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视野下熊攻击人的案例研究

雪境 GangriNeichog雪境
2024-09-0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一篇来自世界多个国家60位学者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共同完成的文章。本文对2000-2015年16年间在全球各大洲(很遗憾,其中没有中国的相关数据)收集到有关棕熊袭击人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时空尺度分析。并对分析结果经讨论得出了全球视野下的建议。雪境关注棕熊对人造成伤害及财产损失这个话题,已经有相当长时间,再看这篇文章可帮助我们建立一定的全球视野。

带着幼崽的母熊(图片来自本文,拍摄者Ivan Seryodkin,WCS俄罗斯工作人员)

理性看待棕熊攻击人

大型食肉野生动物对人类进行攻击,是人类与野生动物间最剧烈的互动方式。尽管野生动物对人的袭击,相较于家畜对人的袭击相对少见,但这类事件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呈上升趋势。这个趋势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自身安全的关注,也阻碍了大型食肉类动物保护工作的进行。
当这些动物对人发动攻击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媒体关注,这会导致人类高估攻击存在的风险,并最终引起公众的负面反应,以及对保护工作与活动的反对。同时,当媒体使用负面的词语及图片描述动物袭击人的事件时,这无助于告知人们到底如何避免及做出防范。媒体本有能力促进人类安全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这需要向公众客观的描述相关信息,并提供如何避免伤害的措施。只有加深对大型食肉动物袭击人类的环境及潜在影响因素的了解,才是最小化这类事件发生的关键方法之一。
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收集2000-2015年的棕熊攻击人类的案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棕熊与人互动提供全球的视角,并展现出棕熊袭击人这一现象的时空分布格局。通过对棕熊袭击人的细节分析,突出展示人熊共存的情况下,不同地理区域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探索地理位置、管理措施等因素与攻击次数的相关程度。
研究者们首先建立了两点假设:
1)在人/熊密度都较高的国家/地区,袭击次数更高(剧透研究结果:棕熊种群密度越高,袭击次数越多;然而人口密度越低,袭击次数越多);
2)在有合法狩猎棕熊管理制度的国家,发生袭击的次数相对少(剧透:假设又被推翻了!狩猎与非狩猎国家的棕熊袭击次数没有显著差异

全球范围内的棕熊与人类关系

据2017年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的棕熊数量超过20万只,其中大部分生活在俄罗斯(约10万只),北美约有5.8万只,欧洲约有1.54万只。尽管棕熊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增长,但仍有一些小种群在不同分散且隔绝的栖息地受到威胁。
在棕熊与人类的互动相对频率高且负面的地区,一些传统的防护方法已经失效,人们不再习惯与棕熊共处。此外,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逐渐向自然栖息地扩张。发达国家的人们前往自然公园等户外休闲的人数增加,也导致棕熊与人类的负面互动增多。人类,特别是并不习惯与野生动物长期共存的人类,在荒野地区的密集活动,增加了与这些野生动物接触的潜在风险。
研究者们通过谷歌及谷歌学术平台,收集了2000-2015年间全球范围内有关棕熊袭击人的资料,包括个人专著、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及报告、学位论文、网页信息及新闻报道。使用的关键词为:‘brown bear(棕熊)’或‘grizzly(对棕熊的另一英文称谓)’+‘attack(袭击)’或‘attack’+‘human(人类)’,并且交叉验证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被攻击者年龄、性别等信息,避免出现重复的数据。最终收集664起棕熊袭击人类的案例,这些案例被分为三个区域进行后续研究:东方国家(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国数据),欧洲,北美。

2000-15年全球范围内棕熊袭击人事件的空间分布(每个红点代表至少发生过1次棕熊袭击人的事件,很可惜里面没有中国的数据,图片来自本文)

熊袭击人事件的时空分布

在上述提到的16年间664起熊袭击人的案例中,北美有183起,欧洲有291起,东方国家有190起(文章提到,东方国家的数据被严重低估,因为很多国家/地区的数据都没拿到)。从全球熊攻击人的频率来看,每年发生平均39.6起,其中北美11.4起,欧洲18.2起,东方国家19起。其中85.7%造成了人身伤害,14.3%导致人死亡。
在欧洲国家中,熊袭击人最多的国家分别为: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瑞典和芬兰;东方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北美地区案例最多的州(美国)/省(加拿大)为:阿拉斯加州、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怀俄明州、蒙大拿州、艾伯塔省。

分析案例在三大地区的时空分布图(图片来自本文)
从上图可以看出,棕熊袭击人的案例数量逐年递增,且根据进一步发现,这些事件多发生在夏季(48%)的白天(73%)。其原因主要为人类在棕熊的栖息地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并在白天开展户外劳作与休闲活动。此外,欧洲冬季熊袭击人的次数明显高于北美及东方国家,主要原因可能是欧洲棕熊的冬眠时间较短,冬季棕熊活动明显活跃于其他地区。

棕熊袭击人的细节分析

遭棕熊袭击的人多为成年(99%)、男性(88%),主要由于在不同地区多为成年男性从事户外劳作或进行野外休闲活动。63%的袭击发生在单独个人前往户外的过程中,这再次验证了,在野外单独行动比群体行动更容易遭受袭击。
棕熊袭击人最普遍的情况是:
1)与携带幼崽的母熊相遇(47%),带幼崽的母熊更容易接近人类活动区域寻找食物,以避免与公熊在天然食物方面竞争。所以暂时避免公众进入有幼崽及母熊的区域,对于避免相遇存在的风险至关重要;
2)突然正面遭遇棕熊(20%),在熊出没的区域安静的行走,保持沉默,将增加风险。因此建议在野外大声喊叫或发出声响,提示棕熊有人类靠近,避免正面突然相遇;
3)有狗在场(17%,猎犬发动主动攻击),多发生在欧洲国家狩猎时,猎犬追逐受伤的棕熊,或和棕熊抢夺其他猎物尸体;
4)熊遭攻击或被困(10%),捕食性袭击(5%),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袭击的具体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攻击。

最普遍的棕熊袭击人的情况在各地区的案例分布(图片来自本文)

如何有效预防棕熊袭击人

研究者们通过对全球棕熊袭击人的案例分析,在文末提出了几点可有效预防的措施:
1)在熊出没区域的入口处立警告信息牌。在牌子上标明基本防范方法,并强制性的推广安全防范棕熊的介绍与说明手册;
2)针对熊的辣椒喷雾器,已在北美及斯洛伐克成功使用,但欧洲等大多数国家还属于非法物品,仍需要推广其使用;
3)开展如何避免与棕熊亲密接触的宣传教育活动,尤其针对棕熊伤害严重的地区;
4)为促进人熊共存,至关重要的是加深对熊的了解。并使公众了解什么情况下可能遭遇棕熊的威胁。


本文翻译自:Bombieri G, Naves J, Penteriani V, et al. Brown bearattacks on humans: a worldwide perspective[J].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1):1-10.特别感谢刘炎林博士提供了本文资料供大家分享学习。

编译:
排版:马文利
审核:糖豆

雪境独家放送


 领取【鸟类救助手册】一起做鸟类守护者
【送你一份手册】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人兽冲突

往期回顾

自然资源管理背后的社会资本——传统与现代的角逐

将传统知识融入管理政策——可持续利用当地鳗鱼资源

一个被意外发现的「熊的故事」

联系⬆雪境小助手加入雪境分享群

也欢迎您扫码支持雪境的野生动物救助众筹项目

帮助我们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共享雪山圣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GangriNeichog雪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