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儿童日特辑 | 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在城市、镇、乡村的分布情况

魏佳羽 新公民计划 2024-01-16

世界儿童日  2022.11.20


微澜昆明1馆


回顾联合国在《世界人权宣言》中宣布: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深信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作为家庭所有成员、特别是儿童的成长和幸福的自然环境,应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协助,以充分负起它在社会上的责任,确认为了充分而和谐地发展其个性,应让儿童在家庭环境里,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


——摘自《儿童权利公约》序言


引言



儿童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和陪伴,儿童和父母在一起居住和生活,是父母能够亲自养育和陪伴的基础。

在中国人口大规模迁移流动的背景下,关注儿童在城市、镇、乡村的分布,及流动和留守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有效的识别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更准确的定义社会问题,更好的支持儿童的发展。

本文主要目的是澄清一些关于中国儿童分布的基础概念和基本事实,并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尝试梳理并呈现出中国儿童在城市、镇、乡村地区的分布,及流动和留守的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0-17周岁儿童人口为2.9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

统计数据中的儿童定义


儿童


儿童: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定义,儿童是指18岁以下人口,即0-17周岁的人口。

按年龄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本文按年龄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幼儿阶段(0-2周岁)、学前阶段(3-5周岁)、小学阶段(6-11周岁)、初中阶段(12-14周岁)和高中阶段(15-17 周岁)五个阶段。

(人口统计)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指流动人口中的 0-17 周岁儿童。流动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中 ,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者 。

(人口统计)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留在原籍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留守儿童中户籍所在地为农村的儿童,城镇留守儿童是指留守儿童中户籍所在地为城镇的儿童 。

定义来源:2017年,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2015 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

https://www.unicef.cn/reports/population-status-children-china-2015

(教育统计)随迁子女


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随父母到输入地(同住)并在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注:随迁子女只统计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普通中小学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包括跨区(县)招生或择校等原因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包括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

(教育统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教育统计)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定义来源: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15版》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2/201509/t20150907_206014.html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版》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2/202101/t20210113_509619.html

(民政统计)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民政统计)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户籍登记地在乡村,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补充定义)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016年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为: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

民政部发布的“十三五”末农村留守儿童数据




从“城乡二元”到“城市、镇、乡村三分”


说起中国社会,城乡二元常常会被提起,但是当我们在说城乡二元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2020年,中国小学阶段(人口统计)儿童人口中,60.5%居住在城镇,39.5%居住在乡村;小学阶段(教育统计)在校学生中,39.19%在城市地区,60.81%在农村地区。人口统计和教育统计的儿童总数差异很小,但是“城乡”分布方面却差异巨大,原因何在?



国家统计局在进行统计区划划分的时候,采用的并不是城乡二分,而是城区、镇区和乡村三类区域参见《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城乡分类代码由3位代码组成,第1位为“1”,表示城镇;第1位为“2”,表示乡村。具体编码为:



在进行儿童人口统计时,国家统计局在《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指出,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区域。


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


——《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家统计局设管司



在进行在校学生统计时,教育部在《2020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中规定,城市均指城区,农村均指镇区与乡村之和。



自2011年始,我部教育事业统计采用了国家统计局首次颁布的《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将原来的城市、县镇、农村三个分类调整为三大类七小类,即城区(含主城区、城乡结合区)、镇区(含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乡村(含乡中心区、村庄)。

本资料若无特殊说明,城市均指城区,农村均指镇区与乡村之和。


——《2020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区别在于沿着“城乡二分”的思路进行划分之后,在统计(人口统计)儿童人口时镇区被归入了城镇,在统计(教育统计)在校学生数时镇区又被归入了 农村,才会造成儿童人口和在校学生“城乡”分布的巨大差异。



考虑到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县城【《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和建制镇,一方面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其社会和经济状态与城区和乡村都有着较大的不同,相较于简单的“城乡二元”,本文将采用“城市、镇、乡村三分”的形式来呈现中国儿童人口的分布情况。


1

中国儿童人口

在城市、镇、乡村分布的基本情况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0-17周岁儿童人口为2.9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儿童人口中36.47%居住在城区(城市),26.47%居住在镇区(镇),37.06%居住在乡村,基本上呈现出城市、镇、乡村三分的结构。

据此,我们也希望更多人可以意识到,当我们在描述儿童的需求或问题的时候,可以不再是简单的城乡,而是进一步聚焦于城市、镇(县城和镇)、乡村的三分结构。




2

大规模人口迁移背景下

城镇、乡村、流动状态下的新三分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3.76亿人,比美国2020年的总人口(3.31亿人)还要多。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规模约1.3亿人(估算),超过中国儿童总数的40%,其中(人口统计)流动儿童规模7109万人,占中国儿童总数23.86%。

当我们将城市、镇、乡村地区的本地户籍儿童和流动儿童(人户分离超过6个月)分别进行标注之后,并且将留守儿童以阴影的形式进行叠加,就可以得到一副更完整的中国儿童人口在城市、镇、乡村地区的分布图。



仅从居住地学校教育资源的情况,公共政策在入学、升学方面的可及性入手,可以将儿童人口重新划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城镇(城市、镇)本地户籍儿童,占中国儿童总数的41.42%,这些儿童在入学、升学权利和学校公共教育资源投入两个方面都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

第二部分是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占中国儿童总数的34.70%,这些儿童在入学、升学权利方面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在学校公共教育资源投入,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等软性投入方面较城镇本地户籍儿童仍有一定差距。

第三部分是(城市、镇、乡村)流动儿童,占中国儿童总数的23.88%,这些儿童在入学、升学权利方面依然会面临诸多阻力,如果可以在城镇进入公办学校,学校在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方面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一些父母为了把孩子带在身边,只能让儿童在低收费民办学校就读,就难以获得政府教育公共财政的投入,需要家庭缴纳学费,在生均投入水平方面与公办学校有较大差距(在部分城市,因为得不到政策保护,低收费民办学校本身处境也举步维艰,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还包括数量、分布都不是非常清晰的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即包括居住在城市、镇区的城镇留守儿童,也包括居住在乡村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留在原籍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不满十八周岁儿童,总规模仍然有约6000万人(估算),即使是按照民政部的统计标准,只覆盖户籍登记地在乡村,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总规模也仍然有643.6万人。



2.1

幼儿和学前阶段儿童人口

在城市、镇、乡村的分布情况


2020年中国幼儿阶段(0-2周岁)儿童人口4164万人,其中39.02%居住在城市,24.26%居住在镇区,36.72%居住在乡村。考虑人口迁移流动的背景,重新划分之后,城镇本地户籍儿童占45.93%,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占34.68%,流动儿童占19.39%。



2020年中国学前阶段(3-5周岁)儿童人口5279万人,其中38.71%居住在城市,25.28%居住在镇区,36.02%居住在乡村。考虑人口迁移流动的背景,重新划分之后,城镇本地户籍儿童占44.45%,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占33.82%,流动儿童占21.73%。



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幼儿阶段儿童人口较学前阶段儿童人口有了较大规模的下降;幼儿阶段儿童人口中城镇本地户籍儿童占比是各年龄段中最高的,45.93%的占比已经快接近一半了,幼儿阶段儿童流动参与率是各年龄段中最低的,只有19.39%,很多流动人口家庭还是选择返回户籍所在地生育并陪伴儿童的早期发展,乡村本地户籍幼儿占比也要略高于学前教育阶段。但是总体上都依然保持着,城镇本地户籍儿童、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和流动儿童三分的局面。



2.2

义务教育阶段儿童人口

在城市、镇、乡村的分布情况


2020年中国小学阶段(6-11周岁)儿童人口10874万人,其中34.47%居住在城市,26.03%居住在镇区,39.50%居住在乡村。

考虑人口迁移流动的背景,重新划分之后,城镇本地户籍儿童占41.33%,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占37.32%,流动儿童占21.35%。



2020年中国初中阶段(12-14周岁)儿童人口5021万人,其中31.95%居住在城市,26.30%居住在镇区,41.75%居住在乡村。考虑人口迁移流动的背景,重新划分之后,城镇本地户籍儿童占39.61%,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占39.62%,流动儿童占20.77%。



城镇本地户籍儿童、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和流动儿童依然维持着三分的局面。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城镇本地户籍儿童占比逐渐下降,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占比逐渐增加,流动儿童占比基本稳定。这与很多人所感知的随着年级的增加,乡村儿童会逐渐到镇、县城甚至附近的城市学校就读相矛盾,本文将会在稍后与教育统计数据比较时再进行分析说明。


2.3

高中教育阶段儿童人口

在城市、镇、乡村的分布情况


2020年中国高中阶段(15-17周岁)儿童人口4427万人,其中41.47%居住在城市,31.23%居住在镇区,27.30%居住在乡村,跟义务教育阶段及以下相比,高中阶段儿童人口更加集中在城市和镇区。

考虑人口迁移流动的背景,重新划分之后,城镇本地户籍儿童占35.81%,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占23.75%,城市、镇、乡村本地户籍儿童占比都大幅下降,流动儿童占比大幅提升,达到40.44%。据此推测,在初中毕业之后大量的儿童开始离开户籍所在地,开始了外出打工或求学(一般是职校)之旅。




3

镇区的重要性

从教育统计数据看

在校生在城市、镇、乡村的分布


关于(人口统计)儿童人口与(教育统计)在校学生数在“城乡”分布方面差异巨大的原因,前面已经介绍了从“城乡二元”转向“城市、镇、乡村三分”的视角。现在我们重新将(人口统计)儿童人口与(教育统计)在校学生人数的城市、镇、乡村分布进行比较。教育统计数据并不包含幼儿阶段的数据,本文的比较从学前阶段开始。

学前阶段(教育统计)在园儿童数4818.3万人,占学前阶段(人口统计)儿童人口的比例达到91.3%。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5.2%,考虑到部分在园儿童年龄会低至2.5岁左右,因此学前阶段(人口统计)儿童人口数与(教育统计)在园儿童数是一致的。

学前阶段(教育统计)在园儿童中,1997万在城市地区,占城市学前阶段儿童人口的97.7%,这意味着在城市地区学前阶段儿童人口几乎全部入园了;1651万在镇区,超出镇区学前阶段儿童人口317万,占镇区学前阶段儿童人口的123.8%,1170万在乡村,比乡村学前阶段儿童人口少了731万人,占乡村学前阶段儿童人口的61.55%。



这里镇区学前阶段在园儿童数与儿童人口再次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考虑到在园儿童数一般是由幼儿园进行登记的【参见附注:关于(人口统计)常住儿童人口和(教育统计)在园儿童数、在校学生数】,学前阶段也几乎不会有寄宿生,所以(教育统计)在园儿童数应该更接近镇区学前阶段儿童的实际规模。

再结合(人口统计)常住儿童人口覆盖的范围,会发现其中漏掉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群体,就是户籍不在本地,居住在本地不超过6个月的人口(实际上主要是在本地没有“稳定”工作,未在本地缴纳社保的家庭)。这些户籍在乡村,但是日常在镇区幼儿园就读,父母在本地没有“稳定”工作的儿童人口中,一部分应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由祖辈或者父母一方在镇区租房带着儿童居住、生活的状态,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入读更好的幼儿园,从村里搬到县镇居住的家庭。



小学阶段(教育统计)在校学生数10725万人,占小学阶段(人口统计)儿童人口的98.6%,在儿童总数方面一致性是非常高的。

小学阶段(教育统计)在校学生中,4203万人在城市地区,超出城市儿童人口455万人,4072万人在镇区,超出镇区儿童人口1242万人,2450万人在乡村地区,比乡村儿童人口少了1846万人。

即使我们假设城市小学中179万寄宿生和农村(镇区、乡村)小学寄宿生909万人,全部是(人口统计)儿童人口中在乡村居住的儿童,但是在(教育统计)在城市、镇区就读的学生,也不足以抵消这个差距缺口。

实际情况应该跟学前阶段相似,这些在(人口统计)儿童人口时居住在乡村的儿童,在(教育统计)在校学生数又在镇区就读的儿童,一部分应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由祖辈或者父母一方在城镇区租房带着儿童居住、生活的状态,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入读更好的学校,从村里搬到县镇居住的家庭。



初中阶段(教育统计)在校学生数4914万人,占初中阶段(人口统计)儿童人口的97.9%,在儿童总数方面仍然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初中阶段(教育统计)在校学生中,1903万人在城市地区,超出城市儿童人口298万人,2373万人在镇区,超出镇区儿童人口1053万人,占镇区初中阶段儿童人口的180%,只有638万人在乡村地区,比乡村儿童人口少了1458万人。考虑到城市初中有520万寄宿生、农村(镇区、乡村)初中有1781万寄宿生,上述差异几乎完全可以用寄宿生来进行解释。

也就是说,在初中阶段有大量的在(人口统计)儿童人口时“居住”在乡村的儿童,在(教育统计)在校生人数时在城市、镇区的学校里寄宿就读。而这些儿童的父母,少部分依然在乡村务农,更多人应该是在外出打工的状态,不然也难以支持家庭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支出。



最后,我们没有再比较高中阶段的情况,高中阶段(教育统计)普通高中在校生2494万人,其中49.4%在城市地区,46.97%在镇区,只有3.63%在乡村。由于普通高中在校生只占高中阶段(人口统计)儿童人口的56.34%,因此就不再进行城市、镇、乡村分布的比较了。


尾声

实事求是,更好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很早就想写关于儿童人口分布从“城乡二元”到“城市、镇、乡村三分”的变化,计划中这本应该是一篇小短文,却不成想那些看似简单的信息,一层层嵌套起来,只能像剥洋葱一样拨开,才有机会把事情说清楚。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在讨论关于中国的儿童分布时,放下简单的“城乡二分”,看见城市、镇、乡村的不同情景,城市、镇(县城、镇)、乡村在社会和经济结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只有正视这些差异,以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尊重基本事实,才能更好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引用汉斯·罗林斯在《事实》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跟大家共勉!



有没有可能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够建立起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呢?我们总是很难想象巨大改变 ,但这绝对是可能的。

我也坚信,它一定会实现,这基于两个简单的原因:第一,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对我们的人生很有指导意义,就像准确的GPS一样;第二,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自在。相比过分夸大的世界观,它不会给我们制造太多的焦虑和绝望。这是因为过分夸大的世界观总是太过负面和可怕。

当我们拥有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的时候,我们就会认识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糟糕。我们也会认识到,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事实》汉斯·罗林斯,欧拉·罗林斯

安娜·罗林斯·罗朗德



图文|魏佳羽

校对/排版|廖细雄



现实虽然艰难,但我们怀着希望
积极参与到改善社会问题的行动中来
如果想更加近距离了解新公民计划
推荐你听这一期👇,给你行动的方向。





联系我们

    微博:@新公民计划

    豆瓣:@新公民计划

    微信:小新(xingongmin2007)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点击阅读原文,成为新公民计划月捐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儿童日特辑 | 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在城市、镇、乡村的分布情况

魏佳羽 新公民计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