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如何建体系拓资源?专家汇聚上海杉达学院展开研讨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如何与人民城市同频共振?如何认识和破解“大思政课”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5月20日,上海杉达学院举办“与人民城市同频共振,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研讨会,顺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推进民办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高校马院等领域的20位专家分别作主题发言,围绕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等话题展开研讨。
上海杉达学院党委书记朱绍中致辞表示,当前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并突出实践导向,善用身边的鲜活资源,扩展课堂半径,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上好这门社会大课,推进这项系统工程。朱绍中说,上海杉达学院30年来与这座城市的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上海城市的区位优势是杉达提升办学质量的强力支撑,也给予杉达讲好用好大思政课优渥的土壤和充分的养料,杉达以“人民城市·上海”塑造“大思政课”品牌,入选首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格局,汇聚社会育人合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杉达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研修基地、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游昀之工作室承办。
注重理论体系构建,善于利用上海资源
办好“大思政课”既需要理论体系构建,也需要善于利用上海特有的文化教育资源,来自高校之外的专家针对体系与资源发表独特见解。
上海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高德毅作《熔炉育人理念创新与系统构建》主题发言。他把高校培养人才比喻成熔炉炼石,不是一条线、一个面、而需要三维空间和时间共同作用,需要马院、辅导员、专业课等形成育人合力,这样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高德毅提出,建立熔炉的育人体系需要坚持系统论,在课程层面、三全育人体系层面、校内外协同方面分别发力,构成完整的时空,另外要做到大中小德育体系纵向衔接、第一第二课堂与网络空间横向贯通、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
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强作《铸魂育人,构建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体系》主题发言。他分析了一个问题:基础教育的思政工作难,难在哪里?一是难在家长关注分数等现实问题,而不太关心三全育人;二是难在教师思政能力弱,不能触类旁通,不敢讲,怕讲错,教学方法简单。陈强提出,需要推进大中小一体化、校内外结合,开展大的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学校思政工作。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李国娟作《基于上海资源禀赋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几点思考》主题发言。她提出,要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用好上海鲜活的改革开放实践资源的禀赋,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现实的引领,回应学生的需求。第二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好上海独特的理论资源禀赋,比如《习近平在上海》《习近平上海足迹》等。第三要坚持教学和治学相结合,充分用好上海的文化资源禀赋,用好上海这座城市开风气之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文化。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党委副书记高越作《讲好劳模工匠故事,办活新时代大思政课》主题发言。她提出,上海已经有1.6万位劳模、683位工匠,可以依托上海劳模风采展馆和上海工匠馆,挖掘劳模工匠的资源,牵手高校的思政课堂,将劳动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到思政育人的体系,滋养精神的成长。
理解大思政课意蕴,上好办好大思政课
上好办好讲好用好“大思政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科研机构专家与马院院长围绕大思政课的意蕴、资源、特色、实践教学等展开研讨。
大思政课与传统思政课是什么关系?上海市教科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在《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纬度理解大思政课丰富意蕴》主题发言中作了解答。他认为,大思政课是科学的理论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思政课,是理论学习和实践为例相结合的思政课,是学校课堂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思政课。在教学方面,大思政课建设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开门办思政,把教学内容置身于大时代,化理论为行动,入脑入耳入心。善用大思政课有两个方式,带学生走出去和把案例引进课堂。宗爱东提出,大思政课本质上是思政课,是思政课的升级版,思政小课堂在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治理组织体系中发挥着内核的作用。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作《整合城市教育资源,校内外联动上好大思政课》主题发言,介绍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思政课的举措与思考。她谈到利用校内红色资源上好思政课的一种做法:三节课的前两节为课堂教学,后一节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效果。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作《突出主题、彰显特色、整合资源,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主题发言。她提出,“大思政课”有两种断句,即“大思政+课”和“大+思政课”,可以有两种理解,各有特点。在建设大思政课过程中,实践教学基地要深入和课程结合,可采用双师课,把课程建好。
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游昀之作《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探索实践教学课程化》主题发言。她提出,当前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思政小课堂存在割裂和脱节;二是实践教学偶发、随机,不成体系;三是重活动,轻引领。游昀之认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是去浦东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馆参观,不同课程的学生去,老师需要备课,要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知识铺垫,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方案。在可持续性方面,难以把全校学生都带出去,这样就需要合理的设计,集体实践与自主实践相结合。
游昀之主持研讨会开幕式,《文汇报》理论评论部主任杨逸淇、“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编辑部主任周文菁分别主持研讨会的上下半场。高德毅对研讨会作总结发言。
用伟大党建精神引领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作为“与人民城市同频共振,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研讨会的延伸,上海杉达学院同日举办“用伟大党建精神引领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探索建好大思政课的路径方法。
上海杉达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晋忠致开幕辞,他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也为大思政课提供了厚重鲜活的教学资源。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之下,要自觉承担起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的光荣使命,教育引导学生体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海宣传通讯》执行主编吕东卉主持上半场研讨会并作点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峰作《内外联动,同城协作,建大课堂》主题发言,上海公安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主任龚海燕作《以“忠诚”为核心的大思政课实践和思考》主题发言,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艳华作《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打造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主题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凯波作《弘扬城市精神,善用大思政课》主题发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志强作《善用红色艺术资源,助力大思政铸魂育人》主题发言。
《青年学报》主编朱国栋主持下半场研讨会并作点评。上海立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杰作《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大思政课建设》主题发言,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李作《汲取精神之源,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主题发言,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张静作《大思政课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开发与精细化利用》主题发言,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主任王静作《民办高校数字马院建设助力大思政课建设》主题发言,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俞刚作《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主题发言。
上海民办高校党工委副书记江鸿波作闭幕讲话,他表示,杉达学院作为基地,发挥了很好的枢纽、协调、引领作用。他指出,大思政课建设要聚焦三个主体的分工合作。一要强调学校的主体职能,不是把课完全放到社会,让社会的人来帮学校上课,而是要善于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立足课堂,让社会资源为学校教学所用,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二是要强调教师的主体责任,思政课教学是良心工程,是基于信仰的实践,思政课教师要真信真懂;要苦练内功,善于把道理化为情理,将思想融入生活,在故事中凝练理论,把课讲活、讲透、讲深,讲得学生爱听。每一位思政教师要努力做到“脑中有使命、心中有坚守、眼中有资源、手中有办法”。三是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在参与教育教学中增进知情意、促进知信行,实现教学相长。
来源 | 新闻中心
制作 | 李域佳
推|荐|阅|读
学校官网:http://www.sandau.edu.cn
投稿邮箱:sddwxc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