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新零售(12): 评价埋藏着的秘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带来好运哦!!
1
从一个结果略意外的实验说起不错、质量、喜欢、满意、买、合适、好用、好看、舒服、东西、挺、性价比、尺码、购买、值得、价格、舒适、鞋子、高、推荐、评价、正品、太、好好、穿、衣服、效果、包装、行、差、便宜、做工、积分、好评、漂亮、不好、购物、适合、颜色、偏、产品、大小、商品、感觉、完美、实用、尺寸
质量、性价比、价格、效果、包装、便宜、实用、好看、漂亮、做工
价格维度:性价比、价格、便宜 品质维度:质量/做工、好看/漂亮、包装、效果、实用
1. 价格维度
是不是和我们以为的“常识”的不太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对于质量和做工的关注在迅速上升,当然最后一年的猛涨也和被统计平台的品类调整更多转向流百有关系。此外,消费者对于好看、漂亮等体现设计感的元素越来越关注,包装和效果则稳中有升,而实用性上,在14~16年有一个大幅下降后,近年来总体趋于稳定。微观趋势上,实用越来越输给好看。
2014:速度、物流、快递、很快、送货,总计占比3.89% 2015:快递、物流、速度,总计占比2.54% 2016:物流、快递,总计占比1.73% 2017:物流,占比0.87% 2018,2019,高频词前五十名中均无配送相关词语出现。
2
那么,消费新趋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消费的核心要素在我看有三个,一是消费观,也就是消费者如何判断什么样的消费比较理想(比如京东曾经的Slogan,多快好省);二是消费行为,即,在哪里消费,如何消费,什么时候消费,是否有计划性;第三是消费内容,也就是买什么,占比如何,等等。
3
从根本上影响消费观的中国社会经济状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85年以前。78年以前中国处于高度的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相对匮乏,有限的商品也流动严重受限;78年改革开放后,对商品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经历了起步、调整和普及阶段,可以认为85年左右社会商品丰富度、消费水平和观念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此前的主流消费风格是温饱就好,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85到98年。这个阶段民营企业高速发展,外企迅速进入中国,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热、调控、疲软、再到新一轮发展的反复循环中前进,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潮、下海潮风起云涌,消费力狂飙突进,非核心资源领域的国有企业在挣扎中逐渐被淘汰和私有化。整个社会总体消费趋势就是,越来越多新奇实用的商品不断涌现,洋品牌逐渐成为消费制高点,大家迅速获得“享受”的空间,从“需要”到“爽”的心理蓦然释放,但由于刚刚从懵懂中过来,整个社会存在严重的从众和盲目崇洋心理,买东西便宜实用依然是主流。
90年代的大商场
98年到2012年。98年前后,受金融风暴影响,出口疲软,内需不振,新总理朱镕基吹响改革号角,多项强力手段启动经济、提振内需、催热房地产,并在非核心资源领域大力推动国退民进,中国随后加入WTO,四万亿投资和互联网浪潮先后接棒,经济进入全新周期,金融市场也日趋活跃和普及。直到2012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全世界一枝独秀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开始称雄世界。这个阶段,物质商品逐渐极大丰富,消费开始明显分层,大家开始有了丰富的选择。在经济条件具备物质基础丰富的情况下,消费心理走向成熟和分化,个性开始彰显。
千禧年后的大型超市
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再次面临转型,增速降低,高房价和股市泡沫挤压消费,内需不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外延式发展出现制造能力战略性过剩,以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成为主题,供给侧改革开始推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调整优化的“新常态”。消费层面,互联网的崛起大幅变革零售业,商品信息透明,网络的普及使影响消费观的信息传播渠道从主流媒体为核心的“星型”转向基于草根的“网状”,草根开始拥有基于人数的绝对话语权。《小时代》的热映体现了百年来第一批没有饥饿感,缺乏苦难意识的中产阶级子女成长起来,天生的互联网一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们的价值观将主导商业潮流,中国社会将进入一段漫长的中产阶级崛起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