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更有希望|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领域回顾2019
让流动更有希望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流动人口0-18周岁的子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总数超过1亿人。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1亿人,其中大部分人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在城市常住人口中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流动人口。
近年来,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相关的公共政策不断出台,热点事件也此起彼伏,每一条政策法规的制定,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消亡与新生,与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翅膀一样,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思想常新,时代恒新,我们希望借由以下6条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相关的宏观政策、3个焦点故事和1本相关的非虚构写作图书,一起来回顾2019年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推动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改善。
导读
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的落户限制不断破除,将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的政策也不断放宽,但回顾2019年,非本地户籍学生就地高考仍只占高考报名总人数的2.17%。
义务教育阶段流动、留守儿童规模开始部分逆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在一起”(全部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和父母在一起随迁的比例)指数仍然不到五成,只有49.13%。
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正式确定,但不同地区间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差异仍然超过5倍。
民政部联合十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依旧缺乏推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起的具体举措。
2019年,也有很多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热点事件发生,《抱着女儿送外卖》的李帮勇,让我们看见爱与感动;《留守女童章子欣》又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痛苦。
2019年5月,曾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段孟宇收到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019年,一本关注当下中国城乡儿童生存困境的非虚构作品《寂静的孩子》出版发行。作者试图突破公众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标签化认识,而是真正去关心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他们的以及群体的困境,“了解他们更复杂、更复合的处境”。
回顾之后,最后我们还是想说这句,或许你已经听过无数遍的话:“再苦再难,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2019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如果中国所有的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流动人口”的问题也将不复存在。
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中明确,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201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再次强调,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意见》还强调,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保障起点公平。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确保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域内校舍建设、师资配备、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等标准统一。
参考《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中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共有27城。《意见》出台后如果能得到落实,在这27个城市之外,阻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居住地接受教育的户籍限制即将不复存在。
长远来看,300万-50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全面取消户籍限制也是大势所趋。即使是50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特大、超大城市,未来也将有希望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详见:
1、大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影响几何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4/10/content_5381093.htm
2、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7城常住人口超过300万
https://mp.weixin.qq.com/s/fs9s9ryXvik4sbHme11e8A
政策源数据:
3、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http://www.gov.cn/xinwen/2019-04/08/content_5380457.htm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2/25/content_5463978.htm
另:《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单行本出版,2020年1月8日起新华书店有售。
2
22.4万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占比2.17%
城市的落户限制在不断的放宽,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教育部每年都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都能在居住地参加高考。
2019年6月7日,全国实际参加高考人数1031万,其中有22.4万随迁子女是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比2013年增加了50多倍,但仍只占参加高考总人数的的2.17%。
在北京,59209人报名参加高考,比2018年减少了4000余人;仅有373名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北京参加高职招生考试。
每年两会,都会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随迁子女教育改革的建议。
2019年11月1日,教育部在网站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809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教育部答复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的建议”。
教育部在《答复》中称,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问题不是孤立的、单独的教育问题,涉及资源配置、人口改革、户籍管理、社会管理、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等诸多复杂因素,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制定此项政策时需充分考虑城市战略定位、人口调控目标和教育承载力等问题,全面平衡各方因素。
教育部表示将按照中央有关部署要求,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继续细化各项操作办法和工作流程,积极稳妥推进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工作。
尽管推动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的工作十分艰难,从《答复》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希望,政策环境依然在持续的改善中。
详见:
1、北京5.9万名考生即将步入考场,迎接最后一次文理分科高考!北京日报,2019-07-07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1808768.html
政策源数据: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809号建议的答复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xueshengsi/201911/t20191101_406435.html
3
2018年,流动、留守儿童规模开始部分逆转,“在一起”指数49.13
2019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2018年度教育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简单理解为农村户籍的流动儿童)规模1424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全国在校生比例的9.5%;农村留守儿童规模147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全国在校生比例的9.83%。
对教育部历年发布的数据进行了梳理后发现,自2014年之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在逐年减少。其中,2018年,小学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1048万)首次超过农村留守儿童(999万)。这意味着,流动、留守儿童数量已经开始部分逆转;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也许会首次低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
流动、留守儿童数量开始部分逆转
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中国教育概况——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424万人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为79.4%。
据此可以计算出,2018年,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父母的“在一起”指数仅为49.13%(全部进城务工人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的随迁比例)和“入公办”指数为39.01%(全部进城务工人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和父母一起随迁并且能够进入居住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
只有“在一起”和“入公办”这两个指标不断提升,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能和子女在一起,并且让他们的子女能获得更多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机会,才能真正有效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问题的解决。而目前两个指数都不到50%。
数据源:
1、《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8/qg/
2、中国教育概况——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5990/201909/t20190929_401639.html
4
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转移支付”的黑匣子依然有待打开
2019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将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为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其他教育(含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三个方面。
《方案》明确,国家制定分地区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调整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基准定额,并按规定提高寄宿制学校等公用经费水平,单独核定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等公用经费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档按比例分担。
【评】至此关于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问题基本尘埃落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中明确负担比例的部分仍然只限于公用经费部分。而这部分在全部教育经费支出占比不超过30%(2017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10199.12元,其中公用经费支出2732.07元)。
目前,占教育经费支出大头的“教师工资”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中央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来给予支持。
政策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2019-6-3
https://mp.weixin.qq.com/s/oJODBdjL_IApuq63VpiOXQ
5
教育经费连年增长,地区间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差距巨大
上一条回顾谈了财政责任,这一条我们再来看一下经费支出的情况。
2019年10月16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显示,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43.00亿元,比2017年增长8.4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5.77亿元,比上年增长8.15%,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为4.11%。地区间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差异巨大。
2018年,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情况
如上图显示,小学阶段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最高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北京市、西藏自治区和上海市,最低的三个地区分别是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北省,其中北京市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是全国平均的3倍,是河南省的5倍。
2018年,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情况
如上图所示,初中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最高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最低的三个地区分别是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北省,其中北京市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是全国平均的3.9倍,是河南省的6倍。
从上述数据来看,当我们讨论区域之间教育均衡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关注如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还需要思考京、沪生均教育经费的高投入是否抑制教育供给的有效增加。
源数据:
1、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3040/201910/t20191016_403859.html
2、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超4%
https://mp.weixin.qq.com/s/DIIpxfc4Z8zibhRUsGImqQ
6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更应推动儿童与父母在一起!
为扎实推动《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6号)落到实处。
2019年5月,民政部、教育部等10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该文件旨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意见》中明确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定位: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协助民政部门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等工作。儿童福利机构主要负责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未满18周岁儿童。
《意见》强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但是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依然没有提及,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确实在迅速下降,与此同时,城镇流动儿童规模却并没有迅速增加;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转变成为城镇留守儿童,而这部分城镇留守儿童在现阶段并没有纳入民政部留守儿童关爱的视野中,关爱留守儿童,更应思考如何推动留守儿童与父母在一起!
详见:
1、图解┃一图读懂《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民政部,2019-5-27
https://mp.weixin.qq.com/s/cofxUbgAcsiI9BMOZhIDsA政策源数据:
2、民政部十部门《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
http://www.mca.gov.cn/article/gk/wj/201905/20190500017508.shtml
3、《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6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16/content_5082800.htm
4、《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7
从《抱着女儿送外卖》到《一座城温暖一对父女》
2019年3月12日,南湖晚报摄影栏目“视觉1+”用三个整版的篇幅独家首发摄影专题报道《抱着女儿送外卖》李帮勇的故事,嘉视觉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同步发布。然后:
13日早,近10家媒体和网络平台找到李帮勇进行采访
13日中午,嘉兴拾星者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社工…秀洲区油车港镇政府工作人员带着慰问品……
13日,共青团南湖区委发起“亲青筹”……
14日上午,嘉兴市第三医院为他【打工期间,右手致残】开通绿灯…并且免去所有医疗费用
14日,秀洲区红十字会为他开启为期一周的爱心捐赠通道……
14日晚,他的老乡—嘉兴云南商会的成员…建立起长期帮扶
15日,住进浙江省荣军医院,进行术前全面检查……
16日,手术结束,医生宣布他的第一次修复手术非常成功。
17日,人民日报官微、新华社官微、央视新闻同一天转载和报道了这位坚强的父亲和这座城市的爱心。
嘉视觉,公众号:嘉报集团全媒体视觉中心嘉视觉 | 一座城温暖一对父女
当李帮勇的故事感动着无数网友,并且获得帮助,当前的问题貌似解决了。
《一座城温暖一一对父母》,我们看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责任,看到了人民的爱心;但这是特例,千千万万个李帮勇面临和他同样但不同程度的困境。小梓涵也会长大,长大之后作为流动儿童的她也必然会面临如今千千万万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无法在城市平等地接受教育,甚至为了升学有可能不得不和父亲分离。
在感动之后,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被看见”,在政策和制度层面有更多的改革和设计,能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更好的在工作居住地生活,让非本地户籍儿童与本地户籍儿童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详见:
1、《嘉视觉丨抱着女儿送外卖》
https://mp.weixin.qq.com/s/nI4xDrxwJEJYJKYMx8DqYQ
2、《大雨街头,单亲爸爸抱着3岁女儿送外卖!他说孩子更辛苦》,人民日报,2019-03-17
https://mp.weixin.qq.com/s/aI3iZ0TNk6xcl9CDREE2Mg
8
纪念留守女童章子欣, 再苦再难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2019年7月4日,生活在浙江淳安的9岁留守女童章子欣被租住在家里的梁某、谢某二人带出了家门。7月13日下午,象山县公安局发布通报:在象山松兰山景区海里,发现女孩遗体,之后,经刑侦技术鉴定,确认为失联的章子欣。
《抱纸船的女孩》 图片来源:万素网 作者不详
这一事件引发持续热议。
这是一个标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她孤独的生命中,有伺弄果园的祖父母,在远方工厂里的母亲,以及在更远的远方打工的父亲。她有4年没有见到母亲了。根据那位母亲的回忆,母女俩最后一次通电话,距今也已经超过了3年。这几年间,第二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用户大规模完成了向第四代的迁移,人与人之间更加密切地联络着,但章子欣的5岁到9岁,像是处于某种信号的盲区。 中国青年报,公众号:冰点周刊纪念留守女童章子欣
这句话,或许你已经听过无数遍,但是我还要说:再苦再难,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公众号:首都教育“爸爸,我回不来了”......9岁失联女童生前电话曝光:再苦再难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一个孩子长大成人,需要满足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还有情感的陪伴和支持,这一切,没有任何其它群体比父母更适合。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人,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是父母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9
拿全额奖学金留学欧美的打工子弟
星晴喜欢音乐绘画,时常用手绘来记录生活 图片来源:谷雨
2019年7月,谷雨发布了一篇报道《拿全额奖学金留学欧美的打工子弟 | 谷雨》,讲述了受户籍制度限制,不能在城市升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安徽女孩星月,在公益人张轶超的帮助下,进入UWC进而在国外求学工作生活的故事。星月一家三姐弟均如此,拿到全额奖学金,到海外留学。
过去几年,像他们三姐弟一样,在上海东北角一带成长起来的外地打工子弟,有10个人拿奖学金出国留学。
2019年春天,同样是打工子弟、从北京蒲公英中学进入UWC的段孟宇,拿到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所选的研究方向也是教育政策。
……
起初,有朋友对张轶超说,你做这事吧,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他们还是会像他们父母一样成为普通的打工者……
“现在看,这些孩子都不坏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留点善意在他们心中也是挺好的事。”张轶超说,“不上UWC又怎样呢?毕竟绝大多数孩子是上不了UWC的。”
祁十一,公众号:谷雨实验室拿全额奖学金留学欧美的打工子弟 | 谷雨
报道中提到的段孟宇,2006年以前,曾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跟随爷爷奶奶在村小学就读。12岁“北漂”,被在北京务工的父母带至身边,在北京一家专招困难家庭学生,靠社会爱心筹款维持运行的公益性民工子弟学校,北京蒲公英中学就读。2019年5月,曾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段孟宇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段孟宇坦言:中国超过一亿留守和流动儿童中,自己是幸运的那个。她说,一亿人中,不乏比自己天资更好更努力的人。如果他们得到和自己一样的教育机会,也一定可以做出很多精彩的事情。
参考:段孟宇《从河南小村到哈佛的不寻常之路》,FT中文网,2019-04-23
10
特别推荐--《寂静的孩子》,破碎的家庭
2015年后,袁凌将目光转向中国城乡儿童的生存现状。在公益机构资助下,他与摄影师赵俊霞深入乡野共走访了21个省市(包括众多偏远地区),记录了上百位孩子的命运。期间,他自己又对城市近郊区的流动儿童做了为期一年的采访,2019年6月,这部耗时4年的非虚构作品出版。
袁凌试图突破公众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标签化认识,而是真正去关心一个一个具体的人,他们的以及群体的困境,“了解他们更复杂、更复合的处境”。在南都记者秦宽的采访文章里,写道:“内在复杂性公众往往无从得知。他希望打开一个窗口,让人们走进孩童的内心世界,而非将他们置于社会性的框架下,变成社会学的分析工具。”
在袁凌看来,留守儿童的困境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诸多问题的叠加,相互影响,但内在复杂事实上,困境往往很复杂。一方面,“因为留守,孩子必然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要么父亲一方在外头,或者母亲在外头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样态”。另一面,如果夫妻长年不在一块儿,则容易引起家庭破裂,“这在留守儿童中很普遍”——因为父母长期分居,往往追寻各自的“需求”。而家庭关系破裂又令留守儿童进入单亲家庭。一些个案中,父母甚至离孩子而去,令孩子沦为孤儿,在学业、心理成长、人格完善上出现危机。同时,他们也容易进入一个特困家庭,“如果再生病的话,就更需要他的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更回不来了”
秦宽,公众号:南都观察家记录那些在人们视线之外的中国孩子 | 《寂静的孩子》
在集中采访了一年之后,袁凌意识探访的都是相对偏远地区的孩子,他想增加一些城市中的困境儿童,比如流动儿童,中产的孩子。
中产阶级的孩子也这么不容易,虽然外表看着光鲜,却有着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实在寂静的孩子之外,这本书还有一个主题——破碎的家庭。不管是乡下外出打工形成的破碎的家庭;还是城市里大家忙碌,各自心里很枯竭,生活压力非常大,形成的有裂痕的家庭……
每一个寂静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这两个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值得我们去面对。点击右边星标,公众号:一条知名记者花4年追踪140位孩子:受制于阶层和身份,他们从未被关注
我们也借由袁凌老师的话来结束本篇回顾:
“这种所谓的没有关注度、没有热点的新闻,恰恰是他们应该受关注的地方。它是更真实的日常生活,是人性和社会性更自然的呈现,比我以前做过的调查报道、特稿,都更有意义。”
注:文中没有注明出处图表,均由新公民计划研究并整理,转摘请注明出处。
研究整理:魏佳羽
编辑:廖细雄 七茗
排版:廖细雄
微信号 : xingongmin2007
魏佳羽:icingjade
新浪微博:@新公民计划
park.xingongmin.org.cn
● 长按识别二维码,成为“月捐伙伴”
2020,和我们一起守护流动的希望
让希望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