇到了两只棕熊,印第安人快速的爬上了一棵树,凯尔西跑进了一片柳树丛中,一只熊直接进入了这片树丛,凯尔西用火枪击中了它。另一只熊正趴在印第安人爬的那棵树上,凯尔西又用火枪打中第二只熊。他的举动,给印第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给他起了个“小巨人”的称号。印第安人与棕熊共处了数千年,大多数部落都是尊重且有些惧怕棕熊的,所以很少捕猎它们,即使对于特别勇猛好战的“黑脚印第安人”(被称为西北平原的突袭者)也是如此。对印第安人来说,棕熊是神圣的,拥有超自然的力量,所以需要和棕熊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前面提到的凯尔西一样,随着白人定居者带来了猎枪,棕熊与人类之间的原有力量平衡发生了变化。印第安人和白人开始使用猎枪狩猎,白人定居者和猎人更甚。虽然并非完全解除了棕熊的危险,但他们可以更安全地对付棕熊。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为例,19世纪中后期,狩猎棕熊开始在该州盛行。然而,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据记录曾经在该州大约有1万只棕熊,到了1924年有报道称巡逻队最后一次目睹了棕熊的身影。如今,棕熊仅仅是该州州旗上的一个图像了。美国加州州旗(图片来自网络)棕熊在美国大部分领土及加拿大的快速发展地区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在欧洲人踏上北美大陆以前,棕熊的范围包括东至密苏里河、南至墨西哥,北至北冰洋的西大陆大片地区。只要有合适的栖息地,都可以发现棕熊的踪迹,而今天棕熊的栖息范围已缩小到原来的1/3左右。这已经足以证明人类强于棕熊的能力,现在我们面临的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与棕熊共存。我们该如何与棕熊共存呢?这种动物足够强壮,可以移动数百磅的花岗岩巨石去抓土拨鼠,偶尔也会攻击人类。幸运的是,棕熊很少袭击视野中的人类,由于一些严重的袭击事件,棕熊的伤人行为被夸大了。北美历史(虚线范围)及现在(黑色范围)棕熊分布范围参考图(图片来自本书)已有研究清楚的表明,棕熊遇到人类的正常反应是躲避人类,而不是主动采取行动或发动攻击。如果棕熊很容易袭击人类,那我们获知的伤人事件应该不止现在这些。在分析特定的熊袭击人的案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棕熊伤人的统计数据。我搜集了1900-1979年来自北美国家公园记录的143起棕熊伤人事件,这可能占整个北美地区实际发生伤害事件的一半。在143起事件中,有88%的事件中有1人受伤,8%的事件2人受伤,3%的事件3人受伤,还没有发现4人或更多人在一起事件中受伤。这些事件中,有71%是母熊带着小熊时发生的。1-2个人的小群体在野外好像比更多人在一起受到的伤害可能性更大,但需要谨慎的解释这个现象。因为在偏远的地区,1-2个人在野外的可能性更大。当然更多的人在一起外出的安全性更高,棕熊还没有对6人及以上的人群发起过任何的袭击。美国黄石公园里的棕熊(图片来自本书)根据我的记录,大部分棕熊伤人事件出现在7,8和9月,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伤害发生在户外休闲运动最多的时候,主要在夏季(徒步旅行和露营者)和秋季(猎人),我不认为棕熊在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会更危险。相反,我相信,随着到棕熊栖息地旅游的人数增加,遭遇棕熊的机会也会增多。一些人认为棕熊在春季交配时节特别危险,成年雄性在每年的这个时段都很好斗,但并没有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观点(只有一次事件可归为遭遇了一对棕熊)。我们可以接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风险,而棕熊伤人的风险确实并不高。与棕熊伤人事件有关的因素是人类和棕熊间彼此接近,特别是二者出乎意料的相遇。在一些步道或露营地位置不对的地方,人们集中注意力搜寻麋鹿等动物,这时忽略了熊的存在。还有其他因素,比如食物或垃圾的存放方式不当,也会吸引棕熊,使双方彼此接近。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研究与棕熊引发伤害相关的具体情况,以及可能导致伤害但并未造成伤害的情况。特别说明:分享的图文内容除特别标明外,均编译并部分节选自Stephen
2021年4月4日
其他

【雪境云讲堂】第5讲:刘铭玉老师带来《青藏高原流浪藏獒研究调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去过藏区的人在路上可能都会遇到过流浪藏獒,他们成群结队体型庞大且凶猛,你有没有想过有了藏獒为什么就大概率见不到赤狐了?雪豹跟流浪藏獒为什么会成了竞争对手?近期雪境有幸邀请到了刘铭玉博士,刘老师一直在三江源地区研究如何消除藏獒对雪豹生存的威胁,分享了他多年的研究结果并简单科普野外调研方法。刘老师分享内容(部分音频)
2021年3月28日
其他

一个被意外发现的「熊的故事」

Tubman)这样的英雄形象出现,引导人们走向自由,看着他们走向自由,就像黑熊看着我作为一个自由的女人去探索同一片森林一样?这些想法不停的加深我的使命感。一个男孩名叫以利亚.托马斯(Elias
2021年3月21日
其他

一本书告诉你该如何与熊相处——关于《熊的袭击》简介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当你知道有一只或者更多的棕熊,在家附近50公里活动半径内闲逛时,你会怎么样?一直躲在屋子里不敢外出?夜晚睡觉也要点亮灯光防止熊的靠近?或者想方设法尽快离开这里?这不是笑话,也不是惊悚电影,这种情况在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很多地域存在着。人和熊始终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就像人和旱獭、猞猁、高山兀鹫、蜻蜓、苍蝇等共同生活在一起一样。这已经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原来如此,现在也如此。只不过熊的体型太大了,它们可能会伤害人类,所以我们对它深感恐惧。然而恐惧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勇敢、理性的站出来行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不是伤害熊,而是更好的认识、理解熊和它生活的环境,并且为自己做好防护。经青海省林草局的一位老师推荐,我们知道了一本来自美国有关人熊共存(或称冲突)的书籍。通过机构一位家属的帮忙,我们得到了该书。这本书来自美国的斯蒂芬·赫雷罗——《熊的袭击:起因与防护》书中不仅记述了很多熊与人相遇案例的细节,分析了熊攻击人可能的原因,还给出了很多经验性的建议,帮助人们在野外防范熊的攻击。本书第3版的封面虽然这本书有一定的物种及地域性局限,但书中一些内容描写的细致入微,防范熊的建议介绍的极简单、容易理解和上手,非常值得我们了解。难得世界上对熊的行为有如此细微观察和研究的人!因此我们节选本书的部分篇章和您分享,也期盼着在不远的未来,我国也可以有相似的书诞生,方便与熊有接触可能的人们,做好防护,并更加理解熊的生活,以及它的生存带给我们的重要价值!本书的作者——斯蒂芬·赫雷罗博士,1939年(现年81岁)出生在美国的旧金山,随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了动物行为与生态学博士研究。赫雷罗博士在对美国的高速发展与越南战争等行为感到失望之后,便移居到加拿大生活,并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大学任生态学名誉教授。斯蒂芬·赫雷罗博士与他的书合影(2014,图片源自Calgary
2021年3月21日
其他

【雪境云讲堂】第4讲:东周群培老师分享《高原上的零废弃社区》

2020年9月,雪境开启了《雪境云讲堂》栏目,每月邀请嘉宾在线上分享关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研究、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等,希望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踊跃参加我们的云讲堂,与大家一起讨论时下的热点,或你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更欢迎充满干货的你报名来当我们的分享嘉宾。联系⬆雪境小助手加入雪境分享群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和当地牧民一起携手保护三江源生态,深入社区建设,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是雪境在三江源地区多年的合作伙伴。前不久三江源协会在民生ME项目中为措池筹款打造零废弃社区,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支持。雪境云讲堂的第4讲,便是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东周群培老师,来分享他们在青藏高原做的零废弃社区推动工作。零废弃:是指对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3R合理管理:源头减量(Reduce)、重复利用(Reuse)及回收循环(Recycle),最终使垃圾无限趋于零,避免资源变成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垃圾再利用的最大化。守护三江源生态“我家乡是在青海玉树治多县索加乡,也是在青海和西藏的边界,靠近可可西里的地方,我现在工作的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注册成立于2001年,是青海玉树最早的合法注册登记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保护三江源的生命多样性,以及生命多样性互相之间形成的关系和文化,这种关系也成为一种我们做自然保护工作的一种主题。”“那么大家可能会觉得三江源协会作为一个保护三江源生命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机构,这样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工作怎么做了一个零废弃或者说关于垃圾方面的工作呢?接下来我就直奔主题来说一下我们为什么在青藏高原推动零废弃这样的一个活动和工作。”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范围图“这里没有叫三江源之前,被称为是江河的源头,这儿不仅仅是这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还是很多其他大江的源头。这三条江(河)在国内的流域涉及的人口将近7亿,澜沧江流向国际河流之后,涉及的流域人口高达几十亿,三江源是直接关系的这么多流域人口的一个生命之源,当然同时不仅仅是人,这里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更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基因之库。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推动零废弃。”在高原推动零废弃“在三江源这样一个具有生命多样的生态区域,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以及内在的世界观,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和所有的生命。随着全球化和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个区域也在不同程度受到了挑战,甚至面临有些文化在逐渐消失的情况,而零废弃跟这些情况的关系是:三江源生命多样性就是文化多样性。藏族的老百姓,从精神层面到生活方式都有一套独有的系统,觉得什么东西都有一个主人,说山神地神水神,还有一个家守护神家神,所有这些是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在藏族人的认知里又是确实存在的,这就使我们整个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受到了影响,也形成了一种关系,所以我们的文化里面就是这种多样关系所形成的,这个文化促成了一种保护的主题,我们才能够可能做好这个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推动零废弃社区跟生命多样性的关系就是,因为空气污染造成了很多生命的死亡甚至物种的灭亡,有些是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而恢复这些已经灭绝的生命,技术上有困难,时间又是特别漫长的,而推动零废弃社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的污染以及其对生命多样性造成的威胁。”德迦
2021年3月14日
其他

【雪境拜大年】第六年人与自然新思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在大家的陪伴下雪境已经走过六年了,去年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令很多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人与自然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人生态中的一部分,该如何更好地且可持续地跟自然共生,这值得我们一起讨论!雪境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牛年大吉!གངས་རི་གནས་མཆོག་ཚང་གིས་ལོ་གསར་ལ་རྟེན་འབྲེལ་ཞུ་།
2021年2月11日
其他

为了防止下一次大流行病,我们应该着眼于合法野生动物贸易的潜在风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骆驼是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MERS)爆发的始源(这种疾病始于2012年),图为2015年在开罗西北市场等待销售的骆驼。野生动物的合法贸易与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一样,也与非法贸易一样严重,这是来自专家的警告。背景来自中国的2万只牛蛙的蛙腿被烹制和食用;来自圣基茨和尼维斯的40只绿猴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来自越南的三百只蛤和来自巴西亚马逊的三十只黄貂鱼被用于家庭观赏鱼养殖。这种杂乱无章的分类只是来源于对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U.S.
2021年1月31日
其他

基层兽医(防疫员)培训回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7年6月,我们在果洛州久治县海拔近3800米的白玉乡举行了第一次藏区流浪狗绝育试点,给26只被领养的母狗做了绝育。2019年9月,雪境再度携手来自全国各地的兽医前往白玉乡,在久治县畜牧兽医站的支持下,兽医们分享了包虫病的传播和防治、疼痛和麻醉、兽医的护理和监护和犬只手术过程的理论知识。两年之间,共有45人次的兽医培训师参与了包括“拯救雪峰神犬”的活动,已经培训了68位本地兽医开展犬只的绝育手术。2020年10月下旬,雪境一行人再次来到果洛州久治县白玉乡,进行“高原鸟类救助培训活动”的同时,对参加过雪境培训活动的当地基层兽医们进行了回访。与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现任索乎日麻乡防疫站站长的达桑、从事基层防疫工作20余年的昂青、接手爷爷兽医工作的村级防疫员更尕群培以及协助女儿防疫工作的克桑进行了深度沟通,了解到了基层兽医们的工作现状以及迫切需求。更尕群培&克桑更尕群培和克桑都是白玉乡的村级防疫员,更尕群培的爷爷是兽医,自己受他的影响,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克桑从事基层兽医工作很多年了,他的女儿受自己影响,读了兽医专业,毕业后也在村子里做防疫工作。克桑的女儿和更尕群培都参加了雪境2019年的犬只绝育手术培训,谈到为什么参加雪境的培训时,更尕群培说,“作为一名村级兽医,自己有义务参加,再有就是为了减少流浪犬的数量。”也有参加过其他形式的培训活动,内容会偏理论性一点,培训中感受最深的是,学会了给犬只做绝育的这项技术,感觉自己也能为防治包虫病做一些贡献了。通过培训,个人受到的影响是,“培训后自己对理论实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能力单独做一次绝育手术了。”谈到当地人对待传染病防护意识不是太高时,二人表示“可以给大家讲解传染病会带来的危害以及严重的后果问题,这样他们或许就会有意识的去预防传染病”。因为此前牧民们养狗不太注意卫生,给狗舍或其他狗居住的地方的消毒也不够彻底,所以包虫病的病毒并没有完全消失,但这几年包虫病确实有减少的趋势,因为牧民们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现在也会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2021年1月17日
其他

熊为什么要伤人?遇到熊,装死有用吗?

图源:Wikipedia黑熊的食物在不同的季节也有差异。研究人员通过观察龙口自然保护区内的黑熊,发现,在春天,黑熊食物种类主要有桦树汁、宽叶苔草、木贼、猴腿提盖蕨、狭叶荨麻、暴马丁香的嫩叶……
2021年1月10日
其他

如何与世界上最致命的熊和平相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树懒熊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但在受到惊吓时会攻击人类,随着印度人口的增长,这种暴力冲突也在逐渐增多。树懒熊(图片出自原文)印度一位名叫Pinky的少女与父母一起在印度中部班达夫加国家公园附近的一片森林里拾柴时,被一只受惊的树懒熊咬伤了,伤口缝合后在医院休养了10多天。根据当地的习俗,她17岁就要结婚了,但现在的她几乎不能离开床。像Pinky这样的故事很常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树懒熊袭击了成千上万的人,杀死了数百人。尽管印度政府没有统计整个国家的袭击事件,但从各地区的数据上可以看出树懒熊是印度最致命的动物之一,其人均死亡人数比任何其特征类型的熊都多。
2021年1月10日
其他

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4)防熊箱子,让熊难以接近人类的垃圾

青藏高原熊害问题严重,在不伤害熊的性命情况下,我们可以怎样做好防护呢?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防护经验与案例,介绍不同的保护手段。雪境“聊熊害”系列第4期,今天与您分享有关防熊箱子的重要作用与实践案例。前几期的内容你是否看到了呢?点击下面的链接可以回顾哟!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有关熊和问题熊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2)
2021年1月3日
其他

戴畅老师:将热爱洒向所到之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我从小就喜欢动物,所以上大学时毫无犹豫的选择了动物医学专业,报志愿的时候也把所有志愿都报成了动物医学。”戴畅老师戴畅老师是一个直爽率真的北京姑娘,2011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同年,入职于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任猛禽康复师一职至今。经手救治猛禽近3000只,具有丰富的猛禽救助经验。因为了解到在青海省果洛州,猛禽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也遇到过很多动物陷入困境需要帮助的情况,所以,2019年11月-2020年3月,戴畅老师完成了雪境在UMU平台开展的猛禽救助线上藏汉双语课程,希望牧民对猛禽救助有一个初步认知。2020年10月,戴畅老师和雪境工作人员一起前往果洛州久治县白玉乡,完成了猛禽救助线下教授课程,手把手交给当地兽医和牧民如何救助一只猛禽,以及在遇到不同受伤情况时的应对办法。参与培训人员合影白玉乡猛禽救助培训活动结束后,雪境工作人员和戴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沟通,快来看看戴老师都表达了什么吧:为雪境提供培训活动的初衷“希望能帮助更多受困的鸟类。同时觉得雪境是一个在做实事的组织,不是光靠说。我喜欢这样的机构,能有实际行动来帮助动物。虽然我知道宣传和媒体很重要,但个人更加倾向于实际救助,毕竟我是一个临床兽医。”“也有参与过其他的培训活动,比如政府组织的或者其他民间机构组织的。个人感觉更加形式化,比如以开大会的形式或者线上教学的方式。实际效果很难去评估。雪境的培训更注重实际操作以及培训后的效果,个人觉得能更有效的帮助到动物。个人还非常喜欢雪境的关注点,青海果洛可以说野生动物分布非常集中,但实际在此处能完成的救助并不多。多放一些精力在这边,就可以有更多动物得到帮助。同时多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里。”戴老师在与扎西桑俄堪布交流培训过程中ing“学员们都很认真!这种感觉是在之前的培训都没有过的。比如讲到体检这里,体检单上都是汉字,参与培训的学员又都是基层的藏族兽医,不太认识汉字,没有想到的是,我讲解完后,大家会跟着翻译(达桑)又自发的从头到尾过了一遍,在体检单上做标记,认真学习的态度让人很难忘,包括扎西桑俄堪布的笔记,我看的也是非常惊讶,用图案这种方式快速记录要点,并且非常准确。”“这里的硬件条件设施比自己想的要好很多,实地看过之后,个人觉得完全有建立一个救助站的可能性。起初觉得,这次去只能是一个最基础的了解与科普,后来发现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令人欣慰的是,当地的百姓也乐于救助动物。”
2020年12月27日
其他

西尼罗病毒仍然存在 数百万美国鸟类被杀

西尼罗病毒在鸟类中继续传播,随着气候变化而加剧,并且会对人类造成致命的威胁。Chief,一只白橙相间的英国塞特犬,正在一片白杨林中搜寻,茂密的树林似乎要将它吞没了,项圈发出的叮当声是它行踪的唯一线索。宾夕法尼亚州中部这些难以穿过的灌木丛——斯科舍荒原,使得徒步旅行变得艰难。但是,这片灌木丛是披肩榛鸡的主要栖息地(毛茸茸的乌鸦大小的鸟类),披肩榛鸡有着黄褐色斑驳的羽毛,这些羽毛与落叶融为了一体,酋长正在发狂地嗅着。如果Chief在这个11月的下午能够找到一只披肩榛鸡,那它将会从自己的主人Lisa
2020年12月20日
其他

【雪境云讲堂】第3讲:此里卓玛老师讲述迪庆旅游业20年发展变化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2020年9月,雪境开启了《雪境云讲堂》栏目,每月邀请嘉宾在线上分享关于藏地的生态研究、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等,希望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踊跃参加我们的云讲堂,与大家一起讨论时下的热点,或你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更欢迎充满干货的你报名来当我们的分享嘉宾。联系⬆雪境小助手加入雪境分享群前期我们在雪境公众号推了一篇名为《当地人如何看待他们的神山卡瓦格博开展旅游》的文章,引发了大家对生态旅游的关注与讨论。由此,云讲堂第3讲就此话题,邀请到了走遍德钦县致力推动藏文化保护,2016年银杏伙伴,2017年开始做社会企业现任香格里拉市阿若康巴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此里卓玛老师。此里卓玛于11月21日上午在“雪境有你GangriNeichog”微信群里以“迪庆旅游业20年发展变化”为题,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观察到的当地人与旅行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一起来回顾此里卓玛老师分享的内容吧!
2020年12月13日
其他

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3)防熊喷雾,野外遇熊的有效应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雪境“聊熊害”系列进入第3期了,前两期的内容你是否看到了呢?点击下面的链接可以回顾哟!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有关熊和问题熊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2)
2020年11月29日
其他

【雪境云讲堂】第2讲:戴老师告诉你如何救助鸟类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雪境开启了《雪境云讲堂》栏目,每月邀请嘉宾在线上分享关于藏地的生态研究、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等,希望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踊跃参加我们的云讲堂,与大家一起讨论时下的热点,或你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更欢迎充满干货的你报名来当我们的分享嘉宾。联系⬆️雪境小助手加入雪境分享群十月下旬我们邀请到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戴畅老师,一起前往果洛州久治县白玉乡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高原鸟类救助培训”活动。来自白玉乡、索乎日麻乡20余名兽医以及当地公益人士参与了本次培训,雪境抖音号(gangrineichog)也进行了同步直播,有七百余人在线上一起学习。本期嘉宾档案没有到现场的同学也不用遗憾,赶紧来看看戴畅老师都给我们讲了哪些重点内容,由于本次培训涉及的内容较多且有很多是实操类的内容,我们以在线课程的形式呈现全部内容,想系统学习的同学欢迎点击,藏汉双语的哦!鸟类基础知识首先是介绍猛禽种类及他们的习性习惯。猛禽一般都是肉食动物,除鹫外,多喜欢独居,每年繁殖一次,体型越大的鸟类产蛋数越少。飞行时多喜欢盘旋,部分种类的猛禽需要迁徙。戴老师用“助教”进行讲解参加培训的同学也都讲述了自己对于猛禽的观察总结出了一些特点,其中大鵟、战斗力极强的猎隼、飞行时敏捷有力的金雕、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高山兀鹫、夜行性猛禽雕鸮、眼睛亮黄而长凝不动的纵纹腹小鸮等在青海比较常见的猛禽。更多鸟类基础知识,如骨骼,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容可以扫描⬆️报名系统学习。那我们该如何救助一只鸟呢?培训时很多同学都表示自己或身边的家人朋友有遇到过受伤的鸟类,尤其是在野外遇到大型猛禽受伤的概率更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救助呢?我们要进行抓捕、保定、运输、体检这四步骤。抓捕时需要的工具:抄子和大毛巾当我们抓捕时自身的安全也是第一位的,时刻警惕猛禽的爪子,在绝大部分鸟类中这是最危险的地方。时刻佩戴大小及厚度适中的皮质手套。尽可能地用毛巾盖住鸟的头部及双眼。从运输箱中抓鸟时,注意用一只手保护好自己的脸。鹫的嘴是他们最大的防御武器,所以抓捕时一定要保定好它们的头部。保定时的正确姿势最后要考虑如何将猛禽运到救助站或可以给它们做简单处理的地方。优化运输路线,使运输时间最短。保证运输箱内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尽量保证运输环境安静,如关掉车内音响。对于较虚弱猛禽可在运输前补充一定量的液体。运输箱每次使用完成后均需清洗消毒。运输的工具:带孔的箱我们要开始给这些受伤的猛禽做体检啦!称重,检查身体状态,身体触诊检查,X光检验。体检的正确操作及注意事项扫描⬆️二维码报名学习哦!鸟类的简单治疗方法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对受伤的鸟儿有了初步的判断,那么就要进行下个阶段的工作了,首先需要补液。对于刚接收的猛禽及时有效的补液可以纠正其脱水,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不开食的和手术中的猛禽,补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它的体液平衡。培训的学员练习补液方法培训的学员练习补液方法如果他们有些外伤或是骨折的问题,那么我们处理完伤口或敷药后还需要来做一些包扎处理。对于各个部位如翅膀、颈部、爪子还是有一些的不同。学员练习颈部包扎爪部包扎示范扫描⬆️观看包扎手法视频教学小测试时间戴老师最后也出了几个小问题,大家可以留言来回答一下!1.
2020年11月15日
其他

无主之地的野生动物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道格•梅恩是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作家和编辑,主要从事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他通过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的禁区以及朝韩边境地区的研究表明,当人类开始逃离时,动物也会有所反应。由于新冠病毒的暴发,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尽量避免外出,而动物却开始在人们少去的地方更加自由的活动起来:威尔士的一个城镇里有野山羊在游荡;鳍鲸离海岸越来越近,正在慢慢靠近法国关闭的马赛港口;野猪也更大胆地在西班牙、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城市中闲逛。虽然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的威尼斯的海豚和俄罗斯的狮子事件被证明是假的,但一些动物也确实从人类空出来的空间里受益了。比如说生活在泰国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龟在曾经拥挤(现在人很少)的海滩上筑巢更加容易了。在没有游客的情况下,阿尔巴尼亚西部火烈鸟数量增长了近三分之一。一旦人们恢复了往常的活动,这些动物也会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也有一些地方,灾难性事故或战争会迫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永久性的变化。历史上两次最严重核事故的地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的禁区,以及南北朝鲜之间的非军事区便是真实的案例。人类的存在可能是限制当地野生动物数量的最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尽管因为核辐射等的影响,人们已经离开这里,动物们还在这片被人类遗弃的地区繁衍生息,但这并不是说辐射不会伤害到动物,只是辐射对人类最有害的影响之一——癌症,并不总是在野生动物中表现出来。福岛附近的禁区内有很多日本猕猴,辐射水平似乎没有影响它们的种群密度福岛大学放射生态学家汤姆•辛顿表示,现在新冠病毒“迫使人们困在房子里,大自然就松了一口气”。他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类离开人口稠密地区后对动物的影响。他表示并不是要人们离开人口密集的地方才能造福野生动物。但是,当人类离开时,动物种群的恢复也确实表明了为野生动物留出较大的、连续的栖息地的重要性。福岛2011年3月11日,一场大地震和海啸引发了继切尔诺贝利之后的世界第二次最严重的核事故。位于日本东北部福岛的第一核电站,由于洪水造成的停电促使三个反应堆融化,导致海岸线周围的放射物质沉降。居住在附近440平方英里区域(接近纽约市的大小)的大约16万人在短期内“逃离”了此地。吉姆•比斯利等人为了观察辐射和人类离开后对福岛附近野生动物的影响,于2016和2017两年的时间里,用两个月在原核电站附近的120个地点进行了红外相机监测。他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类型的观察点:1、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完全远离这里;2、人们最初离开此地,但现在已经在陆续返回;3、居住在类似生态环境的人口稠密地区。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种群数量较多的动物,包括野猪、日本猕猴和貉等,出现在了人类被禁止涉足的地方。研究预测动物是否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是栖息地特征和是否被人类遗弃,而不是辐射水平。一只貉出现在福岛附近美国乔治亚大学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家贝斯利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受污染的景观能够维持足够数量的种群生存。”
2020年11月8日
其他

棕熊作为土主你对它了解多少?——玉树地区熊文化访谈

点击⬆️关注我们在青藏高原上人们并不仅仅是把棕熊当作普通的野生动物,千百年来的藏文化与智慧,为熊在自然生态与文化习俗中赋予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尊重棕熊,并尊重棕熊的栖息地。长久以来,棕熊与人类在现实生产生活与文化信仰方面有着诸多的交集,雪域高原上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信仰和文化,与熊世代生存着。8月份雪境团队在玉树地区的调研过程中,有幸访谈了三位对棕熊及其文化有着深刻了解的老师,分别是加公扎拉、尼玛江才与求英多杰。与他们交谈仿佛穿越回几百上千年熊与人相互连结的时空隧道,我们一起来了解分享下玉树地区的棕熊文化。图片源于网络QA&Q:对于在玉树地区越发频繁的人熊冲突现状,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A:很早以前在我们这里熊伤人的情况没有现在这么多。假如谁家有熊伤人,或者熊进房子的事情发生,我们会认为是这家人对土地不敬,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我们一直把棕熊视为土地主,对土地不敬,土地主就会生气,会想出一些方法惩罚。最近这几十年,在玉树当地各种修路、挖沙、拉网围栏、灭鼠兔的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环境被越来越频繁的破坏了,而且破坏的相当严重,土地主生气了。现在棕熊对人身还有房子侵扰越来越多,就是土地主在用它的方式惩罚人们。图片源于网络QA&Q:棕熊作为土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怎么与它们相处呢?A:现在经常在说,防止熊伤害人有什么传统的防护老方法。原来人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防熊方法,因为熊伤人的情况非常少,熊进房子的情况也很少,假如发生了都会认为是人冒犯了土主。在玉树地区,人们认为土主包括两种动物,分别是棕熊和狗獾。以前,牧民们准备新搭帐篷或者盖房子,都会用熊爪子在地基上先象征性的挖一圈,通过棕熊向土地神请示。同时,嘴里会不停地念诵着“我是异地流浪客,来到贵宝地,有什么禁忌我不懂,有什么做错了请原谅我”。整套仪式尾声,还会用哈达敬重的呈献给土主。棕熊以前对我们来讲,不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它有很多有寓意的名字,是我们需要非常敬重的神灵。图片源于吴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QA&Q:有没有棕熊怕的动物呢?A:我们这里都会说棕熊最怕马。因为棕熊的后脚没有脚后跟,传说是被马踩断的,所以马就能吓住熊。我们这边的老辈人都说,假如上山的时候骑马,就不会遭到熊的袭击。不过现在的情况可能又不太一样了,知道熊怕马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除了上面三位老师对棕熊文化的回忆与讲解外,我们在实地调研时还收集到了很多有关熊的故事、传说片段。棕熊的主要食物是旱獭,但是他经常挖不到,所以经常用棕熊挖旱獭形容一个人做事效率低用白唇鹿的皮形容好人,因为能屈能伸;用棕熊的脚形容人不好,因为拉不动太刻板以前的猎人会捕猎棕熊,但不会捕猎太多,因为棕熊是山神的家畜。也有传说棕熊会带走医生和女人,是山神的需要。棕熊有很多名字,对不同的棕熊叫法都不一样,比如有“吃人的”,“理解人的”等。以前对山神不敬的人才会遭受熊灾,后来村子里所有人都遭到熊灾,难道是所有人都对山神不敬了?玉树几天的行程,都有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伙伴帮忙翻译。我们不仅走了玉树很多的环保小组,还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结束行程前的最后一晚,我们边吃饭边聊着那些“有关熊的故事与传说……”,高兴之余三江源的小伙伴唱起了藏族歌曲,脑中飘荡着美妙的旋律,大家一起创作了一首有关熊的歌。糖豆,朋毛吉,洛松,曲军,郭郭即兴创作《棕熊之歌》发现有关熊的文化在民间仍有流传,但关注这些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老辈人的离去,我们可能再也找寻不回这些记忆了。雪境正在挖掘这些有关熊的文化,假如你还知道其他有关熊的故事、传说,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与我们和大家分享!访谈人:糖豆、朋毛吉、郭郭访谈整理:郭郭编辑排版:糖豆相关链接【野外笔记】雪境在三江源地区遇到的年轻环保人尕羊东日:在白唇鹿的家园有群宝藏青年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2)--防熊电围栏,想试试吗?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1)--有关熊和问题熊三江源地区人熊冲突的研究高原上人和熊的那点事如果您恰好是三江源当地老百姓或是本地兽医,希望你可以扫描⬇️二维码,参与野生动物救助的调查问卷,帮助我们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也欢迎您扫⬇️码支持雪境的野生动物救助众筹项目
2020年11月1日
其他

中国兽医日:雪境感谢每位兽医的辛苦付出!

今天是中国兽医日,雪境祝每一位兽医节日快乐,感谢曾经参与雪境兽医培训的每一位辛苦地付出!上周在果洛雪境携手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戴畅老师在年宝玉则协会开展了为期2两天的“猛禽救助培训”,大家学习非常地认真,积极参与实操,最后都通过考核成为了猛禽守护者!在动物救助的路上我们还要继续前行,希望有更多的兽医或者普通人加入到救助动物的工作中,让每一个生命共享雪山圣境。青藏高原地区的动物种类及数量都比城市要多,动物受伤或需要帮助的情况也是经常遇见,雪境希望通过培养藏区的本地兽医来提高动物救助的能力。
2020年10月28日
其他

与高原上的动物共存系列——雪豹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每年的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又称国际雪豹日、全球雪豹日,虽然雪豹日已经过去了两天,但是我们还是想聊一聊雪豹的故事。雪豹,藏语为གསའ(音“萨”,“岗色”等)。相信你早已熟知这经常上央视、登热搜的网红明星了吧?在烟灰色皮毛中点缀着黑色点斑和黑环的雪豹,拥有着长而柔软的尾巴,在雪地或山岩中行走,让人对这稀少且神秘的动物充满了新奇。刚享受完岩羊大餐的雪豹(图片源自宋大昭,2020,拍摄者:军尼斯别克)作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雪豹,经过近二十多年来的不懈保护,2017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受威胁等级从“濒危”(EN)降为“易危”(VU)。在这个过程中雪豹与人类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暂且放下雪豹的各种生物学研究,来聊聊它们与人的关系。先来聊聊雪豹们的故事雪豹的分布范围在200万平方公里以上,包括中国、尼泊尔、蒙古、阿富汗等12个国家的高山地区。雪豹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故事流传,甚至是一些民族与地区的文化和精神象征。在西藏喜马拉雅山附近就流传着有关雪豹的一个传说:一位圣僧于冬天在山洞里修行,那个冬天异常的寒冷,连下了18天大雪。外面的人都以为圣僧已经冻离人世,便前去寻找尸体。在山洞前他们发现一只雪豹在吼叫,人们心想估计圣僧已葬入雪豹腹中,接近时却看见是圣僧在歌唱。众人问圣僧是否看到了那只雪豹?圣僧回答:“我就是那只雪豹”。原来圣僧已修成正果,可以任意变化。从那时起,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雪豹,就被当地的佛教信徒尊为神物。在尼泊尔北部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投生为雪豹(以及家猫)是为了带走前世的罪孽,因此谁要是伤害了这些动物,就会把它们前世的罪孽全数接收。在一些地方人们的眼中,杀死一只雪豹所招致的报应,远比杀死像岩羊这样的动物要严重得多。因为雪豹终身捕杀猎物所累积的罪恶,都会转移到猎杀雪豹的人身上。雪豹是鞑靼族和哈萨克族的民族象征,中亚很多国家和城市都以雪豹作为象征。左上为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徽;右上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徽;左下为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徽;右下为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徽雪豹都吃什么?作为体型中等的猫科动物,雪豹身长2米左右,而其尾巴的长度可占到全长的一半。在早前研究雪豹的文献中,我们了解到一般成年雄性雪豹的体重可达50公斤左右,雌性则可达40公斤左右。一般大型猫科动物每天每公斤体重消耗45-50克的食物量,这样粗略算下来,雪豹一天至少需要1.8-2.5公斤的食物消耗。而雪豹的捕食量,夏勒博士等曾在上世纪90年代某个冬季进行过监测,一只成年雌性雪豹在冬季41天内的捕食量可达到822公斤。那么雪豹都吃些什么来满足身体的不断消耗呢?野生动物雪豹作为孤行性动物,一般会单独捕猎食物;在交配期及产仔期前后也有结伴同行捕食的情况,而母豹一般会带着自己的幼崽1-3只直到幼崽长到1龄以上。它们捕食几乎所有可以找到的有蹄类动物,除了体型庞大的野牦牛外。不过雪豹在有蹄类动物中还是比较喜欢吃岩羊;在小型哺乳动物中旱獭会是首选。有很多早期的研究数据表明,在中国的青海及塔什库尔干等地区,岩羊和旱獭可以占到雪豹食物的2/3。家畜当野生食物资源足够充足的情况下,雪豹的家域范围相对较小(20km²)左右。但当野生食物资源不够充裕时,再加上与狼在食物资源上的竞争关系,活动适应性远远低于狼的雪豹,就会对牧民的家畜进行捕食。在尼泊尔的一些保护区,随着牧民放牧区域的扩展及家畜数量的上升,捕食者与家畜猎物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重叠接触,以致当地牧民对雪豹怀着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及甘肃等地也持续发生着。绵羊、山羊、牦牛、马等都是雪豹捕食的对象。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6年在西藏那曲地区的研究发现,雪豹是当地牧民损失的第二大来源物种,仅次于棕熊。当地受访牧民中36.4%的人认为雪豹袭击牲畜的主要原因是野生动物岩羊等数量下降,但是由于岩羊的增多又会造成与牧民牲畜的草料竞争,当地牧民并不认为增加岩羊种群数量是解决人-雪豹冲突好方法。西藏羌塘地区牧民的黑帐篷与牲畜石围栏(图片源自:Farrington,2020)提高畜牧管理能力是关键对不同地区,甚至一个地区的不同家庭来说,雪豹捕食家畜所造成的损失会有很大不同。然而一旦牧民的牲畜遭到雪豹的捕食(尤其雪豹的二次造访捕食家畜和过剩捕食家畜行为),对牧民家庭的生计损失还是会产生严重影响的。不同地区的研究及保护项目实践表明,要缓解雪豹对家畜捕食的问题,关键是在畜牧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些不善管理家畜的放牧模式,比如白天放牧无人看管,放牧者或狗不能时刻跟在牲畜旁边而是择地睡觉,晚上家畜没有有效围栏保护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捕食家畜的问题发生。因此,为了适应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现状,牧民的畜牧管理能力也需要随之加强。增加对家畜的防护、训练保护犬、提高牲畜围栏的防护效果、避免在雪豹出没的地形崎岖的地区放牧等都将起到一定作用。降级后仍旧存在高风险“在未来的许多个世纪中,那些山峰仍然会矗立在这寂寥的风景里。但当最后一只雪豹在峭壁间消失时⋯⋯一簇生命的火花将随之而逝,山峰也将变成沉默的石头。----野生动植物生态学家乔治·夏勒,1977年2017年,IUCN将雪豹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级为易危,引起了全球很多雪豹研究者及保护人士的抗议。虽然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雪豹的保护情况已有所改善,但总体而言种群数量仍在下降。尤其是随着栖息地丧失、退化,猎物数量减少,人兽冲突问题趋多,非法盗猎情况仍有发生的背景下,雪豹仍旧面临着灭绝的高风险。因此,保护雪豹种群的整体推进框架下,上述不同问题的应对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否则夏勒博士在40多年前的预言仍有可能会发生。大家堆区对于雪豹受威胁等级的降低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哦!2020年雪境正在开展人兽冲突项目,本项目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项目服务中心UNDP-GEF加强青海湖-祁连山景观区保护地体系项目资助。参考文献[1]
2020年10月25日
其他

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2) 防熊电围栏,想试试吗?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雪境“聊熊害”系列上一期主要介绍了熊尤其“问题熊”熊害当前,让我们好好聊聊吧-有关熊和问题熊的一些行为特点与防护管理。青藏高原熊害问题严重,在不伤害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样做好防护呢?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熊防护经验与案例,介绍不同的保护手段。今天将与您分享的是防熊围栏与电围栏。1各种各样的防熊围栏通过网围栏对棕熊进行防护,在青藏高原上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早在10多年前,在西藏、青海的牧区就有一些机构与政府进行防熊围栏的建设,以保护当地牧民的安全。西藏羌塘的防护围栏示意图(图片源于该项目报告)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简称WCS)与当地林业部门合作建设的防护围栏,可被认为是青藏高原牧区最早的围栏项目。该项目在2008年、2009年分别以两期示范工程在班戈县、尼玛县和双湖特别区开展,当时以示范户方式,选择较贫困且遭熊灾严重的牧户进行。德令哈的防护围栏(摄于2020.05)2018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支持,由当地林业部门与森林公安局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德令哈市北部伊克拉村建设的防熊网围栏。可看到两个示范项目的防护围栏设计相似。请注意围栏上部的刺围栏向外倾斜可以有效避免棕熊通过围栏上部爬入。在青海天峻拍摄到的防熊网围栏(摄于2020.05)上面两张图是我们在青海海西州天峻县拍摄到当地牧民们自己建造的防熊网围栏。左图是在某村的玛尼康,这里经常受到棕熊的侵犯,所以周边的牧民们自发用牧场围栏和刺围栏做了双重的防护网。右图是一户经常遭熊灾的牧民家(据说每年熊都要来7-8次),自己用刺围栏做的防护。通过项目报告中的描述,以及从不同地区牧民了解到防棕熊围栏的使用效果,我们了解到普通的防护围栏建造后,确实可以对棕熊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围栏的材料选择,铁丝最好粗且不易断裂,并且做成渔网状,防止熊轻易拉动围栏进入。除了地上防护外,地下同样需要建造防护网。比如羌塘的示范工程,地上部分围栏设计为1.8米高,地下围栏有0.7米深。这样可以防止聪明的棕熊在地下刨洞进入。另外,网围栏建造的坚固度、支撑钢管、角钢等的厚度与坚固度也是在围栏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否则分分钟会被熊掌拍倒。2欧洲电围栏的经验除了普通的防护围栏外,在青藏高原的牧区也有防熊电围栏的尝试。防熊电围栏在欧洲东部、北部的山区使用非常普遍,积累了大量的设计、安装与使用经验,并且在人熊共存的相关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欧洲(尤其在瑞士、斯洛文尼亚、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防熊电围栏的使用普及率已经相当高,让我们通过这些国家的一些案例经验了解下电围栏的使用效果吧!瑞士自2005年在该国的东南部地区出现棕熊,最初从意大利跑来1只,发展到2015年据观察统计到了10只个体,对当地的养羊牧民和养蜂农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政府除在对损失进行政策性补偿外,还复制了周边国家已大量采用的技术防范措施——电围栏保护蜂箱。瑞士的蜂箱电围栏保护(图片源于Daniel,2016)电围栏的安装首先有一套总的原则,包括电缆的高度及间距、木桩连接的高度及间距、电导线的直径、5千伏以上的高压脉冲电、定期维护要求。另外还根据各个村民的家庭、地理特点进行了个别化的设计。只要有护林员发现有棕熊的踪迹,就马上对周边居民家的蜂箱进行电围栏的保护施工。这个项目经过5年的试点实施,由当地养蜂人协会进行资金与防护措施的管理。只要养蜂组织公开透明有效,蜂箱电围栏项目就可以顺利的实施。该地区最终1500个蜂箱设施中,有70%得到了电围栏的保护,已建立电围栏的地区熊的出现频率也明显降低。后续的项目重点则落于电围栏的管理维护方面,定期维护与组织大家相互交流,使最初的防护目标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里亚
2020年10月18日
其他

【雪境云讲堂】第1讲:杜博士科普如何使用电围栏技术防治野生动物侵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好消息!雪境开启了新的栏目《雪境云讲堂》,每月邀请嘉宾在线上分享关于藏地的生态研究、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等,希望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踊跃参加我们的云讲堂,与大家一起讨论时下的热点,或你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更欢迎有充满干货的你报名来当我们的分享嘉宾。联系⬆️雪境小助手加入我们吧!1雪境之前推送了很多关于人熊冲突的访谈及国外的研究报告,在雪境有你的社群中大家也会经常讨论关于熊的话题,所以第一期我们有幸邀请了杜灵敏博士就“电围栏使用技术防治野生动物侵袭”的话题来做相关的分享。快来看下这次分享的干货吧!嘉宾档案究竟什么是电围栏系统?电围栏既是一个心里的屏障也是一个物理的屏障,分为永久式电围栏和临时用电围栏。临时用电围栏比较方便,在北美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旅行者,为了防止野生动物的袭击,他们就会带着电围栏来保护自己。电围栏主要由脉冲器、地级系统、引线和具有完全绝缘的围栏系统4个主要部件组成。当动物触及到电围栏时,电围栏通过动物的身体和地面形成一个回路,这样动物就能够受到电击,动物受到电击的程度一般取决于脉冲器的能量大小和电网上的电压大小,不同种类的动物受到的电击是有差别的。图源杜博士分享PPT电围栏是如何工作的?电围栏的核心设备是脉冲器,现在市场上的脉冲器一般是交流电脉冲器,也有蓄电池式电脉冲器,它采用的电源来自于蓄电池或者干电池。杜博士介绍到,如果想要了解电围栏是如何工作的,需要理解以下几个电学术语:1、安培:指电子的流动,电流的测量单位是安培,电流的流动时间和流量产生电击效应。安培相当于测量水流时的单位即升/每小时。2、伏:是产生电流的动力,是电压的单位,增加增加电压可增加电流3、欧姆:是用于测量电阻的单位,相当于水在水管里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当电阻增大时,电流会下降,0欧姆相当于短路,此时电流最大。4、焦耳:是脉冲器的能量单位,具有15
2020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